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光装置交调失真校正方法及电路、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电光装置交调失真校正方法及电路、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摘要

高精度地校正给像素的施加电压。在电光装置(10)附加校正电路(600)。如果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例如正极性选择电压+VS被施加给扫描线312,在其前半期间中,校正电路(600),检测伴随在数据线(212)从电压-VD/2向电压+VD/2的切换而产生的尖峰脉冲,并判断检测出的尖峰脉冲的大小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阈值,当判断尖峰脉冲的大小为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在接该前半期间之后的后半期间,将与检测出的尖峰脉冲具有相同极性的脉冲附加于选择电压的供给线(51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911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73832.2

  • 发明设计人 田尻宪一;矢田部聪;

    申请日2004-09-02

  • 分类号G02F1/136;G02F1/133;H01L29/786;

  • 代理机构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5: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2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9G3/36 登记生效日:201605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409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7-05-30

    授权

    授权

  • 2005-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抑制所谓的横向交调失真(cross talk)的发生的电光装置的交调失真校正方法及其校正电路、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过液晶等的电光物质的电光变化进行显示的电光装置中,显示质量上的差距被认为是在横(行)方向发生的所谓横向交调失真的问题。横向交调失真的原因,认为是伴随数据线(分段电极)的电压的切换发生的尖峰脉冲使向像素施加的有效电压值发生了变化。

作为抑制这样的横向交调失真的发生的技术,例如,有对应于切换电压的分段电极的数量,对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削减等来校正向像素施加的电压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其作为技术(1)),还有检测出驱动信号的失真(尖峰脉冲),在数据信号等加上校正信号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将其作为技术(2))等。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52922号公报(参照图1、图2、第0027段落等)。

专利文献2:特开2000-56292号公报(参照图1、第0017段落等)。

然而,在上述技术(1)中,由于没有检测出尖峰脉冲本身,所以施加电压的校正精度并不是很高。此外,在上述技术(2)中,虽然检测出了尖峰脉冲,但由于要通过滤波器或放大电路等生成校正信号,所以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工作延迟。因此,由于形成了在尖峰脉冲之后立即加上消除该尖峰脉冲的校正信号的形式,而使向像素的施加电压发生显著的变化,所以认为特别是在像素液晶装置的像素那样具有电容性的情况下,其有效电压值的校正精度并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存在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抑制横向交调失真的发生,可以对向像素施加的有效电压值进行高精度的校正的电光装置的横向交调失真校正方法及其校正电路、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交调失真校正电路,校正在电光装置发生的交调失真,该电光装置具备,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处对应地设置的像素;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依次地选择上述扫描线,并且对于所选择的扫描线,在该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施加选择电压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对于一条数据线,一方面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分别地在与该像素的灰度对应的期间施加非点亮电压,在剩余期间施加点亮电压,另一方面在该后半期间内,分别地在与该像素的灰度对应的期间施加点亮电压,在剩余期间施加非点亮电压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具备: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检测伴随从上述点亮电压或上述非点亮电压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而产生的尖峰脉冲的检测电路;判断检测出的尖峰脉冲的大小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判断电路;当由上述判断电路判断尖峰脉冲的大小为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在接该前半期间之后的后半期间,将与检测出的尖峰脉冲具有相同极性的脉冲附加于上述选择电压的附加电路。

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当在某一时序,数据线的电压从点亮(ON)电压或非点亮(OFF)电压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时,在施加选择电压的后半期间,由于在相同的时序,同样数量的数据线从点亮电压或非点亮电压的另一方,向一方切换,所以会发生与前半期间具有相反极性的大小基本相同尖峰脉冲。借此,本发明的校正电路抑制横向交调失真的发生。即,本发明的校正电路,在前半期间中,检测伴随电压切换而产生的尖峰脉冲,当判断其大小为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通过在该后半期间,附加与该尖峰脉冲具有相同极性的脉冲,可以在施加选择电压的后半期间抵消相反极性的尖峰脉冲。

另外,所谓的本发明的点亮电压,是指在指定某1条扫描线被选择的期间,在施加给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之中,在该期间中与施加给所指定的扫描线的选择电压相反极性的电压,所谓的非点亮电压,是指在指定的扫描线被选择的期间,在施加给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之中,在该期间中与施加给所指定的扫描线的选择电压相同极性的电压。此外,电压的极性,是以数据信号取得的点亮电压、非点亮电压的中间电压为基准,将高电位侧作为正极,将低电位侧作为负极。

优选地,在该校正电路中,上述附加电路在后半期间中从上述点亮电压或上述非点亮电压的另一方向一方切换的时序附加上述脉冲。由此,后半期间中的相反极性的尖峰脉冲,可以通过与前半期间相同极性的脉冲的附加,高精度地被抵消。

此外,优选地,在该校正电路中,上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对于一条数据线,使从该前半期间的开始到切换到上述点亮电压或上述非点亮电压的另一方的经过时间,与从接该前半期间之后的后半期间的开始到切换到上述点亮电压或上述非点亮电压的一方的经过时间彼此基本相同,上述附加电路,具有使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尖峰脉冲只延迟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半个期间,并将其作为上述脉冲输出的延迟电路。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而且,优选地,在电光装置如液晶装置那样原则上进行交流驱动的情况下,上述扫描线驱动电路,以上述点亮电压和上述非点亮电压的基本中间电压为中心,将上述选择电压极性反转,上述检测电路、上述判断电路及上述附加电路具有正极用和负极用的2组。由此,在交流驱动中的正极和负极双方,都可以消除向扫描线的尖峰脉冲。

此外,优选地,在该校正电路中,上述检测电路包括其一端与预先确定的电压供给线连接的第1电容器。根据该方式,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检测在前半期间伴随电压切换而产生的尖峰脉冲。

