首页> 中国专利> 刺参级进杂交育种方法

刺参级进杂交育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刺参级进杂交育种方法,使中国刺参和中俄杂交刺参性腺同时发育成熟,用阴干催产的方法分别获得中国刺参亲参的精子和中俄杂交刺参的卵子,人工授精并培育受精卵直至生成浮游幼体,附着后按常规方法培育成中国刺参与中俄杂交刺参的F1代刺参,再取此F1代刺参为种参,促使其性腺与中国刺参同步成熟、人工受精、培育得到苗种。中国刺参与俄罗斯远东海域刺参的结合是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所培育的中俄刺参F1代个体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同时具有体壁厚、肉刺(疣足)长、刺多、刺排多、出肉率高、营养价值高的优点,本发明所培育的苗种及子代均能够传承中俄刺参F1代所具有的优点,而且抗逆性、活性更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474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水产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57914.9

  • 申请日2007-11-05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A23K1/18(20060101);

  • 代理机构21220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闪红霞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大连水产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54: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00203 终止日期:20141105 申请日:200711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K6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11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0-02-03

    授权

    授权

  • 2008-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的育种方法,尤其是以中国刺参、中俄杂交刺参为亲本进行级进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粘性多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颇受消费者喜爱,价格较高,市场容量很大。近年来,随着海参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大,刺参的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

以往,刺参的增养殖苗种主要通过采捕野生苗或人工育苗获得,其中人工育苗为主要来源,亲参经自然成熟或人工促熟以后开展人工受精、孵化,培育幼体和稚、幼参。以往,都是用海域较近、遗传基因相似的同种刺参进行自交,因长期近亲繁殖育苗、累代养殖,导致了种质逐年下降,表现为生长缓慢、经济性状下降、抗逆性降低、幼参的成活率低等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号为200410020787.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刺参杂交育苗方法”,是使海域相离较远、遗传差异大的中国刺参和俄罗斯远东海域刺参性腺同时发育成熟,用人工催产的方法分别获得中国刺参和俄罗斯刺参的卵子和精子,对其进行人工授精,培育受精卵直至生成浮游幼体,即培育出抗逆性强、活力强、质量好的中俄杂交刺参苗种。

但是,中俄杂交刺参苗种优势一般只表现在F1代,从其自交F2代开始则发生性状分离,F2代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很大,生长不整齐,在生长势、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均比F1代显著下降,从而出现优势逐代衰退现象;同时F1代的自交也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因此中俄杂交刺参自交F2代及以后各代在生产上一般不再利用。

尽管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吸收杂交)育种,具有提高养殖对象的抗逆性和活力的优点,但是由于中国刺参与改良刺参的性腺发育不同步,加之刺参为雌雄异体,从外形上很难区分,因此目前的级进杂交只限于哺乳动物(肉犬、羊、牛等),现有的公开出版物上还没有关于刺参级进杂交的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刺参杂交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所育苗种及子代均具有中俄杂交刺参的优点且抗逆性、活力更强的刺参级进杂交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刺参级进杂交育种方法,其步骤如下:

a.取中俄杂交刺参,于当年11月份入室内养殖池中,水温10~12℃恒温培养,次年四月份开始升温,每天升温1℃,升温至14℃;将中俄杂交刺参放入室外池塘中的网箱内培养,密度1~2头/m2;五月中旬开始,取样解剖性腺,当卵径达到120μm时,将中俄杂交刺参重新入室内养殖池中,水温16~17℃恒温培养;在中俄杂交刺参重新入室内养殖池时,取中国刺参入室内另一养殖池中,水温16~17℃恒温培养;

b.取样解剖性腺,当卵径达到160μm时,将中俄杂交刺参、中国刺参分别在暂养池中阴干15分钟,选体重不小于250g,体长不小于20cm且性腺饱满的刺参作为亲本;

c.迅速将挑选出来的中俄杂交刺参、中国刺参亲本分别放入水槽中暂养并充气,水槽中海水是经过300目网袋和棉袋过滤的新鲜沙滤水,温度16~17℃;于当日下午五时开始放水,阴干2个小时,直接加入21~22℃的新鲜沙滤海水,停气;观察刺参,分别收集中国刺参的精子及中俄杂交刺参卵子;

d.在亲本产卵两个小时内进行受精,用滴管取10ml精液,滴到卵子槽中,迅速搅匀,边观察边滴加精液,使精子量适宜;

e.受精结束后,开始进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密度最多为30个/ml,采用多个气泡石微充气的方法培育,孵化至浮游阶段;

f.选育耳状幼体的培育密度为0.2~0.3个/ml,投喂量为胃区的一半;

g.附着后按常规方法培育;

h.再取g步骤所得刺参为种参,用a步骤方法促使其性腺与中国刺参同步成熟,重复b~g步骤,得到苗种。

所述a步骤中第一次室内培育期间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海泥的混合液,鼠尾藻磨碎液与海泥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33%、67%。

