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

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手机通过射频模块接收到外来通信事件、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预处理、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身份确认和匹配、手机进行用户提示操作、如果手机收到用户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类型执行常规的按键处理操作、如果手机通过时钟模块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用户的任何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语音处理操作。采用了该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给人们在繁忙的时候接听电话和阅读短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节约了时间,同时保证不会耽搁重要的事项,减少了周转的时间;同时操作简便易行、灵活机动、反应迅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523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25355.7

  • 发明设计人 李佳;蔡世光;何代水;

    申请日2005-04-22

  • 分类号H04M1/00(20060101);H04M1/64(20060101);G06F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002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洁

  • 地址 200233 上海市桂箐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5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M 1/00 专利号:ZL2005100253557 申请日:20050422 授权公告日:200906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6-17

    授权

    授权

  • 2006-1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个信息纷杂的社会,尤其是充满机会的大都市里,手机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了一种潮流。然而无论近两年手机外观如何推陈出新,功能如何强大完善,人们最看重的还是其最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对通话质量及操作便捷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手机对来电或短信的处理方式均为按键执行,得拿起手机按键后才能通话或阅读。如果专注某项工作正好手机距离较远,或正忙于家务腾不出手,尤其当使用外接耳机时,上述操作方式就非常不便,甚至有可能会耽搁重要的事项,给人们带来额外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灵活机动、反应迅速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包括手机中的中央处理单元和与其相连接的射频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语音模块、语音指令处理模块、扩音模块,其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射频模块接收到外来通信事件;

(2)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预处理;

(3)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身份确认和匹配;

(4)手机进行用户提示操作;

(5)如果手机收到用户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类型执行常规的按键处理操作;

(6)如果手机通过时钟模块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用户的任何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语音处理操作。

所述的外来通信事件是指电话呼入。

所述的外来通信事件是指短信到达。

所述的手机进行的用户提示操作是指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响铃或者进行机体振动。

所述的手机根据外来电话呼入事件进行语音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自动开启语音模块的语音处理功能,进入语音处理模式;

(2)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用户语音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

(3)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用户语音指令,并经过语音指令处理模块处理该语音指令,并将其送至中央处理单元;

(4)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语音接听指令,则进行接听指令操作;

(5)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语音拒接指令,则进行拒接指令操作;

(6)如果通过时钟模块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任何用户语音指令,则关闭语音模块的语音处理功能,退出语音处理模式;

(7)继续进行手机常规处理模式状态。

所述的语音接听指令包括“接听”、“接电话”、“接通”等。

所述的接听指令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2)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接通来电,开始通话,并等待通话结束,手机返回待机状态;

(3)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所述的语音拒接指令包括“拒接”、“不接电话”、“不接通”等。

所述的拒接指令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2)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挂断来电,并返回待机状态;

(3)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所述的手机根据外来短信到达事件进行语音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自动开启语音模块的语音处理功能,进入语音处理模式;

(2)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用户语音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

(3)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用户语音指令,并经过语音指令处理模块处理该语音指令,并将其送至中央处理单元;

(4)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语音阅读指令,则进行阅读指令操作;

(5)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语音返回指令,则进行返回指令操作;

(6)如果通过时钟模块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任何用户语音指令,则关闭语音模块的语音处理功能,退出语音处理模式;

(7)继续进行手机常规处理模式状态。

所述的语音阅读指令包括“阅读”、“读取”、“打开看”等。

所述的阅读指令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2)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进行短消息处理操作;

(3)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所述的短消息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自动读出短信内容及发件人信息;

(2)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如:“请选择‘保存’、‘回复’或‘删除’”;

(3)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保存”、“回复”或者“删除”语音,则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4)处理操作结束后,手机返回待机状态。

所述的语音返回指令包括“返回”、“不读取”、“不打开”等。

所述的返回指令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扩音模块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2)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返回待机状态,并在显示模块上给出未读短信的提示;

(3)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采用了该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正是针对传统操作存在的不方便性,实现无需按键即可接听电话和阅读短信,这样给人们在繁忙的时候接听电话和阅读短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节约了时间,同时保证不会耽搁重要的事项,减少了周转的时间;同时操作简便易行、灵活机动、反应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手机中的硬件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电话呼入事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电话呼入事件的方法的屏幕显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事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短信到达事件的方法的屏幕显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手机中语音自动处理外来通信事件的方法,包括手机中的中央处理单元14和与其相连接的射频模块11、显示模块17、时钟模块13、语音模块15、语音指令处理模块12、扩音模块16,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手机通过射频模块11接收到外来通信事件,即电话呼入或者短信到达,

