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和用于炉篦形成的炉篦体

用于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和用于炉篦形成的炉篦体

摘要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和由于炉篦形成的炉篦体,能够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的组装和分解。在垃圾的输送方向上将固定炉篦(11)与可动炉篦(12)交错配置而形成的阶梯式机动炉排(4、5、6)中,所述固定炉篦(11)和可动炉篦(12)的结构为,使多个炉篦体(49)的后方卡合在炉床架(21)的卡合体(66)上地配置成并联状,并通过沿横宽方向插入炉篦体(49)中央部里面侧的连接杆(63)将各炉篦体(49)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402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田熊;

    申请/专利号CN03123214.0

  • 申请日2003-04-22

  • 分类号F23H7/08;F23G5/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天安

  •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3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9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F23H 7/08 专利号:ZL031232140 申请日:20030422 授权公告日:200611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11-22

    授权

    授权

  • 2005-01-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10-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焚烧城市垃圾等的垃圾焚烧炉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和用于炉篦形成的炉篦体。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垃圾焚烧炉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依次设有按预定量输送垃圾的给尘装置;用于干燥垃圾的干燥机动炉排;用于燃烧垃圾的燃烧机动炉排;用于后燃烧(二次燃烧)垃圾的后燃烧机动炉排等,通过设于各机动炉排下方的料斗,将一次燃烧空气从下方向各机动炉排上的垃圾内输送,使垃圾边传送边连续地燃烧。

而且,干燥机动炉排、燃烧机动炉排和后燃烧机动炉排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作为这些所谓阶梯式机动炉排,已知的有如载于特开平7-305826号以往例中、图17及图18所示的装置。

该阶梯式机动炉排100的固定炉篦101和可动炉篦102呈交错并阶梯状配置。各炉篦101、102安装于炉床架103上,其中的可动炉篦102用的炉床架103安装于驱动架104上。当往返驱动装置(无图示)动作时,驱动架104在滑台105上做前后方向移动,可动炉篦102相对固定炉篦101做往返运动,垃圾边从炉床的高处向低处传送边焚烧。

在炉床的下面设有接收落下灰的料斗(出灰料斗)106,其下设有运走落下灰的落下灰输送带(无图示)。

一次燃烧空气D送入料斗106内,从各炉篦101、102的前端形成的空气吹出口107(相邻的上下炉篦101、102间形成的间隙)向垃圾层内喷出,进行垃圾焚烧。

构成各炉篦101、102的炉篦体108设有用于降低炉篦体温度的散热片109,通过与一次燃烧空气D的接触进行散热。

然而,这种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存在难以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的组装和分解的难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即是用于解决问题的提案,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的组装和分解的、用于垃圾焚烧炉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和用于炉篦体形成的炉篦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用于垃圾焚烧炉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中的炉篦的基本特征是,在垃圾的输送方向上将固定炉篦与可动炉篦交错配置而形成的阶梯式机动炉排中,所述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的结构为,使多个炉篦体的后方卡合在炉床架的卡合体上地配置成并联状,并通过沿横宽方向插入炉篦体中央部里面侧的连接杆将各炉篦体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是通过使多个炉篦体的后方卡合在炉床架的卡合体上地配置成并联状,并通过沿横宽方向插入炉篦体中央部里面侧的连接杆将各炉篦体相互连接而组装的。

相反,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是在解除了连接杆的连接后通过解除各炉篦体的后方与炉床架的卡合而分解的。

由于仅通过炉床架的卡合和连接杆的连接进行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的组装和分解,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和分解作业。

优选地,将卡合体焊接在炉床架上,同时在卡合体的一部分上设置可自由取下的分割卡合体,通过取下的分割卡合体的空间部使炉篦体后方的卡合槽依次与卡合体卡合,从而将各炉篦体配置在炉床架上。这样做能够不必分解位于炉床架两侧的耐火炉壁侧的构成部分即可更换炉篦体。

