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附着到基板上的平行连接器以及基板中使用的连接器

附着到基板上的平行连接器以及基板中使用的连接器

摘要

一对外壳固定部件(25L和25R)突出地设置在外壳(20)的侧壁(24)的两个外侧表面上。在图3中从左手侧显示的外壳(20)的外壳固定部件(25L)比从右手侧显示的外壳固定部件(25R)设置的靠前。通过将两外壳(20L,20R)在其宽度方向上平行排列,两外壳(20L,20R)被固定到基板(10)上。在该状态下,彼此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25L和25R)被平行排列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173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88349.1

  • 发明设计人 田中宣吉;市田清文;

    申请日2004-11-10

  • 分类号H01R13/73;H01R13/46;H01R12/22;

  • 代理机构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顾红霞;车文

  • 地址 日本三重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04: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13/73 授权公告日:20080910 终止日期:20141110 申请日:200411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09-10

    授权

    授权

  • 2005-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到基板的平行连接器和一种用于基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用于基板的连接器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在该连接器中,外壳固定部件突出地设置在外壳的每个侧表面上。通过将螺钉紧固到外壳固定部件中,能够将该外壳固定到基板上。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203896公开如下:

在将数个外壳,例如上述这种连接器的两个外壳1,固定到基板上的过程中,当外壳1在宽度方向平行排列时,如附图6中所示,外壳固定部件2相邻设置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连接器的整个宽度尺寸W0等于2倍的W01(等于一个外壳1的宽度尺寸)与两外壳1之间的间隙W02的总和。连接器的宽度尺寸W0是比较大的。因此,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有尺寸限制时,则不能够使外壳1平行排列。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节省空间。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到基板的平行连接器,其中,当连接器外壳在基板宽度方向上平行排列时,一个外壳固定部件从固定到基板上的数个连接器外壳中每一个的侧表面上突出出来。彼此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在连接器外壳的纵向上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当每个连接器外壳设置在基板纵向的预定位置上时,连接器外壳固定到基板上;并且相邻外壳固定部件被设置在每个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上的向前和向后位置处。

优选的是,外壳固定部件设置在每个连接器外壳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外壳固定部件设置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基板的连接器,其中,一个外壳固定部件从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上突出出来;并且外壳固定部件被设置在连接器外壳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外壳固定部件被设置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效果将在下面进行描述。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沿其纵向平行设置在连接器外壳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处。这样,与外壳固定部件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常规模式的连接器相比,就能够减小设置外壳的空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能够减小设置外壳的空间的纵向尺寸。

两外壳固定部件在连接器外壳的纵向上向前和向后设置。因此,通过将具有同样结构的外壳平行设置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上,能够使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向前和向后排列。也就是说,由于使用了具有同样结构的外壳,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来生产连接器。

当数个连接器外壳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时,相邻固定部件能够平行地设置在前部和后部位置处。因此,与外壳固定部件沿宽度方向设置常规模式的常规连接器相比,就能够减小设置外壳的空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两外壳固定部件在连接器外壳的纵向上被向前和向后设置。因此,通过将具有相同结构的外壳平行地设置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处,能够使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向前和向后排列。也就是说,由于使用具有相同结构的外壳,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来生产连接器。

附图简要描述

图1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基板的连接器;

图2是沿着图3中的线X-X的剖视图,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用于基板的连接器;

图3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当连接器固定到基板上时,图1中所示的用于基板的连接器沿着宽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状态;

图4是沿着附图3中的线Y-Y的剖视图;

图5是一个平面图,显示了当连接器被固定到基板上时,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基板的连接器沿着宽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状态;和

图6是一个用于解释现有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附图1至4进行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当连接器C在连接器C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时,用于基板10的两个连接器C被固定到基板10上。一个外壳固定部件25与用于基板10中的连接器C的连接器外壳20(下文中仅称作外壳)整体形成在一起,自攻螺钉N能够紧固到该外壳固定部件25中。附图中未示出的一个配合阴性外壳能装配在外壳20上。在下面的描述中,装配在配合阴性外壳上的外壳20的装配侧被指定为“前”侧(附图2中的右手侧)。垂直方向如除附图3之外的每个附图所示。