另外,优选地,在该校正电路中,上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在后半期间,将供给上述选择电压的电源线与所选择的扫描电极连接的开关,上述附加电路包括,其一端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的第2电容器。根据该方式,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将与前半期间相同极性的脉冲附加于后半期间中的选择电压。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交调失真的校正电路,也可以作为交调失真的校正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与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处对应地设置的像素;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依次地选择上述扫描线,并且对于所选择的扫描线,在该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施加选择电压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对于一条数据线,一方面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分别地在与该像素的灰度对应的期间施加非点亮电压,在剩余期间施加点亮电压,另一方面在该后半期间内,分别地在与该像素的灰度对应的期间施加点亮电压,在剩余期间施加非点亮电压的数据线驱动电路;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检测伴随从上述点亮电压或上述非点亮电压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而产生的尖峰脉冲的检测电路;判断检测出的尖峰脉冲的大小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判断电路;当由上述判断电路判断尖峰脉冲的大小为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在接该前半期间之后的后半期间,将与检测出的尖峰脉冲具有相同极性的脉冲附加于上述选择电压的附加电路。根据该电光装置,与上述校正电路同样,可以在后半期间中消除相反极性的尖峰脉冲。

优选地,在该电光装置中,上述像素包括,一端与上述扫描线或上述数据线的任意的一方连接的两端子型开关元件;在上述扫描线或上述数据线的任意的另一方和与上述两端子型开关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的像素电极之间,夹持电光物质的电光电容。使用这样的两端子型开关元件,与使用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结构相比,在原理上不会发生布线之间的短路问题这一点,和制造工艺简单化方面等都是有利的。

而且,优选地,该两端子型开关元件具有导电体/绝缘体/导电体的结构。使用具有该结构的两端子型开关元件,作为任意的导电体,可以原样地使用扫描线或数据线,此外,绝缘体可以通过该导电体本身的氧化来形成。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作为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电光装置,所以可以进行抑制交调失真发生的高质量的显示。另外,在后面将叙述这样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光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像素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同上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图。

图7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数据线驱动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同上的数据线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向像素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10是表示第i行扫描线等和各数据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同上的电光装置中发生横向交调失真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横向交调失真的原因的图。

图13是表示同上的电光装置中的校正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同上的校正电路中的变换延迟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同上的校正电路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同上的校正电路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同上的校正电路的校正工作的图。

图18是表示使用了同上的电光装置的移动电话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使用了同上的电光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液晶面板,116...像素,212...数据线,250...数据线驱动电路,312...扫描线,350...扫描线驱动电路,400...控制电路,500...电压生成电路,600...校正电路,602、604...耦合电容器,612、622...比较器,650...脉冲附加电路,660...变换延迟电路,667...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光装置结构的框图。

如图所示,电光装置10包括液晶面板100、控制电路400、电压生成电路500和校正电路600。其中,在液晶面板100上,沿列(Y)方向延伸形成有多条数据线(分段电极)212,沿行(X)方向延伸形成有多条扫描线(共用电极)312,并且在数据线212和扫描线312的交叉处分别地形成有像素116。其中,各个像素116由液晶电容器118和作为两端子型开关元件一例的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220串联构成,如后所述,液晶电容器118的结构为,在发挥对向电极功能的扫描线312和矩形像素电极之间夹持作为电光物质的一例的液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是对将扫描线312的总数设为320条,将数据线212的总数设为240条的纵320行X横240列的矩阵型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扫描线驱动电路350为,将扫描信号Y1、Y2、Y3、...、Y320分别地供给第1行、第2行、第3行、...、第320行的扫描线312的电路。详细地说,扫描线驱动电路350,如后所述地对320条扫描线312一条一条地进行选择后,分别地向所选择的扫描线312供给选择电压,向其他的扫描线312供给非选择电压。

此外,数据线驱动电路250为,对于位于由扫描线驱动电路350所选择的扫描线312上的像素116,分别地通过第1列、第2列、第3列、...、第240列的数据线212供给对应于其显示内容(灰度)的数据信号X1、X2、X3、...、X240的电路。另外,关于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35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控制电路400为,一方面对于数据线驱动电路250,供给用于水平扫描液晶面板100的各种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等,另一方面对于扫描线驱动电路350,供给用于垂直扫描液晶面板100的各种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等的电路。而且,控制电路400,将用“0”到“7”的8个级别表示像素116的灰度的3比特灰度数据Dn,同步地供给垂直扫描和水平扫描。

在此,作为本实施例的前提,当3比特的灰度数据Dn为(000)时表示最亮的白色显示,随着3比特值的增大表示辉度逐步地降低,而当灰度数据Dn为(111)时表示最暗的黑色显示。而且,液晶面板100为在无电压施加状态为白显示的常白模式。

如上所述的点亮电压,由于是指与选择电压相反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所以有必要注意的是,在常白模式,像素被施加点亮电压后,像素是变暗的。

下面,电压生成电路500为,分别生成用于液晶面板100的电压±VS和电压±VD/2的电路。其中,电压±VS作为扫描信号的选择电压,电压+VS通过电阻R1和供给线511,而电压-VS通过电阻R4和供给线514被分别地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350。此外,电压±VD/2为扫描信号的非选择电压,电压+VD/2通过电阻R2和供给线512,而电压-VD/2通过电阻R3和供给线513被分别地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350。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电压±VD/2兼被用作数据信号的数据电压,所以其也分别地被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250。此外,电压-VD/2也被供给校正电路600,为了便于对该校正电路600进行说明,对此在后面进行叙述。

图2为表示液晶面板1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3为表示将该液晶面板100沿X方向分解时的结构的剖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液晶面板100构成为,将位于背面侧的元件基板200,和位于观察侧的比元件基板200小一圈的对向基板300,通过兼作为衬垫的混入了导电微粒114的密封材料110,保持固定的间隙地粘合,并且在该间隙封入了例如TN(扭曲向列)型的液晶160。另外,如图2所示,密封材料110沿对向基板300的内周边缘形成为框状,为了封入液晶160,其一部分具有开口。因此,当封入了液晶后,开口部分由密封材料112密封。

在对向基板300的对向面上,除了在行(X)方向延伸形成了作为带状电极的扫描线312之外,还形成了取向膜308,并在固定方向实施了摩擦处理。在此,特别是如图3所示,扫描线312的一端被分别地延伸到密封材料110的形成区域。此外,在对向基板300的外侧(观察侧)粘贴有偏振器131(图2中被省略),其吸收轴被设置成与取向膜308的摩擦处理方向对应。

