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

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

摘要

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将南葶苈子油与人体可接受的其他成分共同制成为药物、保健品或多种食品,以发挥其具有提高脑神经的活性,防止脑神经衰老;调节神经介质和受体;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和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利于稳定神经系统及促进脑疲劳的恢复,从而改善大脑,增强记忆;诱导神经纤维的自我生长及分裂及重塑神经网络的作用,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病,如脑神经组织损伤、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等病症的辅助康复治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272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21621.9

  • 申请日2005-09-06

  • 分类号A61K36/31;A61P25/00;A61K131/00;

  • 代理机构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濮家蔚

  • 地址 610064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8-04-23

    授权

    授权

  • 2007-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3-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一种以天然植物提取物,具体讲是将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包括在制备成对多种脑病及其症状体征具有辅助性治疗、调节和康复作用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脑病是指因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阻、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进而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思维、语言障碍、感觉异常、肢体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体征或精神抑郁的一大类疾病,常见的可分为三类:一是遗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二是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病造成的脑中风后遗症等;三是因中枢神经纤维损伤进而造成脑神经细胞衰老退化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病及等;同时还包括了由于脑细胞凋亡与再生平衡破坏所致的抑郁症。

上述各种脑病的病变本质,多是由于神经信息传导通道(脑路)——神经纤维的堵塞,造成神经各种信息的传导不畅,致使脑神经细胞功能缺失。例如: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损伤、堵塞、断裂,进而使神经细胞变性、损伤或死亡,出现偏瘫、失语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胎儿脑神经纤维发育受阻、不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新生儿缺血、缺氧,可造成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脑性瘫痪;大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合成多巴胺不足,会导致帕金森;信息传导通道——纤维的衰老与凋亡加剧,导致脑细胞的衰老,脑组织萎缩可成老年性痴呆;脑细胞凋亡和平衡破坏或应激性脑损伤使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去平衡导致抑郁症。

据流行病学调查,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痴呆症、小儿脑瘫、癫痫、帕金森病、脑外伤等脑病、神经损伤性疾病占人类疾病总数的30%左右。而且脑梗塞、脑出血等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四高的特征。同时,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患,抑郁症发病率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威胁患者生命,影响患者家庭生活,增加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损耗医疗资源。

目前可用于上述脑病治疗和/或预防的药品并不多,能针对各类原因所致脑病的治疗预防药物更为少见。目前的药物多只是针对上述脑病中的单一疾病或症状,且品种单一,而治疗所需的费用巨大,治疗用途却相对狭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开发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上述脑病的产品,例如能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的药品、保健品和/或食品等,特别是根据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理论,开发以天然原料和/或提取物为成分具有生理功能的产品,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效益。

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南葶苈子油,是一种由播娘蒿植物的种子提取得到油性成分,富含包括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在内的不饱和脂肪酸。据文献记载,南葶苈子一般是以水煎剂形式用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中国专利文献CN 1313040A报道,播娘蒿油与一些成分组合可以作为一种降脂降压保健食品。CN 1326764A报道,播娘蒿油与其它成分组合可以作为具有降血脂效果的药物。CN 1211443A报道,含有播娘蒿油的亚麻酸源复合油与亚油酸源复合油、亚麻酸源复合油、复合维生素、复合微量元素及复合核苷酸等多种成分,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防治过敏色斑衰老肥胖的药食化妆兼用营养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并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其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病,例如在包括因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阻、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和抑郁症在内的脑病,以及进而导致的智力低下、思维、语言障碍、感觉异常、肢体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郁等症状体征能具有显著的功效,可以制备成药物和/或保健品,或是作为食品添加成分而制备成多种食品等方式,发挥其在提高脑神经的活性,防止脑神经衰老;调节神经介质和受体;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和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利于稳定神经系统及促进脑疲劳的恢复,从而改善大脑,增强记忆;诱导神经纤维的自我生长及分裂及重塑神经网络的作用方面的辅助性治疗、调节和康复作用。

