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作为肿瘤坏死因子产生抑制剂的1,3-二氮杂-二苯并薁类和制备该抑制剂的中间体

作为肿瘤坏死因子产生抑制剂的1,3-二氮杂-二苯并薁类和制备该抑制剂的中间体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1,3-二氮杂-二苯并薁衍生物、其药理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化物、制备它们的方法和中间体并涉及其抗炎作用,尤其涉及它们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抑制作用和对白细胞介素-1(IL-1)产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止痛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655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普利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3816121.4

  • 申请日2003-05-20

  • 分类号A61K31/55;C07D491/04;C07D495/04;C07D487/04;C07D235/02;A61P29/00;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顾颂逦

  • 地址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29: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9-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491/04 授权公告日:20071212 申请日:200305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12-12

    授权

    授权

  • 2005-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9-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1,3-二氮杂-二苯并薁衍生物、其药理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化物、制备它们的方法和中间体并涉及其抗炎作用,尤其涉及它们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抑制作用和对白细胞介素-1(IL-1)产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止痛作用。

现有技术

有许多文献涉及涉及各种1,3-二氮杂-二苯并薁衍生物并涉及其制备方法。众所周知1,3-二氮杂二苯并薁衍生物及其盐具有抗炎作用并代表了具有这类作用的一类新化合物。因此,在一系列专利(US3,711,489、US 3,781,294和CA 967,573)中公开了咪唑类的二苯并薁类的制备方法,其在2-位上带有不同的取代基,诸如三氟甲基、吡啶基、萘基、苯基和取代的苯基。此外,2-位上带有烷硫基取代基的相应咪唑类具有类似的作用(US 4,198,421;EP 372,445和WO 9,118,885)。

另外已知的是在噻吩环上带有氨基烷氧基取代基的1-硫杂-二苯并薁类具有抗炎作用(WO 01/878990)。

根据我们的知识和可得到的文献数据,代表本发明目的的咪唑环上带有羟基烷基、烷氧基、氨基烷氧基、羧基、乙酰基或氨基的咪唑类的二苯并薁类迄今为止尚未制备或被公开。不了解这类化合物可以具有抗炎和/或止痛作用,这些作用也代表了本发明的目的。

将TNF-α定义为内毒素诱导并在体外和体内导致肿瘤坏死的血清因子(Carswell EA等,《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Natl.Acad.Sci.U.S.A.),1975,72:3666-3670)。除抗肿瘤作用外,TNF-α还具有许多其它在生物体内稳态和病理生理状况方面重要的生物作用。TNF-α的主要来源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

抗-TNF-α抗体(cA2)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具有治疗作用这一发现(Elliott M等,《柳叶刀》(Lancet),1994,344:1105-1110)导致对寻找能够作为RA的有效药物的新TNF-α抑制剂的兴趣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在于关节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除RA疗法外,TNF-α拮抗剂还可以用于许多病理状况和疾病,诸如脊椎炎、骨关节炎、痛风和其它关节炎性疾病、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毒性休克综合征、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哮喘、恶病质、慢性阻塞性非病症、充血性心脏停搏、胰岛素抵抗、肺纤维化、多发性硬化、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病毒感染和AIDS。

通过对小鼠进行的体内实验获得了表示TNF-α的生物重要性的某些证据,其中用于TNF-α或其受体的小鼠基因失活。这类动物耐受胶原蛋白诱发的关节炎(Mori L等,《免疫学杂志》(J.Immunol.),1996,157:3178-3182)并耐受内毒素导致的休克(Pfeffer K等,《细胞》(Cell),1993,73:457-467)。在TNF-α水平增加的动物试验中,发生与RA类似的慢性炎性多关节炎(Georgopoulos S等,《炎症杂志》(J.Inflamm.),1996,46:86-97;Keffer J等,《欧洲分子生物学协会杂志》(EMBO J.),1991,10:4025-4031)且使用TNF-α产生的抑制剂可以使其病理图像得到缓解。对这类炎症和病理状况的治疗通常包括施用非类固醇消炎药且在更严重的情况中给予金盐、D-青霉胺或甲氨蝶呤。所述的药物根据症状起作用,但它们不会使病理状况停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法中的新手段基于药物,诸如替尼达普、来氟米特、环孢菌素、FK-506并基于抵消TNF-α作用的生物分子。目前存在商购的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l,Immunex/Wyeth)、即可溶性TNF-α受体的融合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Remicade,Centocor)、即嵌合单克隆人和小鼠抗体。除用于RA疗法外,还将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注册用于克罗恩病疗法(Exp.Opin.Invest.Drugs,2000,9:103)。

在最佳RA疗法中,除抑制TNF-α分泌外,抑制IL-1分泌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IL-1是细胞调节和免疫调节以及病理生理情况、诸如炎症中重要的细胞因子(Dinarello CA等,《感染性疾病回顾》(Rev.Infect.Disease),1984,6:51)。IL-1众所周知的生物活性为:活化T-细胞、诱导升温、刺激前列腺素或胶原酶分泌、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和血浆中铁水平下降(Dinarello CA,《临床免疫学杂志》(J.Clinical Immunology),1985,5:287)。IL-1可以结合的两种受体是众所周知的:IL-1 RI和IL-1 RII。IL-1 RI转移胞内信号,而IL-1RII尽管可以位于细胞表面,但是它不会转移细胞内的信号。由于IL1-RII结合IL-1和IL1-RI,所以它可以起IL-1作用的负调节物的作用。除这一信号转移调节机制外,另一种IL-1受体的天然拮抗剂IL-1ra存在于细胞中。这种蛋白质结合IL-1RI,但不会刺激它。IL-1ra在终止IL-1刺激的信号转移方面的功效并不高且其浓度高于IL-1的浓度500倍以便使信号转移中断。在临床上测试了重组人IL-1ra(Amgen)(Bresnihan B等,《类风湿性关节炎》(Arthrit.Rheum.),1996,39:73)且获得的结果表明对RA患者临床图像的改善超过了安慰剂。这些结果证实抑制IL-1作用在治疗诸如RA这类IL-1产生受到干扰的疾病中的重要性。由于TNF-α和IL-1存在协同作用,所以可以将TNF-α和IL-1双重抑制剂用于治疗与TNF-α和IL-1分泌增加相关的病症和疾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1,3-二氮杂-二苯并薁的化合物及其药理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化物:

其中

X可以为CH2或杂原子,诸如O、S、S(=O)、S(=O)2或NRa,其中Ra为氢或保护基;

