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及其呼入、呼出方法

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及其呼入、呼出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有多个用户电话号码终端的呼入方法,在网络侧和终端上记录一个以上用户电话号码和所述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终端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还包括步骤:A1,网络侧接收到对一用户电话号码的呼叫;B1,网络侧查询所述记录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用户电话号码所对应的终端电话号码;C1,网络侧根据确定出的终端电话号码将呼叫发向所对应的终端;D1,终端接收所述呼叫,送达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相应的提供了呼出方法和无线终端。使用本发明,可实现一个无线终端使用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进行呼出或呼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525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90466.6

  • 发明设计人 张少波;

    申请日2005-08-15

  • 分类号H04Q7/38(20060101);H04Q7/3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琦;程殿军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5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2-11

    授权

    授权

  • 2006-1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及其呼入、呼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终端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号码来标识,电话号码和用户识别号码。电话号码是面向使用者的,用户识别号码是面向设备的,在移动通信系统内部使用用户识别号码而非电话号码来识别用户。

以GSM系统为例,提供给使用者的电话号码为MSISDN(即移动用户ISDN号码);而在移动网络的设备(如MSC,HLR/VLR)中存储及互相传递的是用户识别号码,如IMSI(IMSI是全球移动用户识别号码)或TMSI(TMSI是IMSI的替代号码)。举例来说,由网络设备、终端中的用户识别单元(如SIM卡)保存用户识别号码,并在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传递用户信息时使用该用户识别号码进行标识。并且所述的用户识别号码和用户的电话号码存在着对应关系,其对应关系保存在网络设备(如MSC、HLR/VLR)中,由网络设备完成号码之间的转换。

图1示出了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和用户终端。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BTS)、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BTS是接收或发送无线信号的设备,它服务于一定的区域,和区域中的用户终端(TE)建立无线连接。BSC用于管理无线资源,控制BTS的动作,BSC和BTS合起来称为基站子系统(BSS)。MSC主要用于控制呼叫过程。VLR用于临时存储漫游到其辖区的移动电话用户的数据。HLR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如签约业务、位置信息等,它和VLR、MSC一起完成用户的移动性管理。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用户终端是提供给单一用户使用的,用户识别号码及对应的电话号码既是终端的标识,也是用户的标识。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需要一个用户终端能够支持多个用户(或者以电话号码区别的一个用户的多种身份),这种情况下,终端和用户的标识就不完全一致了。目前在移动网络中,已经存在一些方案实现一个终端支持多个用户身份,下面进行阐述。

如图1中的终端A为是多号码终端,支持存在多个用户识别单元(如支持同时插入多个SIM卡),不同的用户识别单元(如SIM卡)对应于不同的电话号码(MSISDN)。但是在任何时刻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电话号码处于在线状态,登录到网络上,可以得到网络的通信服务,接收或者发起通信;而另一个用户识别号码只能同时处在离线状态(detached),无法获得网络的通信服务。

这种方案采用了在终端上装载多个用户识别单元来实现,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方式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是可用的,总有一个处于离线状态无法使用,无法支持同时在线,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图1中的终端B表示了另一种支持多用户的终端,终端提供多个电话接口连接到不同的电话上,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但是无线终端B仍采用一个用户识别单元,只和一个用户识别号码相联系,对应于一个电话号码,因此其所连接的所有用户共用这一个电话号码。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而言,接入该终端B的多部电话是一个用户,网络无法对终端所连接的不同用户做出区别。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是计费上的困难,运营商是按照每个电话号码发生的呼叫收取费用的,但是所有的用户共用同一个号码,通信网络无法区别不同用户。其次是使用上的问题:无法直接呼叫多个用户中的某一个;对于多用户终端的使用者,当呼叫到达时,多部电话同时会发出振铃指示,任何一部电话都可以接听该呼叫,在接听前无法知道电话是打给哪一个用户的;多用户终端的用户打出电话时,被叫方仅得到终端B的号码,而无法准确地判断电话来自哪一个用户。也就是说,无法对不同的使用者或者是不同身份的同一使用者作出区分。