外壳20由合成树脂制成。如附图1和2中所示,外壳20具有一个能够保持端子配件21的端子保持部件22,一个从端子保持部件22向前突出的盖子部件23,一对从端子保持部件22和盖子部件23向后延伸的侧壁24,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24上的外壳固定部件25。一个对准板40能够通过将其夹在两侧壁24中间而设置在它们之间,该对准板40用于将端子配件21排列成行。

该端子保持部件22大致呈块状。端子插入孔26穿透端子保持部件22形成在外壳20的纵向上,端子配件21能够分别从外壳20的后侧插入到端子插入孔26中。端子插入孔26在垂直方向设有三层,在宽度方向设有七行。端子配件21从端子保持部件22向后突出的一部分,向下弯曲使得每个端子配件21成L形。每个端子配件21的垂直下部插入到基板10的连接孔11中,并被焊接到其中以将端子配件21的垂直下端形成为基板侧连接部分21a,该基板侧连接部分能够电连接到印刷在基板10上的导电通路中(未示出)。插入到端子插入孔26中的端子配件21的长度根据端子配件21所设置的层而有所不同。具体是,位于上层的端子配件21的水平和垂直长度都要超过设置在下层的端子配件21的水平和垂直长度。位于上层的端子配件21的垂直部分在位于下层的端子配件21的垂直部分的后面。

盖子部件23从端子保持部件22的周边向外和向前突出。这样,盖子部件23大致呈正方形柱状。盖子部件23容纳每个端子配件21的水平部分的连接器侧连接部分21b,该连接器侧连接部分21b从端子保持部件22的前表面(装配表面)突出。配合阴性外壳能够从外壳20的前侧装配到外壳20上。端子配件21的连接器侧连接部分21b能够电连接到容纳在阴性外壳中的相应阴性端子配件(未示出)。当外壳20装配到基板10上时,盖子部件23从基板10的前端突出。

两个侧壁24从端子保持部件22和盖子部件23的后端两侧向后延伸。在侧视图中,两侧壁24大致呈矩形板状。两侧壁24的尺寸设置为侧面覆盖从端子保持部件22的后表面向后突出的每个端子配件21上除了基板侧连接部分21a之外的几乎所有部分。从而,两侧壁24保护端子配件21。更为特别的是,如附图3所示,侧壁24的上部末端位置被设置得高于设置在最上层的端子配件21的上部末端表面,并且侧壁24的后端位置从设置在最上层的端子配件21的后端表面向后设置。在其几乎整个长度上向内开口的凹面部分27设置在两侧壁24的下部(相应于外壳固定部件25的垂直部分)的内表面上。一个保持部分28从凹面部分27在外壳20纵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处向内突出,该保持部分28能够不能取下地保持住安装好的对准板40。每个侧壁24具有一个截面大致为L形的防止打开部分29,该防止打开部分29从其内表面上位于凹面部分27上方的位置处向内和向下突出。随着将端子配件21装配到外壳20中,密封封装材料(未示出)被填入到位于两侧壁24之间的端子保持部件22的后侧中。位于两个侧壁24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是开放的。所以,容易保留在该空间中的空气在封装材料的硬化过程中很轻易地被排出。

该对准板40为平板状,并且被安装在外壳20上,使对准板40的较长侧部基本垂直于外壳20的纵向。该对准板40具有基本为圆形的定位孔41,这些定位孔41垂直穿透对准板。端子配件21的基板侧连接部分21a能够分别穿过定位孔41插入。定位孔41的数量等于端子配件21的数量。定位孔41设置成与穿透基板10形成的相应连接孔11重合。这样,插入到定位孔41中的基板侧连接部分21a能够分别设置在连接孔11中的位置上。对准板40能够从下方设置在两侧壁24之间。能够被锁定到侧壁24的保持部分28上的将被保持的部分(未图示)从壳20的纵向上延伸的对准板40的两个侧表面(较短侧)的大致中心处向外突出出来。该对准板40有一个向外和向上突出超过该将被保持部分的截面呈L形的防止打开部分42。该防止打开部分42从每个将被保持部分向前和向后设置。当对准板40安装到外壳20上时,该防止打开部分42进入到在侧壁24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面部分27中,并且与面向该凹面部分27的防止打开部分29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相接合,从而防止两侧壁24向外变形打开。