本发明所说的南葶苈子油在制备具有脑神经调节功能组合物中的应用,除可以直接单独使用外,更好的方式是与人体可接受的其他成分,例如包括以南葶苈子油为活性成分,与药学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的具有所说辅助性治疗、调节和康复作用的相应药物,例如与常规所用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润滑剂、湿润剂、粘合剂、溶剂、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成分,制成为适合于临床使用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体等口服型或注射型的药物制剂,以及将南葶苈子油作为食品添加成分,与食品生产可接受的其他原料,共同组成具有所说辅助性治疗、调节和康复作用的相应食品,例如将南葶苈子油与其它食品成分混合并以常规生产方式而制成为相应的食品,如调和油、奶粉等多种形式具有保健、调节和康复功能的食品。

上述所说的南葶苈子油,是来源于民间和临床上常用的天然中药野生植物播娘蒿(Descura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的种子南葶苈子的提取物,可以参照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的现已报道或使用的方式提取得到。

本发明所说的南葶苈子油在脑神经调节功能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作用,可以通过下述的试验结果得到证实。其中试验所用各剂量组的南葶苈子油均是采用上述文献报道的方法,由南葶苈子提取得到的。

一、南葶苈子油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OD、MDA、CAT、GSH-Px的影响

实验动物:随机选取2月龄的SAM-P/10小鼠120只,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各15只,并选同品系正常老化的SAM-R/1只小鼠作为对照组,雌雄各半

实验方法: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脑复康片240mg/Kg)每日灌胃给药,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给药在1月、4月、7月后分3批,每组各10只,断头处死,冰台上快速取脑,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进行SOD、MDA、CAT、GSH-Px检测。

实验结果:南葶苈子油高、中剂量组能够提高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OD、CAT和GSH-Px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对模型小鼠MDA的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0.05),试验结果如表1、2、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脑萎缩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表1  对给药1月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OD、MDA、CAT、GSH-Px的影响

  组别  SOD(NU/mg*pr)  MDA(nmol/mg*pr)  CAT(NU/mg*pr)  GSH-PX(U/mg*pr)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54.6±2.01  45.29±3.15**  52.3±2.01ΔΔ    50.2±2.36ΔΔ    47.2±2.33Δ    50.9±2.04ΔΔ  1.08±0.42  1.75±0.36*  1.13±0.39ΔΔ    1.32±0.61Δ    1.63±0.54Δ    1.22±0.31ΔΔ  15.2±1.26  12.75±3.55**  14.8±1.33ΔΔ    13.7±1.26Δ    13.1±1.59Δ    14.2±1.22ΔΔ  18.11±1.6  15.49±2.87*  17.2±1.86ΔΔ    16.5±1.65Δ    15.77±2.24Δ    16.9±1.32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表2  对给药4月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OD、MDA、CAT、GSH-Px的影响

  组别  SOD(NU/mg*pr)  MDA(nmol/mg*pr)  CAT(NU/mg*pr)  GSH-PX(U/mg*pr)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48.41±3.21  42.64±3.25**  46.32±3.21ΔΔ    45.01±3.10ΔΔ    43.59±3.08Δ    45.61±3.02ΔΔ  1.45±0.26  2.51±1.22**  1.71±0.21ΔΔ    1.98±0.28Δ    2.15±0.33  1.96±0.22ΔΔ  14.24±2.79  6.16±1.24**  13.01±2.34ΔΔ    11.29±1.33ΔΔ    9.88±1.09Δ    12.58±2.53ΔΔ  17.1±2.39  8.05±2.14**  15.61±2.11ΔΔ    13.24±2.55ΔΔ    9.25±2.38  12.33±2.55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表3  对给药7月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SOD、MDA、CAT、GSH-Px的影响

  组别  SOD(NU/mg*pr)  MDA(nmol/mg*pr)  CAT(NU/mg*pr)  GSH-PX(U/mg*pr)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47.17±6.32  39.42±3.02**  46.89±3.36ΔΔ    44.39±3.05Δ    40.65±2.38  45.26±2.56ΔΔ  3.11±1.66  4.24±1.59*  3.15±1.16Δ  3.53±0.92Δ    4.01±0.97  3.33±1.21Δ  10.13±3.71  4.32±1.25**  9.98±1.69ΔΔ    7.33±0.98ΔΔ    6.31±1.39Δ    8.97±1.22ΔΔ  15.23±1.27  5.19±2.68**  14.29±1.25ΔΔ    10.26±1.66ΔΔ    7.12±3.05Δ    13.29±1.75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二、南葶苈子油对实验性小鼠闭合性脑外伤的影响