还有一种实现多用户接入同一个无线终端的方案,将无线终端连接到用户交换机(PABX)的中继线上,无线终端仍采用一个用户识别单元。但是这种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下述问题:二次拨号中的DTMF信号不能正确传送的问题。这是因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多采用低速率的语音编码,为了取得较低的编码速率,编码根据人类的听觉特征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所恢复的语音信号只是在“听觉”上近似原来的信号,而在频谱上是有改变的,因此无线系统中采用的语音编码方式会引起双音多频(DTMF)信号的失真,因此会造成PABX不能正确识别二次拨号中DTMF信号携带的分机号码(二次拨号是指接通总机后拨号呼叫分机,该信号是作为带内信令以DTMF信号的形式传送到PABX)。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的呼入、呼出方法,使一个无线终端可以使用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进行呼出或呼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用户电话号码的无线终端,可实现一个无线终端可以支持多个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

本发明提供的附着有多个用户电话号码终端的呼入方法,在网络侧和终端上记录一个以上用户电话号码和所述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终端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网络侧接收到对一用户电话号码的呼叫;

B1、网络侧查询所述记录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用户电话号码所对应的终端电话号码;

C1、网络侧根据确定出的终端电话号码将呼叫发向所对应的终端;

D1、终端接收所述呼叫,送达被叫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

其中,步骤B1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所呼叫的用户电话号码的状态是否为忙,是,则网络侧结束呼叫;否则,

进一步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电话号码,是则执行步骤C1;否则结束呼叫。

其中,所述用户电话号码和所述终端的终端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为:一终端电话号码和一子地址对应一用户电话号码;步骤D1所述送达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用户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电话号码和子地址;根据确定出的子地址送达所述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

其中,终端为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口,对应不同的子地址;步骤D1所述送达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的步骤包括:根据所确定出的子地址,将呼叫发送到该子地址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上。

其中,所述将呼叫发送到所呼叫用户电话号码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上的步骤进一步包括:选择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电话号码所对应的无线收发单元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所述呼叫通过所选择的无线收发单元发送到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上。

其中,接收到对不同输入/输出端口下的不同用户电话号码的同时呼叫时,所述将呼叫发送到所呼叫用户电话号码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上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一终端电话号码所对应的无线收发单元以复用的方式与所述不同输入/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所述对不同用户电话号码的呼叫发向所述不同用户电话号码对应的不同输入/输出端口。

其中,步骤D1进一步包括:终端根据所呼叫的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向用户发出不同的提示信息。

其中,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不同用户电话号码进行针对不同用户电话号码的计费。

本发明提供的附着有多个用户电话号码终端的呼出方法,在网络侧记录有一个以上用户电话号码对应于所述终端的终端电话号码和子地址,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向网络侧发起呼叫,网络侧确定出主叫用户所使用的子地址;

网络侧进行呼叫过程中根据所述终端电话号码和所述子地址确定出所对应的主叫用户所使用的用户电话号码,以提示给被叫用户。

其中,终端为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提供相同的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确定出主叫用户所使用的子地址的步骤包括:根据用户呼出时选择的主叫用户电话号码来确定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所述子地址。

其中,终端为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口,对应不同的子地址;所述确定出主叫用户所使用的子地址的步骤包括:根据用户使用的输入/输出端口来确定所述子地址。

其中,所述发起呼叫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终端选择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电话号码所对应的无线收发单元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所述呼叫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单元呼出。

其中,所述发起呼叫的步骤包括:将一终端电话号码所对应的无线收发单元以复用的方式与所述不同输入/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所述不同用户电话号码同时发出的呼叫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单元呼出。

其中,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不同用户电话号码进行针对不同用户电话号码的计费。

本发明提供的支持多个用户电话号码呼入呼出的无线终端,包括由射频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构成的无线收发单元、控制单元、用户识别单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输出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换单元,和所述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口、基带处理单元相连,并接受控制单元的控制,用于实现将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到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口。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无线收发单元,与控制单元、交换单元相连;对应无线收发单元数量个用户识别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

