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提供均匀高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可提供均匀高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包含有一基板,一像素矩阵设于基板上,多条扫描线设于基板表面,用来传递一驱动信号至像素矩阵,以及多条导线用来连接上述扫描线至至少一电源装置,以将电源装置提供的驱动信号传递至各扫描线,且这些导线随着距离电源装置的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大小的截面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849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49266.1

  • 发明设计人 陈韵升;

    申请日2004-06-07

  • 分类号G09F9/30;H01L51/00;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志森;黄小临

  •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5: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4-28

    授权

    授权

  • 2005-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地说关于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特别指一种可提供均匀亮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本身为一电流驱动元件,其发光亮度根据通过电流的大小来决定,目前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在矩阵式显示面板上即通过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达到显示不同亮度(又称为灰度值)的效果。

根据驱动方式的差异,矩阵式显示面板可分为无源式矩阵显示面板与有源式矩阵显示面板两种。无源式矩阵显示面板的特点是每行或每列像素配置一驱动电路,循序驱动扫描线,以逐一驱动位于不同行/列上的像素,因此每一行/列上的像素的发光时间会受限于显示面板的扫描频率以及扫描线数目,比较不适用于大画面以及高清晰度(表示扫描线增加)的显示面板。有源式矩阵显示面板则于每一个像素中形成独立的开关(驱动电路),包括一电容器、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以及至少二薄膜晶体管,以利用驱动电路来调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因此即使在大画面以及高清晰度的要求下,仍然可以提供较大的光输出量、较鲜艳的色彩以及较快的反应时间。

不管是采用无源式矩阵或是有源式矩阵设计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当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分配不均匀时,都会导致显示面板上出现有亮暗程度不均匀的缺陷例如壁形(mura)现象。随着距离电源装置间的远近不同,连接于电源装置与像素矩阵间的电源线本身便具有不同的阻抗,且每条扫描线设置位置距离电源装置的远近不同亦会导致不同的阻抗消耗,因此此一阻抗差距将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匀,尤其随着大尺寸面板的制作,显示面板上的像素亮度均匀性不佳可能造成整个显示面板的灰度值与驱动电路送出的灰度值有所差异,甚至导致图像失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提供均匀亮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含有一基板,一像素矩阵设于基板上,多条扫描线设于基板表面,用来传递一驱动信号至像素矩阵,以及多条导线用来连接上述扫描线至至少一电源装置,以将电源装置提供的驱动信号传递至各扫描线,且这些导线包含至少二不同大小的截面积。

由于本发明改变连接于电源装置与扫描线间的导线的截面积以改善其接触阻抗的差异,例如距离电源装置的距离愈远的导线具有愈大的截面积,距离电源装置的距离较近的导线具有较小的截面积,因此可以避免导线随着距离电源装置的远近不同而发生阻抗增加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亦可以进一步改变各扫描线的截面积,例如距离电源装置的距离愈远的扫描线具有愈大的截面积,距离电源装置的距离较近的扫描线具有较小的截面积,同样可以达到改善阻抗分布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阻抗分布,因此可以有效改善亮度不均匀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为本发明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基板                   20扫描线驱动器

30数据线驱动器           40控制电路

50电源装置               52电源线

D1~D8数据线             S1~S160扫描线

X1~X7、Y1~Y8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含有一基板10,一由多条扫描线(例如S1~S7)与多条数据线(例如D1~D8)所定义出的像素矩阵设于基板10上,扫描线S1~S7连接至至少一扫描线驱动器20,以传递一开关/定址的驱动信号至像素矩阵,数据线D1~D8连接至至少一数据线驱动器30,以接收一图像数据信号并传递至像素矩阵中。

扫描线驱动器20以及数据线驱动器30分别连接至一控制电路40,控制电路40会根据各像素所需要显示的数据产生相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分别输入扫描线驱动器20及数据线驱动器30,然后扫描线驱动器20将利用连接至各扫描线S1~S7的导线X1~X7送出对应的扫描信号,例如启动信号(连接至一电源装置Vx)或停用信号(接地),以对各行像素进行显示操作。以扫描线S1为例,当导线X1自扫描驱动器20传递一启动信号至第一行像素时,数据线驱动器30将会根据该行像素需要显示的数据而利用连接至每一列像据线D1~D8的导线Y1~Y8同时送出对应的数据信号,并通过这些数据信号来控制这一行上各个像素中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状态。

为了避免与电源装置Vx间的距离远近不同造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阻抗分布不均匀以及各个像素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以改变连接于电源装置Vx与扫描线S1~S7间的导线X1~X7的截面积,或改变扫描线S1~S7的截面积,来改善阻抗分布不均匀的情形。

请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所在,图2中仅显示电源装置与扫描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基板10上设有多条扫描线S1~S160,一外部电源装置50利用一主要电源线52提供电流至各扫描线S1~S160,电源线52与扫描线S1~S160间利用多条导线(例如触孔结构,图2中以圈圈表示)予以连接。其中扫描线的数目可以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尺寸不同而有所调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改变电源线52与扫描线S1~S160间导线造成的接触阻抗,随着距离电源装置50位置的远近,逐步增加导线(触孔)的截面积大小,例如距离电源装置50的距离愈远的导线具有愈大的截面积,距离电源装置的距离较近的导线具有较小的截面积,因此使得导线接触阻抗加上电源线52本身阻抗能够达到每一条扫描线S1~S160分配到的阻抗一致,进而增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发光均匀性,举例来说,在未利用本发明调整触孔接触阻抗之前,连接于电源线52与扫描线S1间的触孔两侧的阻抗量测值分别为18.8Ω及31.94Ω,连接于电源线52与扫描线S3间的触孔两侧的阻抗量测值分别为25.24Ω及38.77Ω,连接于电源线52与扫描线S160间的触孔两侧的阻抗量测值分别为44.82Ω及52.8Ω。由这些阻抗量测值可以明确地发现,电源线52的本身阻抗会随着距离电源装置50愈远而逐渐增加,因此本发明调整触孔的截面积,使距离电源装置50愈远的触孔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以及较小的接触阻抗(阻抗约与截面积成反比),利用截面积大小来补偿电源线52本身的阻抗差异,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改变扫描线S1~S160的截面积,例如随着距离电源装置50位置的远近,逐步增加扫描线S1~S160的线宽大小,使得扫描线阻抗加上电源线52本身阻抗能够达到像素矩阵中每一个像素均有相同的阻抗消耗,进而增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发光均匀性。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视实际需要结合上述二实施例中,同时调整扫描线线宽以及连接于电源线与扫描线间的导线截面积,或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其他导线以补偿电源线本身的阻抗差异,形成较均匀的阻抗分布。

与常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相比较,本发明改变连接于电源装置与扫描线间的导线的截面积以改善显示面板上接触阻抗的差异,或者改变各扫描线的截面积以达到改善显示面板上阻抗分布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阻抗分布,因此可以有效改善亮度不均匀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进行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