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梯装置用驱动单元、电梯装置、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以及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

电梯装置用驱动单元、电梯装置、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以及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

摘要

在电梯装置中,在井道顶部的开口部设有盖体。使轿厢和对重升降的驱动装置由盖体支承。驱动装置具有: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驱动装置主体而旋转的驱动绳轮。驱动绳轮上卷绕有主绳索。轿厢和对重由主绳索悬吊于井道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419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80002833.6

  • 发明设计人 桥口直树;

    申请日2004-01-27

  • 分类号B66B11/04(20060101);B66B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坚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9: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6B11/04 授权公告日:20110427 终止日期:20190127 申请日:200401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27

    授权

    授权

  • 2006-04-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3-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例如驱动装置等的井道设备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井道上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55933号中所公开的现有电梯装置中,将使轿厢升降的曳引机设置于井道的顶棚。另外,在从建筑承包商收到在建筑物内已经形成井道的通知书后,由电梯承包商将曳引机搬入井道内,并固定到井道的顶棚上。因此,电梯装置的安装工程的工期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安装工程工期的电梯装置、电梯装置用驱动单元、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以及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有效利用将电梯装置单元配置在井道顶部时的井道内空间。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用驱动单元包括:盖体,其配置于井道顶部的开口部;以及由盖体支承的驱动装置,其具有卷绕了悬吊轿厢和对重的主绳索的驱动绳轮,和使驱动绳轮旋转的驱动装置主体。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盖体,其配置于井道顶部的开口部;由盖体支承的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装置主体和通过驱动装置主体而旋转的驱动绳轮;卷绕在驱动绳轮上的主绳索;以及轿厢和对重,其由主绳索悬吊在井道内,并根据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升降。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还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升降体,该井道包括设于建筑物主体的顶棚部的开口部;支承框架,其配置在井道的上部;以及设置于支承框架的井道设备。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搬入设置工序,通过设于井道顶部的开口部,从开口部的上方将支承框架搬入井道内,并设置于井道内的上部;设备安装工序,将井道设备安装到支承框架上。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井道内从支承框架的下方进行井道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

而且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井道内从支承框架上卸下井道设备;进行井道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维护检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从顶棚部上方通过开口部进行井道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图10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俯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中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17为表示图15中的电梯装置的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在图中,建筑物主体1设有井道2。井道2包括设于建筑物主体1的顶棚部3的开口部3a。即,开口部3a作为井道2的一部分位于井道2的顶部。在该示例中,开口部3a的宽度尺寸和纵深尺寸与井道2的宽度尺寸和纵深尺寸相同。即,开口部3a的开口面积与井道2的水平截面积相同。

在井道2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4和一对对重导轨5。构成升降体的轿厢6由轿厢导轨4引导而在井道2内升降。构成升降体的对重7由对重导轨5引导而在井道2内升降。

在轿厢6的前面,设有开闭轿厢出入口的一对轿厢门8。在层站出入口9设有一对层站门10,该层站门10与轿厢门8联动地开闭层站出入口9。另外,轿厢6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开口部3a的内侧。

建筑物主体1的上部固定有一对建筑梁11。建筑梁11位于井道2内的上部。建筑梁11上固定有支承框架12(图1中未示出)。在支承框架12上设有用于将支承框架12固定在建筑梁11上的多个梁固定部。另外,建筑梁11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承框架12的框架固定部。

支承框架12上安装有驱动装置13,该驱动装置13是使轿厢6和对重7升降的井道设备。在支承框架12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13的驱动装置安装部(安装座)12a。

在垂直投影面内驱动装置13的80%以上(在图1中为全部)与轿厢6重叠。即,驱动装置13配置在轿厢6的正上方。另外,驱动装置13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体14,和通过驱动装置主体14而旋转的驱动绳轮15。在该示例中,驱动绳轮15配置在驱动装置主体14之上。

