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方法

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鱼类育种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讲是夏鲆与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以夏鲆作为父本,牙鲆作为母本,并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和环境调控,促使性腺同步成熟,获取成熟精子和卵子;2)杂交受精卵孵化;3)杂交仔、稚鱼的培育;4)开口饵料及苗种培育期系列饵料的营养强化和投喂。本发明的雄生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技术,不仅为海水鲆鲽鱼类的性状改良提供了物质材料,同时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又一新的养殖种类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该发明对海水鱼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料基础资料,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431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46207.3

  • 申请日2005-04-08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志伟

  •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4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071219 终止日期:20160408 申请日:200504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12-19

    授权

    授权

  • 2006-1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鱼类育种和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讲是利用夏鲆精子与牙鲆卵进行人工杂交,杂交受精卵孵化及杂交仔、稚鱼的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能急剧地动摇遗传的保守性,使杂种的遗传性富于游动性,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有向人类培育的各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杂交不仅迅速显著提高杂种的生活力,获得杂种优势;还能丰富遗传结构,将两个以上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或种以上个体的基因自由组合,出现新的遗传类型,继而人们可以选择优良的个体,经培育而成新品种。所以,杂交育种能对现有品种加入更优良的新的遗传性状,或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类型结合,成为更加优秀的新类型。适当的杂交,不仅可使不同类型亲本优良性状简单的结合,而且能产生亲本所从未出现过的超亲代的优良性状。杂交是创造变异的重要途径。

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英文称之为Summer flounder,亦称犬齿牙鲆、大西洋牙鲆、巨齿牙鲆。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从缅因州至佛罗里达州。适温范围为5-30℃,适盐范围为5-35‰,pH适应范围为6.0-8.2,溶解氧适应范围为4-12mg/L。与牙鲆(P.olivaceas)相比,夏鲆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能力强,肉质细嫩鲜美等优良性状。但耐低温能力较牙鲆差。目前,还未见夏鲆与牙鲆杂交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海洋鱼类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方法及杂种一代的人工培育技术,即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方法,以夏鲆作为父本和牙鲆作为母本,通过对亲本进行营养强化和环境调控,促使其性腺同步成熟,获取成熟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杂交授精,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对夏鲆及牙鲆进行营养强化和环境调控,促使其性腺同步成熟,获取成熟精子和卵子;

2)取夏鲆成熟精子与牙鲆成熟卵进行人工授精;

所述取夏鲆成熟精子与牙鲆成熟卵进行人工授精,是指将夏鲆精液滴入牙鲆卵中,加海水激活精子,不断搅动2~3分钟,加海水静置5~7分钟,用80目筛绢网过滤,用温度为15~19℃砂滤海水冲洗受精卵3~5次,将受精卵放入量筒静置,取上浮卵进行孵化;

3)人工调控受精卵孵化;

所述人工调控受精卵孵化,是指水温16~20℃,盐度30~32‰,pH8.0~8.2,充气量为每小时10~20L/m3条件下进行孵化;

4)人工调控仔、稚鱼培育;

所述人工调控仔、稚鱼培育,是指水温16~20℃,盐度30~32‰,pH8.0~8.2,充气量由小变大,换水量逐渐增大的环境因子进行人工调控;

5)开口饵料及苗种培育期系列饵料的投喂;

所述开口饵料及苗种培育期系列饵料的投喂,是指开口饵料为轮虫或贝类幼体;培苗全程采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鱼苗发育早期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期间,添加海水小球藻,小球藻密度保持80-120万cell/ml;投喂程序:孵化后3-35天投喂轮虫,投喂密度20-40个/ml,水体中保持8-10个/ml;孵化后16-60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10-20个/ml,水中保持密度为3-5个/ml;孵化后26天,开始驯化摄食配合饵料。

所述步骤2)中,对夏鲆进行营养强化,是指以冰鲜玉筋鱼和鱿鱼为饵料,添加占饵料重量1.5-3%的康宝A亲鱼营养强化剂,日投喂二次;所述对夏鲆进行环境调控,是指光照强度为60~500Lux,光照时间为12L/12D-8L/16D短光照,水温16~20℃,日换水量1~2个全量。

所述步骤2)中,对牙鲆进行营养强化,是指以冰鲜小黄鱼为饵料,添加占饵料重量3~5%的Vc、1~2%VE,日投喂一次;所述对牙鲆进行环境调控,是指光照强度为60~700Lux,光照时间为12L/12D-16L/8D长光照,水温14~18℃,日换水量2~3个全量。

所述步骤4)充气量由小变大是指每小时20L/m3在3-5天内逐渐增至每小时60L/m3;换水量逐渐增大是指由每天10%在7-9天内逐渐加大到每天200~400%。

