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排土场管注浸出法

排土场管注浸出法

摘要

排土场管注浸出法,根据土场厚度将排土场划分采区,采区面积在100×100~500×500m2之间,对每一个采区采用溶浸液实施浸出,溶浸液采用堆顶布液与堆内布液相结合的联合布液形式,其中堆顶布液覆盖范围为总面积的0~30%,堆内布液占70~100%,浸出液由集液池与堆内钻孔联合收集,集液池4收集边坡浸出液,钻孔2收集堆内浸出液。采用本发明,浸出浓度可提高1~2倍,生产能力增大3倍,生产周期缩短45%,浸出率上升80%;本发明改善排土场浸出经营状况,降低在浸出过程边坡滑坡事故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759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32424.7

  • 申请日2005-11-24

  • 分类号C22B3/04(20060101);C22B3/20(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00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龚灿凡

  •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16: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9-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2B3/04 授权公告日:20070314 申请日:200511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1-21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7-03-14

    授权

    授权

  • 2006-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5-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排土场堆浸采矿技术。

背景技  术根据浸出前的准备条件不同,地表堆浸采矿法分为筑堆浸出和非筑堆浸出。筑堆浸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以铜矿为例,首先用于氧化铜矿浸出,之后扩大到硫化铜矿。非筑堆浸出处理的是边界品位以下的废石,由于品位较低,筑堆难以赢利,只能在排土场直接布液浸出。

目前国内铜矿堆浸主要是采取实施边坡喷淋、采用休闲作业制度、合理控制分层高度等措施,但仍存在着渗透性能差、浸出率低、浸出液浓度低、细菌活性差等问题,如某铜矿堆浸厂年浸出率达8%,浸出液0.3~0.45g/L,年生产能力只有设计能力的1/3,直接影响到堆浸法在大型排土场中的推广应用。排土场堆内含泥量高、堆顶表面压实度大导致溶浸液流通不畅,矿石品位低、颗粒直径大、堆体高度厚大致使浸出液浓度小、浸出回收度低,堆内透气性差、温度变化幅度大影响到细菌的快速繁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土场管注浸出法,该方法通过提高矿堆内部渗透性,改善矿堆内氧气供应状况,加大浸堆温度控制力度,以缩短浸出周期、提高浸出率,从而优化浸出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排土场管注浸出法,根据土场厚度将排土场划分采区,采区面积在100×100~500×500m2之间,对每一个采区采用溶浸液实施浸出,溶浸液采用堆顶布液与堆内布液相结合的联合布液形式,其中堆顶布液覆盖范围为总面积的0~30%,堆内布液占70~100%,浸出液由集液池与堆内钻孔联合收集,集液池4收集边坡浸出液,钻孔2收集堆内浸出液,如图1所示。

为了防止浸出液向采区外扩散,在排土场堆内构筑底垫和在浸出区周围构造防渗帷幕6。在排土场底部通过布液孔及收液孔注入浓度为10~30%的粘土浆液构筑浸堆底垫,底垫厚度为1~5m。在采区5周围平行设置帷幕钻孔,孔间距为20~30m;浸出初期灌入浓度为10~20%的石灰水,使之与H2SO4形成不透水石膏层;在粘土含量较高的前提下,在帷幕钻孔7注水并在相邻帷幕钻孔8抽水形成防漏水幕,如图2所示。

所述溶浸液为溶剂为pH值为1.5~2.5的H2SO4溶液,细菌为驯化后的化能自养菌,细菌浓度为106~108个/ml,或为20~30%的氨水,并添加2mol/L的(NH4)2CO3,或(NH4)2SO4,溶液pH值为8~10。

堆顶布液采用地表喷淋或滴淋形式,喷淋器3网度为(10~15)×(10~15)m2,喷淋液强度为5~15L/m2.h;滴淋器网度为(0.2~0.4)×(0.2~0.4)m2,滴淋强度为2~5L/m2.h。堆内布液通过设置在堆内的布液孔1实施,布液孔1孔径为100~400mm,孔深为堆体厚度,布液孔1的网度为10×10~50×50m2