优选地,将连接杆沿炉篦体的横宽方向分割成多个。这样做能够按适当数量的炉篦进行连接。

优选地,滑动体的横宽长度为炉篦体横宽长度的1~5倍。这样做滑动体因其自重而可滑动地接合在前级的炉篦体的上表面上,其长度越长,自重增加,滑动体和前级的炉篦体的接合度增加,一次燃烧空气从此处的泄漏减少。

形成阶梯式机动炉排的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的炉篦体优选地具有:呈里面侧开放的大致长方形箱状的主体,设置在主体后方上的卡合槽,向下突出地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前方的顶壁、形成空气通道的多个散热片,设置在主体侧壁上的连接杆插入孔,形成在主体的前方上、可拆卸地插装于在前级的炉篦体的上表面上滑动的滑动体的滑动体嵌合槽,形成在滑动体嵌合槽上方的喷嘴孔,以及形成在主体前侧下端和滑动体的前方上端面之间、通过喷嘴孔和空气通道连通的空气吹出口。这样做由散热片进行的炉篦体的冷却效果提高,同时通过喷嘴孔赋予适当的通风阻力,能够不影响垃圾层厚地供应均匀的空气。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可产生下列优异的效果。

在垃圾的输送方向上将固定炉篦与可动炉篦交错配置而形成的阶梯式机动炉排中,由于所述固定炉篦和可动炉篦的结构为,使多个炉篦体的后方卡合在炉床架的卡合体上地配置成并联状,并通过沿横宽方向插入炉篦体中央部里面侧的连接杆将各炉篦体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构成部件的组装和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的总体侧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用于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4-4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5-5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6-6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7-7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8-8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9-9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将图4的一部放大表示的纵剖侧视图。

图11为炉篦体的立体图。

图12为炉床架的立体图。

图13为炉篦体和滑动体的立体图。

图14为侧板上设置了空气通道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纵剖侧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与图8相同的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与图9相同的图。

图17为以往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的纵剖侧视图。

图18为以往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的总体侧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用于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4-4箭头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5-5箭头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6-6箭头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4中7-7箭头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8-8箭头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6中9-9箭头线的剖视图;图10为将图4的一部放大表示的纵剖侧视图;图11为炉篦体的立体图;图12为炉床架的立体图;图13为炉篦体和滑动体的立体图。

阶梯式机动炉排燃烧装置1如图1及图2所示,依次设有:供给垃圾的垃圾供给料斗2;按预定量输送垃圾的给尘装置3;用于干燥垃圾的干燥机动炉排4;用于燃烧垃圾的燃烧机动炉排5;用于后燃烧(二次燃烧)垃圾的后燃烧机动炉排6;排出炉灰的排灰溜槽7;设于各机动炉排4、5、6下方的料斗(出灰料斗)8、9、10;在垃圾输送方向(图1及图2中右方)A上交错配置且构成各机动炉排4、5、6的固定炉篦11及可动炉篦12;驱动各可动炉篦12的驱动装置13、14、15;以及设于给尘装置3及各机动炉排4、5、6之间的连接壁体16、17、18。

给尘装置3为一级推料方式,设有可在垃圾输送方向A上移动的推动体19和使其动作的压力缸20。

干燥机动炉排4以大致水平状态、倾斜角为8度的向下倾斜状态配置。燃烧机动炉排5和后燃烧机动炉排6以水平状态配置。

干燥机动炉排4用的料斗8为2分型。燃烧机动炉排5用的料斗9最好为2~4分型,本例中为4分型。后燃烧机动炉排6用的料斗10为单一型。从而,料斗8、9、10合计由7个分型构成。

干燥机动炉排4和后燃烧机动炉排6用的驱动装置13、15各为1台。燃烧机动炉排5用的驱动装置14为2台。

给尘装置3和干燥机动炉排4之间的连接壁体16的落差为800mm。干燥机动炉排4和燃烧机动炉排5之间的连接壁体17的落差最好为0~800mm,本例中为800mm。在落差为0mm的场合,可去掉连接壁体17将干燥机动炉排4和燃烧机动炉排5无级差地直接连接。燃烧机动炉排5和后燃烧机动炉排6之间的连接壁体18的落差最好为0~500mm,本例中为500mm。在落差为0mm的场合,可去掉连接壁体18将燃烧机动炉排5和后燃烧机动炉排6无级差地直接连接。