所述步骤5)中,轮虫与卤虫无节幼体均用营养强化剂强化后再行投喂;营养强化剂是指康克A,用量为每100万轮虫用0.16-0.20克康克A,每10万卤虫无节幼体用0.1-0.2克康克A。

所述开口饵料采用S型轮虫,摄食三天后采用S型轮虫或L型轮虫。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两亲本间的优良性状突出,且优缺点互补;

2、采用本发明两亲本属地理远缘品种,杂交后代变异幅度大、类型多;

3、本发明牙鲆属我国北方重要养殖品种,与夏鲆杂交,其杂交后代亦能适应北方地区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推广养殖;

4、本发明在鱼苗发育早期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期间,添加80-120万cell/ml海水小球藻,杂交苗种生长发育正常,畸形率低,成活率高;

5、本发明在孵化后3~35天投喂经营养强化的轮虫,保证发育不同步苗种的充分摄食,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6、本发明在不同季节,可人工调控两亲本性腺同步成熟,进行杂交育苗生产。

本发明是对夏鲆与牙鲆进行营养及环境的人工调控,促使性腺同步成熟,进行人工杂交,获取杂交受精卵,并对其进行孵化及杂交仔、稚鱼人工培育的技术流程。本发明的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技术,不仅为海水鲆鲽鱼类的性状改良提供了物质材料,同时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增添又一新的养殖种类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该发明对海水鱼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料基础资料,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材料与方法

(1)父本培育:选择二龄以上雄性夏鲆成鱼作为父本。2004年11月开始性腺成熟强化培育。亲鱼培育池为5.5×5.5×1.2m水泥池。抽取自然海水,经沉淀、砂滤、加热,日换水量为2个全量。投喂冰鲜玉筋鱼和鱿鱼,添加占饵料重量3%的亲鱼营养强化剂(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宝A),日投喂二次(8:00和15:00)。完全采用灯光控制亲鱼池表面光照,光照强度60-500Lux,光照时间由12L/12D过渡至8L/16D短光照,水温17~19℃。

(2)母本培育:选择三龄以上雌性牙鲆成鱼作为母本。2004年12月开始进行产前强化培育。亲鱼培育池为半径3.5m的圆形水泥池。抽取自然海水,经沉淀、砂滤、加热,日换水量为2个全量。投喂冰鲜小黄鱼,添加占饵料重量3%的Vc、1%VE,日投喂一次(9:00)。完全采用灯光控制亲鱼池表面光照,光照强度为60~700Lux,光照时间为12L/12D过渡至16L/8D长光照,水温14~16℃。

(3)人工杂交授精:收集的夏鲆精液存放在0~4℃的保温箱保存。挑选成熟雌性牙鲆,用手顺生殖腺由后向前挤出成熟卵,将夏鲆精液滴入,加几滴海水激活,不断搅动3分钟,加海水至盆满,再静置5分钟,用80目筛绢网过滤,用砂滤海水冲洗受精卵3次,将受精卵放入2000ml量筒静置,去上浮卵进行孵化。

(4)受精卵孵化:将卵放入1×0.5m的孵化网箱,水温16~20℃,盐度30~32‰,pH8.0~8.2,充气量为每小时10~20L/m3

(5)仔、稚鱼培育:水温16~18℃,盐度30~32‰,pH8.0~8.2,充气量由每小时20L/m3在5天内逐渐增至每小时60L/m3,换水量由每天10%在8天内逐渐加大到每天200~400%。培苗全程采用S型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开口饵料为S型轮虫,S型轮虫与卤虫无节幼体均用营养强化剂(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克A)强化,每100万轮虫用0.16-0.20克康克A,每10万卤虫无节幼体用0.1-0.2克康克A,按20克康克A加入一升水的比例用搅拌机均匀搅拌2次,用200目筛绢过滤后使用,强化12小时后,再行投喂。鱼苗发育早期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期间,添加海水小球藻,小球藻密度保持80-120万cell/ml。投喂程序:孵化后3-35天投喂轮虫,投喂密度20-40个/ml,水体中保持8-10个/ml;孵化后16-60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10-20个/ml,水中保持密度为3-5个/ml;孵化后26天,开始驯化摄食配合饵料,投喂量视鱼苗摄食情况而定,此后一直可以随鱼苗生长投喂较大粒度配合饵料,本实施例采用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升索牌鱼苗专用微粒子配合饲料。

二、结果

2005年1月30日14:30进行人工杂交,收集受精卵约60万粒,受精率为90%;2月2日19:00初孵仔鱼孵出约19万尾,孵化率为31.7%;移入二个水体为8m3的培育池进行仔、稚鱼培育,培育2.5cm以上杂交鱼苗9万余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