实验动物:取实验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葶苈子油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0ml/Kg、20ml/Kg、10ml/Kg,脑复康组240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40min,除正常组外,将其他各组小鼠乙醚麻醉,然后固定在自制的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的底部平台上,用直径约4mm的撞击锤尖端顶在小鼠颅脑矢状面左侧2~4mm处,取50g砝码,从18cm高处自由落下,通过撞击锤复制闭合性脑外伤小鼠模型。

实验方法:

1、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断头喘气时间的影响

按以上方法将实验小鼠分组、给药、造模。造模后8h,用剪刀在小鼠双耳线处快速断头,记录喘气时间。

2、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

按以上方法将实验小鼠分组、给药、造模。造模后18h,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剂量25mg/kg)。注射后6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脑组织烘干。比色法测定干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

3、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脑指数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按以上方法将实验小鼠分组、给药、造模。造模后4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迅速剖开颅骨取脑组织称湿重,将湿脑组织置50℃烘箱中烘烤24h,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脑指数=脑湿重×100f体重。

4、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脑组织TNF-α及血清ET含量的影响

按以上方法将实验小鼠分组、给药、造模。造模后18h,断头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放免法测定血清ET含量。取脑组织,每1g脑组织加10mL 0.1%的醋酸,煮沸10min,研磨成匀浆,4℃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NF-α含量。

实验结果:

1.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模型小鼠断头喘气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果见表4。

表4  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断头喘气时间的影响(n=10)

  组别  喘气时间(s)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23.5±2.3  12.6±3.9**  18.3±3.4ΔΔ    16.2±2.1ΔΔ    14.2±2.9Δ    15.6±3.3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2.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果见表5。

表5  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n=10)

  组别  伊文思蓝含量(μg/g)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27.16±7.29  61.22±18.35**  35.66±6.59ΔΔ    40.25±5.97ΔΔ    48.22±9.24Δ    38.7±8.27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3.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果见表6。

表6  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的影响(n=10)

  组别  脑组织含水量(%)  脑指数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77.51±0.45  78.21±0.42*  77.58±0.41Δ    77.86±0.40  78.01±0.49  77.83±0.44Δ  1.95±0.25  2.21±0.26**  2.07±0.22ΔΔ    2.14±0.26Δ    2.22±0.24  2.05±0.27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4.南葶苈子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TNF-α含量,而高、中剂量组亦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E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果见表7。

表7  对闭合性脑外伤模型小鼠脑组织TNF-仅及血清ET含量的影响(n=10)

  组别  TNF-α含量(ng/g)  ET含量(pg/ml)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25.77±7.39  39.24±9.25**  27.66±7.66ΔΔ    31.69±8.22Δ    35.58±7.25  30.57±8.69ΔΔ  128.39±40.22  229.07±50.32**  150.60±30.88ΔΔ    182.22±45.60Δ  208.65±47.26  174.23±40.69ΔΔ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ΔΔP<0.01,ΔP<0.05。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实验性脑外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南葶苈子油对帕金森综合症的影响

1、南葶苈子油对氧合震颤素致小鼠震颤的影响

实验模型制作与分组: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每组十六只,体重22-26克,随机分成5组,即(1)模型组;2)美多芭组;(3)南葶苈子油小剂量组;(4)南葶苈子油中激剂量组;(5)南葶苈子油大剂量组。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组每天灌美多芭120mg/kg,(3)组每天灌南葶苈子油40ml/Kg,(4)组每天灌南葶苈子油20ml/Kg,(5)组每天灌南葶苈子油10ml/Kg,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60min腹腔注射氧合震颤素(0.15mg/kg)。电极插入小鼠右后肢体,以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动物出现震颤的潜伏期、震颤持续时间及震颤幅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胆碱受体激动剂氧合震颤素后,表现为全身颤抖、弓背、竖尾、伴有流涎、流泪、排便等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南葶苈子油高中低剂量组震颤幅度显著降低(P<0.01);南葶苈子油高剂量组震颤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南葶苈子油三个剂量组震颤潜伏期未见明显改变。对照药美多芭组震颤潜伏期、震颤持续时间及震颤幅度,均未见明显改变,结果见表8。