另外,在元件基板200的对向面上,除了与在Y(列)方向延伸形成的数据线212相邻地形成了矩形的像素电极234之外,还形成了取向膜208,并在固定方向实施了摩擦处理。

在元件基板200上,设置有与扫描线312的各条一一对应的布线342。详细地说,特别是如图3所示,该布线342的一端,在密封材料110的形成区域中,与对应的扫描线312的一端对向地形成。在此,在扫描线312的一端和布线342的一端对向的部分,导电微粒114被以1个或1个以上的存在比例地分散到密封材料110中。因此,在对向基板300上形成的扫描线312,通过该导电微粒114与元件基板200的对向面上的布线342连接,从电的角度来看,其处于被引出到元件基板200的上的密封材料110的形成区域外的状态。

此外,构成了在元件基板200上形成的数据线212的一端,被原样地引出到密封材料110的形成区域外的结构。而且,在元件基板200的外侧(背面侧)粘贴有偏振器121(图2中被省略),其吸收轴被设置成与取向膜208的摩擦处理方向对应。

另外,当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00为透射型时,虽然在元件基板200的背面侧设置有均匀地照射光的背光源单元,但由于与本申请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此省略图示。

接下来,对于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外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从对象基板300相对于元件基板200探出的2个边上,分别通过COG(ChipOn Glass玻璃上芯片)技术安装有用于驱动数据线212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和用于驱动扫描线312的扫描线驱动电路350。

因此,构成一方面数据线驱动电路250直接地将数据信号供给数据线212,另一方面扫描线驱动电路350,通过布线342和导电微粒114将扫描信号间接地供给扫描线312的结构。

此外,数据线驱动电路250的安装区域的外侧附近,连接有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制电路)基板150的一端。另外,FPC基板150的另一端的连接处在图2中被省略,为图1中的控制电路400、电压生成电路500和校正电路600。

另外,图1中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350与图2中不同,分别位于液晶面板100的左侧和上侧,但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电结构。此外,代替将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350分别地在元件基板200上进行COG式安装,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TAB(Tape AutomatedBonding带自动键合)技术,将安装了各个驱动器或电源电路的TCP(TapeCarrier Package载带式封装)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进行电或机械的连接的结构。

下面,对液晶面板100中的像素11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其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另外,在该图中,为了理解说明,将图3中的取向膜208、308和偏振器121、131省略。

如图4所示,在元件基板200的对向面上,矩阵状地排列有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体构成的矩形的像素电极234,其中,排列在相同列的像素电极234,分别地通过TFD220共同连接于一条数据线212。在此,从基板侧看,TFD220由纯钽或钽合金等形成,且由从数据线212成T形地分杈出的第1导电体222、使该第1导电体222阳极氧化的绝缘体224、铬等的第2导电体226构成,形成为导电体/绝缘体/导电体的三明治结构。因此,TFD220具有电流-电压特性为正负双方向非线性的二极管开关特性。

另外,在图4中,虽然在元件基板200的对向面上直接地形成有像素电极234及数据线212等,但优选地采用在该对向面上形成具有透明性的绝缘体,在其上面形成像素电极234及数据线212等的结构。最好是形成这样的绝缘体的理由是,为了使第1导电体222不会由于堆积第2导电体226后的热处理而剥离,以及使杂质不会扩散到第1导电体222。

另外,在对向基板300的对向面上,由ITO等构成的扫描线312,沿与数据线212正交的行方向延伸,并且在像素电极234的对向的位置上排列。由此,扫描线312作为像素电极234的对向电极发挥作用。

因此,图1中的液晶电容118,在数据线212和扫描线312的交叉处,由该扫描线312、像素电极234、及在两者之间夹持的液晶160构成。

在这样的结构中,不管施加给数据线212的数据电压如何,在将使TFD220处于强制导通状态(ON)的选择电压+VS、-VS的其中任意一个施加给扫描线312后,使与该扫描线312和该数据线212的交叉处对应的TFD220导通,从而使与导通的TFD220连接液晶电容118积累与该选择电压和该数据电压的差对应的电荷。电荷积累后,即使将非选择电压施加给扫描线312而使该TFD220断开,也可以维持液晶电容118中的电荷的积累。

在液晶电容118中,对应于积累的电荷量,液晶160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透过偏振器121、131的光量与积累的电荷量对应地变化。因此,如果以选择电压不变为前提,通过施加了该选择电压时的数据电压,并对每个像素控制液晶电容118中电荷的积累量,可以实现规定的灰度显示。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对由图1中的控制电路400生成的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等的各种信号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Y(垂直扫描)侧所使用的信号进行说明。第1,如图6所示,开始脉冲DY为1个垂直扫描期间(1F)的最初的输出脉冲。第2,如同一图所示,时钟信号YCK为Y侧的基准信号,具有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周期。第3,极性指示信号POL为指定选择扫描线时应该施加的选择电压的极性的信号,例如,如果是H电平则指定正极性的选择电压+VS,如果是L电平则指定负极性的选择电压-VS。如同一图所示,该极性指示信号POL,在相同的垂直扫描期间中,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逻辑电平进行反转,此外,在相邻的垂直扫描期间中,相同的水平扫描期间中的逻辑电平成为反转的关系。第4,控制信号INH为用于对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的选择电压的施加期间进行限定的信号。如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后半期间进行选择电压的施加,所以控制信号INH在该后半期间成为H电平。

下面,对用于X(水平扫描)侧的信号进行说明。第1,如图8所示,锁存脉冲LP为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最初输出的脉冲。第2,如同一图所示,复位信号RES为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1H)前半期间的最初和后半期间的最初分别输出的脉冲。第3,交流驱动信号MX为用于在数据线侧交流驱动像素116的信号,如同一图所示,与Y侧的极性指示信号POL具有相位超前90度的关系。因此,交流驱动信号MX,在指定正极性的电压+VS作为选择电压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其前半期间成为H电平,其后半期间成为L电平,而在指定负极性的电压-VS作为选择电压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其前半期间成为L电平,其后半期间成为H电平。第4,如同一图所示,灰度代码脉冲GCP,分别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后半期间中,与除了白色或黑色的灰色的(110)、(101)、(100)、(011)、(010)、(001)的顺序对应地排列。另外,在同一图中,灰度代码脉冲GCP,实际上是考虑了像素的施加电压一浓度特性(V-T特性)而设置的,并不是等间隔的。