如附图1和3所示,两个外壳固定部件25从两个侧壁24的外表面沿宽度方向(向外)突出。一个螺钉紧固孔30垂直穿透该外壳固定部件25形成,自攻螺钉N能够被紧固到该螺钉紧固孔中。如图4中所示,通过将自攻螺钉N向上插入到垂直穿透基板10形成的螺钉插入孔12中,并使自攻螺钉N与螺钉紧固孔30相接合,外壳20能够固定到基板10上。两个外壳固定部件25设置在侧壁24的下端上。每个外壳固定部件25的高度被设置为侧壁24高度的大约1/3(大约与凹面部分27的高度相同)。外壳固定部件25沿宽度方向突出的尺寸相等。外壳固定部件25与从端子保持部件22向后突出的侧壁24相连续,以便该外壳固定部件25的位置与外壳20装配到基板10上的位置以及螺钉插入孔1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如附图3中所示,外壳固定部件25在连接器C的纵向上设置到两个侧壁24的外表面的前方和后方。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将左侧外壳固定部件25和右侧外壳固定部件25以及左侧壁24和右侧壁24彼此区别开,在表示左侧外壳固定部件和左侧壁的附图标记中添加一个后缀L,而在表示右侧外壳固定部件和右侧壁的附图标记中添加一个后缀R。另一方面,当它们不区分彼此而是被整体表示时,其附图标记不添加后缀。更为特别的是,图3中设置在右侧壁24R上的外壳固定部件25R的后端几乎与右侧壁24R的后端齐平。另一方面,设置在左侧壁24L上的外壳固定部件25L的后端被设置得比右外壳固定部件25R的后端略微靠前。也就是说,外壳固定部件25L被设置得比右外壳固定部件25R略微靠前。

通过使两个外壳20的前端彼此重合并使两个外壳20在连接器C的宽度方向上平行排列,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基板10的连接器C的外壳20被固定到基板10上。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彼此区别左手侧外壳20和右手侧外壳20,在表示左手侧外壳的附图标记中添加后缀L,而在表示右手侧外壳的附图标记中添加后缀R。另一方面,当它们不区分彼此而是被整体表示时,其附图标记不添加后缀。在外壳20被平行设置的状态下,图3中左手侧外壳20L的右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图3中右手侧外壳20R的左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RL,也就是,设置在左手侧外壳20L的侧壁24LR的外表面上的右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设置在右手侧外壳20R的侧壁24RL的外表面上的、与右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LR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25RL,被沿着连接器C的纵向并排设置。设置两个外壳20L和20R的空间的宽向长度W几乎等于,从左手侧外壳20L的宽度W1与右手侧外壳20R的宽度W1的总和中,减掉右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LR的突出末端与左手侧外壳固定部件25RL的突出末端之间的距离W2(该距离是通过从外壳固定部件25LR的突出长度W3中或者从外壳固定部件25RL的突出长度W3中,减掉位于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侧壁24RL之间的间隙W4或者位于外壳固定部件25RL的突出末端和侧壁24LR之间的间隙W4来获得)后的距离。当通过将外壳固定部件25设置在预定的前后位置上而将外壳20L和20平行排列时,四个插入孔12中的每一个都穿透基板10形成在与每个外壳固定部件25的螺钉紧固孔30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处。

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操作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在装配用于基板10的该连接器C的过程中,在沿水平方向直的端子配件21从连接器外壳20的后侧插入到相应端子插入孔26中之后,从端子保持部件22向后突出的每个端子配件21的一部分被几乎垂直地向下弯曲。在所有端子配件21设置到外壳20上之后,再进行将对准板40设置到外壳20上的操作。在每个端子配件21的基板侧连接部分21a被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41中时,对准板40从下方设置在两侧壁24之间。结果,如图1和2所示,该将被保持部分被锁定到保持部分28上。从而保持部分28不可移动地保持住对准板40,防止其从外壳20中脱出。此外,该防止打开部分42进入到凹面部分27中。结果,防止打开部分42的内表面被锁定到防止打开部分29的内表面上。从而能够防止两侧壁24向外变形打开。

