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血液流动性改善剂

血液流动性改善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为有效成分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以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这些制剂是安全性高且可长期摄取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和脑血管障碍改善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946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花王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3824967.7

  • 申请日2003-09-03

  • 分类号A61K31/192;A61K31/216;A61P9/00;

  • 代理机构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龙淳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38: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192 专利号:ZL038249677 申请日:20030903 授权公告日:200811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1-12

    授权

    授权

  • 2006-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以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

背景技术

血液循环与氧和营养素向人体组织的供给和废物的排泄功能相关,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由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设备介入生活环境等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环境增多,身体各部产生血液循环不良的人也增加了。而且,季节变化也给生命活动带来变化,例如,在冬季,导致周围循环等的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很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谁都不能避免身体机能的降低,都有可能出现血液循环不良。

这种因生活环境、季节变化或年龄增加等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良很多时候将给身体各部分生命活动的顺畅造成障碍,结果导致身心不健康。

现有的血液循环促进成分或促进作为血液循环促进要素的血液流动性的成份已知有胶原肽(日本特开2002-121148号公报),鬼针草属植物、特别是白花鬼针草及其成份(特开2002-205954号公报),γ-亚麻酸本身或γ-亚麻酸和脂溶性抗氧化剂(特开2000-302677号公报),克冠二氮卓、其酸加成盐(特开平11-92382号公报),羟甲基呋喃甲醛衍生物(特开平11-228561号公报),雌性激素显效药(特开平10-7564号公报),酿造醋(特开平10-28567号公报),桑叶、梅核、梅肉、紫苏叶等材料(特开平10-127253号公报),纤维蛋白溶酶以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特开平8-40931号公报),透明质酸(特开平8-53356号公报),银杏叶成份之一的白果内酯(特开平7-53371号公报)等。

中风是脑血管障碍的一种,分为脑梗塞、脑出血等。据统计,日本国内的中风死亡人数继癌症、缺血性心脏病之后排在第三位,患病人数非常多。脑血管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举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来自吸烟、饮酒、肥胖、生活紧张等生活习惯的因素,随着今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目前,预防脑血管障碍的有效成份除使用钙拮抗剂、ACE阻碍药、αβ阻滞药等医药品之外,还提出了利用具有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酰基的脂肪酸残基的甘油脂质(特开2000-239168号公报)、MCP-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阻滞剂(特开平11-60502号公报)、具有抗内皮素作用的化合物(特开平10-72363号公报)、壳聚糖(特开平10-182469号公报)、活化蛋白质C(特开平7-233087号公报)、触珠蛋白(特开平6-128173号公报)等的方法。

发明内容

但在现实生活中,尽管用于改善血液流动性、促进血液循环或改善脑血管障碍的医药品大多能满足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因其中不少产品存在着难以止血,夜间血压下降过多、低血压、空咳、头痛、头晕等副作用,患者的负担大。且具有改善血液流动性、促进血液循环或改善脑血管障碍作用的食品或其有效成份也不是一定能满足其有效性,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至表现出改善血液流动性、促进血液循环或改善脑血管障碍的效果都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流动性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或脑血管阻碍改善的作用高,且安全性高,日常摄取也不会带来负担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和脑血管阻碍改善剂。

为此,本发明人为能从可长期服用或摄取的安全性高的成份中找到具有血液流动性改善效果、血液循环促进效果以及脑血管阻碍改善效果的成份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可有效用作优异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以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而且还发现:当使末梢循环功能降低的人服用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的一种以上时,改善了末梢循环,改善了手脚冰凉,还改善了体温降低。另外还发现:本发明的材料几乎没有医药品所认定的副作用,日常生活中易于摄取,所以可有效用作健康食品、医药品等。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作为有效成份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体冷改善剂、体温降低改善剂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

本发明还提供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在制造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体冷改善剂、体温降低改善剂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血液流动性改善方法、血液循环促进方法、体冷改善方法、体温降低改善方法及脑血管障碍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用有效量的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

