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口服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口服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239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08872.8

  • 发明设计人 杨大坚;李颖;陈士林;陈新滋;

    申请日2006-02-23

  • 分类号A61K31/7048(20060101);A61K9/48(20060101);A61P9/10(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过晓东

  • 地址 中国香港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03: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704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608 申请日:200602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09-16

    授权

    授权

  • 2007-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8-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的新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疾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患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患病人数1.6亿。高血压、高血脂均为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预计随着此类疾病的增加,未来10到20年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将呈现广泛的大流行。

2.心血管类药物市场分析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的增加,心脑血管用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第一大类药品。据健康市场咨询公司(International-Merchant-Services IMS)数据统计,2003年,心血管类药物在全球药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6.09%,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药品分层消费模型(CDCC模型)估计,2003年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在中国药品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抗感染用药,市场份额为14.36%。医药界预测,未来3-5年中国十个畅销的心血管药物中将会是,单硝酸异山梨酶、葛根素、二磷酸果糖等。葛根素在药品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年销售量已超过10亿元。

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促进侧枝循环和β-受体阻断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和突发性耳聋等病症,疗效确切,深受医患者欢迎。但是,由于葛根素的水溶性差,且亲水性强,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上一直只用其注射剂,至今没有成功开发出其口服制剂。虽然山东大学在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02135329.8,申请日:2002年7月31日;以及申请号:02135726.9,申请日:2002年10月17日)说明书中,分别公开了“葛根素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葛根素磷脂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但该专利说明中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其发明对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或药效有益。所以不难理解,目前市场仍无葛根素口服剂型出售。

目前葛根素主要产品葛根素注射液已成为国内各大医院心血管治疗药的前三位首选药物之一。在众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葛根素的综合治疗作用是最好的。同类产品疗效比较(见表1),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比丹参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强;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不如去纤酶,与脉络宁相当。

表1  葛根素注射液与同类产品疗效比较研究结果

药品名称    病症    冠心病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清除羟自由基葛根素注射液    ++  +  ++参麦注射液    +  -  -复方丹参注射液    +  -  -去纤酶    -  ++  -脉络宁    -  +  -丹参注射液    -  -  +川芎嗪注射液    -  -  +果糖二磷酸钠    +  -  -

注:“++”疗效优于“+”;“-”表示未进行比较研究。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已有文献报道(孟庆国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核磁共振和薄层层析研究,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年1期;马云淑等,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5期)。葛根素磷脂复合物是葛根素制成口服制剂的中间体。我们的研宄发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易受潮,结块,流动性差,直接压片或装胶囊溶出度低。因此,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临床用的剂型的成型过程中必须加入崩解剂、助流剂等辅料,提高产品的溶出度和稳定性等;此外,成型工艺如制粒方法等对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献中没有报道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制剂成型方法和辅形剂的配比:上述专利虽已公开了一种成型工艺(湿法制粒)和一种辅形剂的配比(加入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但研究发现,湿法制粒和加入表面活行剂聚山梨酯80实际上都使产品溶出度降低。

3.现有葛根素制剂的缺陷

葛根素特殊的分子导致其理化性质特殊,即水溶性差但亲水性强,因亲水性强而脂溶亦差。这种特殊的溶解性能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尽管葛根素注射剂销售量很高,但至今没有成功开发出葛根素的口服制剂。

但是,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对1993-2002年10年间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变态反应、溶血反应、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各种不良反应构成比如下:

表2  1993-2002年葛根素注射液各种不良反应构成比

不良反应    发生频数    构成比(1%)发热    156    79.2变态反应    26    13.2溶血反应    7    3.5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2    1.0肾绞痛    1    0.5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1    0.5其它    4    2.0

由于葛根素的溶解性能差,其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中需加入助溶剂丙二醇,以达到注射剂所需浓度。一般认为,葛根素注射液中所添加的助溶剂丙二醇可能是导致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因之一。

对12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第二位。

表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

药物名(注射剂)例数 构成比(%)药物名(注射剂)例数构成比(%)双黄连36 29.0复方丹参2 1.6葛根素16 12.9大黄藤素2 1.6清开灵12 9.7鸭胆子油乳2 1.6刺五加8 6.5肝炎宁1 0.8穿琥宁6 4.8黄芪1 0.8脉络宁5 4.0正清风痛灵1 0.8茵栀黄5 4.0β-七叶皂苷钠1 0.8生脉5 4.0柴胡+庆大酶素2 1.6灯盏花素4 3.3复方丹参+右旋糖酐4 3.3猪苓多糖4 3.3灯盏花素+右旋糖酐1 0.8参脉3 2.4川芎嗪+右旋糖酐1 0.8鱼腥草2 1.6合计124 100

