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

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包括:设置定时器组,建立通信路径与所述的定时器组的对应关系;通信路径启动定时器时,从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本发明可以实现网元的不同通信路径使用不同定时器,提高网元接通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014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00708.7

  • 发明设计人 田文罡;

    申请日2007-01-10

  • 分类号H04Q7/38(20060101);H04Q7/2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逯长明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59: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40/00 授权公告日:20090415 终止日期:20130110 申请日:200701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4-15

    授权

    授权

  • 2007-09-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由许多不同的网元组成,在网元之间应用通信协议来发送报文和反馈报文,为了保证报文正确发送到达目的及检测异常情况,很多协议规定了定时器。比如,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之间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协议(ISDN User Part,ISUP)使用定时器对呼叫进行监测,当通话结束后,如果主叫先挂机,本局向对局发送释放信息,同时启用定时器,经过定时器的时长后,如果还没有收到对局发出的响应释放完成信息,则本局就要重发释放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个网元有多条通信路径,不同承载方式的通信路径的时延差别很大;此外,即使通信路径的承载方式相同,比如通信路径为国际局与国内局,这两种局的通信路径的时延也有较大的差别。所述通信路径指路由、局向或中继等。当网元有多条通信路径时,现有技术对定时器的设置方法是,对各通信路径的时延进行折中计算,根据这个折中时延设置定时器,在同样的处理场景下,比如使用ISUP协议,网元发出释放信息,需要使用释放信息的定时器的时候,多条通信路径获取同一个定时器。这样做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对时延小的通信路径来说,这个定时器的时间太长,在定时器结束之前,通信路径双方网元都处于等待状态,不能有效的利用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而对于时延大的通信路径来说,这个定时器的时间太短,当处理或传输的原因导致时延稍微增大时,启动定时器的网元来不及等到反馈,定时器就结束了,导致连接中断。可见,多通信路径使用相同定时器的方案具有明显的缺点,因为该定时器为折中值,导致定时器无法处于最佳的设置,接通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以实现网元的不同通信路径使用不同定时器,提高网元接通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包括:设置定时器组,建立通信路径与所述的定时器组的对应关系;通信路径启动定时器时,从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一种定时器获取装置,包括:定时器组储存单元,用于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定时器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后,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一种移动交换中心,包括定时器启动单元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定时器启动单元,用于在启动定时器的时候,向定时器获取装置发送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定时器获取装置包括:定时器组储存单元,用于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定时器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后,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从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设置定时器组,建立通信路径与所述的定时器组的对应关系,不同通信路径对应不同的定时器组,当通信路径启动定时器时,从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这种不同通信路径使用不同定时器的方法,使得各通信路径的定时器均处于最佳设置,提高了网元的接通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交换中心局间路由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交换中心局内路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时器获取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交换中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网元有多个通信路径,不同通信路径使用不同的定时器组,从而提高网元接通率。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101.测试每个网元的通信路径方向的时延。

在网元开始正式工作之前,对不同的通信路径方向的时延进行测试。对于不同类型的传输承载方式,时延的差别可能会很大,通信路径承载方式可以为,卫星承载方式、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承载方式或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承载方式。即使是同种承载方式,也会因为通信路径的长度或通信路径的质量,导致时延差别较大。

本方案的通信路径可以为,路由、局向或中继。

步骤102.设置每个通信路径的定时器组。

根据上述时延测试的结果,对每个通信路径方向,设置本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在通信过程中,使用不同协议的定时器的时长可能不同。同一协议,对不同的处理过程,可能存在若干不同时长的定时器;比如,MSC在使用ISUP协议的时候,包括了发出释放信息T1定时器与发出信息请求T33定时器,这两个定时器的时长不同。网元使用定时器前,需要设定每个通信路径方向涉及到的定时器。在本方案中,把同一通信路径的若干个定时器划分为一个定时器组。

步骤103.当通信路径需要启动定时器的时候,从该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启动的定时器可能不同。

以下通过MSC的通信为例,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实现。

请参考图2,为移动交换中心局间路由示意图。其中,第1移动交换中心201分别与第2移动中心202、第3移动中心203和第4移动中心204相连,相应的,第1移动交换中心201有3个路由,分别是到达第2移动中心202的第1路由,到达第3移动中心203的第2路由,到达第4移动中心204的第3路由。上述的3个路由的承载传输方式分别为卫星承载方式,IP承载方式,TDM承载方式。

在第1移动中心201中,定义3个定时器组,分别为定时器组1,定时器组2,定时器组3,将这些定时器组与路由相关联,定时器组1与第1路由关联,定时器组2与第2路由关联,定时器组3与第3路由关联。由于这3个路由的承载方式不同,它们的时延相差很大,根据每个路由方向的传输时延与所使用的通信协议,设定各路由对应定时器组中的定时器。因为这些定时器组是独立的,一个路由方向的时延,不影响另外一个路由方向的定时器设置,从而避免路由定时器取折中值的不良影响。