下面,对扫描线驱动电路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该扫描线驱动电路350的结构的框图。

在该图中,移位寄存器352具有与扫描线312的总数对应的320比特的级数,将在1个垂直扫描期间的最初供给的开始脉冲DY通过时钟信号YCK依次地移位后,作为传送信号Ys1、Ys2、Ys3、...、Ys320依次地输出。在此,传送信号Ys1、Ys2、Ys3、...、Ys320为分别与第1行、第2行、第3行、...、第320行的扫描线312一一对应的信号,其指示其中任意一个传送信号成为H电平后,应选择与之对应的扫描线312的水平扫描期间(1H)。

接着,电压选择信号形成电路354,从传送信号、还有极性指示信号POL和控制信号INH,对于1行的扫描线312,指定向该扫描线312的施加电压,并输出形成互相排斥的激活电平(H电平)的电压选择信号a、b、c、d。在此,当电压选择信号a成为H电平后指示+VS(正极性选择电压)的选择。同样,当电压选择信号b、c、d成为H电平后,分别指示+VD/2(正极性非选择电压)、-VD/2(负极性非选择电压)、-VS(负极性选择电压)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施加了选择电压+VS或-VS的期间,为1个水平期间(1H)的后半期间0.5H(1/2H)。此外,施加了选择电压+VS后非选择电压为+VD/2,施加了选择电压-VS后非选择电压为-VD/2,根据之前的选择电压来单义地决定。

因此,电压选择信号形成电路354,扫描信号的电压电平成为以下的关系:对于1行的扫描线31 2输出电压选择信号a、b、c、d。即,传送信号Ys1、Ys2、...、Ys320的其中任意一个成为H电平,指定为应选择与其对应的扫描线312的水平扫描期间,而且,通知了控制信号INH成为H电平,为该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后,电压选择信号形成电路354,将给该扫描线312的扫描信号的电压电平,第1,作为与极性指示信号POL的信号电平对应极性的选择电压,第2,当此后半期间结束后,成为与该选择电压对应的非选择电压而生成电压选择信号。

具体地,电压选择信号形成电路354,在控制信号INH成为H电平的期间,如果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电平,则将使正极性选择电压+VS被选择的电压选择信号a在该后半期间作为H电平,该后半期间结束,如果控制信号INH迁移到L电平,则将使正极性非选择电压+VD/2被选择的电压选择信号b作为H电平输出,而在控制信号INH成为H电平的后半期间中,如果极性指示信号POL为L电平,则将使负极性选择电压-VS被选择的电压选择信号d在该期间作为H电平,此后,如果控制信号INH迁移到L电平,则将使负极性非选择电-VD/2被选择的电压选择信号c作为H电平输出。

选择器组358,对于1条扫描线312具有4个开关3581-3584。这些开关3581-3584的各一端,分别连接于供给线511-514,开关3581-3584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扫描线312共同连接,并且作为各个栅供给电压选择信号a、b、c、d。

然后,开关3581-3584,在各自的栅输入的电压选择信号a、b、c、d成为H电平后,在各自的一端和另一端间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各个扫描线312,通过3581-3584之中已导通的开关,成为与供给线511-514的任意一个连接的状态。

下面,对通过上述结构的扫描线驱动电路350供给的扫描信号的电压波形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开始脉冲DY通过移位寄存器352按照时钟信号YCK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依次地移位,并将此作为传送信号Ys1、Ys2、...、Ys320输出。

在此,在与某1行的扫描线312对应的传送信号成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中,当到达其后半期间(1/2H)后,根据该后半期间的极性指示信号POL的逻辑电平决定给该扫描线的选择电压。

详细地说,供给某1行的扫描线的扫描信号的电压,在选择该扫描线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1/2H)中,如果极性指示信号POL例如为H电平,则正极性选择电压成为+VS,此后,保持与该选择电压对应的正极性非选择电压+VD/2。然后,经过1个垂直扫描期间(1F),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中,由于极性指示信号POL反转成为L电平,所以供给该扫描线的扫描信号的电压成为负极性选择电压-VS,此后,保持与该选择电压对应的负极性非选择电压-VD/2。

因此,如图6所示,在某个垂直扫描期间中,给第1行的扫描线312的扫描信号Y1,在该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中,与极性指示信号POL的H电平时应地成为正极性选择电压+VS,此后保持正极性非选择电压+VD/2。在下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中,由于极性指示信号POL的电平成为与前次的选择逻辑反转的L电平,故给该扫描线的扫描信号Y1成为负极性选择电压-VS,此后保持负极性非选择电压-VD/2。以下重复该循环。

此外,极性指示信号POL,由于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1H)逻辑电平发生反转,故供给各条扫描线312的扫描信号,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1H),即,在扫描线312的每1行交替地成为极性反转关系。例如,在某场中,如果第1行的扫描信号Y1的选择电压为正极性选择电压+VS,则在经过1个水平扫描期间后,第2行的扫描信号Y2的选择电压成为负极性选择电压-VS

下面,对数据线驱动电路25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该数据线驱动电路250的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地址控制电路252为生成用于灰度数据的读出的行地址Rad的电路,将该行地址Rad通过在1场的最初供给的开始脉冲DY进行复位,并且以在每1个水平扫描期间供给的锁存脉冲LP步进。

显示数据RAM254为具有与纵320行×横240列的像素对应的存储区域的双端口RAM,其构成为,在写入侧,图1中从控制电路400供给的灰度数据Dn,被写入相同的由来自控制电路400的写入地址Wad指定的地址,在读出侧,将由行地址Rad指定的地址的灰度数据Dn的1行部分240个一起读出。