虽未图示,但各连接壁体16、17、18均为风冷结构。

干燥机动炉排4、燃烧机动炉排5和后燃烧机动炉排6分别为阶梯式机动炉排,呈现大致相同的结构。图3至图9仅画出燃烧机动炉排5的后半部。

燃烧机动炉排5的阶梯式机动炉排由固定炉篦11;可动炉篦12;炉床架21;驱动架22;机动炉排架23;保护板24;侧板25;耐火炉壁26;密封片27;耐火密封部件28构成其主要部分。

固定炉篦11及可动炉篦12在前后方向(垃圾输送方向A,图1中左右方向)交错配置,同时,在左右方向(横向,图2中上下方向)并排着多个,多个(图3中为12个)炉篦在左右方向并排构成一级固定炉篦11或可动炉篦12的同时,这样的固定炉篦11和可动炉篦12备有多级(图3中为4级),在前后方向呈阶梯状交错而设。各炉篦11、12以预定的前仰角度(25度)倾斜状支撑在炉床架21上。可动炉篦12呈相对固定炉篦11以预定的行程(最大行程为250mm)做往返运动状。

炉床架21由支撑各固定炉篦11的固定炉床架29和支撑各可动炉篦12的可动炉床架30构成,在左右方向呈长方筒型。固定炉床架29呈与固定炉篦11的级数相等并设在其下部,可装卸地支撑左右方向并排的多个固定炉篦11。可动炉床架30呈与可动炉篦11的级数相等并设在其下部,可装卸地支撑左右方向并排的多个可动炉篦12。

驱动架22用于支撑各可动炉床架30,本例中由左右一对合适的连接件31进行连接。

机动炉排架23用于在固定支撑固定炉床架29的同时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支撑驱动架22,本例中位于各固定炉篦11及各可动炉篦12的下方,呈四框状,在固定各固定炉床架29的左右两端的同时,在与驱动架22之间设导向装置32且驱动架22在前后方向(严格地说是与各固定炉篦11及各可动炉篦12相同的前方仰角方向,下同)可移动地设置。

导向装置32设有:设于机动炉排架23上且呈大致三角型的左右一对、前后二组的导向板33;设于驱动架22上且可绕横轴转动的左右一对、前后二组的滚柱34;设于驱动架22上且呈大致三角型、滑动接触于固定炉床架29上且防止驱动架22浮起的左右一对、前后二组的滑动接触板35。

从而,驱动架22通过驱动装置14(13、15)在前后方向上往返运动。

驱动装置14(13、15)设有:设于机动炉排架23上的左右轴承36;这些轴承上可绕横轴转动地支撑的单一的轴37;附设于这些轴上的左右杆臂38及单一的压力缸臂39;设于杆臂38与驱动架22之间的左右杆40;设于压力缸臂39与机动炉排架23之间的压力缸(油缸)41。

保护板24经安装台42可装卸地设于机动炉排23的前侧且与最前排的可动炉篦12可滑动地接合,同各炉篦11、12一样,多个(图3为12个)炉篦在左右方向上并排着。在安装台42的前侧设有连接壁体18(16、17)。

侧板25设于固定炉篦11及可动炉篦12的两侧部且在耐火炉壁26之间呈密封结构,分为大致与固定炉篦11的侧面相对向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和大致与可动炉篦12的侧面相对向的可动炉篦用侧板44。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在可装卸地固定于各自相对向的固定炉篦11上的同时,各可动炉篦用侧板44可装卸地固定于相邻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上。可动炉篦用侧板44的内侧面和各级可动炉篦12的两端部以预定的可动间隙(0.5mm)C相对向。

即,侧板25通过将固定炉篦用侧板43和可动炉篦用侧板44多个交错组装加以固定而形成侧面形状为垃圾输送方向A上长的大致长方形。

固定炉篦用侧板43和可动炉篦用侧板44呈将侧面形状为大致菱形的盘状体沿分割线B二等分后的形状。即,从与可动炉篦12的往返方向相同的方向看互不重叠地加以分割。可动炉篦用侧板44配置成仅能够相对固定炉篦用侧板43向沿分割线B的斜上方移动。一组的两个侧板43、44的组合件配置成可在沿分割线B的斜上下方向移动。