国内研究开发和应用葛根素注射剂的技术已成熟,但葛根素口服制剂的开发一直处于难于提高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这个技术瓶颈中。有文献报道制备葛根素滴丸、分散片、纳米粒,但都因为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放弃。虽然已知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能大大改善葛根素的溶解性能,具体配方和工艺条件还需大量研究才能成功地开发葛根素口服制剂供病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葛根素注射剂副作用大、患者顺应低、以及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口服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确定并优化葛根素口服制剂组方和制备工艺,获得质量好,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可供市场和临床广泛使用的产品。

制备工艺如下:

将葛根素与磷脂按投料比例配比后溶于适量有机溶剂中,使葛根素浓度适当,搅拌,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进行,去除反应溶剂,干燥后粉碎过筛,得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与适量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混合均匀,装胶囊,包装,即得。

根据本发明制备的葛根素胶囊含有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类似于油包水型乳剂的固型物,它大大改善了葛根素的溶解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胶囊制剂可大大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本发明口服胶囊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临床前研究资料综述:

(1)新药名称

通用名: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

学名:4’,7-二羟基-8-D-葡萄糖基异黄酮

英文名:Puerarin-phospholipid complex Capsules

化学结构式:

分子量:416.37

(2)药学研究

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较佳工艺是将大豆卵磷脂与葛根素按80~140∶100的比例(质量比)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使葛根素浓度为100毫克/毫升,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进行磁力搅拌(或电动搅拌),反应温度约为30℃,反应时间约为0.5小时,大约45℃温度下旋转蒸发去除反应溶剂。将得到的浅黄色固体物于约50℃温度下真空干燥,粉碎,过筛,得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与适量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按处方量混合均匀,装胶囊,包装,即得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口服胶囊。

对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鉴别与检查中,参照中国药典增补本第77页葛根素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对本品进行了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与质量标准有关的研究。考察了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均较高,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精密度符合要求,空白辅料没有干扰,三批样品的含量均符合规定。三批样品的释放度检查结果均符合目前所拟定的质量标准草案的要求。

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研究。影响稳定性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约60℃)、4500Lx光照10天条件下,各项检查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但在相对湿度92.5%条件下,囊重明显增加,增重超过5%;改为在相对湿度75%条件下考察,胶囊明显吸湿,且含量、溶出度均显著降低;在60℃条件下,胶囊的内容物有结块现象,但含量、溶出均未见明显变化。因此,本品应避免高湿并密闭保存;在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对模拟上市包装的三批样品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稳定。

葛根素磷脂每合物胶囊口服制剂组方的可行相对含量范围为:

葛根素                90-110克

大豆卵磷脂            100-140克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10-30克

羧甲基淀粉纳          50-80克

微粉硅胶              2-4克

                                     

                      制成1000粒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口服制剂组方较佳相对含量:

葛根素                100克

大豆卵磷脂            120克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20克

羧甲基淀粉纳          65克

微粉硅胶              3克

                                  

                      制成1000粒

制备工艺

将大豆卵磷脂与葛根素按80~140∶100的比例(质量比)投料,经单因素考察、正交实验研究,得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制备的较佳条件是大豆卵磷脂与葛根素按比例120∶100,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使葛根素浓度为100毫克/毫升,反应温度30℃,搅拌反应时间0.5小时,45℃温度下旋转蒸发去除反应溶剂。将得到的浅黄色固体物于50℃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过筛80目,得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按处方量混合均匀,装胶囊,包装,即得。

工艺流程请参见图1。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然不只限于上述较佳条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利用上述描述而采用其它类似的条件获取满意的效果。

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1)制剂中主药含量的确定

根据剂型因素及相关药理实验结果,确定本品中的主药含量为100毫克/粒。根据文献报道及实验摸索得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有效剂量,并由此剂量计算得出人体内有效剂量,并根据剂型处方中每粒胶囊的装量及处方组成确定每粒胶囊中含有葛根素100毫克。

(2)处方筛选

从单因素考察的实验结果看,选择最佳反应溶剂为乙醇、反应温度30℃、高反应物浓度时,磷脂与药物的复合受反应物浓度(A)、药物与磷脂配比(B)和反应时间(C)的一定影响。,因此以A、B、C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采用L9(34)表,结果见表6、7。

表6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制备的正交试验设计

    水平    因素    A(毫克/毫升)    B(w/w)    C(小时)    1    100    1∶1.8    0.5    2    160    1∶1.2    1.0    3    200    1∶1    2.0