由于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等改善血液流动性、血液循环、体冷、体温降低,所以可有效用于因生活环境、季节变化或年龄增加等而产生的所有血液循环不良的预防和治疗。且本发明的脑血管障碍改善剂可有效用于脑梗塞、脑出血、中风的预防和治疗。由于它们的安全性高、可长期口服,所以,不仅可有效用作医药品,而且还能有效用作功能性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的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既可从含有它们的天然物、特别是植物中提取,也可利用化学工业合成制造。

本发明的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存在立体异构体,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纯粹的立体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本发明的绿原酸类具体包括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酰奎尼酸、5-阿魏酰奎尼酸、3-阿魏酰-4-咖啡酰奎尼酸等(中林等人著《咖啡焙煎的化学和技术》、弘学出版株式会社,166~167页)。

使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成盐,可提高水溶性,提高生理效果。这些盐只要是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即可。形成这类盐而使用的碱性物质可使用例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铵等无机碱;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鸟氨酸等碱性氨基酸;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有机碱,特别优选使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在本发明中,调制上述盐后,既可添加到由其它成份组成的组合物中,也可将绿原酸类和成盐成份分别添加到该组合物中并在其中形成盐。

含有绿原酸类、咖啡酸的天然物提取物、特别是植物提取物优选为例如从咖啡、卷心菜、莴苣、洋蓟、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胡萝卜、苹果、梨、李子、桃、杏、樱桃、向日葵、Jew′s marrow、甘蔗、南天叶、蓝莓、小麦等植物提取的提取物。

绿原酸类优选为从生咖啡豆、南天叶、未熟苹果等植物体提取的提取物。更优选为由茜草科咖啡(Coffee arabica LINNE)种子在温时用抗坏血酸、柠檬酸酸性水溶液或热水提取而得的提取物。

生咖啡豆提取物具体可举出长谷川香料(株)“Flavor Folder”;苹果提取物可举出THE NIKKA DISTILLING CO.,LTD.“Applephenon”;向日葵种子提取物可举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Heliant”等。

含有阿魏酸的天然提取物、特别是植物提取物优选为从例如咖啡、洋葱、萝卜、柠檬、川芎、当归、松、黄连、阿魏、甘蔗、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等,特别优选为从大米中提取的提取物。本发明的大米是指稻科稻(Oryza sativa LINNE)种等生稻或其干燥物。

从植物中提取阿魏酸的方法有例如下述方法:在室温下,在弱碱性条件下,用含水酒精及己烷配制由米糠得到的米糠油后,在加压下用热硫酸水解由含水酒精组分得到的阿魏酸酯,精制得到阿魏酸;还可使用含有由桃金娘科丁香木(Syzygium aromaticum MERRILL etPERRY)的花蕾及叶子水蒸气蒸馏而得的丁香油或由丁香油精制而得的丁子油酚的培养液培养细菌(Pseudomonas),分离该培养液,精制得到阿魏酸。

阿魏酸还可通过例如香草醛和丙二酸的缩合反应等化学合成法制造(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74,5346,1952)。

本发明的上述成份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为达到血液流动性改善作用、血液循环促进作用等效果,这些成份优选为成人(体重60kg)每天摄取10mg~10g、更优选为35mg~5g、进一步优选为70mg~1g。

血液的流动特性是重要的循环被动因素,尤其是微循环中的重要因素。例如毛细血管、细小动静脉中,红血球异形能、白血球粘着能等血细胞力学特性是支配血液流变学的主要因素,发明人推测,由于因它们的变异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构成大多数疾病的原因和病状。

血液流动改善效果的测定方法可举出微通道法(Kikuchi,Y.,Sato,K.,Ohki H and Kaneko T.:“Optically accessible microchannels formed in a sngle-crystal silicon substrate for studies of blood rheology.”Microvasc.Res.44,226-240(1992))、激光衍射法(Manno S.,Takakuwa Y.,Nagao K.,Mohandas N.,:“Modulation of erythrocyte membrane mechanical function by beta-spectrin phosphorylation and dephosphorylation.”J.Biol.Chem.270(10),5659-5665(1995))、过滤法(Oonishi T.,Sakashita K.,Uyesaka N.,:“Regulation of red blood cellfilterability by Ca2+influx and cAMP-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s.”Am.J.Physiol.273(6),C1828-1834(1997))、微量移液管法(DischerD.E.,Mohandas N.,:“Kinematics of red cell aspiration by fluorescence-imaged microdeformation.”Biophys J.71(4)1680-1694(1996))等。