而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如图8所示,通过安装螺栓45分别可装卸地固定于固定炉篦11的侧面上。位于各固定炉篦用侧板43的下游侧(图6中右侧)的可动炉篦用侧板44如图9所示,通过连接螺栓46分别可装卸地固定在与上游侧相邻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上。

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及可动炉篦用侧板44的正面形状呈图8、图9所示的细长方形,这些端面通过凹凸组合的所谓套筒结构(套筒式接合)进行组装,能够防止左右方向(图8及图9中左右方向)的相互移动。组装的接合处设置陶瓷垫等可伸缩的耐火密封部件(无图示)后,能够防止一次燃烧空气的泄漏。

密封片27设于机动炉排架23及机动炉排支撑台47与耐火炉壁26之间,呈板状,下部通过连接螺栓48安装于机动炉排支撑台47上。

耐火密封部件28将侧板25及密封片27与耐火炉壁26之间可伸缩地进行密封,采用陶瓷垫、膨体纤维等进行填充。

各炉篦11、12设有:炉篦壁体49;在其前侧下部可装卸地设置的滑动体50;将炉篦体49的中部彼此可分解地进行连接的连接机构51;将各炉篦体49的后侧下部与炉床架21可装卸地进行卡合的卡合机构52。

炉篦体49由耐热性及耐摩损性等优异的特殊耐热铸钢或特殊耐热铸铁等制成,设有:呈里面侧开放的大致长方形的箱状主体53;设于主体53后方部且作为卡合机构52的一部分的卡合槽54;在卡合槽54的前方形成空气通道55的、垂直于天井壁56而设的多个散热片57;设于主体53的两侧壁58上且作为连接机构51的一部分的连接杆贯通孔59;形成于主体53的前方部且能装卸地嵌合滑动体50的滑动体嵌合槽60;形成于滑动体嵌合槽60的上方部且作为空气通道55的一部分的多个喷嘴孔61;形成于主体53的前侧下端与滑动体50的前方上端面之间且通过空气通道55和空气喷嘴61连通的空气吹出口62。

炉篦体49中位于最两侧(与侧板25邻接)的部分如图5所示,两侧壁58和连接杆贯通孔59的形状有所变化。

滑动体50可装卸地设于炉篦体49的前侧下部且可滑动地接合于前级的炉篦体49的上表面,呈具有水平片和垂直片的截面大致凸型,在水平片的前端延伸至炉篦体49的前端下方的同时,垂直片嵌合于炉篦体49的滑动体嵌合槽60中。

滑动体50的材质通过使用比炉篦体49的材质稍软的特殊耐热铸钢或特殊耐热铸铁,能够降低炉篦体49的摩损。这种情况下,滑动体50能在摩损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更换。

滑动体50的横幅长度E为炉篦体49横幅长度F的1~5倍(整数倍),靠自重可滑动地接合于前级的炉篦体49的上表面。此长度越长自重越增加,且越提高滑动体50与前级的炉篦体49的接合度,从此处泄漏的一次燃烧空气D就越少。

因为滑动体50可装卸地设于炉篦体49上,所以即使滑动体50摩损也仅向其下方下降,不会从此处泄漏一次燃烧空气D。

连接机构51如图8及图9所示,设有:形成于炉篦体49两侧壁58中部的连接杆贯通孔59;贯穿其中的连接杆(螺栓)63;贯穿其上的垫片64;旋合于连接杆63上的螺母65。位于最两侧的炉篦体49的连接杆贯通孔59如图5所示,是不能嵌装插入的通常的孔,除此之外的炉篦体49的连接杆贯通孔59如图4所示,是可嵌装插入的缺口孔。设于最外侧的炉篦体49和与之相邻的炉篦体49之间的连接杆63只有连接该二者的长度。设于其他多个炉篦体49之间的连接杆63具有将二个或更多的炉篦体49连接在一起的长度。即,连接杆63在炉篦体49的横幅方向上分成多个。

