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在装盛可流动内容物的膜封式瓶子和容器上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

用在装盛可流动内容物的膜封式瓶子和容器上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

摘要

一种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用在装盛可流动流体的膜封式瓶子和容器上。所述封口件包含有一个带有内螺纹(16)的帽状底部件(1),所述帽状底部件(1)除了倾倒口(4)之外,在其帽盖(5)处被封闭住,所述倾倒口(4)的直径小于帽盖(5)的内螺纹(16)的直径的一半。翻盖(2)通过铰链(3)一体形成于所述底部件(1)上,所述翻盖(2)上形成有一个套筒(7),其在闭合状态时环绕住倾倒口(4)。底部件(1)的帽盖(5)上的倾倒口(4)的外围包含有一个带有一个穿透钉(24)的穿透装置(6)。通过弹性变形作用,所述穿透装置(6)可从初始的上部位置被按压到最终的下部位置。翻盖(2)包含有一个用来致动穿透装置(6)的按钮(8)。按钮(8)通过料拱(9)连接到翻盖(2)上,所述料拱(9)起到断裂点的作用。在初次打开所述封口件时,按钮(8)被夹持而保留在底部件(1)上,因此通过该按钮(8),可将穿透装置(6)向下按压,从而穿透钉(24)可将密封膜穿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321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SIG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380107852.0

  • 发明设计人 弗里策·泽尔霍夫尔;

    申请日2003-11-04

  • 分类号B65D51/22;B65D47/08;B65D55/02;

  • 代理机构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南霆

  • 地址 瑞士莱茵瀑布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5D51/22 授权公告日:20070905 终止日期:20171104 申请日:200311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9-05

    授权

    授权

  • 2006-04-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具体地,所述封口件用在装盛流动介质的瓶子和容器中,并且所述瓶子和容器的倾倒口由熔接或粘合到所述倾倒口端部的膜片封闭。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具体地,所述封口件用在装盛流动介质的瓶子和容器中,并且所述瓶子和容器的倾倒口由熔接或粘合到所述倾倒口端部的膜片封闭。这方面众所周知的是包含有由膜片封闭的此类倾倒口的番茄酱瓶。然而,对于可流动的内容物,并不一定非食品不可。此类铰链封口件无疑也可用在装盛涂料、化学品和润滑剂等物的瓶子中,尤其可用在装盛将以一定剂量倾倒的相对较粘的介质的瓶子中。此类瓶子(具体地,所述瓶子比如番茄酱瓶)的瓶口设置有其上将旋入一个带有一个翻盖的塑料封口件的外螺纹,其中所述翻盖以铰接方式与所述封口件一体形成。所述塑料封口件由一个具有内螺纹的底部件构成,并且在顶部所述塑料封口件封闭住瓶子开口,只留下一个相对较小的倾倒口,倾倒口的大小大约为瓶子开口直径的五分之一。在该底部件的边端设置有一个胶膜式铰链,通过该铰链翻盖得以与底部件构成一个整体。以此种方式设计所述翻盖的高度:即在翻盖被转合到底部件上的状态下,翻盖能够完全地将倾倒口容纳于其内,进而封闭住倾倒口的四周。翻盖的内侧一体形成有一个垂直突出的套筒,该套筒在转合状态时可包住倾倒口。倾倒口的顶端外侧上可形成有一个稍微凸出的凸缘,所述凸缘随后将扣入到位于翻盖套筒内侧上的对应的凹处中。由此,即可得到一个倾倒口封闭件,并且具有一个翻盖,该翻盖在闭合或者说在转合状态时扣入到封口件的底部件中。