Y和Z彼此独立地表示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与任意可利用的碳原子连接的取代基且可以为卤素、C1-C4烷基、C2-C4链烯基、C2-C4炔烃基(alkinyl)、卤代-C1-C4烷基、羟基、C1-C4烷氧基、三氟甲氧基、C1-C4烷酰基、氨基、氨基-C1-C4-烷基、N-(C1-C4-烷基)氨基、N,N-二(C1-C4烷基)氨基、硫羟基、C1-C4烷硫基、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羧基、C1-C4烷氧羰基、氰基、硝基;

R1可以为卤素、羟基、C1-C7烷氧基、芳氧基、氨基、N-(C1-C7烷基)氨基、N,N-二(C1-C7烷基)氨基、(C1-C7烷基)氨基、氨基-C1-C7烷氧基、C1-C7-烷酰基、芳酰基、C1-C7-烷酰氧基、羧基、任选取代的C1-C7-烷氧羰基或芳氧羰基、氨基甲酰基、N-(C1-C7烷基)氨基甲酰基、N,N-二(C1-C7烷基)氨基甲酰基、氰基、硝基;

或通式II的取代基:

其中

R3和R4可以同时或彼此独立为氢、C1-C4-烷基、芳基或与N一起具有任选取代的杂环或杂芳基的含义;

m表示1-3的整数;

n表示0-3的整数;

Q1和Q2彼此独立地表示氧、硫或下列基团:

其中取代基

y1和y2可以彼此独立为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或芳基、羟基、C1-C4烷氧基、C1-C4烷酰基、硫羟基、C1-C4烷硫基、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氰基、硝基或彼此形成羰基或亚氨基;

R2具有氢、任选取代的C1-C7烷基或芳基或保护基的含义:甲酰基、C1-C7烷酰基、C1-C7烷氧羰基、芳基烷氧羰基、芳酰基、芳烷基、C1-C7烷基甲硅烷基。

术语″卤素(halo)″、″卤素(hal)″或″卤素(halogen)″指的是卤原子,其可以为氟、氯、溴或碘。

术语″烷基″指的是具有来源于烷类的基团含义的烷基,所述的基团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或直链和支链的基团的组合以及支链和环状的基团的组合。优选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优选的环烷基为:例如环戊基或环己基。

术语″卤代烷基″指的是必须被至少一个卤原子取代的烷基。最常见的卤代烷基为:例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或1,2-二氯丙基。

术语″链烯基″指的是具有烃基含义的链烯基,其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或直链和支链的基团的组合或支链和环状的基团的组合,但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最常见的链烯基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或环己烯基。

术语″炔烃基″指的是具有烃基含义的炔烃基,其为直链或支链的且含有至少一个且至多两个碳-碳三键。最常见的炔烃基为:例如乙炔基、丙炔基或丁炔基。

术语″烷氧基″指的是直链或支链烷氧基。这类基团的实例为甲氧基、丙氧基、丙-2-氧基、丁氧基、丁-2-氧基或甲基丙-2-氧基。

术语″芳基″指的是具有芳族环含义、例如苯基以及稠合的芳族环的基团。芳基含有一个带有至少6个碳原子的环或总计带有10个碳原子且带有碳原子之间可选的双(共振)键的两个环。最常用的芳基为:例如苯基或萘基。一般来说,芳基可以通过任意可利用的碳原子经直接键或经C1-C4亚烷基、诸如亚甲基或亚乙基与分子的剩余部分连接。

术语″杂芳基″指的是具有芳族和部分芳族的单环或二环基团的含义的基团,所述的单环或二环含有4-12个原子,其中至少一个为杂原子,诸如O、S或N,并且可利用的氮原子或碳原子为该基团通过直接键或通过上述C1-C4亚烷基与分子剩余部分的结合点。这种类型的实例为苯硫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啶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四唑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或三嗪基。

术语″杂环″指的是5-或6-元完全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杂环基,其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诸如O、S或N,并且可利用的氮原子或碳原子为该基团通过直接键或通过上述C1-C4亚烷基与分子剩余部分的结合点。最常见的实例为吗啉基、哌啶基、哌嗪基、吡咯烷基、吡嗪基或咪唑基。

术语″烷酰基″指的是直链酰基,诸如甲酰基、乙酰基或丙酰基。

术语″芳酰基″指的是芳族酰基,诸如苯甲酰基。

术语″任选取代的烷基″指的是可以任选另外被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烷基。这类取代基可以为卤原子(优选氟或氯)、羟基、C1-C4烷氧基(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硫羟基、C1-C4烷硫基(优选甲硫基或乙硫基)、氨基、N-(C1-C4)烷氨基(优选N-甲氨基或N-乙氨基)、N,N-二(C1-C4-烷基)-氨基(优选二甲氨基或二乙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优选甲基磺酰基或乙基磺酰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甲基亚磺酰基)。

术语″任选取代的链烯基″指的是可以任选另外被一个、两个或三个多个卤原子取代的链烯基。这类取代基可以为:例如2-氯乙烯基、1,2-二氯乙烯基或2-溴-丙烯-1-基。

术语″任选取代的芳基、杂芳基或杂环″指的是可以任选另外被一个或两个取代基取代的芳基、杂芳基或杂环基。所述的取代基可以为卤素(优选氯或氟)、C1-C4烷基(优选甲基、乙基或异丙基)、氰基、硝基、羟基、C1-C4烷氧基(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硫羟基、C1-C4烷硫基(优选甲硫基或乙硫基)、氨基、N-(C1-C4)烷氨基(优选N-甲氨基或N-乙氨基)、N,N-二(C1-C4-烷基)-氨基(优选N,N-二甲氨基或N,N-二乙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优选甲基磺酰基或乙基磺酰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甲基亚磺酰基)。

当X具有NRa的含义且Ra具有保护基的含义时,Ra指的是这类基团,诸如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烷酰基(优选乙酰基)、烷氧羰基(优选甲氧羰基或叔丁氧羰基)、芳基甲氧基羰基(优选苄氧基羰基)、芳酰基(优选苯甲酰基)、芳烷基(优选苄基)、烷基甲硅烷基(优选三甲基甲硅烷基)或烷基甲硅烷基烷氧基烷基(优选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

当R3和R4与N一起具有杂芳基或杂环的含义时,这意味着这类杂芳基或杂环含有至少一个被氮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所述的基团通过该氮原子与分子的剩余部分连接。

