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

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所述的凝胶剂含有聚丙烯酸钠、黄原胶与刺槐豆胶,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粉碎聚丙烯酸钠、黄原胶和刺槐豆胶,过160目以上筛;将粉碎后的黄原胶和刺槐豆胶以3∶2~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与粉碎后聚丙烯酸钠以5∶0.8~2.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凝胶剂。该凝胶剂可用于微生物快速测定卡的培养基载体,它克服了已有凝胶剂存在的吸水效果差的缺点,具有高吸水性与粘度高的优良特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706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23783.8

  • 发明设计人 吴清平;孙永;蔡芷荷;郭伟鹏;

    申请日2006-11-27

  • 分类号C08L33/02(20060101);C08J3/00(20060101);C12Q1/04(20060101);C08L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36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树藩

  • 地址 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42: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8L33/02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11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9-02-25

    授权

    授权

  • 2007-07-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5-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快速测定卡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通过特定凝胶剂粘附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1955年,德国学者FJ.Forg发明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法——纸片法,使原来的检测周期由72小时缩短到15小时,材料成本降低了3/4,同时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从此,这种集化学、高分子学和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开始发展起来。快速测定卡检测具有显著的优点:第一,可测定少量检品,不需要配制试剂,不需要大量的玻璃器皿,操作简便迅速;易于消毒保存,便于运输,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加之除纸片等载体外无其他任何废液废物,大大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试验后不需要清洗工作,减少了工作量。另外,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和真菌恢复的缺陷,故适用于实验室、生产现场和野外环境工作使用。第二,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和真菌数,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和真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第三,常规法由于准备检测用培养基及器皿,一般需要时间较长,导致许多基层单位和食品企业不能实施现场检测。而快速测定卡不但无需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更大大缩短了时间。近年来国内以滤纸为载体和美国3M公司以Petrifilm为载体的测定卡已开始逐步扩大应用。但由于滤纸不透明,生长于其中的细菌肉眼往往不可见,造成计数结果偏少;而普通凝胶剂吸水性能不好,应用于测定卡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同时,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不易被国内检测市场所接受。因此,克服滤纸和普通凝胶剂的缺点,研制新型国产化凝胶剂已成为微生物快速检测的迫切需求。

在测定卡的制备过程中,选择一种优良的凝胶剂非常重要。良好的凝胶剂要求对微生物的生长无毒性、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冷水、微生物在其上面生长可形成单菌落且容易计数等。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于新型凝胶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吸水性好,粘度高,费用较低的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凝胶剂含有聚丙烯酸钠、黄原胶与刺槐豆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粉碎聚丙烯酸钠、黄原胶和刺槐豆胶,过160目以上筛;

(2)将粉碎后的黄原胶和刺槐豆胶以3∶2~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3)将上述混合物与粉碎后聚丙烯酸钠以5∶0.8~2.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凝胶剂。

(4)过筛法测凝胶剂的吸水率与粘度,以胶体不易流动(粘度大于1600mpa.s)和吸水率大于100g/g为符合要求。

其中所述的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浓度为30%(g/g)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丙烯酸中,使中和度达到55%~80%;

(2)加去离子水调节丙烯酸单体浓度至30%~60%(g/g);

(3)加入丙烯酸单体0.1%~0.8%(g/g)的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后混匀;

(4)在吹氮气的情况下加入丙烯酸单体0.3%~0.6%(g/g)的引发剂过硫酸铵;

(5)吹氮气驱氧密封,置恒温干燥箱中50℃~80℃聚合3~6h;

(6)用75%乙醇洗去未反应的单体、低聚物等;

