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动力调整从两侧支撑和/或引导由金属且特别是钢构成的铸坯的导辊扇形段的方法和设备

动力调整从两侧支撑和/或引导由金属且特别是钢构成的铸坯的导辊扇形段的方法和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连铸设备,用于动力调整导辊扇形段(13-17)压下在由金属特别是钢构成的铸坯(4)上,该设备具有辊对(18),它们能够借助活塞缸单元(19)进行位置调节或压力调节地来相对调整,在达到预定压力值时,液压从位置调节操作转换成压力调节操作。为了扩展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该方法被用在初轧钢坯连铸设备的导辊扇形段(13-17)上,所述导辊扇形段(13-17)设置在冷坯区域、热坯区域和/或软压下区域内。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2D11/12 授权公告日:20070530 终止日期:20150710 申请日:200307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5-30

    授权

    授权

  • 2006-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连铸设备,用于动力压下调整从两侧支撑由金属特别是钢构成的铸坯导辊扇形段,具有至少两个前后相继的辊对,这两个辊对借助不仅进行位置调节而且进行压力调节的活塞缸单元相对调整,当活塞缸单元中的液压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辊对随后调节位置地被压到铸坯上并且液压从位置调节操作转换到压力调节操作。

EP1062066B1公开了这样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初轧钢坯连铸设备的夹送辊架上,其中,有关的液压活塞缸单元进行位置调节或压力调节。除了在板坯和薄板坯连铸机上使用之外,在其它领域还没有使用过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来扩展上述任务即通过调整压下方法来避免因过高作用力而损坏导辊扇形段并且尽量避免铸坯拱起,即,该方法在连铸时也能够采用多种操作类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该方法在初轧钢坯连铸设备的导辊扇形段上使用,导辊扇形段设置在冷坯区域、热坯区域和/或软压下区域里。这样,即使对初轧钢坯连铸横截面来所,也可以针对当时的操作类型来实施保护性的导辊扇形段的压下调整。

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是,在可摆动的或平行调整的导辊扇形段的扇形段输入侧和/或扇形段输出侧上设置的、集成为整体的、被驱动的一些辊根据操作阶段从位置调节操作转换到压力调节操作。因此,保证了分别与当时的操作类型相协调的作用力状态或压力状态。

一种用于铸造初轧钢坯连铸型材的连铸设备包括设置在连铸结晶器后面的支撑辊架和弯矫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装置方面如此完成将该方法扩充到更多操作形式的方法目的,即一个装置至少局部安置弯矫单元的前面或者完全布置在弯矫单元的后面,该装置具有多个液压操作的活塞缸单元,所述活塞缸单元包括能够进行位置调节或压力调节的可压下调整的导辊扇形段,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被驱动的辊。

根据另一特征,如此实现将力传递给铸坯,即,被驱动的一些辊设置在扇形段输入侧和/或扇形段输出侧上。因此,即便导辊扇形段有相应的角度位置,仍然能够将很大的力传给铸坯或冷坯上。

根据其它特征,被驱动的辊采取以下驱动方式,即用于被驱动的辊的驱动电机与前置的变速箱一起在垂直的驱动轴线位置上被设置在扇形段框架的侧面上。由此,力传递是直接的并且能够有利地易接近电机。

分别这样操作用于液压活塞缸单元和被驱动的辊的驱动电机,即用于动力调整的压下和调节构想被分成扇形段压下调整部分和基本自动控制部分。

在这里,控制和/或压下调整这样设计,即调整部分至少包括各自的操作策略、弹跳值补偿、最大力调节器、最小力调节器和位置调节器。液压活塞缸单元最佳地匹配于热坯、冷坯(坯头)和所用软压下的引导输送力。

此外,根据另一特征,基本自动控制部分至少包括当前的操作形式、转矩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这样,被驱动的辊随时能被调整到最佳转速或最佳转矩。

此外,该方法的调整可以这样有利地设计,即在每个活塞缸单元上,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活塞位置而间隔开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活塞缸单元的活塞的位置传感器,它们与扇形段调整装置连接。

