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性能低合金含铌高速钢

高性能低合金含铌高速钢

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速钢领域,主要适用于高速切削钻头、丝锥、立铣刀等用钢,也可应用于高载荷的模具、高温条件下服役的耐磨零部件等用钢,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该合金的具体化学成分组成(重量%)为:C 0.95~1.15%,Si 0.20~0.40%,W 3.5~5.5%,Mo 2.0~4.0%,Cr 3.0~4.5%,V 0.80~1.5%,Nb 0.5~1.5%,Re 0.01~0.02%,N 0.04~0.10%,S≤0.030%,P≤0.030%,Mn≤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高成材率、质量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满足良好的二次硬度和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应用需求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248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钢铁研究总院;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64943.3

  • 发明设计人 马党参;刘建华;陈再枝;张永;

    申请日2006-12-08

  • 分类号C22C38/26(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金向荣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03: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2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C38/2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110 申请日:200612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03-18

    授权

    授权

  • 2007-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8-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钢领域,主要适用于高速切削钻头、丝锥、立铣刀等用钢,也可应用于高载荷的模具、高温条件下服役的耐磨零部件等用钢,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高速钢的性能和经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主要的通用型高速钢为M2(W6Mo5Cr4V2),我国主要使用M2和W9(W9Mo3Cr4V)高速钢。高速钢中含有大量的W、Mo、Cr、V等贵重合金元素,并且成材率低。为了节约贵重战略合金元素W、Mo、V等,各国开展了低合金高性能高速钢的研究,最著名的有瑞典的D950、美国的M52、德国的S3-3-2和我国的W4Mo3Cr4VSi。这些钢种虽然节省了合金元素,但其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只能作为低档刀具(主要为机用锯条、轧制钻头、木工刀具等)使用,由于合金元素的含量较低,在较高温度淬火时,晶粒长大的趋势明显,红硬性低,不能在稍高要求的情况下替代M2和W9(W9Mo3Cr4V)高速钢。

另外,公布号为W09302818A的PCT公布了一种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高速钢,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6-0.9%,Si0-1.0%,Mn0-1.0%,Cr0-5%,Mo0-10%,Mo+W/2至少应是4,V0.7-2%,Co≤14%,Nb0.7-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用于要求较高韧性和适当硬度和强度的工具,性能良好,尤其是韧性。但是该发明化学成分的设计中,碳含量较低,在Nb、V合金元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尤其是Nb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回火二次硬化不足,从而在高速钢范围内使用,易产生红硬性较差的情况,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另外,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高速钢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非常高,不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粉末冶金方法依然存在必然的缺点:氧含量高,同时材料内部存有孔隙,质量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生产成本低、高成材率、质量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满足良好的二次硬度和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应用需求的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在M2(W6Mo5Cr4V2)和W9(W9Mo3Cr4V)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合金元素W、Mo、V的贵重金属含量,加入相对便宜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Nb,使该高速钢的性能达到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W9、M2高速钢的性能,满足复杂刀具的使用性能,同时,可以用于冷作模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使用前景。

本发明采用的整体的技术方案是:(1)降低通用型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W、Mo及V的含量;(2)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Nb,部分替代V或W,形成大量的一次碳化物,并细化晶粒,以提高高速钢的耐磨性;(3)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Re),使晶界净化,提高该钢的热塑性,从而提高钢的成材率,并且可以实现热加工时的以轧代锻,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为:该合金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95~1.15%,Si0.20~0.40%,W3.5~5.5%,Mo2.0~4.0%,Cr3.0~4.5%,V0.80~1.5%,Nb0.5~1.5%,Re0.01~0.02%,N0.04~0.10%,S≤0.030%,P≤0.030%,Mn≤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

C:碳在高速钢中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其含量根据合金元素及对工艺性能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定,一般在0.80~1.5%之间。碳含量是高速钢中最终要的合金元素,对高速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强碳化物元素Nb、V含量的低合金高速钢中,由于Nb的加入,形成难以溶解的MC型碳化物。应适当考虑提高碳的含量,以利形成更多的V的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析出,提高二次硬化效果。但碳含量过高,对淬火过热、过烧敏感性及残余奥氏体有负面影响,并且降低韧性。本发明中的碳含量根据定比碳规律确定为0.95~1.15%。