这类基团的实例为吗啉-4-基、哌啶-1-基、吡咯烷-1-基、咪唑-1-基或哌嗪-1-基。

术语″药学上合适的盐″指的是通式I的化合物的盐且包括:例如与C1-C4烷基卤的盐(优选甲基溴、甲基氯)(季铵盐)、与无机酸(盐酸、氢溴酸、磷酸、偏磷酸、硝酸或磷酸)形成的盐或与有机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马来酸、乳酸、富马酸、苯甲酸、琥珀酸、甲磺酸或对甲苯磺酸)形成的盐。

通式I的某些化合物可以与有机酸或无机酸或碱成盐,并且它们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可以由通式I化合物或其盐形成的溶剂化物(最常见的为水合物)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随特定取代基性质的不同,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具有几何异构体和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由此可以存在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本发明还涉及这类异构体及其混合物,包括外消旋物。

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的具体化合物的所有可能的互变形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就通式I的化合物而言,其中R1具有CHO的含义,使通式III的化合物甲酰化:  

b)就通式I的化合物而言,其中Q1具有-O-的含义,使通式IV的醇类与通式V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通式IV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通式V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L1具有离去基团的含义;

c)就通式I的化合物而言,其中Q1具有-O-、-NH-、-S-或-C≡C-的含义,

使通式IVa的化合物与通式Va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通式IVa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L具有离去基团的含义;

其中通式Va的结构式如下:

d)就通式I的化合物而言,其中Q1具有-O-、-NH-或-S-的含义,

使通式IVb的化合物与通式V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通式IVb的结构式如下:

在通式V的化合物中,L具有离去基团的含义;

e)就通式I的化合物而言,其中Q1具有-C=C-的含义,

使通式IVb的化合物与磷内鎓盐反应,在通式IVb的化合物中,Q1具有羰基的含义。

制备方法:

a)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得到通式I的化合物:在降温(优选-80℃)下和0.5小时内通过正丁基锂的作用使通式III的化合物甲酰化,在通式III的化合物中,R2具有保护基的含义,在通式I的化合物中,R1具有CHO的含义,随后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并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分离产物并通过结晶或硅胶柱色谱法纯化。

作为制备通式III化合物的原料物质,相应的通式IIIa的二苯并-薁类是已经公知的或通过用于制备类似化合物公开的方法制备:

因此,例如,可以由α-二酮二苯并-氧杂环庚烯(oxepine)或二苯并-硫杂环庚烯(thiepine)作为原料制备通式III的化合物。通过醛和乙酸铵对α-二酮的作用,发生环化并形成稠合的咪唑环。通过低聚甲醛的反应形成未取代的咪唑环反应。类似的反应过程已经公开在文献中(Lombardino J等,《杂环化学杂志》(J.Heterocyclic Chem.),1974,11:17-21)。借助通式IIIb的化合物的作用保护通式IIIa的化合物的游离NH-基团(WO 98/47892)形成作为1-和3-取代的异构体的混合物的化合物III:

                            R2-L2

                            IIIb

其中L2具有离去基团的含义,诸如卤素(最常见的为氯或溴)。该反应在添加了强碱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温度从50℃升至150℃,反应持续1-5小时,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诸如为二甲亚砜、四氢呋喃、苯或甲苯,所述的强碱诸如为氢化钠。可以分离粗产物并通过重结晶或硅胶柱色谱法纯化。

b)可以通过使通式IV的醇类与通式V的化合物反应制备本发明方法的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L1具有离去基团的含义,所述的离去基团可以为卤原子(最常见的是溴、碘或氯)或磺酰氧基(最常见的为三氟甲基磺酰氧基或对甲苯磺酰氧基)。可以按照对制备类似化合物公开的方法进行缩合反应(Menozzi G等,《杂环化学杂志》(J.HeterocyclicChem.),1997,34:963-968或WO 01/87890)。该反应在20℃-100℃的温度下和有相转移催化剂(优选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溴化铵、鲸蜡基三甲基溴)存在的两相系统(优选使用50%NaOH/甲苯)中进行1-24小时。在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后,通过重结晶或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形成的产物。

可以由通式I的化合物制备原料物质通式IV的醇类,其中R1具有合适的官能基的含义。因此,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金属氢化物、诸如氢化铝锂或硼氢化钠还原醛、羧基或烷氧羰基(例如甲氧羰基或乙氧羰基)得到通式IV的醇类。此外,可以通过在碱性或酸性介质中水解相应的酯类制备通式IV的醇类。

通式V的原料化合物是已经公知的或按照对制备类似化合物公开的方法制备。

c)可以通过使通式I通式IVa的化合物与通式Va的化合物反应制备本发明方法的化合物,通式IVa的化合物中,L具有上述对L1所述的离去基团的含义,在通式Va的化合物中,Q1具有氧、氮、硫或-C≡C-的含义。最合适的缩合反应为如文献中公开的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可以通过使用如文献中公开的方法、使用常用的卤化试剂(氢溴酸、PBr3、SOCl2或PCl5)卤化(例如溴化或氯化)通式的化合物IV得到原料通式IVa的化合物(最常见的是卤化物)。可以分离获得的化合物或不经分离将获得的化合物作为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合适的中间体使用。

通式Va的原料化合物是已经公知的或按照用于制备类似化合物公开的方法制备。

d)可以通过使通式IVb的化合物与通式V的化合物缩合制备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Q1具有-O-、-NH-或-S-的含义,其中L1具有上述离去基团的含义。该反应可以在方法b)中公开的反应条件下或在文献中公开的亲核取代反应条件下进行。

可以按照文献中公开的方法、通过使水、氨水或硫化氢与化合物IVa反应得到原料醇类、胺类硫醇类。

e)可以将结构IV的醇类氧化成相应的通式IVb的化合物,其中Q1具有羰基的含义,且可以如HR专利申请20000310中公开的进一步通过与相应的内鎓盐试剂反应使链延长并与羰基或酯基形成链烯基取代基。

除上述反应外,还可以通过转化其它通式I的化合物制备通式I的化合物,并且可以理解本发明也包括这类化合物和方法。改变官能基的具体实例为使醛基与选择的磷内  盐反应,使链延长并如HR专利申请20000310中公开的进一步通过与相应的内鎓盐试剂反应使链延长并与羰基或酯基形成链烯基取代基。这些反应在升温(最常见的是沸腾温度)下的溶剂、诸如苯、甲苯或己烷中进行。

通过使通式IVa的化合物与1-炔在碱性介质(诸如在氨水中氨基钠(sodium amide))中反应得到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Q1为-C≡C-。该方法的反应条件公开在文献中。在类似的反应条件(亲核取代)下,可以制备各种醚、硫醚或胺衍生物。

通过诸如Vilsmeier酰化或n-BuLi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反应这类方法使通式I的化合物甲酰化是转化的另一个通用实例。这些方法的反应条件在文献中众所周知。