其中,特别是微通道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的药疗对象优选为全血通过时间为10秒~1000秒的人。

血液循环促进效果的测定方法可举出激光多普勒血流计(AbbotN.C.,Ferrell W.R.,Lockhart J.C.,and Lowe J.G.,:“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of skin blood flow using red and near-infrared sources.”J Invest Dermatol 107 882-886(1996));经皮氧分压测定(HannaG.P.,Fujise K.,Kjellgren O.,Feld S.Fife C.,Schroth G.,Clanton T.,Anderson V.,Smalling R.,:“Infrapopliteal interventions for limb salvage in diabetic patients.”J.Am.Coll.Cardiol 30664-669(1997));冷水浸渍试验(Kamimura.M.,Comparision of alphatocopheryl nicotinate and acetate on skin microcirculation.,Am.J.Clin.Nutr.,27,1110-1116(1974))。其中,尤其是冷水浸渍试验,是广泛采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血液循环促进剂的药疗对象优选为例如在冷水浸渍试验中,冷水浸渍(15℃、5分钟)手或指尖,除去后的手或指尖的皮肤温度的恢复时间(恢复到25℃的时间),即冷水负荷后的指表温度的恢复时间为10分钟以上的人。

血管障碍因素可举出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饮酒、肥胖及生活紧张等,最终的血管壁变化大致分为粥状动脉硬化症和细小动脉硬化症两种。粥状动脉硬化症是因血管中膜的增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繁殖、胆固醇的沉积和单核细胞-大噬菌体的浸润等造成的动脉硬化。而细小动脉硬化症的特征是在更小血管中出现的血管中膜的变性坏死、玻璃样化。这类血管障碍产生于脑循环系统时为脑血管障碍,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以动物为对象的脑血管障碍改善效果评价方法已知有下述方法,即,中风易发症高血压大白鼠(SHRSP)(Yamori Y.,Nagaoka A.,Okamoto K.,:“Importance of genetic factors in hypertensive cerebrovascular lesion.:Ah evidence obtained by successive selective breeding ofstroke-prone and resistant SHR.”Jpn circ.J.,38,1095-1100(1974))、老鼠(Sasaki M.,Laurence T.D.,Teramoto A.,:“老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型和缺血性病变”日本脑神经外科学会总会抄录集,59,273(2000))、兔子(矶谷荣二、伊东芳史、水野祐介、大野喜久朗、平川公义:“对兔子蛛网膜下出血型的低用量硝酸甘油-盐酸法舒地尔(盐酸ファスジル)并用疗法”脑血管痉挛,14,313-317(1999))、狗(川岛明次、糟谷英俊、笹原笃、井泽正博、高仓公朋、宫岛诚:“对盐卤缓释剂的狗脑血管痉挛型的有效性”脑血管痉挛,14,322-325(1999))等。

在本发明中,评价了使用了SHRSP的实验中对中风的效果。SHRSP是由高血压自然发病大白鼠(SHR)通过选择交配而分离的近交系。因为SHRSP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产生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障碍,所以是唯一的中风自然发病的典型动物,在世界上广泛使用。

该SHRSP的病状在病理学上与人极其相似,同时产生脑出血和脑梗塞。共同的病理是动脉坏死为基础病变,只要破裂就导致脑出血,伴随血栓发生脑梗塞。

本发明的选自绿原酸类、咖啡酸、阿魏酸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一种以上改善血液流动性的结果是,促进了血液循环、是有效的体冷改善剂和体温降低改善剂,且还是有效的脑血管障碍改善剂。它们的有效成份在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以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中优选添加0.01~80重量%、更优选为0.05~60重量%、特别优选为0.1~60重量%。

