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在植物抗病激活剂中的应用

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在植物抗病激活剂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1)所示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新用途,即其在抗水稻白叶枯病、抗水稻稻瘟病、抗瓜类炭疽病和抗瓜类白粉病、抗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L.var.xanthi-NC)枯斑寄主中的应用。本发明揭示了式(1)所示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第二用途,即其不仅可用作植物细胞诱导剂,而且还可用作植物抗病激活剂。拓宽了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应用领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682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27833.2

  • 申请日2006-06-20

  • 分类号A01N43/828;A01P1/00;

  • 代理机构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陈淑章

  • 地址 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59: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43/828 授权公告日:20090513 终止日期:20190620 申请日:200606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5-13

    授权

    授权

  • 2007-0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1-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用途,具体地说,涉及其在植物抗病激活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农药多是以杀死有害生物为目的,但很难逃避“农药公害”的产生。迫于安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压力,新农药开发周期逐渐延长,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开发成功率日趋下降。尽管化学农药目前仍发挥着其它方式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利用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将是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水杨酸和二氯异烟酸是最早发现具有抗病激活活性的化合物,但效果并不理想。水杨酸诱导SAR(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的时间及水平往往无法预测;二氯异烟酸的有效剂量对作物的毒性较大。1973年日本明治制药公司以邻磺酸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的烯丙异噻唑(Probenazole)是最早商品化的植物激活剂。该植物激活剂对真菌及细菌病害均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当时对其作用机理认识不足,认为其效果迟缓,故一直未获很大发展。1995年,汽巴—嘉基公司成功地开发了活化酯—苯并-1,2,3-噻二唑-7-羧酸硫代甲酯(BTH或Acibenzolar),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后,才使日本明治制药公司的烯丙异噻唑获得了新生。

BTH(又叫活化酯Acibenzolar CGA245704)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农药的全新植物保护产品—植物抗病激活剂(plant activator),是目前已商品化的植物抗病激活剂产品(1996年在德国以Bion 50WG、在瑞士以Unix Bion 63WG为商品名进行注册)。

中国专利(ZL 03116948.1)报道了一种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用途,即用作细胞诱导剂(Elicitor),其作用是为了增加细胞培养过程中某些次级代谢产物而添加至离体细胞培养中的物质。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大量深入且细致的筛选后,发现已报道的部分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不仅可作为细胞诱导剂,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病激活活性。因此,揭示该部分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新用途就成为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所说的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具有式(1)所示结构:

式(1)中,

所说的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参见ZL 03116948.1,在此不再赘述。

式(1)所示化合物的一个用途是在抗水稻白叶枯病中的应用;

式(1)所示化合物的另一个用途是在抗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式(1)所示化合物的又一个用途是在抗瓜类炭疽病中的应用;

式(1)所示化合物的再一个用途是在抗瓜类白粉病中的应用。

式(1)所示化合物的一个用途是在抗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L.var.xanthi-NC)枯斑寄主中的应用。

本发明意义在于,揭示了一类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新用途,即该类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不仅可用于植物细胞诱导剂,而且还可用作植物抗病激活剂。拓宽了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本发明所采用筛选方法及所得筛选结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1.供试对象病害:

1.1盆栽测定:一种细菌性病害:即水稻白叶枯病;三种真菌性病害:即水稻稻瘟病、瓜类炭疽病和瓜类白粉病。

2.供试作物:水稻,黄瓜。

3.供试药剂浓度设定:

3.1盆栽测定:参试药剂水稻白叶枯病用200mg/L,水稻稻瘟病用100mg/L和200mg/L,瓜类炭疽病、瓜类白粉病用50mg/L和100mg/L。

4.试验方法:

4.1盆栽测定:预先播种好各种作物,并定量称取样品,用DMF溶解并加适量表面活性剂,用水稀释至设定浓度。采用倒退法在接种前七天、四天、二天、一天及当天分5~6次进行药物处理,然后一次性同时接种病原菌。观察药物在植物体上经不同时间后对病害症状发生发展的影响,判断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4.1.1水稻白叶枯病:在盆栽2个月的水稻大稻苗上(圆杆期),按上5次喷药处理。设空白对照,3重复。最后一次用药后第二天,用双排针针刺接种法将水稻白叶枯病菌接种于每株稻苗心叶下二叶片中段。发病稳定后,按创制中心生测SOP记载病情,与空白对照比,计算防治效果。

4.1.2水稻稻瘟病:从盆栽2~3叶期水稻小苗上开始按6次喷药处理,设空白对照,3重复。最后一次用药后,当天天用稻瘟病菌分孢子悬浮液(4.0×105个/ml)喷雾接种于正处于5~6叶水稻苗上,置保湿箱遮荫保温湿30小时左右,去遮荫物,置有光照保湿箱,按创制中心生测SOP记载病情,计算防治效果。

4.1.3瓜类炭疽病:从子叶后期黄瓜苗开始,按5次喷药法处理,设空白对照,3重复。最后一次用药后当天天,用瓜类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5..0×105个/ml)喷雾接种于有2张真叶期的黄瓜叶片上,置保湿箱遮荫30小时后,从保湿箱内取出,置光照下,按创制中心生测SOP,计数叶片上病斑数,计算防治效果。

4.1.4瓜类白粉病:黄瓜苗生育期及用药处理同前,接种用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6~8×104个/ml),喷雾接种后仍置有光照温室,不保湿,按创制中心生测SOP,计数叶片病斑数,计算防治效果。

5.试验结果:见表1~表4。

表1

表2

表3

表4

表1~表4中的防治效果(%)是按下式计算而得:

由表1~表4中所列测定结果可知:当R为CH2CF3或CH2CH2CF3时,样品对瓜白粉病、炭疽病等都有效,与对比药剂50%BTH相似,但对稻病效果比对照药剂要好。

                              实施例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L.var.xanthi-NC)枯斑寄主,

对照药剂:苯并-1,2,3-噻二唑-7-羧酸硫代甲酯(BTH)。

1.2诱导效果试验方法

在5~6叶龄的珊西烟草植株上,选取适用于测试的叶片(叶形正常,无病无虫),先在基部施药,施药浓度为100μg/mL,间隔一定时间后用毛笔将备用的毒源(3.0×10-3)均匀抹在撒有金钢砂的叶片上,每植株选择3~5片烟叶接种TMV,不施药的烟草为对照,每天观测药效和药害状况,7天后检查结果并按下式计算得诱导效果(%)。

>>X>=>>>CT>->T>>CK>>×>100>%>

其中:X:诱导效果(%);CK:不施药的烟草接毒叶的枯斑数(个);T:施药的烟草片叶的枯斑数(个)

2、诱导试验的测定结果:见表5

                                    表5

由表5可知,式(1)所示,且R为CH2CF2CF3的化合物与BTH的诱导活性在100μg/mL浓度下活性相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