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

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消除现有的该种装置构造的复杂性,谋求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传送带驱动装置发挥原有的维护方便、静音特性、轻快的传动性等的种种原有的特性,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由曲柄盘(2),和与所述曲柄盘(2)间隙配合的同时、配合支撑着的曲轴皮带轮本体(3a)及其壳体(3b)的被动部(3)构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025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宫田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3105487.0

  • 发明设计人 桜林憲夫;渡边実;

    申请日2003-02-21

  • 分类号B62M9/16;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何腾云

  • 地址 日本神奈川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0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B62M 9/16 专利号:ZL031054870 申请日:20030221 授权公告日:200805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3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2M9/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3022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3-3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2M9/16 登记生效日:2016031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3022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8-05-21

    授权

    授权

  • 2006-0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6-0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曲柄的踏力自动调整传送带张力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本发明的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如在日本特公平7-5413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借助曲柄的踏力自动调整传送带张力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

在本发明的申请人提供的上述特公平7-54136号公报中,如图11所示,传送带式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是,由:外周端面具有环形外齿34的环状从动轮31;直径比该环状从动轮31的内径小的驱动盘35,该驱动盘35在位于上述环状从动轮31的内周侧处的中心具有一体的驱动轴36;两侧面板38、38,所述两侧面板38、38在上述环状从动轮31的两侧面,中心具有贯通驱动盘35的驱动轴36的窗39、39,同时,覆盖着环状从动轮31并与环状从动轮31一体地安装;以及所述两侧板38、38外侧的侧板盖41、41,和卷绕在所述环状从动轮31和动力被传递皮带轮(未图示)之间的有齿的传送带(未图示)构成;在所述驱动盘35上,具有以驱动轴36为中心等间隔而且向侧面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轴套37、37;同时,在两侧面板38、38上从其中心等距离地设置轴套窗40、40,该轴套窗40、40位于与上述驱动盘35的两侧面突出设置的各个轴套37、37对应的位置,内径比该轴套37、37的直径大;在所述轴套37、37间隙配合的状态下,将驱动盘35间隙配合在环状从动轮31的内周侧。该传送带式动力传递装置左右均等平衡,具有优异的动力传递特性,但是构造复杂,结构部件数量多、成本高是无法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除该构造的复杂性,谋求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传送带驱动装置发挥原有的维护方便、静音特性、轻快的传动性等的种种原有的特性,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由:曲柄盘,和与所述曲柄盘间隙配合的同时、配合支撑着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及其壳体的被动部构成。

也可以是,所述曲柄盘由曲柄盘本体、和一体地固定在其侧面的曲柄臂形成;曲柄盘本体在曲柄臂的安装面的相反面、并且与曲柄臂的固定部轴心同心的圆上,相互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所须根数的圆周列驱动销。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将圆周基板部形成在一侧面;将其外径边缘形成在一方的外卡凸缘部上,同时,在其内面侧啮合有齿传送带的齿部,在所述齿部的内径侧形成与所述曲柄盘的圆周列驱动销相对应数量的间隙配合承孔和与壳体的本体安装孔,并且,在圆周基板部的中心具有间隙配合曲柄轴的本体曲柄轴间隙配合孔。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将圆周基板部形成在一侧面;将其外径边缘形成在一方的外卡凸缘部,同时,在其内面侧啮合有齿传送带的齿部,隆起地设置:在所述齿部的内径侧形成与所述曲柄盘的圆周列驱动销对应数量的间隙配合承孔的轴承筒部、和形成与壳体的本体安装孔的支撑筒部;在圆周基板部的中心具有间隙配合曲柄轴的本体曲柄轴间隙配合孔。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在各轴承筒部嵌入了耐磨耗性轴套、整体成型。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壳体可与曲轴皮带轮本体的内面紧密重合地形成,而且,在与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的本体安装孔一致的同一圆周上对应地形成并配列壳体安装孔,将安装螺栓配合插通在所述本体安装孔以及壳体安装孔中,分别到达与本体安装孔连通的螺母孔中,螺母在该螺母孔的部分分别螺纹配合并从两侧拧紧,一体地构成曲轴皮带轮本体和壳体。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壳体可与曲轴皮带轮本体的内面紧密重合地形成,而且,在与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的本体安装孔一致的同一圆周上对应地形成并配列壳体方孔安装孔,而且,在所述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的外端分别形成托座,将形成在安装螺栓的头部背面的方的根部配合插通在壳部方孔安装孔中,将其各自的前端插通在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的本体安装孔中之后,分别到达与本体安装孔连通的螺母孔中,螺母在该螺母孔的部分分别螺纹配合并从两侧拧紧,一体地构成曲轴皮带轮本体和壳体。