下面,解码器256为与读出的240个灰度数据Dn对应,从复位信号RES、交流驱动信号MX、灰度代码脉冲GCP,排斥地生成用于分别地选择数据信号X1、X2、...、X240的数据电压的电压选择信号e、f的装置。在此,电压选择信号e、电压选择信号f,分别地指定+VD/2的选择、-VD/2的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一样,灰度数据Dn为3比特(8灰度)数据,从读出的240个之中的某列的灰度数据Dn来看,解码器256如下所示地生成电压选择信号。

即,解码器256,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如果灰度数据Dn为指定白色(000)和黑色(111)之外的中间灰度的数据,第1,通过在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1/2H)的最初供给的复位信号RES,复位成与交流驱动信号MX的电平相反的电平,第2,在灰度代码脉冲GCP之中,在与该灰度数据Dn对应的脉冲的下降时,复位成与交流驱动信号MX的电平相同的电平,第3,无视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1/2H)的最初供给的复位信号RES,第4,在灰度代码脉冲GCP之中,在与该灰度数据Dn对应的脉冲的下降时,生成再复位成与交流驱动信号MX相同电平的电压选择信号。但是,解码器256,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分别地如果灰度数据Dn为白色的(000),生成使交流驱动信号MX成为反转的电平的电压选择信号e、f,如果灰度数据Dn为黑色的(111),则生成使交流驱动信号MX成为相同的电平的电压选择信号e、f。

此外,解码器256,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L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中,生成与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1H)交替了电压关系的电压选择信号e、f。

生成这样的电压选择信号,是解码器256与读出的240个灰度数据Dn的各个对应地执行的。

另外,选择器组358,对于1列数据线212,具有2个开关2581、2582。这些开关2581、2582的各一端,分别与供给线512、513连接,而各另一端与对应的数据线212共同连接,并且作为各个栅分别供给电压选择信号e、f。另外,开关2581、2582,在栅输入的电压选择信号e、f成为激活电平后,其各自的一端和另一端间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各条数据线212通过开关2581、2582中导通的开关,成为与供给线512或513的其中任意一个连接的状态。

结果,通过数据线驱动电路250供给的数据信号Xj的电压波形成为如图8所示的波形。另外,图8为表示在解码器256输入的灰度数据Dn的2进制数表示与作为将其解码后的结果的数据信号Xj的关系的图。

此外,图9是表示,给第i行扫描线312的扫描信号Yi、给其下面1行的扫描线312的扫描信号Yi+1、给第j列的数据线212的数据信号Xj中的各个信号波形的图。另外,该数据信号Xj,分别表示将位于第i行和第i+1行的扫描线312和第j列的数据线212的像素,作为白色显示、黑色显示及其中间色的灰色显示的情况。

如这些图所示,1个水平扫描期间(1H)被2分制为前半期间和后半期间,并且,扫描信号Yi、Yi+1,经过后半期间(1/2H)取得选择电压,在数据信号Xj使像素变暗时,取得点亮电压的期间变长。在此,如果选择电压为正极性的+VS,则点亮电压为负极性的数据电压-VD/2,相反地,如果选择电压为负极性的-VS,则点亮电压为正极性的数据电压+VD/2。另外,在该后半期间之前的前半期间的数据信号,与该后半期间的数据信号具有电压相反的关系。

因此,从1个水平扫描期间(1H)来看,数据信号Xj分别取得电压+VD/2和-VD/2的比率为50%。因此,不管像素的灰度以怎样的方式连续,在1个垂直扫描期间(1F)中,数据信号Xj取得电压-VD/2的期间的总计与取得电压+VD/2的期间的总计是相同的。这样,由于这意味着在非选择期间中施加给像素的有效电压值,在所有的像素都是相等的,所以可以抑制显示白色像素和黑色像素在行和列交替地配置的方格图案,或者每1行地显示白色像素和黑色像素的反转的条纹图案等的情况下发生的列(纵)方向的交调失真。另外,关于该纵方向的交调失真,例如在特开2001-147671号公报的图10进行了叙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扫描线312由ITO等的电阻率比较大的金属构成,如图10所示,以第i行的扫描线312为例,该扫描线312,与从第1列到第240例的全部的数据线212进行电容耦合。此外,不仅是扫描线312,同样地所有的液晶面板100的布线或信号线,在很大程度上与所有的数据线212进行电容耦合。

特别是,由于供给线511-514的一部分是形成在元件基板200上,所以耦合的程度很大。另外,当数据线212的电压从+VD/2、-VD/2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时,在扫描线或布线、供给线会出尖峰脉冲(微分波形干扰)。

在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图像中,在像素彼此之间的灰度相关性低的情况下(例如,显示自然画面的情况),由于数据信号的电压切换时序分散于各条数据线212,所以尖峰脉冲本身变小,可以基本上忽视其影响。

与此相对,在液晶面板100的显示图像中,在相邻的像素彼此之间的灰度相关性高的情况下(例如,显示数据类的图像的情况),由于数据信号的电压切换时序集中于各条数据线212,虽然尖峰脉冲的数量少,但由于尖峰脉冲本身很大,所以不能忽视其影响。特别是,由于尖峰脉冲选择电压的施加期间中的平均值变化后,由于施加给液晶电容118的有效电压值发生变化,于是会显示与目的灰度不同的灰度。

例如,如图11(a)所示,考虑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100a,要将灰色作为背景显示矩形的白色区域窗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所显示的图像,如图11(b)所示,与白色区域B-E在行(横)方向相邻的区域B-D、B-F,比其它的灰色区域A-D、A-E、A-F、C-D、C-E、C-F明亮。因为这种显示差别是在行方向发生的,为了区别于上述的纵方向的交调失真,特别地将其称为横向交调失真。

对该横向交调失真用施加给液晶电容的信号波形进行分析。在图11(b)中,在属于行范围A或行范围C的扫描线被选择的情况下,位于该扫描线的像素全部背景为灰色。因此,所有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如图12(a)所示,如果向该扫描线施加正极性的选择电压,则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最初、前半期间中间和后半期间中间同时地切换。因此,在扫描信号上在电压的切换方向上会出现较大的尖峰脉冲S0、S1、S3。

