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含衍射元件的超半球凝视红外成像系统

含衍射元件的超半球凝视红外成像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衍射元件的超半球凝视红外成像系统,它采用了正负分离负组在前的结构,以获得无盲区超半球凝视成像的效果,应用于中波红外波段,波长范围3~5μm。第1个负光组为单片负透镜,第2个正光组为正负正分离的3组3片结构,其中含1片衍射透镜,具有2W=200度的视场角,相对孔径D/f’=1∶2,像面大小为2y’=12mm。冷光阑位于系统的后部,是整个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实现了100%冷光阑效率。从第一面到探测器表面的距离为80至100m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960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55343.0

  • 申请日2006-12-20

  • 分类号G02B9/10;G02B27/42;G03B37/00;G01J5/10;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怀禹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50: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2-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9/10 授权公告日:20081203 终止日期:20111220 申请日:200612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2-03

    授权

    授权

  • 2007-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7-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衍射元件的超半球凝视红外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超半球成像系统又称为全景成像系统,在经济、科技、军事、商业等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种系统成像信息量大,特别适合用于各类监视器中。这种系统可以用三种方式实现,一种是用多个光学系统列阵,每个系统仅承担对一部分视场的成像任务,通过处理获得合成图像,因此对图像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二种是一个光学系统通过扫描的方法实现全景监视,在某一瞬时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视场,不可能同时看到超半球全景图像,当目标移动很快时,就有可能在监视过程中遗漏重要目标;第三种是单个光学系统实现超半球凝视成像,其典型的光学系统是鱼眼透镜系统,其视场角可达到200度左右,可以同时监视超半球范围内的目标。用于可见光波段的鱼眼透镜系统已在照相、监视等领域多有应用,这类系统一般结构相当复杂,其中不少应用了10片以上的透镜和高质量特殊光学材料,设计难度大,加工装配要求高。图1是一种可见光波段鱼眼透镜,具有2W=200度的视场,整个系统由8组10片透镜组成,结构相当复杂。图2是一种采用非球面反射面作为前置元件的全景成像系统原理图,利用前置非球面减小轴外光的入射角度,再使用通常的光学系统成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镜头的正前方无法看到,存在中心视场盲区。

红外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在各国都受到广泛重视,其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工业、医疗、交通、军事等各行业。由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已经成熟且商品化,使凝视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这类探测器用途广泛,在工业和医用红外成像仪等仪器中也多有应用,为满足各领域的需求提供了优越的基础,也促进了红外光学系统的发展。

通常的红外成像系统以大孔径、小视场为主,用于全景监视的红外成像系统大多采用列阵方式或扫描方式实现。由于红外探测器通常要求致冷,其冷阑位于光学系统后部,所有的成像光线必须进入冷阑才能到达探测器表面成像,而非成像光线如视场外的光应当被其所拦,以减小热辐射背景的影响,因此需要将冷阑作为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或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的孔径光阑成像于冷阑上,这称为100%冷光阑效率。如果系统的孔径光阑不是冷阑且不能成像于冷阑上,则达不到100%冷光阑效率,这不仅使成像光照度不均,更重要的是在像面上出现边带辐射,产生附加光子噪声,严重影响探测器的信噪比。100%的冷阑效率的要求使该类系统极不对称;又由于可供选择的材料有限,而系统必须保证一定的能量透过率,整个光学系统必须力求简单,透镜片数应尽量少,也给校正像差尤其是色差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图3是一种具有100%冷光阑效率的红外成像系统,其视场角2W=7度,相对孔径D/f’=1∶4。图4是一种不具有100%冷光阑效率的红外成像系统,视场角2W=5度,相对孔径为1∶1.5。