其后,进行将外壳20固定到基板10上的操作。在将外壳20放到基板10上并将每个外壳固定部件25的螺钉紧固孔30的位置与基板10的螺钉插入孔12的位置匹配之后,使用冲击扳手之类的电动工具进行紧固插入到螺钉插入孔12中的自攻螺钉N的操作。在紧固操作中,随着自攻螺钉N切入到螺钉紧固孔30的内部外围表面中,自攻螺钉N向前移动。从而形成螺纹,并且外壳20利用自攻螺钉N被固定到基板10的预定位置上。

当两外壳20L和20R用上述方式被固定到基板10上时,如图3和4所示,外壳20L和20R的前端和后端位置几乎彼此齐平。外壳固定部件25RL和25LR在外壳20的纵向上前后相邻排列。也就是说,当外壳固定部件25RL和25LR前后设置时,彼此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25RL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两侧壁24LR和24RL之间的空间中。也就是说,该相邻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25RL被前后设置在相对侧壁24LR和24RL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与具有外壳固定部件2沿宽度方向设置常规模式的常规连接器(参见附图6)相比,通过每个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25RL的突出尺寸W3,设置两外壳20L和20R的空间的整个宽度方向长度W能够被减小。在这种状态下,配合阴性外壳的外壳20L和20R的装配表面几乎彼此齐平。

此后,插入到连接孔11中的端子配件21的基板侧连接部分21a被焊接到连接孔11中。在将封装材料填充到端子保持部件22位于两侧壁24之间的后侧中之后,配合阴性外壳被装配到每个外壳20L和20R的盖子部件23中,将阳性和阴性端子配件彼此分别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25RL前后设置。从而,与具有常规模式的常规连接器相比,能够减小设置两个外壳20L和20R的空间的宽度W。因此,当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有尺寸限制时,可以将外壳20L和20R平行设置。

通过将外壳20L和20R放置到基板10的纵向上的位置处,它们被固定到基板10上。外壳固定部件25LR被设置在外壳20L的侧表面上,并且通过在连接器的纵向上将外壳固定部件25LR设置在外壳固定部件25RL前面,外壳固定部件25RL设置在外壳20R的侧表面上。因此,与通过前后设置具有同样结构的外壳来使相邻外壳固定部件前后排列的连接器相比,两外壳20L和20R设置在其中的空间的整个纵向尺寸能够被减小。

外壳固定部件25L被设置在外壳20的一个侧表面上,而通过使外壳固定部件25L和外壳固定部件25R的纵向位置有所区别,使得外壳固定部件25R设置在外壳20的另一个侧表面上。因此,通过将同样结构的外壳20平行设置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上,能够使得相邻外壳固定部件25LR和25RL向前和向后设置。也就是说,由于使用了同样结构的外壳20,能够以低成本来生产连接器。

另一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参照附图描述的上述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化。

(1)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形成在外壳上的定位突起装配到形成在基板上的定位凹面部分中,外壳固定部件的螺钉紧固孔和基板的螺钉插入孔能够彼此匹配。

(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外壳固定部件的位置在连接器外壳的纵向上有所区别,一对外壳固定部件被设置在连接器外壳的侧表面上。但是,通过将外壳固定部件的位置设置在连接器外壳的纵向上同一位置处,能够设置一对外壳固定部件。更为特别的是,如图5所示,能够形成外壳20A和外壳20B,并通过使三个外壳20A、20B和20A的纵向位置一致而将该三个外壳平行设置,在外壳20A中,一对外壳固定部件25A设置在侧壁24A的后端,在外壳20B中,一对外壳固定部件25B设置在比侧壁24B的后端靠前的位置处。从而,相邻的外壳固定部件25A和25B能够被前后设置。此外,通过使它们的位置在其纵向上有所区别,能够形成同一类型的各外壳并将它们平行排列。

(3)  外壳固定部件的数量和配置是可变的。外壳固定部件可以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以外的位置上。

(4)  可以平行排列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外壳。

(5)  作为将螺钉紧固到外壳固定部件中的方法,可以使用螺栓和螺母而不是自攻螺钉。

(6)  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配件被焊接到基板上。但是本发明适用于使用压入配合的端子的连接器,该压入装配的端子通过将端子配件的基板侧连接部分压入到基板中而与基板连接。端子配件的配置不局限于“L”形,但是本发明适用于使用直型端子配件的连接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