表8  南葶苈子油对氧合震颤素致小鼠震颤模型的影响

  组别  N  潜伏期/min  持续时间/min  震颤幅度/min  模型组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6  15  16  15  15  0.5±1.6  1.1±1.9  2.2±2.5  1.0±1.7  1.1±1.7  23.6±6.4  20.8±12.2  18.4±9.6  14.6±11.4*  28.8±2.6  12.9±4.9  9.7±7.7  6.7±3.5**  6.3±3.1**  11.1±2.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南葶苈子油对抗MPTP致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实验动物按上述方法随机分六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1天。模型组和给药组动物于第16天腹腔注射MPTP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五天,末次给药后60min,动物迅速断头取出大脑,称重,液氮固定。动物组组加工作液,电动匀浆20s(110,000r/min),提取上清液。过滤分装备用。自动进样器进样,测定DA,DOPAC,HV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标准品的浓度在0-600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5d后,脑内DA,DOPAC,HVA等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南葶苈子油大剂量DA,DOPAC,HVA等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小剂量组HVA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美多芭组DA,DOPAC,HVA等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果见表9。

表9  对小鼠脑内每克脑组织DA,DOPAC,HVA含量的影响

  组别  n  DA(ng/g)  DOPAC(ng/g)  HVA(ng/g)  对照组  模型组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1  11  12  10  9  11  2143.6±250.4  949.5±297.6ΔΔ    1101.0±185.6  1085.1±135.3  1249.4±218.2*  4623.3±729.5**  201.1±20.8  109.6±15.8ΔΔ    109.8±13.1  109.1±23.6  136.8±30.0*  4650.6±1826.3**  378.3±52.7  193.5±34.8ΔΔ    249.8±17.5**  217.8±43.9  269.2±76.7*  3659.8±853.8**

注:与对照组比较ΔΔ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帕金森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南葶苈子油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试验动物:新生7日龄的SD大鼠90只,体重12~16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模型对照组,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脑活素阳性对照组共6组,每组15只动物。

HIE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大鼠称重后用0.2氯胺酮0.1g/kg静脉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左颈总动脉,按Race方法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假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缝合伤口,休息2h后放人37℃,8%的氧气罐中2h,制成HIE模型。模型制成后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按(40、20、10ml/Kg)灌胃给药,脑活素阳性对照组立即腹腔注射脑活素50ml/kg,每日1次,共3d;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药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用3d;假手术组不予处理。

各组大鼠第四天断头处死,快速取脑,经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2h后,以视交叉、乳头体中部、大脑后缘与小脑连接处为切点,将脑按冠状切成四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约6μm)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实验结果: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示模型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脑活素阳性对照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HIE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别。结果见表10。

表10  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比较

  组别  n  凋亡细胞比例(%)  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2  11  10  12  13  13  13.5±3.5  40.6±4.5**  19.7±2.5*  24.7±3.7*  31.6±2.9*  16.8±2.7*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光镜下显示脑组织各部位结构及细胞层次清楚,细胞形态结构清晰完整;模型对照组脑水肿明显,细胞层次混乱,细胞体积小,胞浆皱缩,大量神经细胞坏死;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脑活素阳性对照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变性均较模型对照组轻。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五、南葶苈子油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试验动物:新生7日龄的SD大鼠90只,体重12~16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模型对照组,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脑活素阳性对照组共6组,每组20只动物。

HIE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大鼠称重后用0.2氯胺酮0.1g/kg静脉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左颈总动脉,按Race方法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假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缝合伤口,休息2h后放人37℃,8%的氧气罐中2h,制成HIE模型。模型制成后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按(40、20、10ml/Kg)灌胃给药,脑活素阳性对照组立即腹腔注射脑活素50ml/kg,每日1次,共4d;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药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用4d;假手术组不予处理。

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缺血缺氧后6,24,72,96h断头取左侧脑组织,以视交叉前2mm为切点向前取一片厚约3mm,向后取一片约3mm,用于做MDA、SOD检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MDA含量。采用羟胺比色法测定SOD活力。

试验结果:MDA试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HIE模型对照组MDA的含量在缺血缺氧6h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72h与假手术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P<0.05),96h尽管高于假手术组,但是与假手术组相比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模型成功。南葶苈子油高剂量组以及脑活素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DA含量在缺血缺氧后已经开始下降(P<0.05).24h降低尤为显著(P<0.01);南葶苈子油中剂量组和南葶苈子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DA含量在缺血缺氧后已经开始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24h降低较为显著(P<0.05),72h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11。