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以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用作医药品时,可将药学上可接受载体添加到上述有效成份中,形成口服或非口服组合物。

口服组合物可举出片剂、颗粒剂、细粒剂、丸剂、散剂、胶囊(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口含片、咀嚼片、添加物(supplement)等固体制剂或粉末制剂等。而这些制剂也可用作添加物等食品。

考虑到每天的有效摄取量,这些制剂中的本发明成份的含量优选为0.1~80重量%、更优选为10~60重量%。

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用作食品时,其食品形态除上述制剂外,还可举出添加了有效成份之外的常用食品添加物的饮料、酱油、牛奶、酸奶、酱等液态、乳状或膏状食品;果冻、胡颓子等半固体状食品;蛋糕、口香糖、豆腐等形态。

考虑到每天的有效摄取量,液状、乳状或膏状食品或半固体状食品中的本发明成份含量优选为0.01~50重量%、特别优选为0.05~10重量%。

非口服组合物可举出注射剂等静脉注射剂、栓剂、皮肤外用剂等。

本发明的血液流动性改善剂、血液循环促进剂及脑血管障碍改善剂的安全性高,不会给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的日常饮食带来任何问题,可以片剂、颗粒剂等添加物形态或各种饮料的形态、各种食品的形态、特别是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形态使用。

实施例

试验例1(血液流动性评价)

i)实验材料及方法

(a)使用动物

6周的中风易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SP/Izm、雄性)驯养一周以上后,开始试验。大白鼠均在温度20~26℃、湿度40~70%、照明时间12小时(上午6点~下午6点)的条件下饲养。

(b)投药方法以及剂量

从8周开始,在28天内,每日一次、反复给实施例、比较例样本投药。投药方法为口服,使用安装有金属制口服探子的聚丙烯制可置换注射筒强制投药。实施例使用绿原酸(Sigma Chemical公司)50mg/kg/天,比较例使用注射用水(大塚制药)。实施例介质为注射用水。

饲料从进货到分群,自由摄取的饲料为固体饲料CRF-1(东方酵母工业(株)),分群后自由摄取的饲料为固体饲料SP(含有0.4%食盐的饲料、东方酵母工业(株))。从进货到分群,自由摄取的饮用水为自来水,分群后自由摄取1%食盐水。

(c)试验方法

在结束给样本反复投药28天后,采血到预先注入抗凝固剂肝素350μL(相对于全血液添加5%)的VENOJECT II真空采血管7(Terumo公司)中。采血后,迅速混合,用作血液测定样品。测定装置使用细胞微观流变学测定装置(MC-FAN:日立原町电子工业公司)。装置装配了作为毛细血管模型的微小流路阵列,在一定压力差下,测定血液细胞流动特性。毛细血管模型使用在单晶硅基板上加工出7μm微小流路的模型。

测定首先是测定20cm水柱压力差下100μL生理盐水通过毛细血管模型的时间(测定值用于校正)。再测量100μL血液测定样品的通过时间(秒)。每10μL进行一次测量。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测定样品的毛细血管模型的通过。以通过时间为血液流动性指标,通过时间越短,则判断越能改善流动性。

ii)结果

由表1可知,实施例(绿原酸投药群)与比较例(注射用水投药群)相比,通过时间缩短,由此确认血液流动性得到改善。

表1

  血液通过量        通过时间(秒)  μL  实施例  比较例  10  4.87  5.46  20  9.67  10.59  30  14.31  15.64  40  19.34  20.73  50  24.59  26.10  60  30.03  32.24  70  35.90  37.93  80  41.65  43.70  90  47.58  49.90  100  53.38  56.34

