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连接用于烟草制品生产的供应单元和用户单元的装置

连接用于烟草制品生产的供应单元和用户单元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该装置用于通常为卷烟(3)和诸如此类的烟草制品制造中的一供应单元(2)和一用户单元(4)通过一管道(5)连接,卷烟群(6)沿此管道从供应单元(2)的出口朝向用户单元(4)的入口前进。前进的卷烟群(6)在管道(5)的中间区域(18)通过杆(62)或一对框架(68)而被分离,这样,形成一将容纳小车(28)的空位,小车(28)通过一提升器(59)从外壳(27)引导入管道(5)内;一旦位于管道(5)内,小车(28)从中间区域(18)朝向料斗(13)的入口(12)继续推动卷烟群(6),这样,完全地出空管道(5),例如,当卷烟(3)的一个牌号换到另一个牌号时。为突出优点,小车(28)包括两个活节结构(29),以使其几何形状和尺寸可变化,以匹配管道(5)的几何形状和深度的变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239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地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2805141.6

  • 发明设计人 M·斯帕塔福拉;

    申请日2002-12-12

  • 分类号A24C5/35;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民华

  • 地址 意大利博洛尼亚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3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2-11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6-06-21

    授权

    授权

  • 2005-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8-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用于制造烟草制品的供应单元和用户单元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草制品的制造商中,通常的做法是,例如将包括卷烟机或过滤嘴附属设备的供应单元和诸如包装盒的用户单元连接起来。这种连接通常是借助于沿一通道延伸的管道而设置的,该通道呈由弯曲部分连接的直线的水平和垂直部分,沿着该通道使卷烟流连续地前进,该卷烟流是由诸多垂直于传送方向放置的单支卷烟组成的一紧密的卷烟群。为达到这种连接的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是,该群卷烟的应尽可能保持紧密,以防止单支的卷烟在前进时定位变得不正确。

相反地,所述机器单元在操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经常发生流动中断,例如,由于故障或为使从卷烟的一个牌号换到另一牌号的暂时停顿引起的、从供应单元来的流动的中断。

在这些情形中,中断的流动造成该卷烟群失去其尽密性,其结果,使卷烟的排列变得无序,因而要求操作者给予注意。此外,为了恢复该卷烟群的紧密性,操作者还必须从管道中取出所有的卷烟。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连接供应单元和一包装烟草制品的用户单元的装置,它不受上述缺点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目的在一连接用于烟草制品生产的供应单元和用户单元的装置中得以实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馈送管道,沿该管道将一群制品从供应单元的出口引导到用户单元的入口,其中,管道呈现确定该群制品的深度的两个导向壁,其特点在于,它包括在管道的预定区域分离该群制品的装置,以及能沿管道从预定区域通过预定距离移动的移动装置。

现借助于附图并通过实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的附图如下:

图1示出一根据本发明连接用于烟草制品生产的供应单元和用户单元的装置,视图为示意侧视图,并略去其中某些零件;

图2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放大的结构细节,视图为示意侧视图,为清晰起见略去其中某些零件,并呈现不同的操作构造;

图3示出图2的结构细节,视图为示意立体图,为清晰起见略去其中某些零件;

图4、5和6是示意侧视图,示出图1的装置在三个连续的操作步骤中;

图7是图4的放大视图;

图8是一平面图,示出图7的结构细节;

图9是一放大侧视图,示出位于连接的弯曲部分的图7的结构细节以及在不同的操作构造中;

图10和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图1的装置的放大的细节的立体图,示出两个连续的操作步骤;

图12示出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图6的装置;

图13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图1的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诸附图中的图1,用来连接供应单元2和用户单元4的该装置整体以标号“1”表示,例如,所述供应单元2是翻出卷烟3的翻转机,用户单元4类似地包括一包装机。

装置1包括一馈送管道5,其中,卷烟群6沿一预定通道7依照垂直于卷烟3的纵向轴线的预定方向8前进。在所示实例中,管道5包括一离供应单元2的基本上为水平的第一直线段9,并通过一弯曲段10连接到一基本上为垂直的第二直线段11,其终止在用作用户单元4的入口料斗13的入口12。

馈送管道5由一包括一向上的部件14的框架(未示出)支承,管道5由下列诸壁限定范围:水平向由底壁15和顶壁16限定,它们形成包围空间的深度,以及侧向上有两个垂直壁17包围。底壁15与传送带15b的水平顶部分支15a相吻合,传送带15b在图1中仅示出一部分,其占据从中间区域18延伸至弯曲段10的一段管道5。