SOD试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HIE模型对照组SOD的活力值在缺血缺氧后6h显著降低(P<0.01),24h下降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72h虽然已明显上升,但是与假手术组相比仍然有显著差异(P<0.01),96h后则差异不显著(P>0.05)。而南葶苈子油高剂量组和脑活素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的活力值在缺血缺氧后6h已经开始上升(P<0.05),24h升高显著(P<0.01),96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南葶苈子油中剂量组和南葶苈子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活力值在缺血缺氧后已经开始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24h升高较为显著(P<0.05),72h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12。试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表11  各组大鼠脑组织MDA的动态变化(nmol/mL)

  组别  6h  24h  72h  96h  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97.33±3.18  142.43±3.88**  127.48±3.57Δ    132.51±6.11  138.47±5.38  125.23±2.39Δ  97.22±3.24  165.63±5.36**  115.63±2.81ΔΔ    121.73±1.49Δ    130.61±8.74Δ    110.15±5.45ΔΔ  98.29±8.58  103.95±6.19*  99.52±7.47  101.82±4.69  102.79±5.58  97.40±1.99  99.13±6.47  100.27±2.79  98.33±5.61  99.87±3.76  100.31±1.67  99.78±3.74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ΔΔP<0.01,ΔP<0.05。

表12  各组大鼠脑组织SOD的动态变化(U/mL)

  组别  6h  24h  72h  96h  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3180±0.1087  0.4320±0.0766**  0.7829±0.2147Δ    0.5817±0.1643  0.5144±0.3809  0.8341±0.1691Δ  1.0520±0.1068  0.2360±0.0114**  0.5177±0.0367△△    0.4280±0.0927Δ    0.3981±0.0872Δ    0.5328±0.1208ΔΔ  1.3360±0.0391  1.1560±0.6901*  1.2793±0.7941  1.1879±0.3744  1.1692±0.5431  1.2681±0.6324  1.3360±0.0391  1.3020±0.0807  1.2968±0.3874  1.2783±0.5429  1.3165±0.1469  1.2820±0.0543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ΔΔP<0.01,ΔP<0.05。

六、葶苈子油对三氯化铝造型小鼠学习与记忆的测定

实验模型制作与分组: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每组十六只,体重22-26克,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痴呆模型组、模型加脑复康组、模型加南葶苈子油小剂量组、模型加南葶苈子油中激剂量组、模型加南葶苈子油大剂量组。正常组每天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三氯化铝100mg/Kg,隔天一次。阳性药物组每天灌脑复康5mg/d,南葶苈子油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按(40、20、10ml/Kg)灌胃给药。

1、用Y迷宫法测定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按模型制作与分组连续给小鼠造型灌药两个月。

用Y迷宫法对小鼠进行学习与记忆的测定,每只小鼠测10次,记录正确和错误的的次数,24小时后测定小鼠记忆的情况,见表13。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模型小鼠的学习与记忆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表13  南葶苈子油对三铝化铝造型小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组别  n  学习(错误次数)  记忆(错误次数)  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药物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14  13  15  15  15  13  1.61±0.72**  4.35±1.88  2.33±1.88**  2.50±1.51**  2.19±1.17**  3.0±1.53**  2.2±0.94**  3.87±1.64  2.14±1.35**  2.07±0.92**  1.69±1.08**  2.46±1.6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

2、南葶苈子油对三氯化铝造型的痴呆小鼠脑生化指标的影响

各组小鼠在测定学习和记忆后,断头处死,取全脑(去小脑),于正中失状缝分开,一半测定脑内过氧化脂质(MDA),另一半测定B型单脑氧化酶(MAO-B)。MDA的测定:用0.05M磷酸缓冲液制成10%的脑匀浆,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用TBA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的丙二醛的含量。脑内MAO-B的测定:用0.2M磷酸缓冲液配制成10%脑匀浆(预冷),匀浆在24Kc超声,在10000r/min下离心10min,去沉淀,上清液在17000r/min下离心30min。沉淀用0.2磷酸缓冲液悬浮,即粗酶,参考McEwen法测定MOA-B活性。实验结果见表15。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对三氯化铝造型的痴呆小鼠脑生化指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老年性痴呆有显著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表14  南葶苈子油对的影响三氯化铝造型的痴呆小鼠脑生化指标的影响