通过水解含有腈、酰胺或酯基的通式I的化合物可以制备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它们是制备带有新官能基的其它化合物的中间体,所述的其它化合物诸如:例如酯类、酰胺类、卤化物、酸酐类、醇类或胺类。

氧化或还原反应具有进一步改变通式I的化合物上的取代基的可能性。最常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间氯过苯甲酸或苯甲酰过氧化物)或高锰酸盐、铬酸盐或高氯酸根离子。因此,例如通过用吡啶重铬酸(pyridinyl dichromate)或吡啶氯铬酸氧化醇基形成醛基,可以通过进一步氧化将其转化成羧基。通过用在乙酸中的四乙酸铅或N-溴琥珀酰亚胺、使用催化量的过氧化苯甲酰氧化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具有烷基的含义,得到相应的羰基衍生物。

通过选择性氧化烷硫基,可以制备烷基亚磺酰基或烷基磺酰基。

通过还原带有硝基的化合物,能够制备氨基化合物。该反应使用在通常的催化氢化或以电化学方式进行。通过使用钯/炭的催化氢化可以将链烯基取代基转化成烷基酮类或可以将腈基转化成氨基烷基。

可以通过标准取代反应或通过常用的各官能基的改变在通式I的化合物上引入芳族结构不同取代基。这类反应的实例为取代基的芳香取代、烷基化、卤化、羟基化以及氧化或还原。试剂和反应条件可以从文献中得知。因此,例如通过芳香取代在有浓硝酸和硫酸存在的情况下引入硝基。通过使用酰基卤或烷基卤能够引入酰基或烷基。该反应在有路易斯酸、诸如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铁存在和弗瑞德-克来福特反应条件下进行。通过还原硝基得到氨基,通过重氮化反应将其转化成合适的起始基团,可以用下列基团之一取代之:H、CN、OH、Hal。

为了在防止化学反应中不需要的相互作用,通常必需保护某些基团,诸如:例如羟基、氨基、硫或羧基。为了这一目的,可以使用许多保护基(Green TW,Wuts PGH,《有机合成中从保护基》(Protective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John Wiley和Sons,1999)且其选择、使用和消除是化学合成中的常规方法。

氨基或烷氨基的常用保护基为下列基团:诸如,例如烷酰基(乙酰基)、烷氧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叔丁氧羰基);芳基甲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芳酰基(苯甲酰基)或烷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除去保护基的条件取决于对该基团的选择及其特性。因此,例如,可以通过在有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存在的情况下水解消去酰基,诸如烷酰基、烷氧羰基或芳酰基;可以通过用合适的酸(盐酸盐、硫酸、磷酸或三氟乙酸)处理消去叔丁氧基羰基或烷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同时可以通过使用催化剂、诸如钯/炭氢化消去芳基甲氧基羰基(苄氧羰基)。

可以通过一般公知的方法、例如通过使通式I的化合物与相应的碱或酸在适宜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例如醚类(乙醚)或醇类(乙醇、丙醇或异丙醇)反应制备通式I的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本发明化合物在炎性疾病和病患、尤其是TNF-α和IL-1过度分泌诱发的所有疾病和病患的疗法中的应用。

可以将属于本发明目的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体产生的有效剂量的抑制剂或其药理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生产治疗和预防因不加调节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体产生诱发的任何病理状况或疾病的药物。

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可以通过常规方法测定的TNF-α抑制剂的有效剂量。

此外,本发明涉及含有有效的无毒性剂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和药理学上可接受载体或溶剂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的制备可以包括掺和、成粒、压片和溶解组分。化学载体可以为固体或液体。固体载体可以乳糖、蔗糖、滑石、明胶、琼脂、果胶、硬脂酸镁、脂肪酸等。液体载体可以为:糖浆;油,诸如橄榄油、向日葵油或大豆油;水等。类似地,载体还可以含有使活性成分缓释的成分,诸如,例如硬脂酸甘油酯或甘油二硬脂酸酯。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药物制剂。通过使用固体载体可以制备片剂、硬胶囊、可以以胶囊形式口服给药的粉剂或颗粒。固体载体的量可以改变,但主要为25mg-1g。如果使用液体载体,则制剂可以为糖浆剂、乳剂、软胶囊、无菌注射液、诸如安瓿或非水液体混悬液的形式。

可以通过口服、非肠道、局部、鼻内、直肠内和阴道内施用本发明的化合物。本文的非肠道途经指的是静脉内、肌内和皮下施用。可以将本发明化合物的适宜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因不加调节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体、主要为TNF-α过度产生诱发的炎性疾病。它们包括: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和其它关节炎性病理状况和疾病、湿疹、牛皮癣和其它皮肤病、炎症性眼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哮喘。

通过下列体外和体内实验测定本发明化合物在TNF-α和IL-1分泌时的抑制作用:

体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NF-α和IL-1分泌的测定

由用Ficoll-PaqueTMPlus(Amersham-Pharmacia)分离PBMC后的肝素化全血制备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为了测定TNF-α水平,在具有平底的微量滴定板(96孔,Falcon)中的RPMI 1640培养基内将总体积为200μl的3.5-5×104个细胞培养18-24小时,以56℃/30分钟向其中加入预先失活的10%FBS(胎牛血清,Biowhittaker)、100个单位/ml的青霉素、100mg/ml链霉素和20mM HEPES(GIBCO)。在37℃和90%湿度下将细胞与含有5%CO2的气体一起保温。在阴性对照中,仅在培养基(NC)中培养细胞,而在阳性对照中,通过添加1ng/ml脂多糖(LPS,大肠杆菌血清型0111:B4,SIGMA)(PC)引起TNF-α分泌。在将它们加入到用LPS(TS)刺激的细胞培养物后研究TNF-α分泌时测试物质的作用。通过ELISA步骤、按照生产商(R&D Systems)的建议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测试灵敏度<3pg/ml TNF-α。在相同条件下和使用相同数量的细胞和相同浓度的刺激物的试验中通过ELISA步骤(R&D Systems)测定IL-1水平。通过下列等式计算TNF-α或IL-1产生抑制百分比:抑制%=[1-(TS-NC)/(PC-NC)]*100。