也可以是,所述被动部的壳体以放射状形成隆起装饰部,所述隆起装饰部将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之间的外面,从中心的壳部曲柄轴间隙配合孔向外径边缘隆起为倒三角形,提高壳体的刚性和强度的同时,赋予旋转时引人注目的机能。

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内面,分别突出形成将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延长作为同一轴心的轴承孔的位置配合轮毂,另外,在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的内面、各个安装孔的入口,分别以所须深度同心地开孔形成比该安装孔直径大、与所述位置配合轮毂适合的孔径的轮毂嵌入孔;所述壳体和曲轴皮带轮本体重合时,位置配合轮毂和轮毂嵌入孔互相配合、两者的轴线一致。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由:曲柄盘,和与所述曲柄盘间隙配合的、配合支撑着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及其壳体的被动部构成;所述曲柄盘由曲柄盘本体、和一体地固定在其侧面的曲柄臂形成;曲柄盘本体在曲柄臂的安装面的相反面、并且对曲柄臂的固定部轴心同心的圆上,相互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所须根数的圆周列驱动销;所述被动部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将圆周基板部形成在一侧面;将其外径边缘形成在一方的外卡凸缘部上,同时,在其内面侧啮合有齿传送带的齿部上,在所述齿部的内径侧形成与所述曲柄盘的圆周列驱动销相对应数量的间隙配合承孔和与壳体的本体安装孔,并且,在圆周基板部的中心具有间隙配合曲柄轴的本体曲柄轴间隙配合孔;所述被动部的壳体可以与曲轴皮带轮本体的内面紧密重合地形成,另外,在与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的本体安装孔一致的同一圆周上对应地形成并配列壳体安装孔,将安装螺栓配合插通在所述本体安装孔以及壳体安装孔中,分别到达与本体安装孔连通的螺母孔,螺母在该螺母孔的部分分别螺纹配合并从两侧拧紧,一体地构成曲轴皮带轮本体和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的实施例的外观左侧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4是图1的A-A线横截面图。

图5是图1的B-B线纵截面图。

图6是构成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曲柄盘单体的斜视图。

图7a是从构成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单体的内面侧观察的斜视图。

图7b是从构成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曲轴皮带轮本体单体的内面侧观察的、表示将轴套配备在轴承筒部的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8是从构成图1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单体的外面侧观察的斜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在无负载驱动时的动作状态的侧面图。

图10是说明图9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在无负载驱动时的动作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时表示现有的该种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所示自行车用附带自动张力调整机构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1(下面简称为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1),由:曲柄盘2,和与所述曲柄盘2间隙配合的、配合支撑着的曲轴皮带轮本体3a及其壳体3b的被动部3构成。

如图6所示,所述曲柄盘2由曲柄盘本体2a、和一体地固定在其侧面的曲柄臂2b形成;曲柄盘本体2a在曲柄臂2b的安装面的相反面上、并且对曲柄臂2b的固定部轴心同心的圆上,相互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所须根数的圆周列驱动销4,所述圆周列驱动销4在实施例中突出设置了六根。在实施例中,在各圆周列驱动销4上装嵌了套环5。在各圆周列驱动销4的根端4a上装嵌了直径比上述套环5稍大的弹性环6。

