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击去纤颤器

电击去纤颤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击去纤颤器,其带有一安置在一外壳(2)中的电子器件以及可与该电子器件相连的、有待安放在一患者身上的电极(5.2)。按照本发明,所述电极(5.2)安装在一个构造在一个可打开或可取下的护盖(3)的内侧上的腔室(3.6)中,由此获得一使用者合意的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083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梅特莱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380102158.X

  • 发明设计人 于尔根·布赫;

    申请日2003-11-04

  • 分类号A61N1/39;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宇;陶凤波

  • 地址 德国罗特韦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46: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4-15

    授权

    授权

  • 2006-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2-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击去纤颤器,其带有一设置在一外壳中的电子器件以及可与该电子器件相连的、有待安放在一患者身上的电极。

这样一种电击去纤颤器例如已由EP 0 801 959 A2公开。其中,患者电极借助一连接电缆连接在一设置在一壳壁外侧的插座上。另外,在该外壳的一外侧面上设有一带有操作元件和显示元件的操作盘。这样的电击去纤颤器已越来越常见地作为紧急救助器件放在一公众可够到的建筑物中或其他合适的地方,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地利用它。这类电击去纤颤器的构造应尽可能简单,以便一个未经使用训练的使用者也可以操作它。

在US 5,502,894中公开了一些真空密封包装的患者电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的电击去纤颤器,它具有特别有利于使用者操作的结构。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得以解决。据此,所述电极安装在一个构造在一个可打开或可取下的护盖的内侧的腔室中。

通过该措施,不仅将有待安设在患者身上的电极保护性地安置在仪器中,而且在发生事故时使用者只需从外壳上取下护盖,即可直接使用该仪器。

在所述电击去纤颤器未被使用的状态下,在该未使用状态下被护盖覆盖的一空腔中,所述电极还通过一连接电缆和一个与该电缆相连的插头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与所述电子器件相连的连接插座上。由此有助于简化操作以及实现可靠的功能。

为了更长期地确保一可靠的功能作用而有利地采取这样的措施,即,所述电极借助于一真空密封的电极容纳件安置在所述护盖的腔室中。在此也可以同时对周期进行的电极测试过程进行编程,其中适当地设计和设置所述电极,如本身已公知的那样,在其作用面上设有一凝胶层。所述电极可随同其容纳件轻易地从护盖的腔室中取出,或者通过所述电极容纳件基于其构造及其在外壳中的设置早在护盖从外壳上被取下时就一同被撕开,而露出来。

其他有利于操作的措施在于,在所述护盖的外侧区域内安置一个使用者可以抓到的抓握件,借助该抓握件可以将所述护盖从外壳上拆下。

在此,一有利的设计在于,所述抓握件是一个与所述护盖或电极容纳件相连的拉片。如果该拉片例如固定在所述电极上,则可通过在使用所述电击去纤颤器后为所述腔室装配一新的电极容纳件时而一起予以更新,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拉片从护盖的内侧面向外导引伸出。

有利于操作的进一步扩展设计还在于,所述护盖上设有固定件,这些固定件为了固定在外壳上而与设置在该外壳上的对应固定件卡锁连接、夹紧连接或者挂扣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或对应固定件在此可有利地成形于所述护盖或外壳上。    

另外,为了有助于获得方便使用的结构,在所述护盖的内侧面上设计有其他腔室并可容纳其他可取出的操作物件,在此作为操作物件考虑例如剃刀、手套、刷子等,以便于在使用电击去纤颤器时用到。

另外,为了在所述护盖的内侧面上有序地安置和明确地密封可以有利地规定,所述带有电极以及可能还有其他操作物件的至少一个腔室借助一个可取下的内覆盖件被覆盖。

另外,用于功能作用和方便使用的有利措施是,一个被所述护盖在未使用状态下覆盖以及在使用状态下公开露出的前侧外壳壁被设计为带有至少一个用于发生电震的触发元件以及使用者控制元件的操作盘。

另外,为了有助于方便使用,在所述护盖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个用于操作所述抓握件的信息件。该信息件例如可以是一个在该护盖的外侧面上的一个可迅速理解的符号。

下面借助附图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以立体图表示一个带有支座的电击去纤颤器;

图2以立体图表示图1所示的电击去纤颤器的一护盖;

图3表示图1所示的电击去纤颤器在取下护盖时的情况;

图4a、4b、4c表示图2所示护盖三种不同配备状况的内侧;

图5表示所述电击去纤颤器在护盖的一固定段区域内局部剖开示出的一部分;

图6表示所述电击去纤颤器在取下护盖时的另一立体图;