将IC50值定义为抑制50%TNF-α产生的物质浓度。

表现出20μM或20μM以下浓度的IC50的化合物具有活性。

体外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1分泌的测定

为了获得腹膜巨噬细胞,给8-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品系经腹膜内注射300μg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酵母聚糖(SIGMA),总体积为0.1ml/小鼠。24小时后,按照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 Act对小鼠实施安乐死。用无菌生理溶液(5ml)洗涤腹腔。用无菌生理溶液将获得的腹膜巨噬细胞洗涤两次并在最终离心(350g/10分钟)后,将其悬浮于RPMI 1640中,向其中加入部分10%的FBS。为了测定TNF-α分泌,在具有平底的微量滴定板(96孔,Falcon)中的RPMI 1640培养基内将总体积为200μl的5×104个细胞培养18-24小时,以56℃/30分钟向其中加入经加热失活的10%胎牛血清(FBS,Biowhittaker)、100个单位/ml的青霉素、100mg/ml链霉素、20mM HEPES和50μM 2-巯基乙醇(均来自GIBCO)。在37℃和90%湿度下将细胞与含有5%CO2的气体一起保温。在阴性对照中,仅在培养基(NC)中培养细胞,而在阳性对照中,通过添加10ng/ml脂多糖(LPS,大肠杆菌血清型0111:B4,SIGMA)(PC)引起TNF-α分泌。在将它们加入到用LPS(TS)刺激的细胞培养物后研究TNF-α分泌时所述物质的作用。通过对TNF-α和IL-1(R&D Systems,Biosource)具有特异性的ELISA步骤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的水平。在与对TNF-α相同的试验中通过ELISA步骤(R&D Systems)测定IL-1水平。通过下列等式计算TNF-α或IL-1产生抑制百分比:抑制%=[1-(TS-NC)/(PC-NC)]*100。

将IC50值定义为抑制50%TNF-α产生的物质浓度。

表现出10μM或10μM以下浓度的IC50的化合物具有活性。

小鼠体内LPS-诱导的TNF-α或IL-1过度分泌的体内模型

按照已经公开的方法诱导小鼠体内TNF-α或IL-1分泌(Badger AM等,J.Pharmac.Env.Therap.,1996,279:1453-1461)。使用8-12周龄的分成6-10只动物一组的雄性Balb/C动物。仅用溶剂口服给药治疗动物(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中)或在用LPS(大肠杆菌血清型0111:B4,Sigma)处理前30分钟给予物质溶液,剂量为1-25μg/动物。2小时后通过腹膜内注射Roumpun(Bayer)和盐酸氯胺酮(Ketanest)(Parke-Davis)对动物实施安乐死。

将每只动物的血样取入Vacutainer管(Becton Dickinson)并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分离血浆。通过ELISA步骤(Biosource,R&D Systems)、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测定血浆中的TNF-α水平。测试灵敏度<3pg/mlTNF-α。通过ELISA步骤(R&D Systems)测定IL-1水平。通过下列等式计算TNF-α或IL-1产生抑制百分比:

抑制%=[1-(TS-NC)/(PC-NC)]*100。

在10mg/kg剂量下表现出30%或30%以上TNF-α产生抑制的化合物具有活性。

用于止痛活性的扭体试验

在本试验中,通过将刺激剂、最常见的是乙酸注入小鼠腹腔诱发疼痛。动物具有指定试验名称的特征扭体反应(Collier HOJ等,《药物与化疗》(Pharmac.Chemother.),1968,32:295-310;Fukawa K等,《药理学方法杂志》(J.Pharmacol.Meth.),1980,4:251-259;Schweizer A等,《活性剂的作用》(Agents Actions),1988,23:29-31)。本试验易于测定化合物的止痛活性。步骤:使用8-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Charles River,Italy)。对照组在腹膜内施用接受0.6%浓度的乙酸前30分钟接受口服给予的甲基纤维素,而试验组在腹膜内施用0.6%乙酸(体积0.1ml/10g)前30分钟接受口服给予的标准品(乙酰水杨酸)或在甲基纤维素中的测试物质。将小鼠各自置于玻璃漏斗中并对每只动物记录20分钟内扭体的次数。按照下列等式计算扭体抑制的百分比:抑制%=(对照组中扭体次数-试验组中扭体次数的平均值)/对照组中扭体的次数*100。

表现出诸如乙酰水杨酸止痛活性或优于其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活性。

LPS-诱发的小鼠休克的体内模型

使用8-12周龄的Male Balb/C小鼠(Charles River,Italy)。用无菌生理溶液稀释分离自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emarcessans)(Sigma,1-6136)的LPS。首先真皮内给予剂量为4μg/小鼠的LPS注射。18-24小时后,通过静脉内给予200μg/小鼠的LPS。对照组接受如上所述的两次LPS注射。试验组在各自施用LPS前半小时接受口服给予的物质。24小时后观察存活率。

在30mg/kg剂量下存活率为40%或40%以上的物质具有活性。

来自实施例8和9的化合物在至少两次研究试验中表现出活性,不过,这些结果仅代表对化合物生物活性的解释,而不应以任何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通过下列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决不以任何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15;表I)

在-78℃和搅拌条件下向化合物5(1.8mmole)在干燥四氢呋喃(1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1.6M正丁基锂在己烷(5.4mmole)中的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78℃下搅拌15分钟,然后加入干燥N,N-二甲基甲酰胺(4.5mmole)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小时,随后用水稀释该体系并用乙酸乙酯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在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6-14作为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

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苯乙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醛(表I,化合物16-24)。

实施例2

3-(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丙烯酸甲酯(25;表I)

在搅拌下,向化合物18(0.82mmole)在甲苯(25.0ml)中的溶液中加入methyl(triphenylphosphoranilidene)-acetate(0.82mmole)。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并回流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在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表I