并且,水平(包括大致水平)配置驱动装置13以使驱动绳轮15的旋转轴垂直(包括大致垂直)。并且,作为驱动装置13使用轴向尺寸小于驱动绳轮15的直径尺寸或者小于驱动装置主体14的直径尺寸的薄形曳引机。特别是在该示例中,驱动装置13的轴向尺寸和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形尺寸的比率为1∶2~1∶6之间。另外,驱动绳轮15不通过减速机构而与驱动装置主体14的电动机直接驱动。

驱动绳轮15上卷绕有用于将轿厢6和对重7悬吊在井道2内的主绳索组16。主绳索组16包括多根(在图1中仅示出1根)第1主绳索17和多根(在图1中仅示出1根)第2主绳索18。

轿厢5与对重7由主绳索组16以1∶1绕绳方式悬吊。

在轿厢6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下部,设有与第1主绳索17连接的第1绳索连接部19。在轿厢6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下部设有与第2主绳索18连接的第2绳索连接部20。在垂直投影面内,第1和第2绳索连接部19、20以轿厢6的重心C为中心、或者以重心C附近为中心相互对称配置。即,轿厢6实质上是在其重心位置或附近被悬吊。

第1主绳索17具有:与第1绳索连接部19连接的第1端部17a,和与对重7的上部连接的第2端部17b。第2主绳索18具有与第2绳索连接部20连接的第3端部18a,和与对重7的上部连接的第4端部18b。

支承框架12上安装有:将第1主绳索17导向第1绳索连接部的第1滑轮21;将第2主绳索18导向第2绳索连接部20的第2滑轮22;将第1和第2主绳索17、18导向对重7的第3滑轮23;将从驱动绳轮15延伸的第1主绳索17导向第1滑轮21的转向滑轮24。第1~第3滑轮21~23以及转向滑轮24为井道设备。第1滑轮21相对于轿厢导轨4配置在层站门10这一侧。第2滑轮22相对于轿厢导轨4配置在对重7这一侧。

第1至第3滑轮21~23配置为使它们的旋转轴水平。转向滑轮24配置为其旋转轴垂直(包括大致垂直)。

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安装在共同的支承框架12上从而被构成一个单元。即,实施方式1的驱动单元26具有支承框架12、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另外,在该示例中,驱动单元26大致整体配置在开口部3a内。

在顶棚部3上面固定有封堵开口部3a的盖板25。盖板25上设有:防止水进入开口部3a的密封部25a;与用于起吊盖板25的起吊装置(例如吊车装置等)连接的多个吊钩(抓紧部)25b。类似的吊钩或者吊缆连接部也设置于支承框架12上。另外,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盖板25。

接下来对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中,通过开口部3a从开口部3a的上方将驱动单元26搬入井道2内,并固定在建筑梁11上。即,将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安装到支承框架12上是在支承框架12的搬入设置工序之前预先实施的。

这样,在搬入、并设置驱动单元26之后,将盖板25固定在顶棚部3的上面。然后,将导轨4、5设置于井道2内,将轿厢6和对重7搬入井道2内并进行组装。然后,将主绳索组16卷绕在驱动绳轮15和滑轮21~24上,由主绳索组16悬吊轿厢6和对重7。

另外,也可以是在支承框架12的搬入设置工序之后,在井道2内实施将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安装到支承框架12上的工序。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可以从井道2的顶部的开口部3a将支承框架12搬入井道2内,因此可以在建筑物主体1的建筑过程中预先搬入支承框架12,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特别是预先将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安装到支承框架12上来作为驱动单元26,可以进一步缩短工期。

例如,将支承框架12(或者驱动单元26)和盖板25存放到建筑承包商处,若在井道2完成的阶段进行支承框架12和盖板25的安装(或临时放置),则电梯安装承包商可以在之后的任意时期实施剩下的安装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