卡合装置52如图10至图13所示,设有:固定设置于炉床架21上的卡合体66;将卡合体66进行分割并呈可从炉床架21上取下状设置的分割卡合体67;设于炉篦体49上且卡合于卡合体66及分割卡合体67的卡合槽54。

卡合体66设于炉床架21上,由扁钢制作而成,通过将比炉床架21略短的平钢分割为中央部和两侧部,同时将除中央部之外的两侧部以其前侧(图12中右上侧)向前方突出的方式焊接在炉床架21的上表面上而形成。

分割卡合体67通过将卡合体66的一部分对应于炉篦体49的幅度分割而形成,且可装卸地安装于炉床架21上,位于卡合体66的横幅方的中央部。即,上述未焊接的中央部的扁钢相当于分割卡合体67,与卡合体66同在一直线上地由适量(二个)螺栓可装卸地安装于炉床21的上表面上。分割卡合体67的横幅长度G比炉篦体49的横幅长度F大一些。

卡合槽54设于炉篦体49的后侧下部,且可横向移动地卡合于卡合体66及分割卡合体67上,通过在炉篦体49的后侧下部切出呈略倒立L型的凹槽而形成。

卡合体66及分割卡合体67与卡合槽54允许各炉篦体49相对于炉床架21向左右方向(横幅方向)的横动和一些俯仰运动,同时阻止其他的运动。

下面,根据这种结构讲述其作用。

垃圾供给料斗2中贮留的垃圾在由给尘装置3以预定量向输送方向A供给且由干燥机动炉排4进行干燥的同时,由燃烧机动炉排5进行燃烧后再由后燃烧机动炉排6进行后燃烧。此时,各机动炉排4、5、6上的垃圾中通过其下的料斗8、9、10供给有一次燃烧空气D。从而,各机动炉排4、5、6上的垃圾在不断地移送中连续地进行干燥、燃烧、后燃烧,最终形成灰,从后燃烧机动炉排6末端的排灰溜槽7排出。

在安装各机动炉排4、5、6时,卡合机构52的分割卡合体67从炉床架21拆下,通过由此处依次插入炉篦体49并向侧方横动,卡合槽54与卡合体66卡合而进行组装,同时,分割卡合体67卡合在最后的炉篦体49的卡合槽54上并由螺栓68安装在炉床架21上,由此最后的炉篦体49便安装在炉床架21的中央部。而且,各级炉篦体49通过将连结机构51的风裆63穿过各炉篦体49的连接杆贯通孔59并通过螺母65的旋合进行连接。此场合,尤其是除最外侧的炉篦体49,因为连接杆贯通孔59为缺口孔,所以能够将连接杆63嵌装在此连接杆贯通孔59上之后,通过旋紧螺母65进行连接。组装是依次从下游侧(图1的右侧)向上游侧进行的。

相反,在分解各机动炉排4、5、6时,在从连接机构51的连接杆63上旋下螺母65的同时,从连接杆贯通孔59拆下连接杆63并解除各炉篦体49的连接。其后,在从炉床架21上拆下卡合机构52的分割卡合体67且中央部的炉篦体49向上方拿掉的同时,其他的炉篦体49依次移向中央部并从拆下分割卡合体67的空间部向上方拿掉。分解是依次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的。

在更换任意的炉篦体49时,在拆下需进行更换的炉篦体49的该级分割卡合体67的同时,将正上方一级的炉篦体49仰起并将其前端向上方浮起,之后与分解时相同,在解除了由连接机构51的连接后,拿掉中央部的炉篦体49的同时,其他的炉篦体49依次移向中央部并被拆下,最终拆下要更换的炉篦体49。而其后的安装以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完成更换。