化合物 X  Y  Z  R1   R2 MS(m/z)    1H NMR(ppm,CDCl3)    15 O  H  H  CHO   Me  MH+  277.4 9.97(s,1H),7.94-7.29(m,8H), 4.22(s,3H)    16 S  H  H  CHO   Me  MH+  293.1 10.00(s,1H),7.95-7.33(m,8H), 4.14(s,3H)    17 O  H  H  CHO(CH2)2Ph  MH+  367.5 9.94(s,1H),7.92-7.16(m,13H), 4.89(t,2H),3.14(t,2H)    18 S  H  H  CHO(CH2)2Ph  MH+  383.1 9.92(s,1H),7.93-7.04(m,13H), 5.13-4.66(m,2H),3.07-2.89(m, 2H).    19 O  H  H  CHO  SEMa  MNa+  415.2 10.07(s,1H),8.07-7.29(m,8H), 5.89(s,2H),3.88(t,2H),1.03(t, 2H),0.03(s,9H)    20 S  H  H  CHO  SEM  MNa+  431.1 10.03(s,1H),7.95-7.34(m,8H), 6.11-5.41(m,2H),3.86-3.66(m, 2H),1.00-0.89(m,2H),0.03(s, 9H)    21 O 5-Cl  H  CHO  SEM  MNa++  MeOH  481.1 9.99(s,1H),8.08-7.23(m,7H), 5.88(s,2H),3.87(t,2H),1.03(t, 2H),0.03(s,9H)    22 O  H 11-Cl  CHO  SEM  MNa++  MeOH  481.1 10.01(s,1H),8.10-7.28(m,7H), 5.86(s,2H),3.87(t,2H),1.07(t, 2H),0.03(s,9H)    23 S 5-Cl  H  CHO  SEM  MNa+  465.1 10.02(s,1H),7.92-7.31(m,7H), 6.09(d,1H),5.49(d,1H),3.87- 3.67(m,2H),1.01-0.95(m,2H), 0.03(s,9H)    24 S  H 11-Cl  CHO  SEM  MNa+  465.1 10.02(s,1H),7.98-7.36(m,7H), 6.16(d,1H),5.36(d,1H),3.89- 3.71(m,2H),1.08-1.02(m,2H), 0.03(s,9H)    25 S  H  H MAAb(CH2)2Ph  MH+  439.3 7.91-6.89(m,15H),4.74-4.35(m, 2H),3.82(s,3H),2.89-2.79(m, 2H)

a)SEM=(CH3)3SiCH2CH2OCH2

b)MAA=CH3OCOCH=CH

实施例3

(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26;表II)

在0℃和搅拌条件下向醛15(0.6mmole)在甲醇(2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硼氢化钠(0.9mmole)。将该反应混合物在0℃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加热至室温并用乙酸中和。在减压条件下蒸发甲醇。在蒸发后向残余物中加入水,然后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6-14作为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

(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苯乙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醇(表II,化合物27-35)。

实施例4

3-(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丙-1-醇(36;表II)

向氢化铝锂(2.9mmole)在干燥乙醚(20.0ml)中的混悬液中滴加酯25(0.65mmole)在干燥乙醚(5.0ml)中的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通过添加乙醚和水破坏过量的氢化铝锂。过滤出获得的白色沉淀,随后用无水Na2SO4干燥,在减压条件下蒸发滤液。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表II

化合物  X  Y  Z    m  R2 MS(m/z)    1H NMR(ppm)    26  O  H  H    1  Me  MH+  279.17.76-7.25(m,8H),5.57(s,1H),4.70(s,2H),3.92(s,3H)(DMSO-d6)    27  S  H  H    1  Me  MH+  295.27.78-7.32(m,8H),5.53(t,1H),4.69(d,2H),3.81(s,3H)(DMSO-d6)    28  O  H  H    1  (CH2)2Ph  MH+  369.3             -    29  S  H  H    1  (CH2)2Ph  MH+  385.47.83-6.95(m,13H),4.75-4.43(m,4H),2.87-2.72(m,2H)(CDCl3)    30  O  H  H    1  SEMa  MH+  395.07.86-7.31(m,8H),5.70(t,1H),5.63(s,2H),4.75(d,2H),3.69(t,2H),0.94(t,2H),0.03(s,9H)(DMSO-d6)    31  S  H  H    1  SEM  MH+  411.07.91-7.32(m,8H),5.57-5.45(m,2H),5.07(s,2H),4.31(br,1H),3.71-3.45(m,2H),1.27(t,2H),0.03(s,9H)(CDCl3)    32  O  5-Cl  H    1  SEM  MNa+  451.38.06-7.18(m,7H),5.69(br,2H),5.43(s,2H),3.88-3.75(m,2H),1.05(t,2H),0.03(s,9H)(CDCl3)    33  O  H  11-Cl    1  SEM  MNa+  451.38.03-7.30(m,7H),5.61(br,2H),5.20(s,2H),3.88-3.75(m,2H),1.05(t,2H),0.03(s,9H)(CDCl3)    34  S  5-Cl  H    1  SEM  MH+  445.1             -    35  S  H  11-Cl    1  SEM  MH+  445.1             -    36  S  H  H    3  (CH2)2Ph  MH+  413.28.01-6.94(m,13H),4.78-4.70(m,1H),4.29-4.19(m,1H),3.66(t,2H),2.80-2.63(m,4H),1.85(q,2H)(CDCl3)

a)SEM=(CH3)3SiCH2CH2OCH2

实施例5

a)二甲基-[2-(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2OCH2,R2=CH3)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2.9mmole)在50%氢氧化钠(2.5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26(0.2mmole)在甲苯(10.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3-7.23(m,8H),4.81(s,2H),4.06(t,2H),3.96(s,3H),

                    3.17(t,2H),2.77(s,6H);

MS(m/z):350.2[MH+].

b)二甲基-[3-(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3OCH2,R2=CH3)

通过使醇26(0.2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2.8mmole)反应得到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4-7.20(m,8H),4.75(s,2H),3.92(s,3H),3.72(t,2H),

                    2.99(t,2H),2.68(s,6H),2.13(qn,2H);

MS(m/z):364.3[MH+].

实施例6

a)二甲基-[2-(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2OCH2,R2=CH3)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4.9mmole)在50%氢氧化钠(3.8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27(0.35mmole)在甲苯(10.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9-7.32(m,8H),4.86-4.83(m,2H),4.02-3.96(m,2H),

                    3.90(s,3H),3.01(t,2H),2.64(s,6H);

MS(m/z):366.3[MH+].

b)二甲基-[3-(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3OCH2,R2=CH3)

通过使醇27(0.35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4.9mmole)反应得到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9-7.28(m,8H),4.82-4.70(m,2H),3.84(s,3H),3.72-3.67

                    (m,2H),2.68(t,2H),2.45(s,6H),1.98(qn,2H);

MS(m/z):380.3[MH+].

实施例7

a)二甲基-[2-(1-苯乙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2OCH2,R2=C6H5CH2CH2)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3.1mmole)在50%氢氧化钠(2.6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28(0.2mmole)在甲苯(10.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2-6.99(m,13H),4.61(t,2H),4.43(s,2H),3.99(t,2H),

                    3.23(t,2H),2.97(t,2H),2.84(s,6H);

MS(m/z):440.3[MH+].

b)二甲基-[3-(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3OCH2,R2=CH3)

通过使醇28(0.2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2.9mmole)反应得到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4-7.02(m,13H),4.57(t,2H),4.45(s,2H),3.66(t,2H),

                    3.09(t,2H),2.98(t,2H),2.75(s,6H),2.21-2.16(m,2H);

MS(m/z):454.3[MH+].