在排土场堆内还设置有孔径为100~400mm的收液孔2,孔深为堆体厚度,收液孔2的网度为10×10~50×50m2。布液孔与收液孔交错排列。收液方式采用空气提升通过收液孔提取浸出液,抽液管直径在80~200mm,气管直径为30~80mm,用气量为10~20m3/min,;抽液量为20~50m3/h。

为提高矿堆内部渗透性,改善矿堆内氧气供应状况,通过布液孔2对矿堆进行充气。在布液孔2底部安装空气注入管路10,在注入管10的末端安装气液混合器11,气体由空压机12供应,如图3所示,在溶浸液9中形成大量微小气泡13。气体压力为0.6~0.8MPa,流量为0.1~10m3/s,浸出期间气体总流量为采区体积的0.4~40倍。

夏季溶浸液温度在20~30℃,控制溶浸液流量使布液强度在0.1~1.0m3/m2.h之间,将堆内大部分热量随浸出液带出浸堆,使浸堆温度控制在40℃以下;冬季将溶浸液用太阳能或工业废热升温,并采用管道保温措施,使溶浸液温度在20~25℃之间,流量控制在0.01~0.05m3/m2.h,使浸堆温度保持在15℃以上。

采用本发明,浸出浓度可提高1~2倍,生产能力增大3倍,生产周期缩短45%,浸出率上升80%;本发明改善排土场浸出经营状况,降低在浸出过程边坡滑坡事故率,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巨大。

附图说明

图1.联合布液与收液方式剖面示意图,图中:→表示溶浸液流动方向;

图2.防渗帷幕示意图;

图3.人工供气管道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1:退役排土场。退役排土场浸出设施一次完成直至采区浸出作业结束。堆顶布液采用喷淋或滴淋方式,堆内布(收)液采用布(收)液孔,布孔方式采用梅花形,即布液孔与收液孔间隔布置,钻孔网度为(20~30)×(20~30)m2,布液孔与收液孔直径相同,均为100~200mm,布液孔与收液孔定期互换。在采区底部构筑底垫,在采区外围构筑防渗帷幕,厚度为1~5m。向布液管注入溶浸液,溶浸液浓度先浓后稀,溶浸液浓度在15~40g/L之间。布液孔底部布置气液混合器,通过气液混合器向孔内注入空气。采用空气提升方式把浸出液通过收液孔抽至地表,再流到集液池。在集液池浸出液实行分流,合格液送往萃取处理,不合格液调整pH值为2.0左右,再返回布液孔。定期监测堆内温度,根据温度高低调整浸液流量范围,使温度控制在15~40℃内。取样分析浸出液浓度、细菌浓度,并调整空气流量大小。

例2:服役排土场。服役的排土场浸出设施随着废弃物的排放而逐渐形成,布液和收液系统具有特殊性。由于排土作业的干扰,采用倾斜方式预制水泥管构成布液与收液设施,其倾角与排土场边坡倾角一致,为30~40°,地表不再设置布液系统。水泥管直径为100~150mm,外壁设有直径为4~10mm的小眼,是供溶浸液和气体的通道。排土作业与浸出作业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例3:南方排土场。南方排土场年平均气温较高,温度控制的重点在于对浸堆降温。堆顶布液采用喷淋方式,喷淋器为Senniger旋转摇摆式,喷水口径为8mm,喷淋半径6~8m。堆内构置一系列钻孔进行布液和收液,孔径均为150mm。夏季加大地表喷淋量或加快溶浸液的循环流量,使溶浸液总流量增大50~60倍,并延长布液时间,实现连续不间断作业。同时,白天连续向堆内供应空气,供气量稳定在3600~5400m3/h。最终浸堆温度降到35℃左右。

例4:北方排土场。对于北方高寒地区堆浸厂,浸堆温度控制主要是如何提高溶浸液温度。堆顶布液采用滴淋方式,每个发射管平均喷淋面积0.16m2,喷淋均匀度在90%以上,实行休闲作业,休闲比为3∶1。排土场浸出以堆内布液为主,集液池和溶浸液泵送系统设在室内,将采暖车间的热蒸气通入集液池进行加温,将循环液温度控制在25℃左右。在室外输送管道上加石棉绝热层进行保温。浸堆常年温度在15℃以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