衍射光学元件是基于光的衍射理论实现光波的变换,和传统光学元件相比具有许多卓越的功能,在成像系统中应用的代表是二元光学元件,它是于80年代中期由美国MIT林肯实验室首先提出,是指基于光波的衍射理论,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在片基上刻蚀产生两个或多个台阶深度的浮雕结构,形成纯相位、同轴再现、具有极高衍射效率的一类衍射光学元件,它可以在承担一定的光焦度的同时,在校正像差特别是色差方面起到常规光学元件难以起到的作用,有利于光学系统的小型化、高像质,并简化系统的结构。由于红外波段波长较长,在这种系统中应用衍射元件其最小加工线宽可以满足加工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衍射元件的超半球凝视红外成像系统,仅用2至3种光学材料构成4片反远距超广角镜头,获得了不小于1∶2的大相对孔径,并利用衍射光学元件很好地校正了色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依次由负光组、正光组和冷光阑构成,具有4组4片型结构。其负光组为1组1片型结构的弯月形负透镜,其两个面都弯向像方,正光组为正负正分离的3组3片型结构,正光组中第1片是第1面凸向物方的凸透镜,第2片为平凹透镜或弯向物方的弯月形凹透镜,第3片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凸透镜,冷光阑位于正光组的后部,正光组中的一个面是衍射面,具有100%的冷光阑效率。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它采用了正负分离负组在前的结构,以获得无盲区超半球凝视成像的效果,应用于中波红外波段,波长范围3~5μ,仅使用了2至3种光学材料。负光组为单片负透镜,正光组为正负正分离的3组3片结构,其中含衍射透镜,具有2W=200度的视场角,相对孔径D/f’=1∶2,像面大小为2y’=12mm。冷光阑位于系统的后部,是整个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实现了100%冷光阑效率。结构简单紧凑,从第一面到探测器表面的距离控制在100mm以内。系统中的衍射透镜除了承担一定的光焦度,还在校正像差特别是色差方面起到常规光学元件难以起到的作用,实现了光学系统的小型化、高像质,简化了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见光波段鱼眼透镜。

图2是一种采用非球面反射面作为前置元件的全景成像系统原理图。

图3是一种具有100%冷光阑效率的红外成像系统,其视场角2W=7度,相对孔径D/f’=1∶4。

图4是一种不具有100%冷光阑效率的红外成像系统,视场角2W=5度,相对孔径为1∶1.5。

图5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图。

图7是实施例1的轴上像差曲线图。

图8是实施例1的像散、像面弯曲和畸变曲线图。

图9和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轴上像差曲线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像散、像面弯曲和畸变曲线图。

图中:1、负光组,2、正光组,3、正光组第1片透镜,4、正光组第2片透镜,5,正光组第3片透镜,6、冷光阑,7、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图9所示,本发明依次由负光组1、正光组2和冷光阑6构成,具有4组4片型结构。其负光组为1组1片型结构的弯月形负透镜1,其两个面都弯向像方,正光组为正负正分离的3组3片型结构,正光组中第1片是第1面凸向物方的凸透镜3,第2片为平凹透镜或弯向物方的弯月形凹透镜4,第3片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凸透镜5,冷光阑6位于正光组的后部,正光组中的一个面是衍射面,具有100%的冷光阑效率。

系统的总焦距为f′,负光组的焦距为fI′,正光组的焦距为fII′,其中第1片正透镜焦距为fII1′,第2、3片的合成焦距为fII23′,有1.5<|fI′/f′|<2.5及4.6<|fII′/f′|<5.2,并且0.75<fII1′/fII′<1.1及|fII23′/f′|<0.2。

从弯月形负透镜1的第一面到像面7,即探测器表面的距离为80mm至100mm,冷光阑到透镜最后一面的距离在1mm至5mm之间。

实施例1:

4组4片结构,其第1个负光组为单片弯月形负透镜,第2个正光组中第1片是凸向物方的凸透镜,第2片为平凹透镜,其第2面是平面基底的二元面,第3片为非球面透镜,光学材料依次为:Si,ZnS,ZnS,ZnS,如图5和图6所示。该方案的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像差曲线如图7和图8所示。

                    表1

   面号    半径   间隔  材料    1  R1=38.2 d1=2.9  Si    2  R2=14.983 d2=54    3  R3=31.6 d3=4.8  ZnS    4  R4=248.36 d4=4.9    5  R5=-28 d5=2.4  ZnS    6  R6=平面* d6=2.2    7  R7=48.2 d7=3.4  ZnS    8  R8=-34** d8=3    冷光阑  平面 d9=19.92    像面  平面

其中*表示衍射面,相位函数为=a1ρ2+a2ρ4,式中ρ为归一化半孔径坐标,a1=-250,a2=183.3,该面的归一化半孔径值为15mm。**表示非球面,面形方程为 >>z>=>>>cr>2>>>1>+>>1>->>c>2>>>r>2> > > >>>a>1>>>r>2>>+>>a>2>>>r>4>>,> >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