在将此类铰链封口件旋入到螺纹口之前,先对瓶子和容器进行罐装。接着用密封膜对瓶子或容器进行密封。所述密封膜可以是铝膜或塑料膜,其被粘合或熔接到螺纹口的封闭顶端。然后再将铰链封口件旋入,瓶子或容器即是以这样的形式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因此,消费者可将瓶子或容器中的内容物倒出,但首先要将该密封膜切开、捅或撕开、穿通或割通,或者是不管用何种方法将其全部除掉。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弄开密封膜,首先需要将铰链封口件上的翻盖翻开,再用一个尖物(例如针、剪刀尖、尖刀、牙签或类似用品)通过倾倒口向下推而将密封膜穿通。然而,大多情况下不会得到一个平齐的倾倒孔口。相反地,会有向下突的密封膜裂片。例如,当将番茄酱从倾倒口倒出时,由于该流体的稠度,将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番茄酱粘到这些裂片上。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具有相似稠度或粘度的其他流体。接着,如果再次使瓶子直立放置,则所述番茄酱会在裂片上变干而形成硬壳,这种情况会随着之后每一次的倾倒而逐渐加重,直到最坏的情况发生、即倾倒口堵塞为止。因此,具有一个以所述方式由膜片封闭的铰链封口件(螺纹口)的番茄酱瓶或其他容器上的铰链封口件的正确开启方法必须为:首先拧松瓶口或容器口上的塑料铰链封口件,接着再将其完全移开,然后还需将膜片完全地从倾倒口的顶端撕掉,所述膜片通常包含有一个拉片。如果以此种方式开启此类铰链封口件,则其功能将不会受到限制,也可定向及利落地将内容物倒出。然而,尽管以该正确方式使用此类封口件,其在各个方面还是未能令人满意。

例如,对于处于闭合状态的封口件,看不出其先前是否曾经被开启过,也就是说其翻盖先前是否曾经被转开过。针对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单独的保证式封条,所述封条必须先被揭开才可转开翻盖。然而,许多此类铰链封口件并未设置有这种封条。有些则只是凑合地在整个封口件上贴上纸条而已,该纸条的两端向下粘贴在瓶颈上。然而,市场上还是需求其自身可形成一个保证式封口装置的铰链封口件,再者,有了这样的封口件之后,就能够自动地看出所述封口件的翻盖先前是否曾经被转开过,而不再需要一个单独的密封纸条。

所述封口件的第二个缺点更为严重,即其未能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如何将倾倒口通道齐整地穿通。如所描述,不是需要一个其无论如何均不能使通道得到一个平齐开口的尖物,就是必须首先完全地将整个封口件从瓶口上旋开,再撕掉膜片,最后再将铰链封口件旋回到瓶子上。初次使用此类封口件的消费者不会立即明白上述这样操作的必要性。因而,为了方便,其往往会使用一个尖物通过倾倒口捅开膜片。所述正确的开启方法,即暂时完全地移开铰链封口件、再除掉膜片、将封口件重新旋入,整个过程繁琐,因而有必要将其取消,以使封口件更方便于使用者。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在装盛可流动内容物的膜封式瓶子和容器上的、能克服上述缺点的铰链封口件。该铰链封口件首先应该是一种保证式封口件,亦即如果封口件先前已经被开启过,则其处于闭合状态时也能够轻易地识别出。其二,该铰链封口件使得瓶口或容器口上的、位于封口件下面的膜片能够以一种理想的方式打开,从而确保内容物能够通过倾倒口倒出。而且,不需要移开封口件以打开膜片。由此,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该铰链封口件更加显著地方便于使用者。同时,该铰链封口件能低成本地被制成单一部件,因此,尽管其技术特性得以改进,但是还是能够以经济的方式、或比同类型的传统铰链封口件稍微高一些的成本制造出该铰链封口件。

所述目的通过以下设置达到:一种用在装盛可流动内容物的膜封式瓶子和容器上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其具有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帽状底部件,所述底部件除了倾倒口之外,在其帽盖处被封闭住,所述倾倒口的直径小于帽盖内螺纹直径的一半,此外,所述铰链封口件还具有一个通过铰接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底部件上的翻盖,所述翻盖在其内侧上具有一个一体形成的、在闭合状态时环绕住倾倒口的套筒,其中所述封口件的特征在于:在底部件帽盖上的倾倒口的外围,包含有一个带有一个穿透钉的穿透装置,所述穿透钉设置在所述穿透装置的中心,在弹性变形作用下,所述穿透装置能够从初始的上部位置被按压到最终的下部位置,此外,以铰接方式与底部件构成一体的所述翻盖包含有一个按钮,以致动所述穿透装置,所述按钮通过料拱与所述翻盖连接,所述料拱将起到断裂点的作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通过不同的示意图显示了所述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随后将通过这些图示对该封口件进行详细地描述,并且对其功能进行说明。其中:

附图1为注塑后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顶部斜视图,所述封口件具有一个处于转开状态的翻盖,观看方向为从翻盖下侧到底部件上侧;

附图2为注塑后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底部斜视图,所述封口件具有一个处于转开状态的翻盖,观看方向为从翻盖上侧到底部件下侧;

附图3为附图2中所示保证式铰链封口件沿着其中线的纵剖图;

附图4显示了其翻盖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初次转合后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以及显示了该封口件如何被旋入到瓶子或容器上;

附图5为处于附图4中所示状态下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沿着其中线的纵剖图;

附图6为带有一个闭合之后的转合式翻盖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的底部斜视图;

附图7为初次转开其翻盖之后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的顶部斜视图,观看方向为从底部件上侧到翻盖下侧,其中所述封口件的穿透装置尚未被使用;

附图8为处于附图7中所示状态下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沿着其中线的纵剖图;

附图9为带有一个处于转开状态下的翻盖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的底部斜视图,观看方向为从底部件上侧到翻盖下侧,其中穿透装置已经被启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显示了处于开启状态的保证式塑料封口件,亦即注塑过程刚刚完成之后封口件所处的状态。所述封口件由一个顶(底)部件1和一个与之关联的翻盖2构成,所述翻盖2作为单个部件通过铰链3连接到底部件1。底部件1形成有一个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帽,并且将被旋入到瓶子或容器的螺纹口上。除倾倒口4之外,该帽的顶部均被帽盖5封闭。其特征在于该封口件的底部件1包含有一个穿透装置6,以穿通熔接在瓶子口或容器口上的密封膜。在以下论述过程当中将会清楚理解该穿透装置的构造和功能。首先论及所述穿透装置6,其位于图中可看到的外侧、并形成一个圆顶状凸起部分和一个朝外的拱形结构体,该朝外的结构体以此种方式设计、或该结构体可变形,以能够将该结构体从图中所示的位置向下推按、并且该结构体可弹入到下压位置,从而该结构体在所述下压位置上向下突,进而形成一个圆顶状凹处、或叫朝外的拱形结构体。从图中所示的初始状态变形到下压状态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亦即朝外的拱形结构体的下压状态可固定不变。翻盖2在其内侧包含有一个套筒7,套筒7的尺寸以此种方式设计:即当翻盖2转合到底部件1上时,所述套筒7正好被按到倾倒口4上,包住了倾倒口4从而形成密封。另外,翻盖2还包含一个通过几个料拱9连接到其上的按钮8。示例中所述料拱9为4个,其分布于按钮8的围边。图中所看到的是按钮8的下侧,在其另一侧按动按钮8。图中所显示的下侧包含有一个从下侧垂直突出的凸管10,该凸管10的端部由凸缘11环绕。穿透装置6的上侧一体形成有两个半圆形的夹件12,所述夹件12是所述凸管10的互配件。这些夹件的上端内侧形成有朝内的凸缘13。当绕着铰链3将翻盖2转合到底部件1上时,所述凸管被压入到两个夹件12之间,从而凸管10的凸缘11最终扣入到夹件12的凸缘12(13)之下。当然也可将夹件12设置在按钮上,而将凸管10设置在朝外的拱形结构体上。关键是这两个互补件能通过张力以非限位接合方式相互卡扣。有关这一点的原由将在封口件功能的描述过程中变得清楚。