如图1、4、5、6、7和8所示,馈送管道5的直线水平段9在底壁15上呈现一开口19,其与上述的中间区域18相吻合。

开口19由一对垂直于馈送方向8而互相隔开的传送带20占据,并基本上与上述的传送带15b对齐。

如图4、5、6和7中所示的优点,两个传送带20中的各个带围绕两个端滑轮21和22环行,以形成一占据与底壁15相同平面的顶部分支23和/或第一传送带15b的顶部分支15a,并绕在插入在两个换向滚轮25之间的一底滑轮24上。

各带的一端滑轮22与对应的驱动装置(在图中未示出)连接,而位于卷烟群6所遵循的馈送方向的下游的另一端滑轮21,由连接在对应的侧向轨道21b上的滑道21a(见图8)的引导,能平行于馈送方向8作前后运动。如图8所示,该两个轨道21b定位在管道5的相对侧。

通过传统的致动器装置(图中未示出),传送带20的对应的底滑轮24沿着对应的垂直方向来回地运动,其结果,引起各个端滑轮21的运动。

因此,各个传送带20呈现一与运动的端滑轮21相吻合的可收缩端。

传送带20组合而形成一在中间区域18的、提供给整体标号为“26”的移动装置的通道,该通道从位于管道5的尺寸界限外的对应的外壳27内的静止位置(rest position)能进入到管道5内,并在其上沿馈送通道7从中间区域18移动通过一给定的距离。在移动装置26的横向尺寸大于隔开两个传送带20的距离的情形下,通道的宽度足以使可通过平行于馈送方向8缩回可移动的滑轮21而形成该移动装置26(如图5和6所示)。

具体参照图7、8和9,移动装置26包括一小车28,该车28包含并排定位且通过第一和第二轴30和3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活节结构(articulated structure)29,所述第一和第二轴30和31横向于馈送通道7和平行于卷烟3的轴线延伸。

第一轴30有四个并放置在活节结构29的四个角上,而第二轴有二个并占据在各对第一轴30之间的中间位置。小车28还包括一组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顶部第一轴30和两个底部第一轴30每一个的相对端上的轮子32,以及安装在每个第二轴31的相对端上的一组轮子33。

还与每个顶部第一轴30可枢转地连接的是两个第一杆34的第一端,第一杆34的其余端可枢转地连接到顶部第二轴31的端部。

同样地,两个第一杆34的相对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每个底部第一轴30的端部以及底部第二轴31的端部。

具体来说,两个顶部第一杆34沿馈送通道7的方向8并基本上平行于两个底部第一杆34互相对齐地设置,同样地,沿馈送通道7的方向8互相对齐。每个轮子33占据两个对应的顶部和两个对应底部角轮32之间的中间位置。

每个第一轴30的相对端还提供用于第二杆35的对应第一端的枢轴,第二杆的第二端借助于对应的公共铰链36而连接起来,更准确地说,每个第一和第二活节结构29可以看作第一铰链37与第一轴30同轴,第二铰链38与第二轴31同轴,第三铰链与上述的公共铰链36相吻合。

参照图7,可以看到,各活节结构29的第二杆35成对地布置,并设置成″V″形,″V″形的顶点与第三铰链36相吻合。各活节结构29的两个顶部和两个底部角轮32用作对应传送装置39的端滑轮,所述传送装置39包括对应的环带(belt loop)40,各环带围绕两个端轮32并定位成与对应的中间轮子33相接触。传送装置39提供运输装置41,小车28通过该运输装置能沿馈送管道5运动。在小车28装备有其自身的驱动装置(在适当的过程中将予以解释)的情形下,运输装置41将是拖动装置42,该拖动装置提供各活节结构29,该活节结构具有分别标识为″43″和″44″的顶和底的活动表面。

各活节结构29的活动表面43和44分别由顶部环带40的顶部分支和底部环带40的底部分支提供。通观小车28(图7和8),顶部环带40的两个顶部分支因此组合而形成小车28的顶面47;同样地,底部环带40的两个底部分支组合而形成小车28的底面48。

活节结构29还包括诸角支架45,它们通过第一端连接到在四个第一轴30的每个轴的相对端处的第一铰链37上。各个支架45具有一位于其长度的中间位置上并平行于轴30的轴线设置的销46。因此,小车28的正面(以其整体考虑)设有两对支架45,它们与同轴设置的对应的销46以及环绕各对销46的弹性带49的一端设置在一起。同样地,小车28的后面也设有两对支架45,它们与同轴设置的对应的销46以及环绕各对销46的弹性带50的一端设置在一起。

支架45的自由端与分支49和50的外部分支组合,以形成小车28的前面51和后面52。

从以上可见,构成小车28的两个活节结构29的特点在于,通过绕铰链36、37和38转动第一和第二杆34和35,以使该小车的宽度和几何形状发生变化,这样,当小车28沿着馈送管道5前进时,使运输装置41和42保持与导向壁15和16牢固接触。

