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山药硬底斜塘栽培法

山药硬底斜塘栽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药种植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先将种植田挖成多个长1.0-1.5米、宽0.6-1.1米、深0.15-0.3米、底面与水平面呈10-45度夹角的长方体浅塘,按5-10厘米1株的距离放繁殖材料于塘底较高一端,塘内加入8-20厘米厚的肥料,再盖一层4-6厘米干杂草或秸秆,最后在上面盖3-7厘米厚的一层土;山药生长期间,在田间搭架以及追肥、透水、病虫害的防治和除草等步骤。栽培出一种块茎产量高、外观好、破损率低,采收便捷的山药。本方法不依赖特殊工具采收难度低,山药种植成本低。本发明便于山药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山药的种植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00106 终止日期:20100910 申请日:200709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1-06

    授权

    授权

  • 2008-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药种植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其地下膨大的块茎药食兼用,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精蛋白、精粉酶及磷、钙、镁、铁、锌、铜、钾等矿质元素,口感好,是老少皆宜、百吃不厌的营养佳品。我国传统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胃,有健脾、补肾、益精等功能,对中老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咳喘痰多,以及糖尿病、便秘均有一定疗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补药。山药是参苓白术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随着中医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成药新药的不断研究推出,山药干片和山药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老百姓对山药的日常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山药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山药块茎深入土可达1米以上,质地脆弱,采收极为费力、耗时,还极易损伤,因此,研究山药新的种植方法,以便块茎采收,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山药种植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专业种植人员对其种植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如日本人发明了套管栽培法,但用这种方法需制造专用的PVC套管,并且由于套管限制了根系对养分和水的吸收,该法所种植的山药块茎较小,在我国没能广泛推广应用。我国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也研发了一些新的方法,对简化采收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梁德富发明的“山药孔式栽培法”(公开号:CN1799304),采用该法栽培山药,需在打孔时给每个孔放入地膜,田间大量地膜碎片的存在,无疑会增加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可能,并且还需制作专用的打孔机,更不便的是,种植每株山药打孔1米以上也绝非轻松的工作。梁德富等人发明的“山药易翻转玻璃钢栽培槽栽培法”(公开号:CN1554221),虽然能有效降低采收山药的劳动强度,但生产这种特殊的玻璃钢栽培槽成本高,且这种特制装置不便放于无人看管的田间,因此该方法也不便大面积推广应用。谭有灿等报道了“山药窖式栽培”(西北园艺,2004年第1期第21-22页),该法采收也较传统种植法方便,但建窖投资大,且采收时采收人员需入窖采收,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范仲先报道了“双胞无架山药沟窖栽培技术”(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年第9期第11-12页),此法与谭有灿等人报道的操作方法和功效相似,也存在了同样的不足之处。总之,现在公知的种植方法需特制的种植工具、设备,种植前打孔或建窖劳动强度大,制造专用工具、设备的成本高,劳动成本也未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有些种植方法的还用到地膜(如“山药孔式栽培法”打孔处用到地膜),田间大量地膜碎片不易清除,易造成田间环境污染。

三、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药种植方法,通过作塘,种植,搭架,栽培管理等步骤,栽培出一种块茎产量高、外观好、破损率低,采收便捷的山药。本方法不依赖特殊工具,不增加种植前的整地工作,采收难度低,山药种植成本低,为山药的种植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作塘:把种植田挖成多个长1.0-1.5米、宽0.6-1.1米、深0.15-0.3米、底面与水平面呈10-45度夹角的长方体浅塘,塘间距0.2-0.3米。塘挖好后,塘底面及四壁涂上水泥沙浆或用水泥板、石板或聚丙烯压膜编织袋等物品垫于塘内,以防山药块茎长入深层泥土不便采收。

(2)种植:春季山药繁殖材料开始萌芽时,按5-10厘米1株的距离放繁殖材料于塘底较高一端,塘内加入8-20厘米厚的肥料,再盖一层4-6厘米干杂草或秸杆,最后在上面盖3-7厘米厚的一层土。繁殖材料可是山药块茎的上段(俗称山药栽子、山药尾子或芽嘴子)、块茎切段或珠芽(俗称零余子)。山药栽子和块茎切段的大小可参见一般栽培方法。肥料为草木灰、农家肥、普钙、复合肥和土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肥料的施用量据当地土壤肥力而定,可参见一般的栽培方法。当不具备干杂草或秸杆且土壤极为疏松时,可不加盖干杂草或秸杆。种植完毕浇透水。当底面与水平面间夹角大于30度时,用石板或水泥板盖于种植塘表面,防水土流失。

(3)搭架:搭架以供茎蔓攀爬。搭架方式可把竹杆直接插于靠种植山的药一端塘边的土埂上;也可在土埂上每隔3-4米立一根约1.5-2米高的支柱,在两根支柱间搭一条横梁,然后把长约4-5米的竹杆一端放于塘面,一端斜搭于横梁上。

(4)栽培管理:追肥、透水、病虫害的防治及除草等工作同一般栽培方法,但注意田间作业时在埂上行走,不要踩踏塘内,以免山药块茎受损及土壤板结。

(5)采收:秋季山药地上茎蔓枯萎后,割断茎蔓,清理植株地上部分和支架后,用小挖锄清除表层土壤后,依次清除秸杆覆盖物和土肥混合物,可看见山药块茎平铺于塘底,即可收获。