其中,由于尖峰脉冲S0、S1,在作为扫描信号取得非选择电压期间,即TFD220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出现,所以影响较小,但由于尖峰脉冲S3,在作为扫描信号取得选择电压期间,即TFD220处于导通状态时出现,所以使该选择电压+VS发生大的变化,从而使得用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差表示的给像素的施加电压的波形,如图中的P部分所示地发生很大的畸变。

另外,在图12(a)中,对在后半期间中取得正极性选择电压+VS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进行了说明,而在取得负极性选择电压-VS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中,由于使图示的波形形成以电压基准点为中心的极性反转的波形,同样,也使给像素的施加电压的波形发生很大的畸变。

因此,属于行范围A和行范围C的像素(属于A-D、A-E、A-F、C-D、C-E、C-F的像素),由于其施加电压比目的值大大地减小,所以如果是常白模式,则变得明亮。

另外,在图11(b)中,属于行范围B的扫描线被选择时,位于该扫描线的像素的背景色为灰色和白色2种颜色。因此,如图12(b)所示,如果向该扫描线施加正极性的选择电压+VS,则数据信号,被分为供给属于与背景相关的列范围D、F的数据线的信号、供给属于与白色区域相关的列范围E的数据线的2种信号。换言之,相对于当属于行范围A或行范围C的扫描线被选择时,所有的数据信号为相当于相同的灰色,当属于行范围B的扫描线被选择时,相当于该灰色的数据信号的数量大概只有一半。因此,在属于行范围B的扫描线被选择时出现的尖峰脉冲S0、S1、S3,与在属于行范围A或行范围C的扫描线被选择时相比较变小。因此,在后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S3,并没有使得扫描信号取得的选择电压+VS发生那样大的变化,如图中所示的Q部分所示,给像素的施加电压波形的畸变程度也很小。在取得负极性选择电压-VS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也是同样。因此,区域B-D、B-F的像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稍微地变亮了。

其结果,如图11(b)所示,应该成为相同灰度的属于区域A-D、A-E、A-F、C-D、C-E、C-F和区域B-D、B-F的像素,前者区域的像素与后者区域的像素相比变亮了,这就成为所看出的横向交调失真。另外,作为横向交调失真的原因,认为是因为,由于电压在相同的时序变化的数据线(数据信号)的数量而产生了尖峰脉冲的大小程度的差,结果使得每条扫描线被选择时,选择电压的施加期间的平均值有所不同。

另外,对于给属于行范围A或行范围C的像素施加电压不足这一点,认为与使白色区域的显示还是不显示没有关系,例如,即使是在整个画面显示相同的灰色的情况下,同样地给像素施加的电压也会不足。然而,在整个画面显示相同的灰色的情况下,由于尖峰脉冲S3的影响是均匀地作用在所有的像素上,因此不能看出明亮程度的差,因此,横向交调失真的问题没有显著化。但是,在无法给像素施加目标的电压这一点上还是存在问题。

下面,对于具有用于抑制横向交调失真的发生的结构的校正电路600进行说明。图13为表示校正电路600的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耦合电容器602的一端与供给负极性数据电压(以及非选择电压)-VD/2的供给线513连接。另外,耦合电容器602的另一端,与在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线和接地线Gnd之间的串联的电阻器604、606的中间点端子in连接。在此,电阻器604、606的电阻值被设置为使端子in的电位为电压±VD/2之间的零电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Gnd的电位并不是零,而是负的值(例如-VD/2)。

另外,端子in与比较器612的正输入端(+)连接。由电阻器614调整的阈值电压Vth1供给比较器612的负输入端(-)。此外,端子in也与比较器622的负输入端(-)连接,而由电阻器624调整的阈值电压Vth2供给比较器622的正输入端(+)。

比较器612、622,在各自的供给正输入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供给负输入端(-)的电压时,作为分别地输出成为H电平的信号Cmp1、Cmp2的鉴别电路发挥作用。另外,阈值电压Vth1、Vth2具有Vth1>0>Vth2,Vth1约等于-Vth2的关系。

关于变换延迟电路660的详细情况,在以下的段落中进行说明,其为将在源于比较器612的信号Cmp1和源于比较器622的信号Cmp2中出现脉冲的一部分去除,并且使其只延迟1/2H扫描期间,分别地作为信号P1、P2输出的电路。缓存器672进行在信号P1上乘上系数a的运算。耦合电容器674的一端与缓存器672的输出端连接,耦合电容器674的另一端与正极性选择电压+VS的供给线511连接。此外,缓存器682进行在信号P2上乘上系数(-a)的运算,并使其极性反转。耦合电容器684的一端与缓存器682的输出端连接,耦合电容器684的另一端与负极性选择电压-VS的供给线514连接。另外,通过变换延迟电路660、缓存器672、684、耦合电容器674、684构成脉冲附加电路650。

下面,对变换延迟电路66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变换延迟电路660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在该图中,只表示了从源于比较器612的信号Cmp1到输出信号P1的1个系统。虽然也存在从源于比较器622的信号Cmp2到输出信号P2的系统,但由于结构相同,所以省略了图示。

在图14中,选择器661,在控制信号INH为L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将灰度代码脉冲GCP输出给输出端A,在控制信号为H电平的后半期间,输出给输出端B。延迟器662,使从选择器661的输出端A供给的灰度代码脉冲GCP只延迟d时间,并作为灰度代码脉冲GCPa输出。

写入器663,通过灰度代码脉冲GCPa的下降时序限定后述的通过编码器666的编码数据的写入时序。此外,读出器664,通过从选择器661的输出端B供给的灰度代码脉冲GCPa的下降时序限定该编码数据的读出时序。

另外,消除器665为,将包含于信号Cmp1中的脉冲之中,在输出锁存脉冲LP的时序(即,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开始时序)和控制信号INH为H电平的扫描期间(即,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含有的脉冲去除,作为信号C1输出的单元。

编码器666为,在信号C1中发生脉冲的情况下,将该脉冲编码成表示其脉冲宽度的数据的单元。虽然省略了图示,详细地说,编码器666具有,在信号C1上升时,对充分高频的时钟信号开始进行计数,并且在信号C1下降时,将该计数值作为编码数据锁存输出的结构。因此,当在信号C1发生脉冲时,从其上升到其脉冲宽度确定,由于其脉冲宽度而需要很长的时间。

