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原有单层厂房扩建端基础施工方法

原有单层厂房扩建端基础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有单层厂房扩建端基础施工方法。该方法为:首先,施工扩建端角柱基础的基桩,使基桩置于基岩或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基桩的顶面达到设计标高;其次,将扩建端伸缩缝处原有角柱基础的表面打毛、清刷洗净;然后,施工扩建新角柱基础,使新角柱基础置于已施工基桩上且包裹原有角柱基础,按符合建筑模数的位置浇筑;最后,在新角柱基础上浇筑新角柱。本发明不影响原厂房结构,具有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程工期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308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0510200525.0

  • 发明设计人 赵仁芳;

    申请日2005-09-07

  • 分类号E02D37/00(20060101);E02D27/12(20060101);E04G2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52100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吴无惧

  • 地址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D37/00 授权公告日:20080625 终止日期:20140907 申请日:200509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7-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2D3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509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8-06-25

    授权

    授权

  • 2006-05-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老建筑物接合部基础的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原有老的工业生产厂,生产车间的规模仅仅能满足当时生产能力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产能的提高或生产设备的更新等,原有生产车间规模不能满足现有生产需要。因而,必须对原有厂房进行改扩建。当扩建部分为桩基时,以往的做法是:在原有、扩建结合处插入一非标准段(常为2500mm或3000mm),非标段以后的柱距仍为标准模数(一般为6000mm)。这样可以减小厂房扩建对原有厂房的影响,但是在非标准段增加了地基梁、吊车梁、屋面板等一系列的非标准构件,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完全避免对原有结构的影响,而且延长了工程工期,增加了工程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原有单层厂房扩建端基础施工方法,该方法不影响原厂房结构,能够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程工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施工扩建端角柱基础的基桩(1),使基桩(1)置于基岩或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基桩(1)的顶面达到设计标高;其次,将扩建端伸缩缝处原有角柱基础(2)的表面打毛、清刷洗净;然后,施工扩建新角柱基础(4),使新角柱基础(4)置于已施工基桩(1)上且包裹原有角柱基础(2),按符合建筑模数的位置浇筑;最后,在新角柱基础(4)上浇筑或安装新角柱(3)。

浇注时,伸缩缝轴线的位置距离原有角柱基础(2)的中心为500mm,距离新角柱(3)的中心为600mm。

一般来说,原有老厂房均有10年甚至更长的使用年限,其柱基础地基沉降、变形均趋于稳定,地基及基础间土壤承载能力、密实性都有大幅度提高,因而扩建端基桩上的角柱基础与原有厂房角柱基础的地基变形基本协调,不会出现因地基沉降不均而对结构的损坏,并且避免了非标准构件的制作和对原有厂房的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影响原厂房结构,具有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程工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某一原有单层厂房进行扩建,该单层厂房是按建筑标准模数施工建造的,即6000mm标准柱距,端跨和伸缩缝处为5500mm,没有考虑到厂房的扩建延长。

原有单层厂房扩建端基础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施工扩建端角柱基础的基桩1,使基桩1置于基岩或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基桩1的顶面达到设计标高,如图1所示;其次,将扩建端伸缩缝处原有角柱基础2的表面打毛、清刷洗净;然后,扩建新角柱基础4,使新角柱基础4置于已施工基桩1上且包裹原有角柱基础2,按符合建筑模数的位置浇筑,使伸缩缝轴线的位置距离原有角柱基础2的中心为500mm,距离新角柱3的中心为600mm,如图2所示;最后,在新角柱基础4上浇筑或安装新角柱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