Mn:作为脱氧剂而加入,含量一般控制在≤0.40%。此外,控制钢中Mn/S≥20,利于提高高速钢的锻、轧的热塑性,明显减少坯材裂纹及提高成材率。

Si:作为脱氧元素而加入,含量一般控制在0.20~0.40%。在低合金高速钢中,公认对二次硬化及高温硬度明显有利,因此,在大多低合金高速钢中均加入0.5~1.3%的Si含量。但在含W较高的高速钢中,Si不但对二次硬化无好处,而且由于促进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C的形成,对钢的韧性不利,Si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有,增加钢的脱碳敏感性,略降低二次硬化峰值的温度,促进非共格M6C碳化物在较高回火温度的形成,对600℃以上红硬性不利。因此,在本发明低合金高速钢中严格限制其含量在0.20~0.40%。

Re:稀土元素在钢中有脱氧、去硫,改变夹杂物形态,使晶界净化,细化铸态组织,提高钢的高温抗氧化不起皮等作用。在高速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可以提高热塑性约10~60%以上,从而提高钢的成材率,并且可以实现热加工时的以轧代锻,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稀土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对粗大的碳化物进行变质处理。由于稀土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加入不当或过多,会增加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该钢中控制在0.01~0.02%。

P:P在钢液凝固时形成微观偏析,随后在奥氏体化温度加热时偏聚在晶界,使钢的脆性显著增大。控制P的含量在0.030%以下,并且含量越低越好。

S:会形成FeS,给钢带来热脆性。控制S含量在0.030%以下,并且含量越低越好。

Cr: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之一,退火态中主要进入M23C6,在高速钢中一般含量在4.0%左右,对钢的二次硬化也起重要作用。因此控制其含量在3.0~4.5%。

W、Mo:高速钢中的主加元素,主要作用是形成一定数量的难以溶解的一次碳化物,使钢可进行接近熔点的高温淬火,并提高钢的耐磨性;通过高温固溶淬火获得高W(Mo)的马氏体后,回火时M2C及MC脱溶形成足够数量的二次碳化物,是二次硬化和红硬性的主要因素。在本发明钢中,控制W含量在3.5~5.5%,Mo含量在2.0~4.0%。

V:高速钢中的主加元素,V对形成部分连贯的起着二次硬化作用的MC析出物的弥散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铸、锻高速钢中的V含量在1.0~3.0%之间,形成MC型碳化物,提高钢的二次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少于1.0%时,钢的二次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不足,高于3.0%时可磨削性能差。因此,V含量控制在0.80~1.5%。

Nb: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MC型碳化物,可用来部分替代V或W0,将V含量降至仅保持二次硬化的水平。利用Nb增加钢中MC型碳化物,从而增强高速钢的耐磨性。但Nb含量过高时,则显示了对初生晶粒的粗化,碳化物颗粒较粗大,则高速钢难于磨削。因此,Nb含量控制在0.50~1.5%。

N:N在高速钢中作为合金元素加入,由于其原子半径小(0.07nm),在钢中是间隙固溶元素,作用与C十分相似,与Al、Ti、Zr、V等元素形成稳定的氮化物,同时能溶解于复杂的M23C6、M6C或MC中,在淬火加热时也有少量氮通过以上碳化物的固溶而进入钢的基体中。少量的N可细化高速钢的铸态组织中的共晶网,细化一次(M6C)碳化物,因而可细化淬火奥氏体晶粒度;允许稍微高的淬火温度,因而可增加二次硬化效果和热稳定性以及硬度与韧性的综合水平,可以显著改善切削性能。电弧炉或感应炉冶炼高速钢的一般正常含N量在0.02%.在本发明中通过添加氮化铬铁或V-N合金的方法保持钢中加入0.04~0.10%的氮含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高成材率、质量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满足良好的二次硬度和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应用需求的优点。上述优点具体如下:540~600℃回火(1160℃淬火)的二次硬度分别≥65.2HRC,65.5HRC,64.9HRC,63.5HRC;600~650℃的红硬性分别≥64HRC,62.3HRC,59HRC;580~600℃高温回火的冲击韧性分别≥53.3,59.0Ak/J·cm-2,560~600℃回火的抗弯强度分别≥σbb48180MPa,5400MPa,5287MPa。合理的合金化配比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比W9钢节约合金20%以上,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与采用与现有技术相似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钢可采用电弧炉、高频感应炉、真空感应炉冶炼,钢水浇铸成钢锭,根据需要可进行电渣重熔,经锻造成材或开坯后轧制成棒、线材等。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范围,在25kg真空感应炉上冶炼了4炉本发明钢和1炉对比钢(W9),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钢水浇铸成锭,并经锻造制成φ14mm、φ18mm棒材。实例钢与对比钢退火后,加工成试样,经淬、回火处理(1140~1220℃淬火,540~600℃回火),其室温力学性能见表2~7。