(7)将胶体切成小块后于105℃烘干。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无毒、无臭、无味,溶解于水中呈透明粘稠胶体。由于其吸水量大、保水性强和安全无毒等特点,已在日化工业、留香材料、卫生用品、农作物育种、医药等方面广泛应用。合成方法有:水溶液聚合、反向悬浮聚合、反向乳液聚合、微波法和辐射聚合。黄原胶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结构聚合体;既能溶于热水,又能溶于冷水具有很强的粘性;具有高度的生物稳定性,多数酶类不能对其降解。刺槐豆胶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植物胚乳精制多糖。刺槐豆胶是以甘露糖为主链的半乳甘露聚糖。剌槐豆胶本身无凝胶特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与琼脂、卡拉胶及黄原胶等亲水胶体有良好的凝胶协同效应,可使复合后的用量水平很低并改善凝胶组织结构。当黄原胶和刺槐豆胶以3∶2混合后,可有效的增加溶液粘度,很少量即可达到高粘度。本发明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以聚丙烯酸钠、黄原胶和刺槐豆胶为主要成分,通过配方的优化,获得了一种可应用于微生物快速测定卡的新型凝胶剂,它克服已有凝胶剂存在的吸水效果差的缺点,并通过与黄原胶及刺槐豆角的优化组合,有效地提高凝胶剂粘度;并且较之进口凝胶剂,费用更为低廉,适于国内使用。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微生物的特异生理生化反应已经明确,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特异酶的显色底物和培养基相继被开发。这些显色培养基与本发明获得的优良凝胶剂有机集成,可制成应用于特异微生物的快速测定卡,这将对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1:

(1)用去离子水配制终浓度为30%(g/g)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用碱式滴定管逐滴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在恒温(25℃)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的18.53mL丙烯酸中,达到中和度75%;

(3)加1.16mL去离子水调节丙烯酸单体浓度为50%(g/g),然后将混合物转移到塑料三口瓶中;

(4)加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后混匀,加入0.0271g,即为丙烯酸单体的0.1%(g/g);

(5)在吹氮气的情况下加引发剂过硫酸铵,加入量为丙烯酸单体的0.5%(g/g),即0.1355g;

(6)吹氮气驱氧密封,置恒温干燥箱中75℃聚合4h;

(7)用75%乙醇洗(每次30mL,洗涤三次)去未反应的单体、低聚物等;

(8)将胶体切成小块后于105℃烘干;

(9)将烘干的小块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60目筛;

(10)测吸水率为:158.0(g/g),吸生理盐水(9g/L NaCL)为:31.2(g/g);

(11)取粉碎的聚丙烯酸钠0.5g与黄原胶和刺槐豆胶混合物0.08g混合均匀,该混合物即可用作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

(12)测混合物的吸水率为:155.3(g/g),吸生理盐水(9g/L NaCL)为:30.5(g/g);

(13)测定粘度值为1920mpa.s。

二、用于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的制备方法2:

(1)用去离子水配制终浓度为30%(g/g)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用碱式滴定管逐滴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在恒温(25℃)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的18.53mL丙烯酸中,达到中和度75%;

(3)加13.7mL去离子水调节单体浓度为30%(g/g),然后将混合物转移到塑料三口瓶中;

(4)加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后混匀,加入量0.0678g,为丙烯酸单体的0.25%(g/g);

(5)在吹氮气的情况下加引发剂过硫酸铵,加入量为丙烯酸单体的0.4%(g/g),即0.1084g;

(6)吹氮气驱氧密封,置恒温干燥箱中70℃聚合4h;

(7)用75%乙醇洗(每次30ml,洗涤三次)去未反应的单体、低聚物等;

(8)将胶体切成小块后于105℃烘干;

(9)将烘干的小块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60目筛;

(10)测吸水率为:142.0(g/g),吸生理盐水(9g/L NaCL)为:38.3(g/g);

(11)取粉碎的聚丙烯酸钠0.5g与黄原胶和刺槐豆胶混合物0.08g混合均匀,该混合物即可用作培养基载体的凝胶剂;

(12)测吸水率为:122.0(g/g),吸生理盐水(9g/L NaCL)为:35.6(g/g);

(13)测定粘度值为1875mpa.s。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