表7正交试验结果

从预试考察的实验结果看,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剂的溶出需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且其溶出受崩解剂的种类、分散剂用量的一定影响。因此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胶囊剂通则的要求为标准,以45分钟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处方筛选,确定了符合要求的处方组成,具体实验方案和结果见表8、9。

表8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处方筛选实验方案

注: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CMS-Na--羧甲基淀粉钠

    CMC-Na--羧甲基纤维索钠

    Silica--硅胶

表9  处方筛选实验结果

最后得到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A1B1C1,但综合考虑剂型因素,尽量减少磷脂的用量又确保葛根素能完全复合,采用1∶1.2的药物与磷脂配比。最后得到最佳处方工艺为10号处方,即崩解剂选用PVPP和CMS-Na,用量分别为20毫克和65毫克,润滑剂为微粉硅胶。按此优化条件制备了三批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剂,结果45分钟时溶出百分率均大于75%,见表10。因此,我们选择了10号处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有关质量研究。

表10  三批样品的平均累积溶出数据

  批1(040701)  批2(040702)  批3(040705)45分钟累积溶出度(%)  80.67  87.18  93.27

(3)选定处方的粉体学考察

为考察选定处方中试生产的可能性,对10号处方的粉体学进行了考察。研究包括堆密度的测定、休止角的测定、处方中所含水分的测定以及吸湿性的考察。堆密度的测定:采用量筒法测定。取一定量处方药粉,精密称定,再加入量筒中,振动使粉末自然压紧后读其体积,经计算可得药粉的堆密度为0.625克/毫升。

休止角的测定:休止角用来评价药粉的流动性,一般认为休止角小于30°时,粉体流动性良好,大于40°时流动性不好。休止角用固定漏斗法来测定。将3只漏斗自下而上串联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方,使最下面的漏斗的下口距坐标纸的距离为3cm,小心将药粉沿漏斗壁倒入最上面的漏斗,直到漏斗下形成的圆锥体的尖端接触到漏斗的出口为止,由坐标纸测出圆锥底部的直径,按此法反复测定5次,计算出休止角(t克α=H/Rz)。结果测的药粉的休止角为30.96°,表明粉体的流动性良好,适于中试生产。

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测定:将处方药粉精密称重,分别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置于装有表中不同浓度硫酸或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称量瓶揭开),于25℃恒温保存,定时称量,按下式计算吸湿百分率。吸湿率(%)=[(吸湿后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100。具体结果见表11。得到胶囊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6.11%。

表11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硫酸浓度或饱和盐浓度54% 48% 44% 溴化钠 (NaBr) 氯化钠 (NaCl) 氯化钾 (KCl)硝酸钾(KNO3)RH(%)(25℃)30 42 51 56 75 84 92.5样品1吸湿率(%)-0.277 1.314 2.262 4.149 9.787 14.428 25.123样品2吸湿率(%)-0.288 1.120 2.319 4.037 9.831 14.216 25.594样品3吸湿率(%)-0.146 1.256 2.276 3.980 10.002 14.086 26.939平均吸湿率(%)-0.189 1.230 2.286 4.055 9.873 14.243 25.885

(4)选定处方的影响因素试验

将040701批样品除去包装放入表面皿中,按以下条件放置:

(1)高温试验:样品在60℃恒温条件下放置10天。

(2)高湿试验:样品在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10天。

(3)光照试验:样品在4500Lx照度条件下放置10天。

(4)暴露空气试验:样品在空气中露置10天。

分别于第0,5,10天取样,按中国药典胶囊剂项下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查,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结果如下。

表12~15的试验结果表明:除高湿、暴露空气条件外,本品在其它影响因素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因此,本品宜在相对干燥(相对湿度小于76%)的条件下生产。

表12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高温(60℃)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天)性状含量(%) 溶出度(%) 45分钟水分(%)分解产物0红色胶囊内装物为浅黄白色粉末94.51 96.110.02<2.5%5外观无变化内装物略结块94.14 86.970.02<2.5%10外观无变化内容物略结块95.03 89.020.02<2.5%

表13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高湿(RH=75%)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天)性状含量(%)溶出度(%)45分钟 水分 (%)分解产物0红色胶囊内装物为浅黄白色粉末94.51 96.11 0.02<2.5%5红色胶囊,内容物为浅黄白色粘团状物93.77 17.68 9.74<2.5%10囊壳略吸湿,内容物为浅黄白色粘团状物93.54 26.91 9.66<2.5%