这里,设置于井道2内的导轨4、5与安装于支承框架12的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之间的位置调整可以通过将设备位置调整机构设支承框架12上来进行,该设备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井道设备相对于支承框架主体的安装位置。即,在导轨4、5的设置之后,可以通过设备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将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安装到支承框架12上的安装位置。

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调整支承框架12相对建筑物主体1的安装位置的框架位置调整机构。由此,可以在保持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调整驱动单元26整体相对导轨4、5的安装位置。

并且,可以预先在建筑物主体1中以导轨4、5的设置位置为基准设置基准面,并在支承框架12上设置与该基准面接触的定位面。根据该方法,只通过在支承框架12的安装时使基准面与定位面接触,就可以进行安装于支承框架12上的井道设备与导轨4、5的定位。

另外,也可以在支承框架12上设置轨道定位部,该轨道定位部用于进行安装于支承框架12上的井道设备与导轨4、5的相对定位。

这样,作为导轨4、5与井道设备的相对定位方法有如下两种方法:以井道设备的位置为基准设置导轨4、5的方法;和以导轨4、5的位置为基准调整井道设备的位置的方法。在不进行支承框架12的定位的情况下,前者的方法是有效的,而在预先进行支承框架12的定位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后者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

接下来,对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等井道设备的维护检查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维护检查作业的第1方法为在井道2内从支承框架12下方进行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例如可以登上轿厢6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另外,在从下方进行驱动装置13的维护检查作业的情况下,优选将驱动装置13配置成使维护检查作业的频率较高的制动器位于下侧。

另外,维护检查作业的第二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使井道设备从支承框架12的下侧相对支承框架可拆卸,在井道2内从支承框架12上卸下井道设备,然后进行维护检查作业。根据该第二方法,可以以轻松的姿势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另外,也可以不从支承框架12上完全卸下井道设备,而是向下方移动至可进行维护检查作业的位置。

另外,维护检查作业的第三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卸下盖板25,从顶棚部3上方通过开口部3a进行井道设备的维护检查作业。第三方法可以通过在盖板25设置可开闭的检查口来进行。在从上方进行驱动装置13的维护检查作业的情况下,优选将驱动装置13配置成使制动器位于上侧。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31。支承框架31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31具有:支承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的支承框架主体32;封堵开口部3a的盖板部33;连接支承框架主体32与盖板部33的连接部34。

在盖板部33上设有:防止水进入开口部3a的密封部33a;用于固定在顶棚部3上的顶棚固定部33b;与用于起吊支承框架31的起吊装置(例如吊车装置等)连接的吊钩(抓紧部)33c。另外,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盖板部33。

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被安装在共同的支承框架31上从而被构成一个单元。即,实施方式2的驱动单元35具有支承框架31、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另外,在该示例中,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大致整体配置在开口部3a内。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31预先安装在规定的位置,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另外,通过使用包括盖板部33的支承框架31,仅安装支承框架31就可以同时封堵开口部3a,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36。支承框架36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36具有:支承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的支承框架主体37;覆盖开口部3a的平板状的盖板部38;连接支承框架主体37和盖板部38的连接部39。

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安装在共同的支承框架36上从而被构成一个单元。即,实施方式3的驱动单元40具有支承框架36、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另外,在该示例中,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大致整体配置在开口部3a内。

在顶棚部3的上表面由屋顶防水层41覆盖。屋顶防水层41例如由树脂构成。另外,屋顶防水层41还连续覆盖于盖板部38之上。

在建筑物的建筑过程中,在施工屋顶防水层41之前,将支承框架36配置在规定位置。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36预先安装在规定位置,从而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另外,由于支承框架36上面还设有屋顶防水层41,因此支承框架36不需要具有防水功能,可以使支承框架36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盖板部38可以不具有防水功能,仅覆盖开口部3a即可,因此盖板部38可以是例如框状、或者组合了框状和网状的形式。由此,可以实现支承框架36的轻量化。