所述的通信协议可以为以下协议之一:ISUP协议、电话用户部分协议(Telecom User Part,TUP)、R2信令协议、基础速率接入协议(Primary RateAccess,RPA)和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当某个路由需要启动定时器时,从与该路由相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请参考图3,为移动交换中心局内路由示意图。其中,移动交换中心301分别与第1基站控制器302、第2基站控制器303和第3基站控制器304相连,相应的,移动交换中心301有3个路由,分别是到达第1基站控制器302的第1路由,到达第2基站控制器303的第2路由,到达第3基站控制器304的第3路由。上述的3个路由的承载传输方式分别为卫星承载方式,IP承载方式,TDM承载方式。

在移动中心301中,定义3个定时器组,分别为定时器组1,定时器组2,定时器组3,将这些定时器组与路由相关联,定时器组1与第1路由关联,定时器组2与第2路由关联,定时器组3与第3路由关联。这3个路由的承载方式不同,它们的时延相差很大,根据每个路由方向的传输时延与所使用的通信协议,设定各路由对应定时器组中的定时器。因为这些定时器组是独立的,一个路由方向定时器的时延,不影响另外一个路由方向的定时器设置,从而避免路由定时器取折中值的不良影响。

路由与定时器组建立关联的方法很多;路由从关联的定时器组中寻找相应的定时器。比如,在移动中心301中建立并存储定时器组与路由的对应表格;当路由需要启动定时器时,查找上述表格,根据路由需要启动的定时器的类型,从定时器组中找到相应的定时器。又比如,在移动中心301的缓存区划分子区域,一个子区域存储一个定时器组,并建立该子区域与路由的映射关系;当路由需要启动定时器时,查找上述子区域,从定时器组中找到相应的定时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思想,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关联方法,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的通信协议可以为以下协议之一:无线接入网应用部分协议(Radio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RANAP)和基站接入子系统应用部分协议(Base Station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BSSAP)。

当某个路由需要启动定时器时,从与该路由相对应的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时器获取装置示意图。定时器获取装置400包括: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用于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时延获取单元404,用于获得通信路径的时延;定时器设置单元403,用于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中,根据所述时延设置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的定时器;定时器获取单元401,用于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后,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时延获取单元404通过对不同的通信路径的时延进行测试,获得通信路径的时延,对于不同类型的传输承载方式,时延的差别可能会很大,通信路径承载方式可以为,卫星承载方式、时分复用承载方式或因特网协议传输承载方式。定时器获取装置400使用定时器前,需要设定每个通信路径方向涉及到的定时器,定时器设置单元403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中,根据所述时延设置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的定时器。当装置的通信路径需要启动定时器时,定时器获取单元401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对定时器组的管理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设置数据表格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定时器组对应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的是定时器的内容,当接收到查找命令后,首先找到通信路径相对应的定时器组的表格,再根据通信路径启动的定时器的类型,找到定时器;又比如,把定时器组储存单元402划分子区域,一个子区域存储一个定时器组,并建立该子区域与路由的映射关系;当路由需要启动定时器时,查找上述子区域,从定时器组中找到相应的定时器。

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交换中心的示意图。移动交换中心500包括定时器启动单元510和定时器获取装置520。

定时器启动单元510,用于在启动定时器的时候,向定时器获取装置520发送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

定时器获取装置520包括:

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用于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

时延获取单元524,用于获得通信路径的时延;

定时器设置单元523,用于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中,根据所述时延设置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的定时器。

定时器获取单元521,用于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后,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

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储存定时器组的信息。时延获取单元524通过对不同的通信路径的时延进行测试,获得通信路径的时延,对于不同类型的传输承载方式,时延的差别可能会很大,通信路径承载方式可以为,卫星承载方式、时分复用承载方式或因特网协议传输承载方式。移动交换中心使用定时器前,需要设定每个通信路径方向涉及到的定时器,定时器设置单元523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中,根据所述时延设置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的定时器。定时器启动单元510在移动交换中心启动定时器的时候,向定时器获取装置520发送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定时器获取单元521接收到携带通信路径的定时器请求信息后,从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中找到所述通信路径对应的定时器组,并从所述定时器组中获取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对定时器组的管理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设置数据表格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定时器组对应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的是定时器的内容,当接收到查找命令后,首先找到通信路径相对应的定时器组的表格,再根据通信路径启动的定时器的类型,找到定时器;又比如,把定时器组储存单元522划分子区域,一个子区域存储一个定时器组,并建立该子区域与通信路径的映射关系;当通信路径需要启动定时器时,查找上述子区域,从定时器组中找到相应的定时器。

可以理解的是,除移动交换中心外,本发明的定时器获取装置还可以置于其它设备中,为该设备提供定时器;只要该设备应用了本发明的思想,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定时器的方法和定时器获取装置及移动交换中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