为此目的,小车28装备有活动部件53(在图中示意地表示),这样,如果小车具有其自身的驱动装置,则允许运输装置41和42之间,或活动表面43和4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述活动部件可呈现连接到第三铰链36上的盘簧54的形式,使能弹性地控制由第二杆35包围的角度的变化。或者,这样的部件可以是沿各个第一杆34设置的磁体55,并设计成与馈送管道5的导向壁15和16相接触。在该实例中,壁15和16可体现为铁磁体或磁性材料,或包括这种材料的内芯,以与小车28的磁体55互相作用。

小车28还携带驱动装置56(在图8中示意地示出),驱动装置56通过对应的轴30或31能致动上述活动表面43或44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56可连接到轴上,以使将转动传输到对应的轮子32或33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驱动装置56由可充电的电池(图中示意地表示为方块″57″)供电,它与控制单元58互锁。控制单元58将装备有接收装置77,其能接收用于控制小车28运动的电磁波。

驱动装置56、电池57和控制单元58的尺寸应该按小车28的中央部分的比例引起适当的改变,但不修正环带40之间的横向距离。

具体如图4、5、6和7所示,本发明的该装置包括与管道5的预定的中间区域18对齐的提升装置59,该提升装置59例如包括一台面60,当小车28占据外壳27并位于管道5的外面时,它支承在该台面上。台面60受提升装置59的诱导,可在如图4和7所示的外壳27内的下面的静止位置和一提升位置之间运动,该提升位置与底部导向壁15对齐,和/或与上述的传送带15b的顶部分支15a对齐,如图6所示,使小车28呈现在馈送管道5的内部的操作位置。

为了在中间区域18形成在卷烟群6内的一空间,并因此允许小车28引入到馈送管道5内,该装置包括一分离卷烟群6的装置(整体表示为标号″61″)。这样的装置61包括一对垂直杆62,其基本上垂直于馈送通道7延伸并能沿管道5内靠近垂直壁17的对应的轨迹运动。垂直杆62在管道5的界限外的一位置(在图4和7中示出)和在管道5的内部(即沿卷烟群6所遵循的馈送方向8并紧接着小车28的上游)的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

杆62运动时间被调节得使与台面60在静止和操作位置之间的运动时间相一致。在该实例中,从图5中可见,提供运输装置41的诸环带40的诸顶部分支形成分离装置61的一部分,并结合杆62进行操作,以起到作一装置的这样的功能:从将由小车28逐步占据的管道5的部分中取走卷烟3,而一旦在管道5内杆62起作保持元件的作用,以用来阻塞中间区域18的上游的卷烟群6。

在操作中,假定管道5准备完全出空,例如,由于供应单元2的不动和/或改变卷烟牌号的缘故,在一长的停顿之后卷烟群6的运动停止在小车28的上游的管道5的部分内,下游传送带15b的顶部分支15a设定在运动状态,并致动分离装置61。更准确地来说,小车28由提升装置59从外壳27提升到管道5内,导致顶部活动表面43的两个环带40通过两个传送装置20之间,并与卷烟群6接触。在此汇合处,在对应的活动表面43下面的小车28的尺寸大于两个传送装置20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端滑轮21将缩回以便能使小车28通过开口19。

在小车28提升的过程中,由环带40的顶部分支提供的两个活动表面43将沿馈送方向8平移,因此,有利于占据中间区域18的卷烟群6的部分卷烟3的位移;因此,所述移动元件提供装置40和43,通过它们从中间区域18移去卷烟群6,所述移动元件与传送带装置39相同,因此对占据区域18的卷烟群6执行输出传送器的作用。

分离装置61的成对的杆62结合小车28一起操作,垂直地移入到管道5内,以便形成一挡墙,通过挡墙,位于中间区域18的上游的卷烟群6被保持住(如图6所示)。

一旦小车到达其上行程限,顶部活动表面43的运动反向,并致动底部活动表面44,其结果,这些相同的表面将分别接合管道5的顶壁16和台面60的表面,且造成小车28沿管道5依照馈送的方向8前进。小车28现被承载朝向在下游传送器15b的顶部分支15a上的入口料斗13的入口12,其前面51推动卷烟群6向前,这样,在中间区域18和入口料斗13的入口之间的管道5的区段被完全出空。在此步骤过程中,前面51提供一推动卷烟群6的装置。准确地来说,这种推动装置51是弹性带49和对应的成对的角支架45的自由端,  它们也提供直接供卷烟群6用的各种长度的接触装置。

如图2和3所示,小车28到达料斗13的入口12,所述料斗设置有与管道5的垂直长度11的侧壁15和16相接触的四个活动表面43和44,且前面51水平地位于料斗13的嘴的附近。