附图2显示了如附图1所示的相同状态(即封口件注塑之后所处的状态)下的、但是倒转过来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亦即观看角度为从翻盖2上侧到底部件1下侧的底部斜视图。在翻盖2的这一侧上可看到按钮8,该按钮8通过四个料拱9固定在盖2上。翻盖2包含有一个凹处14,其位于与铰链3相对的一端,由此所述凹处14的上面形成有一个凸边15,从而可抓住翻盖2以将其转开。底部件1一体形成于铰链3的另一侧。可看到螺纹帽内侧上的内螺纹16,所述螺纹帽形成于所述底部件1上。通过数个料拱18,底部件1的底端上一体形成有环条17,在该图中可看到该环条17位于图的上端。环条17在封口件的前端(即与铰链相对的一端)断开,两端仅通过两个小料拱18相互连接。所述环条17的内侧设置有保持件16,初次将保证式铰链封口件旋开时,保持件16不可逆地卡在瓶子或容器的螺纹口上的对应的突起中。由此,即可从螺纹口上旋开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其间料拱18断裂。在帽盖5的内侧,可看到设置在另一侧的倾倒口4的开口20。在帽盖5上的开口20的周围形成有凹处21。该凹处朝着穿透装置6的底端延伸,并且包含有几个导向肋(guide ribs)30,该导向肋30的功能将在下文中变得显而易见。穿透装置6由圆顶、或叫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构成,在该图中所述结构体为向下拱。在该朝外的拱形结构体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穿透钉24,其从该朝外的结构体的拱顶部位的内侧上垂直突出。设置有径向加强肋25以稳固该穿透钉24,并且所述加强肋25在整个中心区域23上延伸。这些加强肋25不仅起到加固穿透钉24、以穿通密封膜的作用,而且还能使穿通密封膜之后所形成的孔口保持开启。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的中心区域23的外部包含有向外盘旋的稳定条29。该稳定条29一方面可加固朝外的结构体22,另一方面确保了结构体22在弹性变形作用下可从图中所示的朝外状态被压入,亦即被压入成朝向形成有螺纹帽的底部件1的内部,从而结构体22最终拱向底部件1的内部。由于可将变形体(结构体)22压入,穿透钉2(24)被按入到底部件1的内部,并且朝外的结构体从图中所示的凹形弹成凸形(相对于该图所示)并保持住该凸形。另外在该部件的注塑过程中,稳定条29还有助于注塑流动。

附图3为附图2中所示保证式铰链封口件沿着其中线的纵剖图。在该图示中,能够特别清楚地看到被剖开的各个元部件的形状。首先看到在任何实例中均为倒钩状的保持件19。底部件1的帽盖5内侧上的凹处21在倾倒口4的入口20的周围延展,并且延伸到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图中所述结构体22相对于螺纹帽向外拱出,所述螺纹帽形成于封口件的底部件1上。该朝外的结构体22的内侧具有设置成盘旋状的稳定条29。这些方面将有助于结构体22从图中所示的朝外拱出的状态弹入成朝内拱入的状态。夹件12设置在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的外侧由于是剖面图,在该图中仅能看到一个夹件。相反地在内侧、亦即夹件12的反侧,穿透钉24突入到螺纹帽或封口件底部件1的内部。由于具有数个径向的加强肋25,穿透钉24能够紧固在这个垂直突出的位置上。图中可看到从其闭合位置转开了180°之后的翻盖2的顶部或外部。按钮8形成于翻盖的盖面上,并且仅通过几个料拱9固定在盖面上。在底部,具有凸出外缘11的凸管10垂直于盖面向下突出。由于注塑技术的原因,凸管10被设计成中空。盖面底侧上的、向下突出的套筒7位于离铰链稍微再远一点的位置,所述套筒7在其内侧沿着边端形成有一个环缘(bead)26。当翻盖2转合到封口件的底部件1上时,套筒7被按到倾倒口4上形成密封,而凸管10则处于夹件12之间,其中凸管10的凸缘11扣入到夹件12的凸缘13之下,从而牢固地固定在夹件中。

附图4显示了转合后的保证式封口件,并且其翻盖2为初次闭合的状态。所述封口件以这个状态被旋入到瓶子或容器上。与传统的铰链式封口件比较,可看出区别点在于盖面上的按钮8仅通过四个料拱9固定在盖面上。

