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用洁净室

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用洁净室

摘要

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用洁净室,洁净室是一个正压区,送排风管道结构如下:所有进入超净区的风经过设在管道上的三级过滤器,空气进风管上设有粗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然后经过主管道送至各房间的静压箱中,再经过高效过滤器输入室内,室内设有回风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供大区域的洁净室,并有化学防酸防腐功能,满足仪器测量的要求,包括进行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单颗粒锆石分析,也用于各种无机和有机理化分析和高纯材料的制备用洁净室。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0.5μm尘粒数经检测低于30粒,按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优于100级,符合设计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531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申请/专利号CN03132374.X

  • 发明设计人 王银喜;李惠民;杨杰东;王百诚;

    申请日2003-08-18

  • 分类号G01N37/00;F24F3/16;B01L1/04;

  •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建和

  • 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43: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1-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L1/04 授权公告日:20100428 终止日期:20100818 申请日:200308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4-28

    授权

    授权

  • 2005-0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1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洁净室,尤其是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用防酸洁净室。

二、背景技术

洁净室的用途愈来愈多,如高纯材料的制备、微量和痕量元素的检测、在电子、生物、制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科技的产品需要无尘的环境保证其品质;检测时需要这样的洁净室,洁净室和洁净工作台去除微粒,进行空气过滤。如现有的超净工作台的净化级别达到100级,平均风速(M/S):0.2-0.4,但工作区尺寸(mm)较少:870*500*450。只能提供操作区高洁净度工作环境的空气。此设备采用垂直或水平单向空气流,室内空气经预过滤器进入静压箱,再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最后在操作区内形成高度洁净的垂直单向空气流。其它如生物超净工作台,具有高水准的清洁环境以及优良的操作性,提供紧凑的结构和一定的工作空间。过滤材料采用低降压HEPA过滤器(0.3μm粒子,99.99%集尘效率)向工作区提供清洁空气。现有大区域的洁净室造价高,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未必合理,较难满足高等级的标准。尤其在电子、生物、制药领域内洁净室里普遍采用金属材料不能满足高等级无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标准。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大区域的洁净室,满足验收规范JGJ71-90,并具有化学防酸功能,满足高精密度仪器测量的要求,包括进行微量样品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单颗粒锆石分析,也用于各种无机和有机理化分析和高纯材料的制备用洁净室。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洁净室是一个正压区,其送排风情况:所有进入超净区的风经过三级过滤后,空气进气管上设有系列粗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然后经过主管道送至各房间的静压箱中,再经过高效过滤器输入室内,各室换气次数达到50次/每小时,使各室在主风机或值班风机工作状态下,都能达到室内正压。另设有循环回风管道,将室内的无毒无酸气的空气从回风管道再送入送风主管道,用于节省输入空气制冷或制热的能量,降低净化过滤材料的消耗和减少运行成本。高效过滤器输入室内和工作台,在净化工作台空间设有抽吸风机,将工作台的废气等有害气体全部直接排出室外,这样可以保证在实验时排出废气从而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各超净室风量配置适当,达到设计要求。

净化室在主送风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7-53分贝,在值班内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2-48分贝。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所有进排回风管道均采用塑料管道。室内净化工作台、通风排毒柜以及实验工作台面均采用塑料板材,尤其是聚丙烯塑料板材,它与传统的聚氯乙烯塑料板材相比,聚丙烯塑料板材具有绿色环保、无毒,耐高温。净化室墙面及顶面采用双贴面聚胺烯高密度板。聚丙烯塑料板材与高密度板均具有防酸、防碱、耐温和光滑的特点。净化室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地坪。