由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一个终端能够支持多个电话号码并且这些号码能够同时处于在线工作状态。

举例来说,当一个使用者存在不同的电话号码时,可以以不同的身份性质或用途分配不同的电话号码,如一个是私人使用的号码,一个工作联系使用的号码,实现仅使用一个用户终端,所述多个电话号码的同时在线,还相应的可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电话号码进行计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多个用户以某种形式共享一个无线终端时,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各自使用其分配的电话号码,共享终端并且每个用户能够都可以被独立地识别,实现直接呼叫共享终端的不同用户,共享终端的不同用户的各自独立记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户电话号码、用户子地址和用户识别号码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3为多用户终端的入呼流程图。

图4为多用户终端的出呼流程图。

图5为实现本发明通信的移动通信网络示意图。

图6为多用户终端的入呼信令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多用户终端的出呼信令实施例流程图。

图8是无线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无线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无线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无线终端的用户识别单元及对应的电话号码(MSISDN)仅用来标识终端,而不是用来标识用户,称为终端电话号码;而用于标识用户的电话号码称为用户电话号码。终端电话号码对于电话系统的使用者是不可见的,只是在通信网络内部使用,并且,一个终端电话号码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相对应,其对应关系是保存在无线网络中。

本发明要建立不同用户的电话号码到一个无线终端的映射关系,在本发明中将分配给用户的电话号码称为用户电话号码,是面向用户的。本发明还引入用户子地址,是面向设备的,和所分配的用户电话号码是一一对应的,用于在终端内识别不同的用户,并且,用户子地址和终端电话号码(或终端的用户识别号码)的组合在网络中唯一对应一个用户电话号码,其中,用户子地址的编号方式很灵活,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在一部终端内不重复即可,简单的例子是采用截短的用户电话号码(用户电话号码的后几位数字)作为用户的子地址。可参考图2示出的用户电话号码、用户子地址和用户终端号码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的终端支持两个用户识别单元,相应地有两个终端电话号码,故映射到该终端的用户电话号码可以和两个用户终端号码分别建立映射关系。

建立好上述不同用户电话号码到无线终端的映射关系后,在用户通信过程中,当用户呼出时,终端发出的信令携带有该终端的用户终端电话号码和用户子地址,从而网络可根据所述的映射关系翻译出主叫的用户电话号码;而当有针对某用户的呼叫时,网络侧接收到用户电话号码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翻译出终端电话号码和用户的子地址,呼叫到达终端后,终端再根据用户子地址完成对被叫用户的呼叫。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一个终端支持多个用户的呼叫和接听,预先需要建立不同用户电话号码到一个终端的映射关系。本例中,所述映射关系为:终端电话号码和用户子地址的组合与用户电话号码之间相互映射,具体可参考图2的示意图。

所建立的映射关系可以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在网络实体设备和终端中。这里,将存储着该映射关系并根据该映射关系进行号码转化的网络设备实体称为号码转换单元(NTN),该单元可以以一个独立的设备的方式存在,也可以设置在已有的网络实体上设备,如位于交换设备(如GMSC、MSC、LE)上。其中,可以通过用户电话号码的分配和路由数据设置可以使号码转换单元处于呼叫的路径上,从而实现呼叫过程中将呼叫发送给该实体设备进行号码转换。

在建立好所述用户电话号码到终端的映射关系后,便可以进行呼叫通信了。下面对一个多用户终端的入呼和呼出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参见图3示出多用户终端的入呼流程图,假设已经建立了图2的映射关系,当存在对该终端上所附着的一个用户电话号码A进行呼叫时,该入呼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侧设备接收到对一用户电话号码A的呼叫。

步骤302:网络侧设备查询所述记录的用户电话号码A到终端电话号码的映射关系,将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A转换为终端电话号码1和用户子地址A。