  组别  n  MDA  MOA-B  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药物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14  13  15  15  15  13  13.32±0.77**  21.12±2.78  15.03±1.04**  15.01±1.05**  13.82±0.55**  17.00±0.63**  54.92±6.02**  76.71±8.9  61.79±8.78**  64.74±7.33**  57.58±7.37**  65.58±4.7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七、南葶苈子油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改善

试验动物:SD大鼠(25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维脑路通10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1h用10%水合氯醛(467mg/kg)麻醉大鼠,剥离并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正常对照组只行手术而不结扎动脉。结扎3h后,断头,开颅取脑,去脑干,沿脑中线将脑一分为二。一份称重,计算脑指数(脑指数=脑重×100/体重)。在110℃烘箱中烘至恒重,计算脑含水量百分比,脑含水量百分比=(湿重-干重)/湿重×100%;另一份经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染色,光镜检查。

试验结果:脑缺血模型组脑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脑含水量增加;而不同剂量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脑含水量明显减少,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脑缺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指数增加;不同剂量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脑指数有减少趋势,口服南葶苈子油高剂量组较脑缺血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说明南葶苈子油对实验性实验性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5。

表15  对实验性实验性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X±S)

  药物  n  脑指数  脑含水量  正常对照  模型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2  15  15  15  15  15  0.0081±0.00076  0.0089±0.00078*  0.0088±0.00145  0.00829±0.00160Δ    0.00827±0.00160ΔΔ    0.00854±0.00098ΔΔ  0.776±0.021  0.788±0.192*  0.786±0.0178  0.792±0.0055Δ    0.789±0.009ΔΔ    0.722±0.181ΔΔ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ΔP<0.05,ΔΔP<0.01

八、南葶苈子油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试验动物:SD大鼠(25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5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未次给药60min后用戊巴比妥钠30mg·kg-1ip麻醉,固定,分离左颈外静脉和右颈总动脉,在内径为2mm的聚乙烯管中放人一根长7cm的4号手术线,用肝素生理盐水50u·ml-1充满三段相连的聚乙烯管中,将该管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再经此管另一端准确注人肝素50u·kg-1抗凝,并将此端插入右颈总动脉中。立即放开动脉夹,准确记录血流,15min后终止血流。取出丝线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重即血栓湿重。

试验结果:南葶苈子油给予小鼠后,与阿司匹林一样均可使大鼠血栓湿重减轻,经统计分析,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葶苈子油有抗血栓作用。结果见表16。

表16  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分组  n  血栓湿重(mg)  正常对照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10  10  10  10  10  29.69±8.36  31.51±8.16  27.13±10.46  23.18±10.00*  24.98±9.6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九、南葶苈子油对急型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

试验动物:SD大鼠(25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15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d,第7天灌胃2h后各组分别用1g·L-1肾上腺素0.2ml/只皮下注射共2次,间隔4h,其间进行1次冰水冷刺澈5min,处理后停食,次晨断头取血。适量肝索抗凝分别测定血流变学指标。

试验结果: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呈粘、浓、凝改变,即全血比粘度(高、低切变率)增高,反映“粘”。试验表明,南葶苈子油给予小鼠后,与复方丹参一样均可使大鼠血瘀模型之粘、浓、凝改变明显减轻,说明南葶苈子油有活血作用。结果见表17。

表17  对急型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n=10)

  组别  切变率200  切变率100  切变率50  切变率10  血浆粘度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阳性药物组  模型组  7.60±1.38*  7.60±1.16*  7.29±0.66**  7.90±0.99  9.15±1.94  7.76±0.89*  7.96±1.23*  7.64±0.7*  8.29±1.01  9.62±2.22  8.08±0.96*  8.48±1.33  8.14±0.77*  8.80±1.08  10.31±2.64  10.15±1.75*  10.88±1.87  10.44±1.13  11.22±1.44  13.49±4.74  2.59±0.99  2.73±1.01  2.64±0.72  2.56±0.57  3.00±1.36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十、南葶苈子油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试验动物:SD大鼠(25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21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在最末一次给药后1小时,先用毛细玻璃管从大鼠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自血液流入管内开始计时,每隔30秒折断毛细管约0.5cm,并缓慢向左右拉开,观察血凝丝出现时间,即血凝时间。