试验例2(冷水浸渍试验(Cooling-rewarming test)的末梢循环功能评价)

i)让末梢循环功能降低的健康女性5人饮用实施例的配合了生咖啡豆提取物的蔬菜果汁饮料125mL(配有绿原酸类140mg(0.1重量%)),每天1瓶,饮用6周。在饮用6周后的第3周内,让相同受检者饮用比较例的不含生咖啡豆提取物的蔬菜果汁饮料125mL(配有绿原酸类6mg(0.005重量%)),每天1瓶,饮用6周。用冷水浸渍试验评价该受检者的末梢循环功能。试验在使受检者习惯20℃(50RH%)水30分钟后,左手浸到15℃的冷水并浸至手腕5分钟,测定取出后左手第三指末节指肚皮肤温度的恢复温度(Anritsu HPD-2236 DIGITALTHERMOMETER)。

ii)结果

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且表2表示了饮用前及饮用6周后的45分钟后的恢复温度。如表2所示,实施例一组体温有效上升,由此可知:通过服用绿原酸类改善了末梢循环功能,即改善了血液循环。且因血液循环改善,还达到了改善体冷和改善体温降低的效果。

表2:冷水浸渍试验的恢复温度(45分钟后的皮肤温度)

  开始饮用前  6周后  实施例  20.5±1.0  22.8±2.0*  比较例  21.7±1.3  22.2±1.4

平均值±标准偏差(n=5)

*:p<0.05vs开始饮用前(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试验例3对体冷、体温降低症状的效果

i)实验材料及方法

以4名男性为对象,制作实施例的配有19mg阿魏酸的片剂(2重量%)、比较例的未添加阿魏酸的片剂(0重量%),评价体冷、体温降低症状的变化。

试验是在评价了上午症状的程度后摄取片剂,再评价下午症状的程度。症状程度以下述五级进行评价,并以改善成绩进行评价。

成绩:

1感到症状

2稍感到有症状

3说不清楚

4没怎么感到症状

5未感到症状

改善成绩=摄取后的成绩-摄取前的成绩

ii)结果

表3表示体冷的结果,表4表示体温降低的结果。本发明对任一症状的改善成绩都很高,确认上述症状都得以减轻。

表3:体冷

  实施例  比较例  摄取前  3.5  3.5  摄取后  4.3  3.3  改善成绩  0.8  -0.2

表4:体温降低

  实施例  比较例  摄取前  3.5  3.8  摄取后  4  3.5  改善成绩  0.5  -0.3

试验例4脑血管障碍改善效果的评价

i)实验材料以及方法

(a)使用动物

6周的中风易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SP/Izm、雄性)驯养一周以上后,开始试验。大白鼠均在温度20~26℃、湿度40~70%、照明时间12小时(上午6点~下午6点)的条件下饲养。

(b)投药方法及剂量

从8周开始,在49天内,每日一次、反复给实施例、比较例样本投药。投药方法为口服,使用安装有金属制口服探子的聚丙烯制可置换注射筒强制投药。实施例使用绿原酸(Sigma Chemical公司)50mg/kg/天,比较例使用注射用水(大塚制药)。实施例介质为注射用水。

饲料从进货到分群,自由摄取的饲料为固体饲料CRF-1(东方酵母工业(株)),分群后自由摄取的饲料为固体饲料SP(含有0.4%食盐的饲料)、东方酵母工业(株))。从进货到分群,自由摄取的饮用水为自来水,分群后自由摄取1%食盐水。

(c)试验方法

用戊巴比妥给生存到最终投药日的动物放血致死,用病理组织学检查调查有无中风。另外,随时调查投药期间死亡的动物有无中风。

ii)结果

由表5可知:实施例(绿原酸投药群)与比较例(注射用水投药群)相比,明显抑制了中风发生,由此确认具有脑血管障碍改善效果。

表5

  使用只数  中风确认数  实施例  10  3  比较例  10  7

实例例1(软胶囊)                (重量%)

明胶                             70.0

甘油                             22.9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15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51

水                               6.44

用常用法将大豆油400mg、咖啡酸50mg和阿魏酸50mg填充到上述组成形成的软胶囊药皮(椭圆型、重量150mg)中,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2

下面表示饮料的利用例。          (重量%)

脱脂奶粉                           3.5

牛奶酪蛋白酶分解物                 3.5

果糖                               9.0

绿原酸                             0.3

阿魏酸钠                           1.0

柠檬酸                             0.1

抗坏血酸                           0.1

香料                               0.1

水                                 82.4

上述组成的饮料的保存稳定性高且风味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