步骤303:网络侧根据确定出的终端电话号码1将呼叫发向所对应的终端,其中,被叫的号码包括两个部分:终端电话号码1和用户子地址A。

步骤304:终端接收所述呼叫,根据所述用户子地址A,向对应的用户发出提示呼叫的到达信息。

其中,在网络侧记录用户电话号码状态的信息、终端电话号码状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否对呼叫进行处理。首先根据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的状态判断被叫用户是否空闲,其次根据和用户电话号码相联系的终端电话号码状态判断终端是否有空闲的无线收发单元,如果其中之一不满足,就结束接续操作,只有两者都满足的条件下,网络设备通过空闲的终端无线收发单元把呼叫接续到终端提供的被叫的输入/输出端口。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图8对应的只包含一路输入/输出端口的单用户终端;一个是图9、10对应的包含多路输入/输出端口的例子。这里所述的输入/输出端口是广义的,既可以是直接的输入/输出设备,如:麦克风,扬声器,也可以是传统的模拟电话接口,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如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连接等。

终端为图8示出的只有单一的输入/输出端口的终端(输入/输出端口包含在图中的用户接口部分,如常见的移动电话是典型的单用户终端,只有一路的音频输入/输出)(在后文对图8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时,网络侧与该终端相连的交换机设备会判断当前终端是否处于忙状态(如正在通话中的状态),若为忙,则表示该终端处于通话中,无法接受新的呼叫,则结束接续操作,若当前终端为空闲,则指示终端发出呼叫到达的提示信息(如不同用户电话号码使用不同振铃、来电显示等),并且可以通过该提示信息将被呼叫的用户号码提示给用户(如通过终端的显示屏显示要呼叫的用户号码)。其中,确认终端是否处于忙状态的步骤可以根据网络侧记录的终端电话号码状态是否为忙来进行判断。

若终端是如图9~10所示的具有多路输入/输出端口的多用户终端,实施例中的输入/输出端口是电话端口(在后文对图9~10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则终端上需要保存一个包括用户子地址和输入/输出端口的映射表。终端接收呼叫后,根据子地址映射到对应的输入/输出端口提示用户呼叫到达。其中,可以在网络侧记录用户电话号码状态的信息、终端电话号码状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或这些信息的组合判断是否可以是否进行接续操作。例如,若仅允许同一个时刻只能接通一个用户号码,则可以根据终端电话号码状态是否空闲来确定是否允许接通该用户电话;若支持一个时刻接通多个用户号码,则根据记录的用户号码状态和终端电话号码状态来确定是否允许接通该用户电话。只有当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空闲,并且存在空闲的终端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呼叫才能够被接续到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

步骤305:当用户A接通电话,网络侧设备生成呼叫记录,呼叫记录中可以包括发起方的号码、呼叫时长、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A、被叫的终端电话号码1等内容,用于进行计费处理。不同的网络侧设备中的呼叫记录可能不同,不一定都有所述的呼叫记录中的所有内容。当需要被叫付费时,则可根据所述的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A进行计费处理。这样可以实现针对终端上附着的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分别进行计费处理。

下面再参见图4示出的呼出流程图,假设已经建立了图2的映射关系,当该终端上所附着的一个用户电话号码A进行呼出时,该呼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确定用户所使用的用户子地址A,将用户子地址A作为主叫方地址携带在发起呼叫的信令中,向网络侧发起呼叫。其中,终端在接入网络的步骤中,若终端存在多个无线收发单元(如图10),则终端选择空闲的无线收发单元,使用该无线收发单元对应的终端电话号码接入网络,此处假设是终端电话号码1;如果没有空闲的无线收发单元,提示用户无法进行呼叫。

其中,当终端为图8示出的提供了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的结构时,终端允许用户选择发起呼叫使用的用户电话号码A,如: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提供的人机界面进行输入。终端发起呼叫时,根据所记录的映射关系把用户电话号码A转换为对应的用户子地址A。

若终端是如图9~10示出的提供了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的终端(在后文对图9~10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终端上要维护一个包括用户子地址和输入/输出端口的映射表。在终端发起呼叫之前,会根据发起呼叫的输入/输出端口来确定出所对应的用户子地址。