另外,在屋顶防水层41施工之前,若需要对开口部3a防水,可以在支承框架36上面临时覆盖别的防水密封件等。

并且,也可以是支承框架36具有防水功能,使开口部3a为双重防水结构。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该实施方式4中,在建筑梁11上支承并固定有支承框架42,该支承框架42支承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实施方式4的驱动单元43具有支承框架42、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

在顶棚部3上配置有覆盖开口部3a的平板状的盖板44。盖板44由与驱动单元43独立的部件构成,并放置在顶棚部3上。顶棚部3的上表面由屋顶防水层41覆盖。屋顶防水层41连续覆盖盖板44。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另外,在建筑物的建筑过程中,在施工屋顶防水层41之前,支承框架42配置在建筑梁11上。盖板44可以在安装支承框架42时同时配置,也可以在施工屋顶防水层41时配置。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预先将支承框架42安装到规定位置,从而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并且,由于支承框架42由建筑梁11支承,因此轿厢6、对重7以及驱动单元43的荷重并不施加在盖板44上,从而可以使盖板44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盖板44可以不具有防水功能,由于仅覆盖开口部3a即可,因此可以使其为例如框状或者组合了框状和网等形式。

另外,可以省略盖板44,只用屋顶防水层41来封堵开口部3a。即,屋顶防水层可兼用作盖板。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顶棚部3的开口部3a的边缘部设有框架支承部(台阶部)3b。在框架支承部3b上设有预先定位的基准面3c。

在井道2的顶部配置有支承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的支承框架45。支承框架45上设有与框架支承部3b接合的顶棚接合部(顶棚安装部)45a。在顶棚接合部45a上设有与基准面3c接触的定位面45b。

通过使定位面45b与基准面3c接触,来进行支承框架45沿井道2的纵深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框架支承部3b以及顶棚接合部45a上分别设有用于将支承框架45定位到与轿厢6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基准面和定位面。

实施方式5的驱动单元46具有支承框架45、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在顶棚部3的上面固定有封堵开口部3a的盖板47。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45预先安装到规定位置,从而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

另外,通过使定位面45b与设于建筑物主体1的基准面3c接触,可以容易地对支承框架45进行定位,可以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在图中,在天棚部3上面设有兼用作防水部和框架安装部的突起部3d。突起部3d设置为连续地包围开口部3a的周围。

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48。支承框架48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48具有:支承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的支承框架主体49;封堵开口部3a的盖板部50;连接支承框架主体49与盖板部50的连接部51。

在盖板部50上设置有嵌合部50a,该嵌合部50a和突起部3d的与开口部3a相反一侧的侧面接合或者相对。可以将突起部3d的侧面作为基准面,将嵌合部50a的内表面作为定位面,来进行支承框架48的定位。

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安装在共同的支承框架48上从而被构成一个单元。即,实施方式6的驱动单元52具有支承框架48、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另外,在该示例中,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大致整体配置在开口部3a内。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48预先安装到规定位置,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另外,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水进入开口部3a。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在该示例中,在顶棚部3的上表面设有倾斜部。即,顶棚部3的上表面缓缓倾斜,其从开口部3a的周围开始越到远处就变得越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这样,通过在顶棚部3的上表面设置倾斜部,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进入开口部3a。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在图中,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53。支承框架53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53具有:固定在顶棚部3上面的盖板部54;固定于盖板部54的下部的多个支承臂55;由支承臂55支承的支承框架主体56。支承框架主体56上支承有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

在支承臂55与支承框架主体56之间放入有第1缓冲部件57。在支承臂55与开口部3a的内表面(井道壁)之间放入有第2缓冲部件58。第1和第2缓冲部件57、58例如由橡胶板等构成。

在支承臂55的下端部固定有多个脚部59。当在安装了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的状态下,将支承框架53载置在水平面上时,脚部59阻止滑轮21~23与水平面接触。