最后,所述调整和/或控制这样实现,即用于被驱动的辊的驱动电机与基本自动控制部分通信。

在附图中示出了以下将详细描述和据此描述该方法的连铸设备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用于初轧钢坯或者连铸型材的连铸设备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铸坯导引扇形段的截面图。

图3是不是连铸导引扇形段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与热坯输送装置连接的压下调整方案的框图。

图5示出了用于冷坯输送的压下调整方案部分。

图6示出了用于软压下区段的压下调整方案部分。

从中间包1流出的钢水流入被冷却的连铸结晶器2中,连铸结晶器借助振荡单元3处于振动中,以便使离开连铸结晶器2的铸坯4外表面凝固并且脱模。在此时,带有液芯的铸坯4连续经过,在支撑辊架5中经过冷却区6、7、8、9和10并被引入弯矫单元11。在铸坯运动方向12上,铸坯4被继续冷却并进入导辊扇形段13、14、15、16、17(图1)。

导辊扇形段13-17分别具有至少两个辊对18。各导辊扇形段13-17配备有一对活塞缸单元19,但它们在中心线上前后相继地布置在一个导辊扇形段13-17内并且只有各导辊扇形段的上部分能被压下调整,而下部分固定安置在扇形段框架13a(至17a)上。

分别成对对置的导辊扇形段13-17借助活塞缸单元19相对调整,在这里,既能进行压力调节的调整,也能进行位置调节的调整。此时,辊对18首先进行位置调节地被压下在铸坯4上。一旦活塞缸单元19中的液压达到预定值,压下力从位置调节操作转换到压力调节操作。

该方法被用在初轧钢坯连铸设备20的导辊扇形段13-17上,导辊扇形段13-17设置在冷坯区域、热坯区域和/或软压下区域内。

在可摆动的或平行调整的导辊扇形段13-17的扇形段输入侧21和/或扇形段输出侧22上,被整合到各自区域中的并且被驱动的一些辊23根据操作阶段或操作形式从活塞缸单元19的位置调节操作转换到压力调节操作。

包括设置在连铸结晶器2后面的支撑辊架5和弯矫单元11的所述连铸设备具有多个导辊扇形段13-17,它们具有被驱动的辊23和活塞缸单元19(图2)。

各导辊扇形段13-17在上辊道24上具有活塞缸单元19,上辊道的对面是下固定辊道25。在侧面26,设有一个在垂直的驱动轴线位置28上设置的、带有前置变速箱30的驱动电机29(图3)。

图4、5和6示出了压下调节构想31。该构想在调整和控制技术方面被分成调整部分32和基本自动控制部分33。调整部分32包括各操作类型部分34、弹跳值补偿35、最大力调节器36、最小力调节器37和位置调节器38。

基本自动控制部分33至少包括各操作类型部分34、转矩调节器39和转速调节器40。

在各活塞缸单元19上,设置针对活塞位置而间隔开的压力传感器41和用于活塞缸单元19的活塞43的位置传感器42,这些传感器与扇形段调整部分32连接。

用于被驱动的辊23的驱动电机29与基本自动控制部分33通信连结(图4)。

如图5所示,力被传给冷坯44,它在输入输出方向45运动。

图6示出了用于在横截面范围里尚未完全硬化的铸坯4的软压下的相应角位。

附图标记一览表

中间包

连铸结晶器

振荡单元

铸坯

支撑辊架

冷却区I

冷却区II+III

冷却区IV

冷却区V

冷却区VI

弯矫单元

铸坯运动方向

导辊扇形段

扇形段上框架

导辊扇形段

导辊扇形段

导辊扇形段

导辊扇形段

辊对

活塞缸单元

初轧钢坯连铸设备

扇形段输入侧

扇形段输出侧

驱动辊

上辊道

下辊道

扇形段框架侧面

扇形段框架

驱动轴线

驱动电机

前置变速箱

压下调节构想

调整部分

基本自动控制部分

操作类型部分

弹性变形值补偿部分

最大力调节器

最小力调节器

位置调节器

转矩调节器

转速调节器

压力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活塞

冷坯

输入输出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