存储器667,为FIFO形式,一方面在写入器663指定的时序按顺序地存储源于编码器666的编码数据,另一方面在读出器664指定的时序按顺序读出编码数据的单元。

解码器668为,在从存储器667读出编码数据时,只在该编码数据发生变化时将由该编码数据所示的宽度的脉冲解码,作为信号P1输出的单元。

下面,对校正电路600的工作进行说明。图15和图16为用于说明校正电路600的工作的时序图。

如上所述,供给线513,与扫描线312同样地与从第1列到第240列的数据线212进行电容耦合。因此,当发生数据线212中的电压从+VD/2、-VD/2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后,在该供给线513,朝向切换方向的尖峰脉冲,以对应于在同一切换时序数据线的数量的大小出现。这时,由于耦合电容器602将作为供给线513的直流成份的-VD/2去除,使作为交流成份尖峰脉冲通过,所以如图15所示,在端子in(参照图13)出现以零电位为基准的尖峰脉冲。详细地说,在端子in,当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切换到+VD/2时出现正极性的尖峰脉冲,当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切换到-VD/2时出现负极性的尖峰脉冲。因此,耦合电容器602作为检测伴随数据信号的电压的切换而发生的尖峰脉冲的检测电路发挥作用。

比较器612,在端子in的电压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压Vth1时,由于输出成为H电平的信号Cmp1,将正极性的尖峰脉冲之中,其电压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压Vth1的尖峰脉冲,用只在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压Vth1的扫描期间成为H电平的脉冲替换,作为信号Cmp1输出。同样,比较器622,在阈值电压Vth2等于或者大于端子in的电压时,由于输出成为H电平的信号Cmp2,将负极性的尖峰脉冲之中,其电压小于等于阈值电压Vth2的尖峰脉冲,用只在小于等于阈值电压Vth2的扫描期间成为H电平的脉冲替换,作为信号Cmp2输出。即,比较器612(622),在尖峰脉冲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压Vth1(Vth2)的绝对值时,只在其大小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电压Vth1(Vth2)的绝对值的扫描期间输出成为H电平的信号Cmp1(Cmp2)。

在信号Cmp1含有的脉冲之中,如图15所示,通过消除器665将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1H)的开始时序和后半期间(1/2H)输出的脉冲去除。同样通过图14中省略的系统的消除器将信号Cmp2包含的脉冲去除。因此,如图15所示,源于消除器665的输出信号C1(C2)为,在含于信号Cmp1(Cmp2)的脉冲之中,形成只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除了开始时序)输出的脉冲。

编码器666,在信号C1中发生脉冲时,输出表示该脉冲宽度的编码数据。如上所述,在信号C1中发生脉冲时,从其上升到其脉冲宽度确定需要时间。在图16中,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1/2H),从(信号C1上升)脉冲S1a发生开始,到表示其脉冲宽度的编码数据S1b输出,产生了短时间的延迟。另外,在该图中,脉冲S1a,为将伴随相当于背景灰色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切换的尖峰脉冲S1,通过比较器612变换的脉冲,为没有被消除器665去除的脉冲。数据信号的电压切换,由于是灰度代码脉冲GCP中,对应于灰色的脉冲下降时发生的,所以,脉冲S1a的上升与该脉冲的下降的时序一致是理想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在比较器612、622有工作延迟,所以两者的时序不一致。

另外,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前半期间(1/2H)中,由于控制信号INH成为L电平,所以在选择器661中输出端A被选择,灰度代码脉冲GCPa也比灰度代码脉冲GCP延迟d时间输出。在该延迟的灰度代码脉冲GCPa的下降时序,编码数据被写入存储器667。

这样地将存储器667的写入时序,指定为延迟的灰度代码脉冲GCPa的下降时的理由是因为,考虑了如上所述的产生了比较器612、622的工作延迟这一点,以及从发生脉冲S1a开始,到输出表示该脉冲宽度的编码数据S1b产生了短时间延迟这一点,而如果采用将存储器667的写入时序指定为与脉冲S1a的发生一致的灰度代码脉冲GCP的下降时的结构,会导致在脉冲S1a的宽度未确定的状态写入。

在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1/2H)中,由于控制信号INH成为H电平,在选择器661中输出端B被选择,灰度代码脉冲GCP原样地作为灰度代码脉冲GCPb输出,在该灰度代码脉冲GCPb的下降时序,在存储器667写入的编码数据被按顺序地读出。由于解码器668只在该编码数据有变化时,在由该编码器数据所表示的宽度的脉冲进行解码,例如,如图15或图1 6所示,前半期间中的信号C1的脉冲S1a,只延迟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大约半个期间(0.5H),作为信号P1的脉冲S1d输出。

即,在前半期间中伴随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到+VD/2的切换发生的尖峰脉冲S1,通过比较器612被替换为脉冲S1a,并被延迟,在后半期间中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向-VD/2切换的时序作为正极性的脉冲S1d输出。

由于包含于信号P1的脉冲S1d,通过缓存器672、耦合电容器674输出给供给线511,所以在该供给线511出现作为脉冲S1d的微分波形的正极性尖峰信号。

如上所述,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350具有,使与选择的扫描线312对应的开关3581在后半期间导通,通过将供给线511与该扫描线连接,在该扫描线施加正极性的选择电压的结构,所以,在该扫描信号,作为脉冲S1d的微分波形的正极性脉冲原样地被重叠。

在该扫描线,虽然在后半期间中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向-VD/2切换的时序出现负极性的尖峰信号S3,但由于在与此相同的时序也出现正极性的尖峰信号,结果两者相互抵消,所以选择电压+VS基本保持固定。

如上所述,虽然是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即在包括作为选择电压施加电压+VS的后半期间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工作,但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L电平的扫描期间,由于包含于信号P2的脉冲也同样地通过处理,选择电压基本保持固定在-VS

