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真立体电视制作技术

一种全真立体电视制作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Completion 3-D TV Program Production),涉及一种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A、将摄像机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设为20至28;B、在所说的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C、在所说的摄像机上加装平衡稳定器;D、采用动态方式拍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运用单镜头摄像机摄制立体电视图像、运用现有电视播放设备播放立体电视节目、不佩戴专用立体眼镜也能直接观看电视图像的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本发明主要用于三维立体电视节目的制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535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平;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38398.0

  • 发明设计人 张平;

    申请日2006-11-10

  • 分类号H04N13/02(20060101);H04N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71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国文

  •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鼎成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33: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2-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N13/02 授权公告日:20100324 终止日期:20121110 申请日:200611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3-24

    授权

    授权

  • 2007-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4-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具体讲涉及一种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背景技术

对电视图像来说,能够使流动的图像画面产生三维景深和层次效果,真实地还原为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三维立体电视的重要特点,使这种流动的图像画面产生景深层次,就能够在电视上产生立体图像效果。

现有技术的三维立体电影改装到立体电视上,沿用偏振光技术,采用双摄像机同步拍摄,或运用专门的双镜头立体电视摄像机拍摄,观看时佩戴偏振光眼镜欣赏立体电视节目。采用此种技术改装拍摄的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成本大,不佩戴偏振光眼镜不仅无法欣赏立体电视节目,甚至连电视上的二维图像也无法直接观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立体电视摄像技术的,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是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运用现有单镜头摄像机摄制立体电视图像、运用现有电视播放设备播放立体电视节目、运用现有的电视接收设备为通用接受终端,不佩戴偏振光眼镜也能直接观看电视图像的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全真立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其中,所述技术包括:A、将摄像机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设为20至28;B、在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C、设置平衡稳定器;D、采用动态方式拍摄。

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将摄像机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设为20至28,是将摄像机出厂时设定的等级调高1至5个等级。

本发明提供的较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在所说的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是在摄像机上设置F值小于或等于2.8的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

本发明提供的最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在所说的摄像机上加装平衡稳定器,是在摄像机上加装平衡器。

本发明提供的特别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采用动态方式拍摄,是镜头外运动或镜头内运动的拍摄,所述运动的速度为0.25米/秒-1米/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立体电视节目的拍摄使用一台单镜头摄像机完成,操作上与2-D电视节目操作技术流程统一,具有简易快速地制作电视节目的能力,摄制成本低。

2、运用本发明摄制的立体电视节目,与世界上所有的主流电视制作设备兼容,包括从拍摄、编辑、特技、配音、字幕、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等一整套设备系统的互换与通用。

3、运用本发明摄制的立体电视节目,接收终端与现有市场上的接收终端完全兼容。

4、运用本发明摄制的立体电视节目,佩戴红蓝眼镜观看就能欣赏到立体的动态图像,不佩戴红蓝眼镜直接用肉眼观看,也能看到与现行二维图像质量标准一样的画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下,本发明可以有多种,下面通过具体

实施例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首先将摄像机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全部设为20、或全部设为28、或全部设为24,在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在摄像机上加装平衡稳定器;最后在拍摄时采用动态方式拍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将摄像机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和亮度参数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其捕捉动感物体变得非常敏感,从而在记录图像信号时,调整后的参数信号与机器本身其它的参数所产生的参数信号自动对比,形成信号差别。这种形成的综合差别信号,能把一个具体的物体从众多信号中单独剥离出来,克服了运用现有技术摄制的图像中重点不突出,图像中各物体平铺直叙的缺陷,能形成突出图像重点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能尽可能丰富地将画面内的物体分为各个层次,以形成物体之间的空间对比,克服了运用普通镜头无法形成“广域视觉效果”的缺陷,能在摄制的画面内形成“广收物体”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拍摄时使用了平衡稳定器,克服了摄出的画面不平稳、画面难看、立体感不足的缺陷,能形成稳定、好看、立体感强的电视画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拍摄时采用了动态方式拍摄,克服了静态拍摄无法形成视差的缺陷,能做到移动成像以制造视差,从而产生立体画面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首先选用PANASONIC AJ-D800摄像机,在原出厂设定参数的基础上,将色彩饱和度、清晰度、亮度及对比度调高1个等级,PANASONIC AJ-D800摄像机原出厂设定为:亮度22,需要调高至23,其余参数依此类推;再在PANASONIC AJ-D800摄像机上装配F值为2.8的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然后选用Tripod Constant Velocity平衡器,这样就形成了拍摄三维立体电视的专用摄像机;在拍摄时,采用动态拍摄的方式,用0.25米/秒的运动速度移动拍摄。

采用此实施方式拍摄出的三维立体电视节目,由于对PANASONICAJ-D800摄像机的参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捕捉动感物体变得非常敏感,从而在记录图像信号时,调整后的参数信号与机器本身其它的参数所产生的参数信号自动对比,形成信号差别。这种形成的综合差别信号,能把一个具体的物体从众多信号中单独剥离出来,克服了运用现有技术摄制的图像中重点不突出,图像中各物体平铺直叙的缺陷,能形成突出图像重点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摄像机上装配大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能尽可能丰富地将画面内的物体分为各个层次,以形成物体之间的空间对比,克服了运用普通镜头无法形成“广域视觉效果”的缺陷,能在摄制的画面内形成“广收物体”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拍摄时使用了平衡稳定器,克服了摄出的画面不平稳、画面难看、立体感不足的缺陷,能形成稳定、好看、立体感强的电视画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拍摄时采用了动态方式拍摄,克服了静态拍摄无法形成视差的缺陷,能做到移动成像以制造视差,从而产生立体画面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二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PANASONIC AJ-D800摄像机原出厂设定参数的基础上,将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及亮度调高5个等级,在摄像机上装配F值为1.1的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在拍摄时,采用动态拍摄的方式,用0.63米/秒的运动速度移动拍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PANASONIC AJ-D800摄像机原出厂设定参数的基础上,将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及亮度调高3个等级。在拍摄时,采用动态拍摄的方式,用1米/秒的运动速度移动拍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四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摄像机上设置F值为1.4的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五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选用Tripod Constant Velocity平衡器并加装于摄像机上。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动态方式拍摄为镜头外或镜头内运动拍摄,所述运动的速度为0.45米/秒。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