表14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光照(4500±500Lx)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天)性状含量(%)溶出度(%)45分钟 水分 (%)分解产物0红色胶囊内装物为浅黄白色粉末94.51 96.11 0.02<2.5%5外观无变化内容物无变化95.92 98.40 0.02<2.5%10外观无变化内容物无变化94.78 93.86 0.02<2.5%

表15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暴露空气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天)性状含量(%) 溶出度(%) 45分钟 水分 (%)分解产物0红色胶囊内装物为浅黄白色粉末94.51 96.11 0.02<2.5%5外观无变化,内容物为浅黄白色粘团状物93.66 70.98 2.14<2.5%10外观无变化,内容物为浅黄白色粘团状物94.15 30.33 5.19<2.5%

制粒方式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

虽然为湿法装胶囊的常用方法,本发明却意外地发现干法直接装胶囊所得的葛根素胶囊对药物溶出度有显著的改善。表16和17显示湿法和干法对药物速度的影响比较。采用的处方均为每粒含葛根素磷脂复合物220毫克,PVPP和CMS-Na,用量分别为20毫克和65毫克,润滑剂为微粉硅胶。湿法制粒装胶囊的制备工艺为:将过80目筛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PVPP和CMS-Na,加入80%乙醇溶液制软材,用20目筛制粒,于50℃干燥2小时,用18目筛整粒,然后加入微粉硅胶,混合均匀,装胶囊。干法直接装胶囊的制备工艺为:将过80目筛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PVPP、CMS-Na和微粉硅胶按处方量混合均匀,装胶囊。溶出方法均为:小杯桨法,人工胃液250毫升,转速100rpm(转/分钟)。

表16  湿法溶出度考察

  累积溶  出度  1  2  3  4  5  6  平均  3分钟  13.07  24.09  24.09  24.17  23.77  23.81  21.83  5分钟  37.92  44.53  43.56  42.61  48.15  49.98  44.46  10分钟  70.81  72.06  67.32  63.15  73.57  77.45  70.73  15分钟  86.70  86.66  81.32  79.44  86.09  88.69  84.82  20分钟  87.56  84.95  85.97  87.24  87.52  90.17  87.24  30分钟  94.00  86.04  85.05  91.26  87.66  92.63  89.44  45分钟  92.24  85.84  88.54  99.71  85.57  85.41  89.55

表17干法溶出度考察

  累积溶  出度  1  2  3  4  5  6  平均  3分钟  42.60  46.46  46.55  46.80  46.65  52.03  46.85  5分钟  86.91  78.37  80.47  77.59  77.33  81.44  80.35  10分钟  96.42  97.40  85.82  93.08  88.80  93.80  92.56  15分钟  94.16  94.05  91.65  90.49  92.04  93.47  92.64  20分钟  92.36  95.92  91.35  88.63  94.35  92.97  92.60  30分钟  89.07  96.38  91.64  93.27  92.18  84.95  91.25

两种不同工艺溶出曲线比较,从溶出结果的比较来看,采用干法直接装胶囊工艺产品的溶出在前10分钟内可比湿法制粒装胶囊的溶出快20%以上,崩解溶出迅速,而且省却了制粒的步骤,简化了制备工艺。

表面活性剂对溶出度的影响

上述山东大学的专利指出,需要在葛根素口服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本发明却发现加入表面活性剂不利于药物的溶出(见表18)。

加入T-80的处方为每粒胶囊含葛根素磷脂复合物220毫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0毫克,T-80 20毫克,微粉硅胶3毫克。不含T-80的处方为每粒胶囊含葛根素磷脂复合物220毫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80毫克,微粉硅胶3毫克。溶出方法均为:小杯桨法,人工胃液250毫升,转速100rpm。

表18  两种处方的胶囊溶出度比较

  含T-80处方  不含T-80处方45分钟累积溶出度  囊1  囊2  囊3  平均  囊1  囊2  囊3  平均  41.45  18.90  23.75  28.03  81.27  64.70  107.08  84.35

从溶出结果看,表面活性剂T-80的加入并没有对溶出的提高有所帮助,反而降低产品的溶出度。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中试产品的制备

根据优化出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制备了三批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胶囊,每批10000粒,结果见表19。

表19  磷脂复合物胶囊中试实验结果

  批号  投料量(千克)  产量(粒)  收率  (%)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PVPP    CMS-Na    微粉硅胶  040701  2.2  0.2    0.65    0.03  9530  95.3  040702  2.2  0.2    0.65    0.03  9460  94.6  040705  2.2  0.2    0.65    0.03  9620  96.2

实验结果表明产品稳定,工艺可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