(2)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预处理;

(3)对该外来通信事件进行身份确认和匹配;

(4)手机进行用户提示操作,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响铃或者进行机体振动;

(5)如果手机收到用户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类型执行常规的按键处理操作;

(6)如果手机通过时钟模块13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用户的任何按键操作,则根据该外来通信事件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语音处理操作。

其中,在上述步骤(5)中,当手机根据外来电话呼入事件进行语音处理时,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手机自动开启语音模块15的语音处理功能,进入语音处理模式;

b)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用户语音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

c)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用户语音指令,并经过语音指令处理模块12处理该语音指令,并将其送至中央处理单元14;

d)如果中央处理单元14收到的是接听指令,即包括“接听”、“接电话”、“接通”等的语音指令,则进行接听指令操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i)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接通来电,开始通话,并等待通话结束,手机返回待机状态;

i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e)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拒接指令,即包括“拒接”、“不接电话”、“不接通”等的语音指令,则进行拒接指令操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i)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挂断来电,并返回待机状态;

i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f)如果通过时钟模块13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任何用户语音指令,则关闭语音模块15的语音处理功能,退出语音处理模式;

g)继续进行手机常规处理模式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利用语音辨识技术,通过语音指令处理程序结合行动装置里中央处理单元14,射频模块11,时钟模块13,语音模块15,扩音模块16及显示模块17等现有资源,实现无需按键直接使用语音命令完成外来电话呼入事件的处理。

手机对外来电话呼入事件作出响应后若无任何操作,将自动进入语音命令状态,即可接受语音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一段时间内手机未接收到任何语音指令,则返回手动状态,恢复传统操作模式。自动启动与自动恢复的间隔时间由一时钟程控,用户可自设。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手机提示有电话呼入若无按键操作,则自动启动语音处理功能。

手机给予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

发出指令“接听”,手机接受指令并作出响应:“接听来电,确定或取消?”,若指令为“确定”,将接通来电进入通话状态,若指令为“取消”,将回到来电待处理状态。

发出指令“拒接”,手机接受指令并作出响应:“拒接来电,确定或取消?”,若指令为“确定”,将挂断当前来电进入常规待机状态,若指令为“取消”,将回到来电待处理状态。来电待处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用户设置的来电响应方式。

而在步骤上述(5)中,当所述的手机根据外来短信到达事件进行语音处理时,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手机自动开启语音模块15的语音处理功能,进入语音处理模式;

b)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用户语音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

c)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用户语音指令,并经过语音指令处理模块12处理该语音指令,并将其送至中央处理单元;

d)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阅读指令,即包括“阅读”、“读取”、“打开看”等的语音指令,则进行阅读指令操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i)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进行短消息处理操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自动读出短信内容及发件人信息;

②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语音提示,如:“请选择‘保存’、‘回复’或‘删除’”;

③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保存”、“回复”或者“删除”语音,则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④处理操作结束后,手机返回待机状态;

i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e)如果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的是返回指令,即包括“返回”、“不读取”、“不打开”等的语音指令,则进行返回指令操作,其包括以下步骤:

i)手机通过扩音模块16进行语音提示确认选择:“‘确定’或‘取消’”;

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确定”语音,则返回待机状态,并在显示模块17上给出未读短信的提示;

iii)如果手机通过语音模块15接收到用户“取消”语音,则返回继续等待接收用户语音指令;

f)如果通过时钟模块13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收到任何用户语音指令,则关闭语音模块15的语音处理功能,退出语音处理模式;

g)继续进行手机常规处理模式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利用语音辨识技术,通过语音指令处理程序结合行动装置里中央处理单元14,射频模块11,时钟模块13,语音模块15,扩音模块16及显示模块17等现有资源,实现无需按键直接使用语音命令完成外来短信到达事件的处理。

手机对外来短信到达事件作出响应后若无任何操作,将自动进入语音命令状态,即可接受语音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一段时间内手机未接收到任何语音指令,则返回手动状态,恢复传统操作模式。自动启动与自动恢复的间隔时间由一时钟程控,用户可自设。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手机提示收到短信后若无按键操作,将自动开启语音功能。

手机给予提示,如:您已进入语音命令状态,请在“嘟”声后发出指令。即可发出语音指示。

后续操作请参见图5和图6以及前面的步骤描述。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