在这点上,如图3示意地所示,小车28从其占据料斗13的嘴的位置,借助于传统的平移装置(未示出),传输到返回管道64的入口63,所述返回管道在馈送管道5的下面并与其平行地延伸返回到外壳27。一旦在入口63内小车28借助于导围板装置(同样传统地并未予示出)的作用转过90°,引导到返回管道64。在其自身的驱动装置56的动力作用下,小车28由此返回到外壳27,并重新定位在备用状态以备进入下一个循环。外壳27装备有用来充电或更换电池57的装置65。

重要的是,如图9所示,当小车28沿馈送管道5的弯曲段10通过时,活节结构29和活动部件53组合而保持活动表面43和44的环带40与管道5的壁15和16相接触。因此,随着管道5横截面的逐渐变宽,前和后弹性带49和50将在长度上发生变化。如同前带49,后带50和对应的成对的角支架45提供直接供卷烟质量群6用的长度可变的接触装置。

同样重要的事实在于,代替通过上述的返回管道64达到外壳的做法,小车28也可在其自身的驱动装置56的动力作用下沿着管道5和活动表面43和44返回,和/或由传送器15b的顶部分支15a承载沿相对的方向行走,最终,呈现在靠近供应单元2的一位置,并与保持在两个垂直杆62的上游的其余的卷烟群6接触地接合,这样,这些相同的卷烟可转向到一容器内,例如一储存箱66。随着小车28到达由垂直杆62占据的位置,杆将缩回。在实践中,储存箱66将通过一垂直段11’连接到管道5,该垂直段的入口端通过一开口19’连接到管道5,开口19’被一对可缩回的传送器20’占据,并与上面已述的传送器20相同。

当呈现在靠近供应单元2的上述位置上,小车28执行另一功能。小车28在该同一位置上,或至少在与中间区域18大致相吻合的位置上的情况下,新卷烟群6可与后面52接合,它们朝向入口料斗13的入口12通过,因而受小车28的伴随和控制,此后将变换到侧边并如上述地翻转90°。因此,后面52提供这样的一个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对卷烟群6加垫并沿管道5伴同该卷烟群。

在上述情形中,后弹性带50和两对角支架45的自由端提供这样的装置,  通过该装置可加垫并伴随卷烟群6直到恢复正常操作条件的端部。

在图10的实例中,先于引导小车28进入到在中间区域18的管道5中的步骤的是借助于分离装置61在卷烟群6中形成空位的步骤。所述分离装置在本实例中是散布器装置,其整体标以标号″67″。具体来说,这样的装置67包括两个框架68,各安装在横向于馈送方向8设置的对应的轴69上,并借助于致动器装置70绕对应的轴线69a转动。而轴69安装在一刚性结构上,其从台面60伸出并构成两对垂直杆71。刚性结构通过两个对应的致动器72沿垂直方向运动,并包括与杆71连接的导向器73,在由上述提升装置59产生的垂直运动的过程中台面60可在该导向器上滑动。

在操作中,在通过致动器装置72而实施提升运动的过程中,框架68可首先大致平行于管道5定位,然后,一到达位于基本上与管道5的底壁15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即散布而呈现分离的位置。

当完全散开时,两个框架68将互相平行地定位,并设定横向于管道5,包围足以容纳小车28的一长度的空位。

在另一结构中,两个框架68可相对于由卷烟群6所遵循的馈送方向倾斜,使自由端互相接触并形成一楔形元件74。

该楔形元件74能在馈送管道5的尺寸界限外的一位置和在卷烟群6内的穿过位置之间运动。一旦达到后者的位置,通过各自的驱动器70两个框架68将互相离开地转动,并横向于管道5互相平行地定位,当通过提升装置59上升到管道5内时,分离卷烟群6并形成一能容纳小车28的空间。

在上述的两种情形中,如图11所示,插入的小车28,或者在其自身的驱动装置56的动力作用下,或者借助于插入在下游侧的两个向上的框架68之间的推动器75,能沿管道5行走。

小车28特别地在这样的情形下证实其优点,其中,管道5覆盖特别长的通道并包括先进先出(FIFO)型的暂存装置76,通过该装置引导卷烟群6。

尽管所述和图示的实例都涉及一单一的小车28,它能执行下列的步骤:沿着中间区域18和入口料斗13的入口12之间的管道,或者在中间区域18和提供单元2的出口之间的管道,推动或伴随卷烟群6。在该实例中,引导卷烟群6进入到储存箱66,然而,可采用两个或多个能同时执行多个操作的这样的小车28。例如,装置可利用两个小车28,其中一个可操作,而另一个停在外壳27内,以允许对电池57进行充电或更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