本发明的特点是:提供了一种能提供大区域的洁净室,并有化学防酸防腐功能,满足仪器测量的要求,包括进行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单颗粒锆石分析,也用于各种无机和有机理化分析和高纯材料的制备用洁净室。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0.5μm尘粒数经检测低于30粒,按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优于100级,符合设计要求。2区和3区的净化洁净度: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0.5μm尘粒数低于150粒,按规范优于1000级,符合设计要求。4区和5区的净化洁净度: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0.5μm尘粒低于400粒,按规范优于4000级,符合设计要求。过道和缓冲间的净化级别为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0.5μm尘粒低于1900粒,按规范优于5000级,符合设计要求。将工作台的废气全部直接排出室外,这样可以保证在实验时排出废气从而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各超净室风量配置适当。整体浇注的环氧自流坪无接缝,无静电吸尘,符合净化实验室要求。符合净化室规范。尤其是防酸净化室内所有直角均采用R角圆弧塑料接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净化死角区;新设计的更衣室和缓冲间为一体,具有风淋室的效果,使用方便,节省能源,降低工程造价:在净化台内按装了飞利浦防腐灯,使净化台的亮度明显提高,操作方便;在更衣室内兼有卫生淋洗室,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洁净,保证了室内洁净度。另外,仪器室虽属非净化区,但与净化区紧密相连,也保证了仪器间的一定的洁净度,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外围绿化环境。净化室在主送风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7-53分贝,在值班风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2-48分贝。值班风机的设计可以节省能量保证室的正压状态。

四、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送风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回风管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主风机1、值班风机2、主送风管3、回风主管4、室内回风口5、室内送风口6、粗过滤器7、中效过滤器8、净化工作台9、净化工作台灯10、高效过滤器11、工作台风机送风口12、工作台抽风口13、工作台挡板14、工作台透明面罩15。有机玻璃上下活动门16、调速送风机17、进风过滤层18、排风管道19、排风管道上的调节阀20、图2中,回风管接原有风机的进风管22、接原有风机的进风管21、吸风入口23、风机室26、走廊27、缓冲间28、工作间29。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同时设有主风机和值班风机。值班风机是一组小功率风机,在非工作时间工作,略微保持正压,并节省电能。另设有循环回风管道,室内设有回风口连接回风管道,将室内的无毒空气从回风管道再送入送风主管道。

本发明痕量元素与同位素分析用防酸洁净室,有毒或有挥发的酸气的工作均要求在净化工作台内进行,室内净化工作台如图所示、从房间进风再通过进风过滤层18后接一调速风机17,通过高效过滤器11进入工作台,如此,工作台的洁净指数达到最高,高效过滤器11过滤材料采用低降压HEPA过滤器(0.3μm粒子,99.99%集尘效率)。工作台空间设有抽吸风机及排风管道19,排风管道19上设有调节阀20和吸风入口23,可以有效调节工作台的气流,从而保证测试时室内空气的质量。将工作台的废气全部直接排出室外。

现通风排毒柜以及实验工作台面均采用聚丙烯塑料板材,它与传统的聚氯乙烯塑料板材相比,聚丙烯塑料板材具有绿色环保、无毒,耐高温。净化室墙面及顶面采用双贴面聚胺烯高密度板。聚丙烯塑料板材与高密度板均具有防酸、防碱、耐温和光滑的特点。与众不同的是,净化室地面采用广东科德公司生产的环氧树脂自流坪的原料与工艺,其特点为整体浇注,与块状塑料地板相比,环氧自流坪无接缝,无静电吸尘,符合净化实验室要求。该工程总体设计合理,符合净化室规范。尤其是防酸净化室内所有直角均采用R角圆弧塑料接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净化死角区;新设计的更衣室和缓冲间为一体,具有风淋室的效果,使用方便,节省能源,降低工程价:在净化台内按装了飞利浦防腐净化灯,使净化台的亮度明显提高,操作方便;在更衣室内兼有卫生淋洗室,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洁净,保证了室内洁净度。另外,仪器室虽属非净化区,但与净化区紧密相连,也保证了仪器间的一定的洁净度,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外围绿化环境。

送排风管道结构:如图所示,一级二级三级过滤的结构所有进入超净区的风经过三级过滤后,由主管道送至各房间的静压箱中,再经过高效过滤器输入室内,各室换气次数达到50次/每小时,使各室在主风机或值班风机工作状态下,都能达到室内正压。各超净室风量配置适当,达到设计要求。

净化室在主送风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7-53分贝,在值班内机工作状态下,噪音为42-48分贝。

本发明大部分采用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高分子防酸防腐材料,实验容器较多的使用是聚四氟乙烯、。本发明也包括应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化学和化工科学,生命科学,核能科学等各种无机元素和同位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理化分析和高纯材料的制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