在支承框架主体56上设有螺纹孔56a,在该螺纹孔56a中螺合有位置调整螺钉60。位置调整螺钉60的末端部与支承臂55接触。因此,通过调整位置调整螺钉60的位置,支承框架主体56相对建筑物主体1向井道2的纵深方向移动。由此,可以调整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相对于建筑物主体1的位置。实施方式8的设备位置调整机构具有螺纹孔56a和位置调整螺钉60。

另外,实施方式8的驱动单元61具有支承框架53、驱动装置13以及滑轮21~24。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预先将支承框架53安装到规定位置,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

另外,由于在支承臂55与支承框架主体56之间设置第1缓冲部件57,因此可以抑制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的振动传递至建筑物主体1。另外,由于在支承臂55与井道壁之间设置有第2缓冲部件58,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传递给建筑物主体1的振动。

并且,由于在支承框架53上设有脚部59,因此可以在已经组装驱动单元61的状态下,将驱动单元61放到卡车的车箱上进行运输,或者放置到工厂或安装现场,从而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可以防止驱动单元61中包含的设备的损坏。

并且,由于设置了位置调整螺钉60,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相对建筑物主体1的位置。

另外,缓冲部件可以设置于支承框架53与驱动装置13或滑轮21~24之间。

另外,在实施方式8中,仅示出了沿井道2的纵深方向对设备进行位置调整,但是也可以通过同样的设备位置调整机构来对设备进行在与轿厢的正面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位置调整。

实施方式9

接下来,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支承框架62通过缓冲部件63由建筑梁11支承。在支承框架62上除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之外还安装有作为井道设备的控制装置(控制盘)64。驱动装置13由控制装置64控制。即,轿厢6以及对重7的升降由控制装置64控制。另外,控制装置64可从井道2内进行维护检查。

在顶棚3的上面设有封堵开口部3a的盖板65。在盖板65上设有作为冷却单元的多个通风口65a。另外,在盖板65上,设有防止雨水进入通风口65a的多个出檐部(hood)65b。在盖板65与支承框架62之间,确保有通风道66。

另外,实施方式9的驱动单元67具有:支承框架62,驱动装置13,滑轮21~24以及控制装置64。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62预先安装到规定位置,可以所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

另外,由于在支承框架62与建筑梁11之间放入有缓冲部件63,因此可以减少从驱动装置13和滑轮21~24传递至建筑物主体1的振动。

并且,由于将控制装置64安装在支承框架62上,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井道2内的空间。

另外,由于在盖板65与支承框架62之间确保了通风道66,因此可以更高效地向井道2外放出来自控制装置64和驱动装置13的热。

实施方式10

接下来,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68。支承框架68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68具有:固定于顶棚部3上的盖板部69;固定于盖板部69的下部的支承框架主体70。在支承框架主体70上支承有驱动装置13、滑轮21~24以及控制装置64。

在支承框架主体70内形成通风道。控制装置64配置成比驱动装置13更靠近通风道的上游侧。支承框架主体70通过管73与风扇72连接,该风扇72作为将井道2内的空气导入支承框架主体70内的冷却单元。

在盖板部69上设置有用于将通过了支承框架主体70内的空气排放到井道2外的排气口74。实施方式10的驱动单元75具有:支承框架68,驱动装置13,滑轮21~24以及控制装置64。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68预先安装到规定位置,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

另外,由于在支承框架主体70内设置通风道,并利用风扇72将空气导入通风道,因此可以高效地冷却控制装置64和驱动装置13等。

并且,由于在盖板部69设置有排气口74,因此可以高效地将来自控制装置64和驱动装置13的热排放到井道2外。

另外,风扇72可以不使用管73而直接设于支承框架主体70上。

另外,可以在盖板部设置风扇,将井道外的空气导入支承框架主体内。

另外,可以在排气口设置风扇。

此外,冷却单元并不限于风扇,可以在支承框架上设置风扇以外的各种冷却单元。

实施方式11

接下来,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2的上部配置有作为盖体的支承框架76。支承框架76由顶棚部3支承。