滑动体50可装卸地设于炉篦体49上,因此仅使炉篦体49仰起并相对滑动体嵌合沟60进行插拔就能完成更换。

各机动炉排4、5、6呈大致水平状配置,因此能降低装置总体高度。例如燃烧装置1的全高与125T/日规模的以往型相比,能降低约2.5m,进而实现燃烧装置1的小型化。

干燥机动炉排4以大致水平状的倾角为8度的向下倾斜状配置,因此能更可靠地输送垃圾。

由于在将干燥机动炉排4下方的料斗8做成2分型的同时,将燃烧机动炉排5下方的料斗9做成4分型,即在所谓垃圾输送方向A上将料斗8、9、10进行了细分,所以能进行符合燃烧特性的空气分配,进而实现空气供给的间隔化。

由于干燥机动炉排4及后燃烧机动炉排6的可动炉篦12分别由1台独立的驱动装置13、15进行驱动,同时,燃烧机动炉排5的可动炉篦12由2台独立的驱动装置14进行驱动,所以能够形成对每一燃烧过程进行分型的炉篦驱动方式,能够通过对各机动炉排4、5、6可动炉篦12的行程及速度进行个别调整,自由地控制垃圾层及灰层的厚度。

由于给尘装置3与干燥机动炉排4之间由落差为800mm的连接壁体16连接,所以能截断垃圾层并提高给尘装置3的定量性。

由于干燥机动炉排4与燃烧机动炉排5之间由落差为800mm的连接壁体17连接,所以能通过落差进行垃圾的翻转和搅拌。

由于燃烧机动炉排5与后燃烧机动炉排6之间由落差为500mm的连接壁体18连接,所以能够通过将未燃成份落下进行垃圾细分。

由于各连接壁体16、17、18为风冷结构,所以能防止熔渣的附着。

在各炉篦11、12向前方仰角方向做往返运动并将垃圾托起、边搅拌边输送的同时,将炉篦11、12的高度设定得较厚并通过炉篦11、12的重叠形成大的级差,因此可有效地进行垃圾的翻转搅拌并获得高的搅拌性能。由此,垃圾的可燃成分与一次燃烧空气D有效地接触,可形成高负荷燃烧。

因为炉篦体49上设有散热片57,所以能提高炉篦体49的散热效果(散热率=3.8;散热率=散热面积÷受热面积、合适的散热率为3~4)。由此能防止炉篦体49的烧损并能提高耐久性。

因为炉篦体49上设有喷嘴孔61,所以能保持合适的通风阻抗(ΔP=100~150mmH2O),能不影响垃圾层厚、均匀地供给空气。

各炉篦体49由连接机构51和卡合机构52进行安装、分解,同时,因为滑动体50可相对炉篦体49装卸地设置,所以易于进行它们的更换。因此能实现保养作业的简单化。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例2根据图14至图16进行说明。

图14为侧板上设有空气通道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纵剖侧视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与图8相同的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与图9相同的图。

实施例2除在侧板25上形成空气通道69进行风冷方面不同于实施例1,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空气通道69形成于侧板25上并使冷却空气H流通,在与垃圾输送方向A相反方向使冷却空气H流通,同时,只形成于侧板25的上部上。

即,构成侧板25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及可动炉篦用侧板44中除去最上游侧的侧板(图14中最左侧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之外均呈中空状,设有将中空部分上下分隔的隔壁70,同时,沿与垃圾输送方向A相反方向在前后形成入口71和出口72。

最上游侧的侧板(图14中最左侧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呈中空状,分别在前侧上形成入口71、在下侧上形成出口72。

相邻的前后侧板43、44分别连通相邻的出口72和入口71,形成一体化。

从而,作为空气通道69,形成分别在前侧(下游侧)设有入口71、后侧(上游侧)设有出口72的串联的通道。

在空气通道69的入口71(图14中最右侧的可动炉篦用侧板44的入口71)上连接着供给冷却空气H的送风机(空冷风扇)73,同时,在其途中设有调节冷却空气H供给量的风档74。

空气通道69的出口72(图14中最左侧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的出口72)连接到料斗8、9、10内。

风档74对应左右空气通道69设有左右二个,通过检测空气通道69最终位置上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器75控制传动装置(马达),形成对供给空气通道69的冷却空气H供给量的控制。

温度检测器75测定空气通道69的出口72(图14中最左侧的固定炉篦用侧板43的出口72)附近的冷却空气H的温度,控制风档74使温度在300℃左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