实施例8

a)二甲基-[2-(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2OCH2,R2=C6H5CH2CH2)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4.2mmole)在50%氢氧化钠(3.3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29(0.3mmole)在甲苯(10.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6-6.95(m,13H),4.75-4.22(m,4H),3.83-3.68(m,2H),

                    2.92-2.67(m,4H),2.55(s,6H);

MS(m/z):456.3[MH+].

b)二甲基-[3-(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3OCH2,R2=C6H5CH2CH2)

通过使醇29(0.5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7.2mmole)反应得到油状产物;

1H NMR(ppm,CDCl3):7.87-6.98(m,13H),4.64-4.18(m,4H),3.60(s,2H),2.77-

                    2.74(m,4H),2.49(s,6H),1.99(m,2H);

MS(m/z):470.2[MH+].

实施例9

a)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2OCH2,R2=(CH3)3Si(CH2)2OCH2)二甲基-[2-(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2OCH2,R2=H)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7.5mmole)在50%氢氧化钠(5.9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0(0.53mmole)在甲苯(8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为油状形式的产物;

1H NMR(ppm,CDCl3):7.84-7.23(m,8H),5.52(s,2H),4.86(s,2H),3.83(m,2H),

                    3.70(t,2H),3.01(m,2H),2.65(s,6H),0.99(t,2H),0.03(s,

                    9H);

MS(m/z):466.3[MH+].

向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0.34mmole)在甲醇(9.0ml)中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5M盐酸的甲醇(3.3ml)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分离二甲基-[2-(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8.15-7.17(m,8H),4.86(s,2H),3.89(t,2H),3.12(t,2H),

                    2.75(s,6H);

MS(m/z):336.0[MH+].

b)二甲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基甲氧基]-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二甲基-[3-(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0(0.49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6.9mmole)反应得到二甲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基甲氧基]-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7.84-7.23(m,8H),5.49(s,2H),4.80(s,2H),3.72-3.67(m,

                    4H),2.81(t,2H),2.55(s,6H),2.03(qn,2H),0.99(t,2H),0.03

                    (s,9H);

MS(m/z):480.3[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二甲基-[3-(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12.32(s,1H),8.17-7.29(m,8H),5.20(s,2H),3.92(m,2H),

                    3.29(m,2H),2.92(s,6H),2.16(m,2H);

MS(m/z):350.1[MH+].

c)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I;X=O,Y=Z=H,m=1,R1=H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3-(1H-g-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I;X=O,Y=Z=H,m=1,R1=H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0(0.49mmole)与3-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10.0mmole)反应得到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基甲氧基]-丙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452.2[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3-(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322.1[MH+].

实施例10

a)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2OCH2,R2=(CH3)3Si(CH2)2OCH2)

二甲基-[2-(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2OCH2,R2=H)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7.6mmole)在50%氢氧化钠(6.0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1(0.55mmole)在甲苯(8.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为油状形式的产物;

1H NMR(ppm,CDCl3):8.15-7.31(m,8H),5.98-5.84(m,2H),5.57-5.35(m,2H),

                    4.41-4.32(m,2H),3.49-3.41(m,4H),2.97(s,6H),0.88(t,

                    2H),0.03(s,9H);

MS(m/z):482.2[MH+].

向二甲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0.32mmole)在甲醇(7.0ml)中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5M盐酸的甲醇(3.2ml)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分离二甲基-[2-(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8.01-7.37(m,8H),5.34-5.30(m,2H),4.11(m,2H),3.42(m,

                    2H),2.94(m,6H);

MS(m/z):352.3[MH+].

b)二甲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基甲氧基-丙基]-胺(I;X=S,Y=Z=H,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二甲基-[3-(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I;X=O,Y=Z=H,m=1,R1=(CH3)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1(0.58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8.1mmole)反应得到二甲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7.95-7.29(m,8H),5.60-5.49(m,2H),4.98-4.87(m,2H),

                    3.83-3.82(m,2H),3.68-3.39(m,2H),3.21-3.18(m,2H),2.82

                    (s,6H),2.26(m,2H),0.91(t,2H),0.03(s,9H);

MS(m/z):496.4[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二甲基-[3-(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12.00(bs,1H),7.97-7.39(m,8H),5.10(m,2H),3.86(m,

                    2H),3.22(m,2H),2.88(m,6H),2.13(m,2H);

MS(m/z):366.1[MH+].

实施例11

a){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O,Y=5=Cl,Z=H,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3-(5-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O,Y=5-Cl,Z=H,m=1,R1=(CH3)2N(CH2)3OCH2,R2=H)

向2-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2.1mmole)在50%氢氧化钠(1.7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2(0.15mmole)在甲苯(5.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3小时并回流,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形式的产物;

MS(m/z):514.0[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3-[5-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8.17-7.16(m,7H),4.76(s,2H),3.76(t,2H),3.08(t,2H),

                    2.76(s,6H),2.06(qn,2H);

MS(m/z):384.1[MH+].

b)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I;X=O,Y=5-Cl,Z=H,m=1,R1=H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3-(5-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I;X=O,Y=5-Cl,Z=H,m=1,R1=H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2(0.46mmole)与3-氨基丙基氯-盐酸盐(6.4mmole)反应得到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为油状产物形式;MS(m/z):486.1[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3-[5-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356.2[MH+].

实施例12

a){2-[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I;X=O,Y=H,Z=11-Cl,m=1,R1=(CH3)2N(CH2)2OCH2,R=(CH3)3Si(CH2)2OCH2)

[2-(11-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I;X=O,Y=H,Z=11-Cl,m=1,R1=(CH3)2N(CH2)2OCH2,R2=H)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3.6mmole)在50%氢氧化钠(2.9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3(0.26mmole)在甲苯(6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并回流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2-[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形式的产物;

MS(m/z):499.9[MH+].

向{2-[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0.13mmole)在甲醇(3.0ml)中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5M盐酸的甲醇(1.3ml)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分离[2-(11-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1H NMR(ppm,CDCl3):8.12-7.15(m,7H),4.86(s,2H),3.88(t,2H),3.06(t,2H),

                    2.70(s,6H);

MS(m/z):370.1[MH+].

b){3-[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O,Y=H,Z=11-Cl,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3-(11-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O,Y=H,Z=11-Cl,m=1,R1=(CH3)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3(0.15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2.1mmole)反应得到{3-[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514.2[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3-(11-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384.1[MH+].