另外,支承框架76具有:固定在顶棚部3上的盖板部77;固定在盖板部77的下部的支承框架主体78。支承框架主体78上支撑有驱动装置13、滑轮21~24以及控制装置64。实施方式11的驱动单元80具有支承框架76,驱动装置13,滑轮21~24以及控制装置64。

在盖板部77上设置有:用于对驱动装置13进行维护检查的第1检查口77a,和用于对控制装置64进行维护检查的第2检查口77b。另外,在盖板部77上设有开闭第1和第2检查口77a、77b的第1和第2检查门79、80。

驱动装置13以及控制装置64配置为可从井道2的上部通过检查口77a、77b来进行维护检查。特别是将驱动装置13配置成驱动装置主体14与检查口77a对置,即驱动绳轮15在下面。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76预先配置在规定位置,从而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

另外,由于在盖板部77设置检查口77a、77b,因此可以在顶棚部3上面容易地实施驱动装置13和控制装置64的维护检查作业。

实施方式12

接下来,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图15中的电梯装置的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将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绕绳方式设置为2∶1绕绳方式。

在图中,在支承框架12上安装有轿厢侧反绳轮81以及对重侧反绳轮82。另外,在支承框架12上设有轿厢侧绳头紧固部83以及对重侧绳头紧固部84。实施方式12的驱动单元89具有支承框架12、驱动装置13以及反绳轮81、82。

在轿厢6的下部设置有第1和第2吊轮85、86。对重7的上部设有对重吊轮87。

轿厢6和对重7由多根(在图1中仅示出1根)主绳索88悬吊。主绳索88具有与轿厢侧绳头紧固部83连接的第1端部,和与对重侧绳头紧固部84连接的第2端部。

另外,主绳索88从第1端部开始顺次卷绕在第1轿厢吊轮85、第2轿厢吊轮86、轿厢侧反绳轮81、驱动绳轮15、对重侧反绳轮82以及对重侧吊轮87上。

第1和第2吊轮85、86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在第1和第2轿厢吊轮85、86之间延伸的主绳索88通过轿厢6的重心C。即,轿厢6实质上是在其重心位置被吊起。控制装置64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井道壁与轿厢6之间。

根据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将支承框架12预先安装在规定位置,可以缩短安装工程的工期。即,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所有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

例如,可将实施方式2~11的电梯装置设置为2∶1的绕绳方式。

另外,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和纵深尺寸可以小于井道的宽度尺寸和纵深尺寸。即,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根据支承框架的尺寸可以小于井道的水平截面积。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使用了薄形曳引机,但是也可以使用轴向尺寸大于装置整体的外径尺寸的圆筒形曳引机。在该情况下,优选配置为使其轴线水平。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作为井道设备示出了驱动装置、滑轮以及控制装置,但是也可以在支承框架上安装例如调速器等其它井道设备。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示出了将驱动装置配置在井道的上部的电梯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将驱动装置配置在井道下部的电梯装置。在该情况下,支承框架上安装有作为井道设备的反绳轮等。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支承框架由顶棚部或者建筑梁支承,但是也可以由导轨支承。在该情况下,支承框架在导轨安装前可以由顶棚部和建筑梁临时支承,在导轨安装后可以由导轨来支承。

并且,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建筑物的中间层为最上停止层的电梯装置。在该情况下,可以将直到最上停止层的部分认为是建筑物主体,在最上停止层的顶棚部设置与井道连通的开口部,在最上停止层以上的层的建设施工之前,从开口部搬入支承框架。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示出了牵引式的电梯装置,但是只要是将井道设备配置在井道的上部的电梯装置,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其它方式的电梯装置(例如,滚筒式电梯、直线电机电梯等)。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多层式电梯和多轿厢式电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