步骤402:网络侧接收所述呼叫,该呼叫携带主叫用户的子地址。根据用户识别号码1识别出该呼叫是终端电话号码1发起的。网络侧设备查询所述记录的用户电话号码A到终端电话号码1的映射关系,将终端电话号码1加上用户子地址A转换为用户电话号码A。

步骤403:网络侧仍采用现有的方式继续执行后续的接续过程。并且,可以在向被叫呼叫时,将所确定出的主叫的用户电话号码A提示给被叫。

步骤404:当被叫接通电话时,网络侧设备生成呼叫记录,该记录包括主叫用户电话号码A、主叫的用户识别号码1、终端电话号码1、呼叫时长、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等内容,用于进行计费处理。不同的网络侧设备所生成的呼叫记录包含的项目可能不同,不一定都有所述的呼叫记录中的所有内容。例如当需要主叫付费时,则可根据所述的主叫的用户电话号码A进行计费处理。这样可以实现针对终端上附着的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分别进行计费处理。

下面结合具体的网络,对本发明通信方法进一步说明。如图5示出的实现本发明呼叫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号码转换单元(NTN),GMSC,MSC,VLR,HLR,BSC,BTS。GMSC是关口移动交换中心,是呼叫进入移动网络的节点,完成呼叫路由的查询,把呼叫路由到用户所在的MSC。

对于该组网网络,入呼叫(呼叫的方向是对于终端而言的)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入呼叫首先被路由到号码转换节点NTN,在这里进行号码转换,把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变换成终端电话号码加上用户子地址。

第二步骤:在呼叫接续过程中,将用户子地址作为被叫号码的一部分传送给终端。其中,用户子地址可以在信令传送过程中添加在信令中传送,也可以在由信令建立连接后再单独传送子地址。

以GSM系统为例的具体传送流程可参见图6示出的入呼信令流程图,首先根据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该呼叫被路由到NTN,NTN选择和用户电话号码相联系的空闲的终端电话号码,把被叫的用户电话号码变换成终端电话号码加上用户子地址,NTN根据终端电话号码进行路由选择,将呼叫转发到移动网的GMSC,该呼叫从GMSC进入移动通信网络,GSMC按照终端电话号码执行路由查询,把呼叫路由到管理用户所在区域的MSC,MSC通过基站子系统BSS向终端发起寻呼,使用终端电话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号码IMSI或者临时用户识别号码TMSI,终端响应寻呼,接入到网络中。然后MSC向终端发出呼叫建立消息,在被叫号码中携带被叫用户的子地址。

第三步骤:在将被叫的用户子地址传送到终端后,终端根据用户子地址呼叫对应的用户。关于终端如何呼叫对应的用户,在后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进行赘述。

其中,关于NTN可以根据呼叫状态(用户号码状态,终端号码状态)来确定是否接通到被叫用户号码的通信的内容,可以参见步骤304,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出呼叫,仍以图5示出的组网网络为例进行说明,同时可以参见图7示出的出呼叫流程图,终端发起呼叫时,携带着用户子地址给MSC,MSC根据发起呼叫方的终端电话号码选择路由,把呼叫路由到NTN,在NTN进行号码转换,终端电话号码和用户子地址被映射为用户电话号码。因此,在呼叫路由经过的NTN之后的节点中,主叫方的号码是主叫用户的用户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并在呼叫接续过程中可以将主叫方的用户电话号码提供给被叫用户,以及针对主叫方用户电话号码进行计费处理。关于终端如何将对应的用户电话号码呼出,在后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进行赘述。

上面主要是以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为角度描述本发明。下面介绍相应的终端,并对用户的入呼叫及呼出进行相应的描述。

一种方式是仍采用现有的终端的结构,但在终端中存储多个用户号码实现多用户终端。例如图8,为单用户终端,和普通的移动电话终端结构上是一样的,它只有一路用户输入/输出端口(如语音输入/输出装置,包含在用户接口单元中,没有示出)。但是采用本方案该终端可以附着多个用户电话号码,对应于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或者用途,如私人电话号码,工作联系使用的号码,而只使用一部终端。如图8示出的终端包括:控制单元、用户识别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单元、用户接口单元。