本发明钢具有比对比钢更高的硬度、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

1.经相同温度淬火,高温(540~600℃)回火后,发明钢具有比对比钢更高的硬度。(见表2、3、4)

2.经相同温度的淬、回火处理后,发明钢(3#、4#)具有比对比钢更好的红硬性,抗软化能力更强。(见表5)

3.发明钢(3#、4#)经1160℃淬火,在580℃左右回火时,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均超过对比钢(5#)正常温度热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见表6、7)。

表1  实施例与对比钢的化学成分,重量%

   炉号    钢种  C    Si    Mn    S    P    Cr    W    Mo    V    Nb  N  Re  Fe    1#    发明钢  0.95    0.25    0.24    0.006    0.0062    3.05    3.61    2.15    0.82  <  0.10  0.04  0.01  余    2#    发明钢  1.00    0.40    0.30    0.006    0.0062    3.94    4.58    2.56    1.13  0.60  0.065  0.013  余    3#    发明钢  0.99    0.35    0.35    0.006    0.0079    3.95    5.20    3.45    1.38  0.90  0.08  0.015  余    4#    发明钢  1.13    0.30    0.38    0.006    0.0070    4.48    5.50    3.92    1.46  1.48  0.095  0.018  余    5#    对比钢  0.79    0.37    0.37    0.004    0.0063    3.62    8.62    4.05    1.51  0  -  -  余

表2  实施例与对比钢1140℃淬火不同温度回火的硬度值

  炉号    钢种    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硬度值(HRC)    540℃    560℃    580℃    600℃    1#    发明钢    65.3    66.2    65.8    65.1    2#    发明钢    65.4    65.9    64.4    64.1    3#    发明钢    65.2    65.0    64.0    63.4    4#    发明钢    64.6    64.8    63.0    63    5#    对比钢    63.3    62.8    62.0    61.6

说明:(1)淬火试验在空气炉中进行,保温10分钟,油淬。

      (2)不同温度回火3次,每次保温1小时。

表3  实施例与对比钢1160℃淬火不同温度回火的硬度值

    炉号    钢种               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硬度值(HRC)    540℃    560℃    580℃    600℃    2#    发明钢    65.7    66.4    65.7    64.6    3#    发明钢    65.2    66.0    65.4    63.9    4#    发明钢    65.6    65.5    64.9    63.5    5#    对比钢    64.7    63.8    63.6    62.4

说明:(1)淬火试验在空气炉中进行,保温10分钟,油淬。

      (2)不同温度回火3次,每次保温1小时。

表4  实施例与对比钢1200℃淬火不同温度回火的硬度值

    炉号  钢种                  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硬度值(HRC)    540℃    560℃    580℃    600℃    3#  发明钢    66.0    67.1    66.3    65.6    4#  发明钢    66.2    66.8    66.3    64.8    5#  对比钢    66.0    65.4    64.8    64.3

说明:(1)淬火试验在空气炉中进行,保温10分钟,油淬。

      (2)不同温度回火3次,每次保温1小时。

表5  实施例与对比钢红硬性表

  淬火(油)回火工艺  钢种    炉号    在不同温度下加热4h后的硬度(HRC)    600℃    625℃    650℃  1200℃+560℃×1h×3次  发明钢    3#    64.6    62.7    59.6  发明钢    4#    64.6    62.3    59.0  对比钢    5#    63.2    61.5    59.0  1200℃+580℃×1h×3次  发明钢    3#    64.5    62.3    59.0  发明钢    4#    64.8    62.3    58.5  对比钢    5#    62.7    62.1    58.2

表6  实施例与对比钢冲击值表

    淬火(油)回火工艺    钢种    炉号    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冲击值    (Ak/J.cm-2)    580℃    600℃    1160℃淬火+回火1h×3次    发明钢    3#    64.7    65.3    发明钢    4#    53.3    59.0    1220℃淬火+回火1h×3次    对比钢    5#    50.7    42.3

表7  实施例与对比钢抗弯强度值表

    淬火(油)回火工艺  钢种  炉号  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冲击值(σbb/MPa)    560℃    580℃    600℃    1160℃淬火+回火1h×3次  发明钢  3#    4818    5437    5347  发明钢  4#    4943    5400    5287    1220℃淬火+回火1h×3次  对比钢  5#    4393    4950    517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