如图7a所示,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在一侧面上形成圆周基板部3a1;将其外径边缘形成在一方的外卡凸缘部7上,同时,在其内面侧啮合有齿传送带8的齿部9的内径侧隆起地设置:形成与所述曲柄盘2的圆周列驱动销4对应数量的间隙配合承孔10的轴承筒部11、和形成用来安装壳体3b的本体安装孔12的支撑筒部13;在圆周基板部3a1的中心具有间隙配合曲柄轴14的本体曲柄轴间隙配合孔15。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实施例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型的。如图7b所示,也可以将金属制的轴套16嵌入上述各轴承筒部11中、从而整体成型,以其内径面设置成间隙配合承孔10。当然,轴套并不限于金属制。另外,根据不同的成型材料,也可以不要轴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b也同样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8所示,圆周外缘形成在另一方的外卡凸缘部17上,其内径内面可以与上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内面紧密重合地形成;另外,在与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本体安装孔12一致的同一圆周上,对应地形成并配列壳体方孔安装孔18,另外,在所述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18的外端分别形成托座19,将安装螺栓20的头部20a的背面形成的方的根部20a1配合插通在壳部方孔安装孔18中,将其各自的前端插通在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本体安装孔12中之后,分别到达与本体安装孔12连通的螺母孔12a中,螺母21在该螺母孔12a的部分分别螺纹配合并从两侧拧紧,一体地构成曲轴皮带轮本体3a和壳体3b。预先,将上述曲柄盘2的圆周列驱动销4间隙配合在上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间隙配合承孔10中,并且,将曲柄臂2b从壳体曲柄轴间隙配合孔23向外配置之后,如上所述,由安装螺栓20将曲轴皮带轮本体3a和壳体3b拧紧,可以整体地在间隙配合承孔10的间隙范围内自由调整张力地支撑在与曲柄轴14一体的曲柄臂2b上。

可以在所述安装螺栓20上,嵌装直径比头部20a的外径大的垫圈22,通过安装螺栓20的头部20a的弯曲面和垫圈22的平坦面将壳体3b的外面双重反射地实施装饰。

壳体3b以放射状形成隆起装饰部24,所述隆起装饰部24将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18之间的外面从中心的壳部曲柄轴间隙配合孔23向外径边缘隆起为倒三角形,提高壳体3b的刚性和强度的同时,赋予旋转时引人注目的机能。

在所述壳体3b的内面,分别突出形成将各个壳体方孔安装孔18延长并作为同一轴心的轴承孔的位置配合轮毂18a,另外,在所述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内面、各个安装孔12的入口,分别以所须深度同心地开孔、形成比该安装孔12直径大,与所述位置配合轮毂18a适合的孔径的轮毂嵌入孔12b;所述壳体3b和曲轴皮带轮本体3a重合时,位置配合轮毂18a和轮毂嵌入孔12b互相配合、两者的轴线一致。

本发明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1如上所述地构成,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1和动力被传递皮带轮25之间张设有齿传送带8,由曲轴皮带轮本体3a和壳体3b构成的被动部3间隙配合地支撑在曲柄盘2上,在曲柄盘本体2a的圆周列驱动销4和曲轴皮带轮本体3a的间隙配合承孔10的相互间隙的范围内,借助重力作用进行移动,缩小与动力被传递皮带轮25的轴间距离,从而在松弛的无负载状态张设有齿传送带8。

下面,如图10所示,在曲柄臂2b上施加踏力使曲柄轴14转动时,曲柄盘本体2a的圆周列驱动销4沿圆周列使被动部3旋转,从而,如图10所示,将被动部3移动宽度L,使有齿传送带8的张力张紧,因此,被动部3的齿部9与有齿传送带8不会发生跳动,可以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被传递皮带轮25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起到了可以提供消除现有的该种装置构造的复杂性,谋求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传送带驱动装置发挥原有的维护方便、静音特性、轻快的传动性等的种种原有的特性,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装置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