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存储用户的信息。用户识别单元可以是独立于终端的实体,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终端中使用的SIM卡,它还具有运算能力,称为智能卡。用户识别单元也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如可以作为终端中的存储器,在后者的情况下,用户识别单元是存储器中的一个区域,用于保存用户的信息所存储的用户信息包括固定的用户信息和动态的用户信息,固定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识别号码,用户的签约业务等,动态的用户数据如用户的位置,临时用户识别号码等。

射频单元完成基带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的转换,把从空中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并把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

基带处理单元完成基带的数字信号的处理,如:语音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带处理单元和收发信单元构成无线收发单元。该例中终端的无线收发单元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相联系,处理一路通信。

用户接口单元提供终端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语音输入/输出,键盘等。

终端还要存储多个子地址,对应于不同的用户电话号码。在发起呼叫时,允许用户选择以哪一个号码发起呼叫(如显示给用户多个号码由用户选择或由用户直接输入),终端根据用户选择的号码把对应的不同的子地址传送到网络。而当收到对某个用户子地址的呼叫时,需要根据用户子地址以不同的方式提示用户呼叫到达,如: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铃声,不同的显示信息等。

图9和图10示出的都是支持多号码的多用户终端,其用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实施例中是采用了电话接口。输入/输出端口不限于传统的模拟电话接口,可以有其他多种形式:直接的通过麦克风,扬声器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无线连接,如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连接的输入/输出等。

如图9阴影部分示出的终端,除了包含多个电话接口,还包括一交换单元,连接在各个电话接口和基带处理单元之间,并接受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把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到不同的电话接口上。

对于这种方式,不同用户的电话机连接到终端的不同的电话接口,终端中要存储各个电话接口和用户子地址的对应关系,入呼叫到达时,终端根据子地址选择不同的电话接口,并由交换单元实现将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到所选择的电话接口上;用户发起呼叫时,并由交换单元实现将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到发起呼叫的电话接口,并根据所使用的电话接口确定呼叫方的用户子地址,传送给网络。

如果无线收发单元具有处理多路通信的能力,不同的用户还可以通过复用的方式(时分、频分、码分、空分)实现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的同时接入基带处理单元,从而接入到网络,实现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的同时通话。复用方式可由交换单元实现,例如,交换单元采用时分复用技术时,在不同的时隙将基带处理单元连接到不同的输入/输出端口。

另外如图10的阴影部分示出的一种支持多用户号码的终端,相对图9来说,进一步采用了多个无线收发单元,分别连接到控制单元和交换单元上,交换单元可以将不同电话接口连接到不同的基带处理单元上;终端包括多个用户识别单元,且连接到控制单元上,并且每个无线收发单元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相联系,和一个电话号码号码相联系。

可以理解,由于提供更多的无线收发单元,因此提供了更宽的带宽,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输入/输出端口,在每个输入/输出端口的话务量一定和服务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可支持的输入/输出端口数量和无线收发单元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用户数量的增加快于无线信道的增加。更多的用户共享同一终端,进一步的降低每个用户的成本。

由于该终端存在多个用户识别单元,每个用户识别单元有对应的电话号码,这些电话号码都是终端电话号码。因此从用户电话号码到终端电话号码的映射不是唯一的,如在一个终端上,一个用户电话号码可以建立下述两个映射:

用户电话号码A←→用户子地址A+终端电话号码1

用户电话号码A←→用户子地址A+终端电话号码2

这样当有针对用户电话号码A的呼入/呼出时,根据终端电话号码占用状态选择空闲的终端电话号码(对应的无线收发单元占用状态为空闲),从而选择处于空闲状态的无线收发单元发出或接入呼叫。

作为一般性的方法,本发明可以适用于CDMA、GSM、GPRS等多种移动通信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