3、与公知技术相比此发明具有的优点:

(1)采收便捷,极大地降低种植成本低。坚硬的塘底阻止山药块茎垂直长入深层土壤,改变了山药块茎的生长方向,山药块茎只会沿着塘底生长,因此采收时只需刨开种植塘里较浅一层土后,即可看到整齐排列于塘内的山药块茎,采收方便快捷,人均挖一个硬底斜塘的山药仅需5-10分钟,在传统方法种植中挖相当数量的山药至少需1-1.5小时,因此效率提高了十多倍。

(2)山药块茎产量高、外观好、破损率低。由于块茎分布在土壤肥力高的土层,长于块茎下部的根系也易于吸收水分和营养,块茎肥大、产量高;块茎生长的区域内土壤疏松,无较硬土块造成的机械阻力存在,畸形块茎极少;形成的山药块茎分布于较浅的土层,极易将山药块茎挖出,因此山药块茎破损率极低。

(3)不需特制专用生产工具。从挖塘到最后采收整个过程,只需普通农户备有的挖锄等简易工具。

(4)挖制种植塘、种植和采收过程均为地面作业,无安全隐患。用此法栽培山药,从挖塘到最后采收,均为地面作业,不需象窖式栽培法一样需挖1.5-1.7米深的地窖,采收人员要到地窖里作业,此方法无地下操作带来的隐患。

四、具体实施方式

例1:2005年1月在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一坡地上建塘60个,按每塘长1.5米、宽1.1米、塘间距0.3米的规格拉线挖塘,挖塘深0.2米,把塘底面挖成与水平面成20度的斜面,然后用水泥沙浆涂抹塘底及四壁。当年3月10日,以大叶山药为试验材,当山药栽子萌芽5-7厘米时,把山药栽子按株距10厘米的距离种植于塘内较高的一端,然后盖上10厘米厚拌有草木灰、牛粪、普钙、复合肥的土壤(草木灰、牛粪、普钙和复合肥的用量分别为每塘0.5公斤、2公斤、0.2公斤和0.3公斤),再盖上5厘米厚的一层紫茎泽兰干草,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的一层土。种植完毕浇透水。4月16日浇20%的清粪水一次。4月18日在埂上每隔4米立一根高1.5米的立柱,在两根立柱顶端架上长4米的横梁,用长5米长的竹杆一端放于塘面,一端斜搭于横梁上作山药茎蔓攀爬的支架。山药生长期间的未发生病虫害,雨水充足,未喷农药及浇水,除草2次。11月13日,地上茎蔓枯萎后,割断茎蔓,清理竹杆,挖开塘土,收获山药块茎。从割蔓到从塘中取出山药块茎,共计用9个工时,合计每亩采收用44个工时,人均每小时可挖181公斤。所收山药块茎平均每个块茎长0.91米、重2.48公斤,合计每亩产8000多公斤。采收的山药破损率和畸形率分别为3%和2%。

例2:2006年1月在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新庄乡新庄村一坡地上建塘30个,按每塘长1.5米、宽0.6米、塘间距0.2米的规格拉线挖塘,塘深0.2米,把塘底面挖成与水平面成45度的斜面,然后用水泥沙浆涂抹塘底及四壁。以大叶山药为试验材,当年3月18日,当山药栽子萌芽10厘米时,山药栽子按株距10厘米的距离种植塘较高的一端,盖满拌有草木灰、羊粪和牛粪占一半的农家肥、普钙、复合肥的土壤(草木灰、羊粪与牛粪、普钙、复合肥的用量分别为每塘0.3公斤、2.5公斤、0.2公斤和0.3公斤)。最后把其中15个种植塘用石板盖塘表面,15个种植塘用水泥板盖塘表面,以防坡度大,水土流失。4月20日浇10%的清粪水,并在靠近种植山药的一端的埂上为每株山药插3米长的竹杆以供茎蔓攀爬。山药生长期间的未发生病虫害,雨水充足,未喷农药及浇水。12月18日采收,从割蔓到从塘中取出山药块茎,共计用4个工时,合计每亩采收用61个工时。所收山药块茎平均每块茎长0.74米、重1.98公斤,合计每亩产6500多公斤。平均每小时可挖106公斤。采收的山药破损率和畸形率分别为3%和4%。

例3:2006年4月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云南农业大学校内农场选平整的旱地挖塘20个,按每塘长1.0米、宽0.6米、塘间距0.2米的规格拉线挖塘,塘深0.15米,塘底面挖成与水平面呈15度的夹角,塘底及四壁垫上废旧的聚丙烯压膜编织袋。当天,将萌芽的小叶山药零余子按每5厘米一株的间隔,种于种植塘中较高的一端,然后用拌有猪粪、普钙、复合肥的土壤(猪粪、普钙、复合肥的每塘用量分别为1.5公斤、0.3公斤和0.2公斤)平铺于塘内,厚度为8厘米,再盖上4厘米厚的一层干稻草,最后盖上3厘米厚的的一层土。种植完毕浇透水,4月23日和5月6日各浇水一次。山药生长期间的未发生病虫害,未喷农药,除草3次。12月7日采收,从割蔓到从塘中取出山药块茎,共计用2.4个工时,合计每亩采收用81个工时。所收山药块茎平均长0.24米、重0.31公斤,合计每亩产2900多公斤。平均每小时可挖36公斤。采收的山药破损率和畸形率为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