图7a至7f表示所述护盖的不同视图。

图1表示一带有外壳2的电击去纤颤器1,在该电击去纤颤器的前侧面中装入一护盖3并且该电击去纤颤器设有一带有底座4.1和背侧的支撑件或夹持件4.2的支座4。在发生事故时一不熟练的使用者也可以操作这样一种所谓的外部自动电击去纤颤器(缩写:AED)并且最好将其安放在一方便够到的地方。

所述外轮廓构造为圆形的外壳2在其上部区域内具有一集成为一体的抓把2.1以及在其前侧面上具有一操作表面,该操作表面设有例如一操作区段2.21、一用于触发电击的触发元件2.22以及一显示单元2.23,该操作表面设置在一相对于其边缘缩进的凹陷区内。所述护盖3装入到所述边缘中,以便以其前侧面形成一均匀的、有些向外拱突的封闭。所述凹陷区以及进而在未使用状态下所述护盖3也被所述外壳的前侧面的其他区域框架式地环绕。所述支座4的底座4.1附着在该框架的下侧面上。

在所述外壳2的下方或上方或侧面框架区段与护盖2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置一拉片3.1形式的抓握件,借助该拉片可以通过向上或需要时向下、向侧前方的斜拉而快速且方便地将所装入的护盖3从外壳2上取下,如借助于在护盖3的前侧面上附加的一信息箭头3.2形式的信息件所清楚示出的那样。

护盖3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成形于上边缘区域上的固定段3.4以及一个或多个成形于下边缘上的另一些固定段3.3而固定在外壳2上的从相应框架段向所述凹陷区的过渡区域中的一些与这些固定段适配的、互补的对应固定段中。也可以设想其他的例如在护盖3背面上成形的固定段以及相应地设置在所述凹陷区的基底面中的对应固定段。所述板状有些向外拱突的塑料护盖3由于其弹力通过这种卡接连接而可靠地固定在外壳上以及另一方面在发生事故时可能方便地从该外壳上去除。有效的固定段和对应固定段也可以设想是磁性的或按照粘毛连接的原则设计。

另外,有利地设有一传感器装置,一旦将外罩形的护盖3从外壳2上取下,就借助该传感器装置接通电击去纤颤器1。该传感器装置例如具有一磁性或光电或机电作用的开关装置,其中一个安置在护盖3上的传感器构件8.1(例如永久磁铁或光学元件或机械式触发件)与一个设置在一相应外壳位置上的传感器元件8.2(例如磁场传感器元件,光电反应传感器元件或者可机械式操作的开关或按键)配合作用,如在图3和图4c中所看到的那样。由此可以省略一个独立的通/断开关并且该装置在所述电极正确放置在人体上后已准备好用于触发电震脉冲。

在护盖3的背侧上设计有多个被成型过梁相互分隔开的腔室,这可以从图4c中看到。电极5.2嵌入到一中间腔室3.6中(参见图6),这些电极本身处于一优选真空密封或至少防尘或防潮的封闭的电极容纳件5或电极包封袋中,其中,一根与电极5.2连接的连接电缆5.1密封地从电极容纳件5中引出并且以其设有一插头5.3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凹陷区边缘上的一插座中。该插座与电击去纤颤器1的一个设置在外壳2中的电子器件相连。

在所述中间腔室3.6的两侧设有其他腔室3.5和3.7,在这些腔室中容纳有为了使用该电击去纤颤器1的操作物件,例如剃刀6、手套和刷子7,如从图4b中看到的那样。腔室3.5、3.6和3.7连同处于其中的物体在内侧借助一覆盖件3.8被覆盖。通过一个设置在所述护盖3上部区域内的窗口可以可视化地从外部监测,是否在电击去纤颤器使用过一次后需要给腔室3.6装备一个新的电极包封袋5。拉片3.1例如可以设置在护盖3或者电极容纳件5上,其中,该拉片3.1在护盖3的下边缘或者也可能上边缘或侧边缘与外壳2的下框架部段之间伸出。因此,当拉片设置在所述电极容纳件5上时,同样可以由此从外面判断是否在护盖3内侧已经有一个这样的电极容纳件5。另外,使用者在拉动拉片3.1时就已将电极外包装5和电极握在手中,因此便于快速操作。

按照图5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护盖3安装在外壳2的框架上的固定段3.4。图7在六幅分视图7a至7f中分别表示出护盖3的正视图、底视图、右侧视图、俯视图、左侧视图以及后视图,从中可清楚地看到上面已提到的在下边缘上的固定段3.3以及在上边缘上的其他固定段3.4。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