试验结果:葶苈子油给予大鼠后,与阿司匹林一样均明显延长大鼠凝血时间。经统计分析,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南葶苈子油有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见表18。

表18  南葶苈子油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组别  n  凝血时间(s)  正常对照组  10  195±30  阳性药物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10  10  10  10  144±35**  156±34**  178±35  192±45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十一、南葶苈子油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8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未次给药后30min将其尾部2cm处的部分贴在一水平木棍上,使动物成倒挂状态,其头部离台面约5cm,悬挂两侧用板隔开动物视线,观察记录给药组及对照组在6min内的不动时间。

试验结果:南葶苈子油给予小鼠后,与盐酸氟西汀一样均可缩短小鼠强迫悬尾不动时间,经统计分析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P<0.01),低剂量组悬尾不动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实验结果说明南葶苈子油可以对抗小鼠因强迫悬尾造成的抑郁症状。见表19。

表19  南葶苈子油对小鼠强迫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组别  n  不动时间(S)  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物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10  10  10  10  10  140.5±53.2  40.4±29.8**  75.5±33.2**  80.4±38.2**  112.8±53.3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十二、南葶苈子油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8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未次给药30min后,放入水缸(2000ml烧杯,高20cm,直径14cm,水深10cm)中,调节水温23~25℃,每缸一只,置水中观察6min,记录小鼠后4min内累计不动时间。

试验结果:南葶苈子油给予小鼠后,与盐酸氟西汀一样均可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经统计分析,低、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说明南葶苈子油可以对抗小鼠因强迫游泳造成的抑郁症状。结果见表20。

表20  南葶苈子油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组别  n  不动时间(S)  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物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10  10  10  10  10  110.5±35.2  46.4±19.1**  64.5±32.6**  69.4±38.2**  79.3±32.7*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十三、南葶苈子油对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行为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8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在上午8~12时进行,各组小鼠灌胃给予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0.1g/kg,1.5h后,除氟西汀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盐酸氟西汀80mg/kg外,其余各组按上述给药不变,30min后,静注给予10mg/kg DL-5-HTP。注射不久后小鼠表现躁动,阳性小鼠出现特征性甩头行为,阴性小鼠则无,10min后记录6min内小鼠的甩头次数。

试验结果:小鼠5-HTP增强甩头试验表明,小剂量的南葶苈子油未能使小鼠发生甩头反应,只有在中剂量和大剂量时才能使小鼠甩头表现阳性,说明小剂量时南葶苈子油抑制5-HT重摄取的能力有限,加大剂量时方能显著抑制5-HT的重摄取,证明了葶苈子油可以通过抑制5-HT的重摄取来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结果见表21。

表21  南葶苈子油对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组别  n  6分钟内平均甩头次数/只  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物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10  10  10  10  10  3.1±5.5  17.9±8.2**  9.8±5.6**  5.5±4.4*  3.2±5.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十四、南葶苈子油对对小鼠因利血平引起的眼睑下垂度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葶苈子油口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南葶苈子油口服高剂量组(40ml/Kg)、中剂量组(20ml/Kg)、低剂量组(10ml/Kg)和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80mg/kg)每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d,未次给药30min后,每只小鼠按2.5mg/kg腹腔注射利血平(0.1ml/10g),观察小鼠眼险下垂情况,准确记录1h时的眼睑下垂度和体温,观察自发活动、耳尾颜色及腹泻等情况。按Rubin分级标准,判断下垂度。0度:正常开目;1度:眼睑下垂1/4;2度:眼睑下垂1/2;3度:眼睑下垂3/4;4度:眼睑完全闭合。

试验结果:经实验,小鼠给予利血平(2.5mg/kg)后,出现了明显的上睑下垂、运动不能和体温下降症状,小鼠全部闭眼、倦缩,耳、尾皮肤颜色灰暗,1h时有腹泻发生,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说明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利血平后,可以造成抑郁动物模型。用南葶苈子油和盐酸氟西汀给抑郁模型动物进行治疗,结果模型动物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小鼠部分有自发活动,耳、尾颜色较红润,眼睑下垂程度和体温下降程度降低,但腹泻情况变化不大。南葶苈子油低、中、高剂量组动物的眼睑下垂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较显著性(P<0.05~0.01),南葶苈子油中、高剂量组动物的体温下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南葶苈子油可以对抗小鼠因利血平引起的抑郁症状。结果见表22。