在所述混合液中还可以加入脱脂鱼粉和虾料,脱脂鱼粉和虾料的重量不超过混合液的10%。

所述a步骤的第二次室内恒温培养以及中国刺参的室内恒温培养投喂鸡蛋黄和螺旋藻的混合物并用200目网过滤,鸡蛋黄和螺旋藻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90%、10%,每天按亲参体重的5%投喂。

本发明是用特殊的方法使中国刺参和中俄杂交刺参性腺同时发育成熟,用阴干催产的方法分别获得中国刺参亲参的精子和中俄杂交刺参的卵子,人工授精并培育受精卵直至生成浮游幼体,附着后按常规方法培育成中国刺参与中俄杂交刺参的F1代刺参,再取此F1代刺参为种参,促使其性腺与中国刺参同步成熟、人工受精、培育得到苗种。中国刺参与俄罗斯远东海域刺参的结合是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所培育的中俄刺参F1代个体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同时具有体壁厚、肉刺(疣足)长、刺多、刺排多、出肉率高、营养价值高的优点,本发明所培育的苗种及子代均能够传承中俄刺参F1代所具有的优点,而且抗逆性、活性更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取中俄杂交刺参,于当年11月份入室内养殖池中,水温10~12℃恒温培养,进行室内促熟,次年四月份开始升温,每天升温1℃,升温至14℃;然后,将中俄杂交刺参放入在室外池塘中预先设置的网箱内培养,密度1~2头/m2;五月中旬开始,取样解剖性腺,当卵径达到120μm时,将中俄杂交刺参重新入室内养殖池中,水温16~17℃恒温培养;在中俄杂交刺参重新入室内养殖池时,取中国刺参入室内另一养殖池中,水温16~17℃恒温培养;培育期间按常规方式投喂饵料;

b.取样解剖性腺,当卵径达到160μm时,分别将中俄杂交刺参、中国刺参在暂养池中阴干15分钟,选身体无伤残、无排脏,体重不小于250g,体长不小于20cm且性腺饱满的刺参作为亲本;

c.迅速将挑选出来的中俄杂交刺参、中国刺参亲本分别放入140升水槽中暂养并充气,水槽中海水是经过300目网袋和棉袋过滤的新鲜沙滤水,温度16~17℃;于当日下午五时开始放水,阴干2个小时,直接加入21~22℃的新鲜沙滤海水,停气;为使刺参亲本保持黑暗和安静的环境,在不开灯的前提下,每隔半小时,用手电筒查看一次,动作要轻以不惊动刺参,如发现排精或产卵,分别收集中国刺参的精子及中俄杂交刺参卵子;

d.在亲本产卵两个小时内进行受精,用滴管取10ml精液,滴到卵子槽中,迅速搅匀,取样用显微镜观察受精情况,如果有未受精卵,就再滴加精液,再查看,这样就可以做到精子量适宜,不会因精子过多而产生畸形卵,更不必洗卵,减少了对受精卵的损伤,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e.受精结束后,开始进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密度最多为30个/ml,采用多个气泡石微充气的方法培育,孵化至浮游阶段,在不影响孵化率的基础上节省了人力、财力

f.选育耳状幼体的培育密度为0.2~0.3个/ml,适口饵料包括盐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等,其中用三角褐指藻和盐藻混合投喂效果较好。投饵要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投得太多,会引起幼体消化不良,主要通过镜检幼体胃的饱满程度调节投喂量,一般胃区内饵料保持一半即可。

g.附着后按常规方法培育;

h.再取g步骤所得刺参为种参,用a步骤方法促使其性腺与中国刺参同步成熟,重复b~g步骤,得到苗种,既中国刺参与中俄杂交刺参级进杂交F2代。

实施例2: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a步骤中第一次室内培育期间最好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海泥的混合液,鼠尾藻磨碎液与海泥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33%、67%,海泥即网泥,是指渔船挂网上的浮泥,此泥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利于海参生长。亦可在混合液中加入脱脂鱼粉和虾料,脱脂鱼粉和虾料的重量不超过混合液的10%。

实施例3:

基本步骤同实施例2,只是a步骤的第二次室内恒温培养以及中国刺参的室内恒温培养投喂鸡蛋黄和螺旋藻的混合物并用200目网过滤,鸡蛋黄和螺旋藻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90%、10%,每天按亲参体重的5%投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