详细地说,在极性指示信号POL成为H电平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中,由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从-VD/2向+VD/2切换,所以在该时序出现的尖峰脉冲成为正极性。另外,虽然包含于信号P2的脉冲为正极性,但由于由缓存器682极性反转后,通过耦合电容器684输出给供给线514,所以在该供给线514出现作为脉冲的微分波形的负极性尖峰脉冲。因此,在极性指示信号POL为H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后半期间中,也由于两尖峰信号相互地抵消,结果选择电压-VS也基本保持固定。

在该校正电路600中,由于替换为对应于伴随前半期间中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切换的尖峰脉冲的大小的宽度的脉冲后,由存储器667使之延迟,在后半期间进行附加,所以,与尖峰脉冲的大小无关,可以将该尖峰脉冲抵消。

例如,在上述图12(a)中,由于在前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S1和在后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S3比较大,所以用前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变换的脉冲的宽度也变大,结果使包含于作为输出的信号P1的脉冲的宽度也变大。为此,如图17(a)所示,由于在扫描信号重叠的尖峰脉冲S1e也变大了,所以扫描信号的选择电压+VS也基本保持固定,从而可以基本消除给像素的施加电压波形的畸变。

此外,在上述的图12(b)中,由于在前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S1和在后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S3比较小,所以用前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变换的脉冲的宽度也变小,结果使包含于作为输出的信号P1的脉冲的宽度也变得比较小。

为此,如图17(b)所示,由于在扫描信号重叠的尖峰脉冲S1e也变小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扫描信号的选择电压+VS也基本保持固定,从而可以基本消除给像素的施加电压波形的畸变。

因此,由于给属于区域A-D、A-E、A-F、C-D、C-E、C-F和区域B-D、B-F的像素施加的电压相互变成基本相等,所以可以基本抑制横向交调失真。

而且,由于给属于这些区域的像素的施加电压基本为目标电压,所以可以使其显示图像也与如图11(a)所示的目标图像基本一致。此外,假设即使在整个画面显示相同的灰色的情况下,给像素的施加电压也不会出现不足,从而也不会出现浓度不够。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检测出前半期间出现的尖峰脉冲之后,进而用检测出的尖峰脉冲消除在后半期间中在选择电压出现的尖峰脉冲,所以不必在比较器612、622等进行高速工作,从而也可以抑制各个单元的耗电。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施加选择电压时,点亮电压是在时间上滞后地施加的,所以,在选择电压的施加期间中数据线驱动电路250,将供给数据线212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从非点亮电压向点亮电压切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使点亮电压在时间上超前地施加的结构。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选择电压的施加期间中数据线驱动电路250,与实施例相反,将供给数据线212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从点亮电压向非点亮电压切换。

此外,在实施例中,校正电路600采用了检测供给线513的尖峰脉冲的结构,其理由是由于供给线513的电位为接地线Gnd的电位,即接地电位,因而是最稳定的电位。因此,只要电位稳定,也可以采用其它的供给线、布线等。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将校正电路600构成为独立于其它的组成部分,例如,也可以将其与数据线驱动电路250或扫描线驱动电路350的一方,或者与其双方集成化。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对使用TFD220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面板10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不采用有源元件,而通过带状电极的交叉夹持液晶160的元源矩阵型的装置。

液晶面板100并不局限于透射型,也可以是反射型,或介于两者中间的半透射半反射型。此外,在液晶面板100中,TFD220是连接在数据线212侧,液晶电容118是连接在扫描线312侧,也可以反过来,采用分别地将TFD220连接在扫描线312侧,而将液晶电容118连接在数据线212侧的结构。

而且,TFD220为两端子型开关元件的一例,除此之外,也可以将使用ZnO(氧化锌)可变电阻或MSI(Metal Semi-Insulator金属半导体绝缘物)等的元件,以及使用将这2个元件反向串联或并联的元件等作为两端子型开关元件。

在实施例中,对应用于TN型的液晶进行了说明,也可以采用STN型液晶,或采用将在分子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各向异性的染料(宾)溶解于固定分子排列的液晶(主),使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平行地排列的宾主型等的液晶。还有,也可以采用在无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相对于两基板垂直排列,而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相对于两基板水平排列的所谓垂直取向(homeo tropic取向)结构,以及在无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相对于两基板水平排列,而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相对于两基板垂直排列的所谓平行(水平)取向(homogeneous取向)结构。象这样,只要适用于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液晶或取向方式,而且,除这些液晶装置之外,也可以应用于有机EL(电致发光)装置,或荧光管、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的电光装置。

而且,不仅是8灰度显示,也可以是较低灰度级的4灰度显示,也可以是较高灰度级的16、32、64、...、灰度显示。而且,也可以由R(红)、G(绿)、B(蓝)3个像素构成1个点,进行彩色显示。

下面,对将上述的实施例的电光装置10作为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的电光装置10的移动电话1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移动电话1200为具备多个操作按钮1202、受话口1204、送话口1206,并且具备上述的液晶面板100的装置。另外,在电光装置10之中,由于除了液晶面板100之外的组成部分内装于电话机内,从外表看不出来。

图19是表示将液晶面板100应用于取景器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立体图。银盐照相机是通过被摄物体的光像使胶卷曝光,而数字照相机1300是通过将被摄物体的光像,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合器)等的拍摄元件进行光电变换,生成并存储拍摄信号的装置。在此,在数字照相机1300的本体1302的背面,设置有上述的液晶面板100。该液晶面板100,由于其根据拍摄信号进行显示,所以其作为显示被摄物体的取景器发挥作用。此外,在本体1302的前面侧(图19中的背面侧)设置有包括光学透镜以及CCD等的接收光单元2304。在拍摄者确定了在液晶面板100显示的被摄物体的像并按下快门按钮1306后,此刻的CCD的拍摄信号被传送并保存在电路基板1308的存储器中。

此外,在该数字照相机1300的壳体1302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进行外部显示的视频信号输出端子1312和数据通信用的输入输出端子1314。

另外,作为电光装置10所适用的电子设备,除了图18所示的移动电话和图19所示的数字照相机之外,还有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或者监视器直视型)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传呼机、电子笔记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具备触摸面板的设备等等。当然,作为这些各种的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都可以应用上述的电光装置10。

另外,其中的任何一种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抑制了横向交调失真的高质量的显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