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及其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及其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及其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是用下述方法制成:将1质量份的原料药物粗粉溶解在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或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中,放置10-12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6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本发明的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原料药物粗粉提高了2倍以上,用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制备口服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加快,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在相同疗效下,降低了给药的剂量,通过原料的节约也降低了资源消耗,间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311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15710.7

  • 申请日2006-09-20

  • 分类号A61K9/1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K47/34;A61K31/7048;A61K31/7052;A61K31/56;A61K31/426;A61K31/337;

  • 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陆艺

  •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0-1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7/34 合同备案号:2010120000095 让与人:天津大学 受让人: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及其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日:20070321 授权公告日:20090513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00810 申请日:2006092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09-05-13

    授权

    授权

  • 2007-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3-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及其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剂形式来应用,由于用药习惯和制剂加工过程中的便利性等因素影响,口服给药仍然是用药的主要方式。口服制剂约占全部65%以上,涉及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及口服液等剂型。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表明,药物只有溶解后方能被吸收,多数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与药物的吸收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对于非慢性疾病的治疗,人们总是希望用药后能很快吸收并迅速秦效,这样就要求固体制剂中的药物有较大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难溶性和溶解速率小的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缓慢,溶解成为药物吸收的主速过程,这时溶解速率直接影响药效的快慢、强弱和维持的时间。一般认为,药物的溶解度低于1%和溶解速率小于1.0mg/min(cm2)都存在难于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需要通过剂型改进来改善。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化学原料药物有681种,按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行的统计结果表明:极溶解的药物有58种,占全部原料药的8.67%,易溶解的有160种,占全部原料药的23.49%,溶解有74种,占全部原料药的10.87%,略溶有44种,占全部原料药的6.46%,微溶有72种,占全部原料药的10.57%,极微溶有42种,占全部原料药的6.16%,几乎不溶和不溶的有231种,占全部原料药的33.92%。在全部681种化学原料药物中,略溶解于水、微溶解于水、极微溶解于水、几乎不溶或不溶解于水的药物品种数目合计达389种,占到了全部化学原料药物的57.12%。

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方法有许多种,包括制成前体药物、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技术或其它微粉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降低粒径,增加其比表面积来提高水溶性的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制备口服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用下述方法制成:

将1质量份的原料药物粗粉溶解在2-8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4-10℃的10-20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0.5%-2%的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或质量百分比为0.5%-2%的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中,放置10-12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6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

所述原料药物为阿奇霉素或紫杉醇或法莫替丁或齐墩果酸或罗红霉素。还可以是其它水溶性较低的药物。

所述乙醇的质量份为3份。

所述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或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的温度为5℃。

所述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或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的质量份为12份。

所述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或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

所述放置时间为60分钟。

一种用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制备口服制剂的方法,是将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片剂或胶囊剂或颗粒剂或滴丸剂。

本发明的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原料药物粗粉提高了2倍以上,用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制备口服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加快,提高生物利用度,在相同疗效下,降低了给药的剂量,通过原料的节约也降低了资源消耗,间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不会对本发明产生任何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将1质量份的阿奇霉素粗粉溶解在3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5℃的12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1%的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中,放置6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45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阿奇霉素微粉。

实施例2

将1质量份的紫杉醇粗粉溶解在5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5℃的10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0.5%的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中,放置3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6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紫杉醇微粉。

实施例3

将1质量份的法莫替丁粗粉溶解在6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5℃的15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1%的聚乙二醇4000的水溶液中,放置1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法莫替丁微粉。

实施例4

将1质量份的齐墩果酸粗粉溶解在8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4℃的20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0.5%的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中,放置3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齐墩果酸微粉。

实施例5

将1质量份的罗红霉素粗粉溶解在4质量份的乙醇中,在搅拌下滴加到10℃的10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2%的聚乙二醇6000的水溶液中,放置120分钟,在4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减压干燥,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罗红霉素微粉。

实施例6

以实施例1得到的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阿奇霉素微粉为原料,按照下面的处方和工艺制备口服片剂,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阿奇霉素微粉1质量份,乳糖1质量份,可压性淀粉0.2质量份,微晶纤维素0.5质量份,淀粉0.3质量份,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水溶液为粘合剂,通过喷物制粒得到压片用颗粒,再将颗粒用压片机压片,片重为300mg,每片含有药物100mg。

实施例7

以实施例2得到的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紫杉醇微粉为原料,按照下面的处方和工艺制备口服胶囊剂,将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紫杉醇微粉1质量份,乳糖1质量份,可压性淀粉0.2质量份,微晶纤维素0.5质量份,淀粉0.3质量份,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水溶液为粘合剂,通过喷物制粒得到颗粒,再将颗粒灌入胶囊中。

实施例8

以实施例5得到的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罗红霉素微粉为原料,按照下面的处方和工艺制备口服滴丸剂,将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罗红霉素微粉1质量份加入到4质量份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滴制成滴丸。

实施例9

以实施例5得到的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罗红霉素微粉为原料,按照下面的处方和工艺制备口服颗粒剂,将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罗红霉素微粉1质量份,乳糖1质量份,可压性淀粉0.2质量份,微晶纤维素0.5质量份,淀粉0.3质量份,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水溶液为粘合剂,通过喷物制粒得到颗粒,即为颗粒剂。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化学原料药物中的略溶解于水药、微溶解于水药、极微溶解于水药、几乎不溶药或不溶解于水的药物制成溶解度增大的药物。

实施例10

将过量的阿奇霉素原料粗粉和得到改善了水溶性的阿奇霉素微粉分别放入到37℃的100ml水中,以每10转/min的速度振摇24小时,取上清液并测定其中的药的含量。(紫杉醇、法莫替丁、齐墩果酸、罗红霉素的溶解度的测定均按上述方法进行)。

  药物名称  原料药粗粉溶解度(mg/ml)  改善了水溶性的药物微粉溶解度  (mg/ml)  阿奇霉素  0.061  0.23  紫杉醇  0.006  0.030  法莫替丁  0.015  0.032  齐墩果酸  0.004  0.010  罗红霉素  0.05  0.1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