表22  南葶苈子油对利血平引起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X±S)

  组别  n  眼睑下垂度  体温(℃)  正常对照组  10  0  37.0±0.69  利血平组  10  3.19±0.77ΔΔ  35.3±1.01ΔΔ  阳性药物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10  10  10  10  1.44±1.26**  1.69±1.64**  1.75±1.01*  1.88±1.24*  36.5±0.51**  36.2±0.68*  36.1±0.50*  36.1±1.1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ΔΔP<0.01。

十五、毒性观察:

1.给小鼠灌食或注射最大给药浓度和剂量都不致死,不能测出南葶苈子油的半数致死量。

2.用南葶苈子油进行了大鼠致畸胎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证明该药无致畸和致突作用。

由以上的各项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对南葶苈子油的应用,开拓了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新用途。其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原料来源丰富,提取和制备成相应的药物或食品的方法并无特殊要求和限制,在提高脑神经的活性,防止脑神经衰老;调节神经介质和受体;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和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利于稳定神经系统及促进脑疲劳的恢复,从而改善大脑,增强记忆;诱导神经纤维的自我生长及分裂及重塑神经网络等方面具有理想的综合药理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于药品及保健品的前景,可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病,如脑中风后遗症、老年痴呆、脑瘫、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等发挥满意的辅助治疗、保健和康复作用。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将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按前述文献报道的常规方法榨取,或是采用CO2临界萃取,或用有机溶剂萃取等方式,得到纯净的南葶苈子油作为原料,进行下述制备。

实施例1  南葶苈子油片剂药物

原料:南葶苈子油  100g,        淀粉      60g,

      乳糖        30g,         硬酯酸镁  10g。

制备方法:将南葶苈子油、淀粉、乳糖混匀,成规方法制粒后,加入硬酯酸镁整粒,压片,共制成1000片,得到每片含南葶苈子油100mg的片剂药物。

实施例2  南葶苈子油软胶囊药物

原料:南葶苈子油10Kg

制备方法:将南葶苈子油按常规方式与PEG400、甘油、吐温等常用辅料混合均匀后,用灌装机灌装在明胶胶囊的包装中,得到南葶苈子油软胶囊制剂药物。

实施例3  南葶苈子油注射剂药物

原料:南葶苈子油100g

制备方法:将南葶苈子油与化学类(如吐温-80、泊洛沙姆等)或天然成分(如胆甾醇、卵磷脂、豆磷脂、阿拉伯胶、胆酸类等)乳化剂,以及在乳剂注射液的其它常规辅料(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剂;羧甲基纤维素纳、聚乙烯吡咯烷醇等助悬剂;苯甲醇、尼泊金甲酯等抑菌剂)混匀,按油乳剂型注射剂工艺加工,共制成2000支注射剂。每支注射剂药物中含南葶苈子油50mg。

实施例4  含南葶苈子油的调和油

将南葶苈子油按适当比例,与食用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大豆油、南瓜子油、棕榈油、橄榄油或其他形式的调和油混合均匀,即得到含南葶苈子油的食用调和油。

实施例5  含南葶苈子油的配方奶粉

将南葶苈子油50-80千克,脱脂乳60-100千克,乳清蛋白浓缩物3-5千克,乳糖16-18千克混合溶解后,按食品允许的添加量加入适当的水溶性维生素和/或微量元素0.1-0.2千克,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和/或胆固醇适量,混合、均质、加热杀菌、浓缩后常规方式喷雾干燥。得到含南葶苈子油强化添加成分的配方奶粉110-180千克。

实施例6  含南葶苈子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将南葶苈子油150-180千克,酪蛋白和乳清粉10-40千克混合溶解后,按食品允许的添加量加入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0.4-0.7千克及乳化剂、稳定性的盐类适量,混合、均质、加热杀菌、浓缩后常规方式喷雾干燥,得到强化添加南葶苈子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140-210千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