实施例13

a){2-[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I;X=S,Y=H,Z=5-Cl,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2-(5-氯-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I;X=S,Y=5-Cl,Z=H,m=1,R1=(CH3)2N(CH2)3OCH2,R2=H)

向2-二甲氨基乙基氯-盐酸盐(4.8mmole)在50%氢氧化钠(3.8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4(0.35mmole)在甲苯(10.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并回流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二{2-[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形式的产物;

MS(m/z):516.5[MH+].

向{2-[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0.21mmole)在甲醇(6.0ml)中的溶液中缓慢加入0.5M盐酸的甲醇(2.0ml)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2-(5-氯-1H-8-氧杂-1,3-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386.1[MH+].

b){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S,Y=5-Cl,Z=H,m=1,R1=(CH3)2N(CH2)3OCH2,R2=(CH3)3Si(CH2)2OCH2)

[3-(5-氯-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I;X=O,Y=5-Cl,Z=H,m=1,R1=(CH3)2N(CH2)3OCH2,R2=H)

通过使醇34(0.34mmole)与3-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4.8mmole)反应得到{3-[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530.2[MH+].

在除去N-保护基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后,得到[3-(5-氯-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甲氧基)-丙基]-二甲基-胺,为油状产物形式;

MS(m/z):400.0[MH+].

实施例14

二甲基-{3-[3-(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2-基)-丙氧基]-丙基}-胺(I;X=S,Y=Z=H,m=3,R1=(CH3)2N(CH2)3O(CH2)2CH2,R2=C6H5CH2CH2)

向2-二甲氨基丙基氯-盐酸盐(2.6mmole)在50%氢氧化钠(2.2ml)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醇36(0.19mmole)在甲苯(5.0ml)中的溶液。在剧烈搅拌下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并回流5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水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得到油状产物;

MS(m/z):498.4[MH+].

原料化合物的制备

方法A

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1;表III)

向二苯并[b,f]氧杂环庚烯-10,11-二酮(9.6mmole)在乙酸(3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乙酸铵(96.0mmole)和低聚甲醛(11.5mmole)。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并回流4小时,然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用氢氧化铵中和并用乙酸乙酯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以下列化合物作为原料:

二苯并[b,f]硫杂环庚烯-10,11-二酮;

2-氯-二苯并[b,f]氧杂环庚烯-10,11-二酮;

2-氯-二苯并[b,f]硫杂环庚烯-10,11-二酮;

制备下列化合物:

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5-氯-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5-氯-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表III,化合物2-4)。

方法B

1-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5;表III)

在0℃和搅拌条件下向化合物1(2.8mmole)在干燥四氢呋喃(2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60%氢化钠在矿物油(8.4mmole)中的混悬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甲基碘(4.2mmole)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且再回流5小时。随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在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2制备1-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6;表III)。

方法C

1-苯乙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7;表III)

在0℃和搅拌条件下向化合物1(2.6mmole)在干燥四氢呋喃(2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60%氢化钠在矿物油(8.0mmole)中的混悬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2-苯乙基溴(5.2mmole)和催化量的四正丁基碘化铵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且再回流5小时。随后将该体系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在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2制备1-苯乙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8;表III)。

方法D

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9;表III)

在0℃和搅拌条件下向化合物1(1.1mmole)在干燥四氢呋喃(7.0ml)中的溶液中加入60%氢化钠在矿物油(3.2mmole)中的混悬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氯(1.1mmole)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3小时。将该体系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提取。用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提取物、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减压条件下蒸发。在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蒸发的残余物后,分离晶体产物。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2制备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10;表III)。

按照上述方法由化合物2作为原料制备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10;表III)。

以化合物3作为原料制备异构体: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氧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并且由化合物4作为原料制备异构体:

5-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8-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

11-氯-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g-硫杂-1,3-二氮杂-二苯并[e,h]薁(表III,化合物1-14)。

表III

化合物 X  Y  Z  R2 MS(m/z)    1H NMR(ppm)    1 O  H  H  H  MH+  235.4 12.92(s,1H),7.96(s,1H),7.65-7.26 (m,8H)(DMSO-d6)    2 S  H  H  H  MH+  250.8 12.91(s,1H),7.99(s,1H),7.84-7.35 (m,8H)(DMSO-d6)    3 O  5-Cl  H  H  MH+  268.8 13.03(s,1H),8.00(s,1H),7.75-7.29 (m,7H)(DMSO-d6)    4 S  5-Cl  H  H  MH+  284.9 13.06(s,1H),8.04(s,1H),7.77-7.42 (m,7H)(DMSO-d6)    5 O  H  H  Me  MH+  249.2 7.95(s,1H),7.91-7.21(m,8H),3.95(s, 3H)(CDCl3)    6 S  H  H  Me  MH+  265.1 7.94-7.28(m,9H),3.88(s,3H) (CDCl3)    7 O  H  H(CH2)2Ph  MH+  339.3 7.96-7.09(m,14H),4.55(t,2H),3.11 (t,2H)(CDCl3)    8 S  H  H(CH2)2Ph  MH+  355.3 8.25(s,1H),7.98-7.03(m,13H),4.73- 4.44(m,2H),2.98(t,2H)(CDCl3)    9 O  H  H  SEMa  MH+  365.2 8.38(s,1H),7.92-7.20(m,8H),5.50(s, 2H),3.77(t,2H),0.99(t,2H),0.03(s, 9H)(CDCl3)    10 S  H  H  SEM  MH+  381.3 8.57(s,1H),8.01-7.37(m,8H),5.62- 5.38(m,2H),3.92-3.66(m,2H),1.06- 0.95(m,2H),0.03(s,9H)(CDCl3)    11 O  5-Cl  H  SEM  MH+  399.1 8.49(s,1H),8.37-7.21(m,7H),5.55(s, 2H),3.82(t,2H),1.04(t,2H),0.03(s, 9H)(CDCl3)    12 O  H  11-Cl  SEM  MH+  399.1 8.48(s,1H),7.97-7.27(m,7H),5.53(s, 2H),3.83(t,2H),1.07(t,2H),0.03(s, 9H)(CDCl3)    13 S  5-Cl  H  SEM  MH+  415.0 8.36(s,1H),8.00-7.33(m,7H),5.59- 5.48(m,2H),3.93-3.84(m,1H),3.75- 3.66(m,1H),1.08-1.03(m,2H),0.03 (s,9H)(CDCl3)    14 S  H  11-Cl  SEM  MH+  414.9 8.40(s,1H),8.07-7,33(m,7H),5.67- 5.49(m,2H),3.93-3.81(m,2H),1.10 (m,2H),0.03(s,9H)(CDCl3)

a)SEM=(CH3)3SiCH2CH2OCH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