附图5显示了附图4中的保证式封口件沿着其中线的纵剖图。在图示中,可十分清楚地看到位于翻盖2内侧上的套筒7如何被按到倾倒口4之上,以及凸管10如何被扣入到夹件12之间。由于在顶部整个穿透装置6形成了朝外的拱形结构体,所以该拱体可以依借反作用力,而使夹件12可经受凸管10的压力、并且仅仅稍微张开而已,从而凸管10的边端凸缘11扣入到夹件12的凸缘13之下,并且凭借张力而被固定在其间。在该图示中,还可看到穿透钉24的尖端到达螺纹帽的帽盖平面下侧,但并未向下越过该处。熔接或粘合到瓶子口或容器口上的密封膜27在图中以虚线画出,所述密封膜27正好在该帽盖平面之下延展,因而在开始时处于未被穿透钉24穿通的状态。

附图6为带有一个处于闭合状态下的转合式翻盖2的保证式封口件的底部斜视图。可看到被设置在穿透装置中心上的,带有加强肋25的穿透钉24,所述穿透钉24位于带有稳定条29的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的下面,所述这些元部件共同构成了所述的穿透装置6。

附图7显示了初次转开翻盖2之后的保证式铰链封口件。由于在初次转合翻盖时,按钮8的向下突的凸管扣入到夹件中,因而该按钮8被牢固地固定在封口件的底部件1中。之后将翻盖2转开时只是使料拱9断裂而已,在初始状态时按钮8即是通过所述料拱9而被固定在翻盖2上。由此按钮8保留在底部件1上,并且在转开的翻盖2上形成一个孔口28,所述孔口28的位置即为先前设置有按钮8的部位。现在按钮8位于穿透装置6的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上。因此,料拱9起到保证元件的作用,可担保是否为初次开启。一旦翻盖2被初次翻开,这些料拱即损坏,从而可立即看出该封口件已破损。

附图8确切地显示了翻盖2被初次转开之后的封口件的中线纵剖图。图中在穿透钉24之下延展的是密封膜27,所述密封膜27将被切割或穿通以倾倒出内容物。在图中所示的翻盖2已被打开的状态下,用手指按下按钮8即可穿通所述密封膜。通过该方式,使圆顶或朝外的拱形结构体22变形,穿透钉24被向下按并且穿通位于其下的绷紧的密封膜27。朝外的结构体22最终弹入到构成封口件的底部件1的螺纹帽1的帽盖5的下侧。因而,形成了一个向下拱的朝外的结构体22,并且穿透钉24穿开密封膜27。所形成的通流口(through-flow open)大于倾倒口4的通流横截面,并且从现在开始所述通流口由加强肋25撑开。

在附图9中,可清楚地从顶部看到按下按钮8之后的封口件底部件1的状况。整个按钮8处于一个较之先前深陷了若干毫米的平面上,并且朝外的圆顶状结构体22弹入成从顶部看像是漏斗的状态。同时穿透钉穿入到密封膜中,且与其加强肋一同压住密封膜,所述加强肋使密封膜上的通流口保持处于打开状态。

至此,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即可倾倒出内容物。瓶子或容器处于可倾倒状态,内容物流经被穿透及撕开的通流口,所述通流口位于可在附图6中看到的凹处21的范围之内,接着也是在凹处21的范围之内,内容物在各个导向肋30之间流到倾倒口4,再经过倾倒口4流到外面。对于流出来的流体,通过导向肋30形成了一个界限齐整的通道,在流经密封膜27上的开口之后,流体通过所述通道被引导到倾倒口4,再通过倾倒口4流到外面。使用之后,在转合时翻盖2再次翻到底部件1上,在其上所述翻盖2的套筒7将倾倒口4密封住。在该闭合状态下,处在倾倒口之内及之外的流体与空气隔绝,因而不会发干变硬。

因此,该保证式铰链封口件具有优点:即通过简单地在按钮8上用手指一按就可将密封膜穿开。因此,不需要首先将封口件从瓶子或容器上旋开,再将密封膜除掉。因而该封口件更加显著地方便于使用者。同时也不再需要借助穿透工具通过倾倒口来穿开或按压密封膜,所述借助其他穿透工具穿开或按压密封膜的方式均不能够得到一个平齐的流口。带有通过料拱设置在翻盖上的按钮的封口件包含有一体的安全保证装置,这使得不再需要装配上额外的粘合条或其他类型的密封装置。除了这个方面,封口件还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被注塑成一个单体部件,因而其成本基本上不会比传统的铰链封口件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