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药物中的应用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化合物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中的应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具有促进细菌细胞再分布、抗外来微生物定植等功效,以其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制剂用于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的调节,具有疗效显著、配制方便、无刺激性、无污染等优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5-07-06

    授权

    授权

  • 2004-04-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其药物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药物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问题尚缺乏重视。在对皮肤粘膜微生物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常采用广谱抗生素和中药洗剂,在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了正常菌群,破坏了皮肤粘膜局部的微生态平衡。与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相关的症状是一类很常见的疾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类疾病包括,例如口腔不适如口臭、口腔感染;腋下不适的粘液感或腋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妇科泌尿生殖道清洁度低等,因此需要新的皮肢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

发明人在进行“生物波”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细菌波动生长模型。经过研究认识到这种波动有其内在的调节机制:某些化学物质参与生物波动过程的调节,把病态的周期性慢波转变成正常的生理性混沌快波,这类物质称为促波因子。经分离提纯和鉴定,确定有一种因子为N-乙酰-D-氨基葡萄糖,其促波作用可表现为调节细胞膜蛋白和糖包被的耦合振荡。人体的许多生化和生理过程需要促波因子的参与,当体内这种促波因子缺乏时则会导致异常状况。

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是一种化学试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被用于治疗牙周炎(WO9102530A1)、微生物感染(WO9718790A3)、炎性肠病(WO9953929A1)、角膜疾病(JP10287570A2)、前列腺肥大(US05116615)等疾病以及美容(JP59013708A2)、洗发制剂(JP2011505A2)、组织生长调节剂(WO/A8702244)等,但目前尚无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现令人惊异地发现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其药物可接受的盐能用于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而且该化合物几乎没有毒性,因此能克服现有药物的上述缺点。

因此,本发明涉及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其药物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药物中的应用。

或者,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的方法,包括给予有此需要的患者预防或治疗有效量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其药物可接受的盐。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5NO6,结构表示如下: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或可以按已知方法制得。例如,专利申请WO97/31121公开了一种从壳多糖酶法制备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JP63273493公开了一种将壳多糖部分酸水解为N-乙酰-壳寡糖,然后用酶处理得到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方法。

在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药物可接受的盐中,可提及与药物可接受的酸形成的那些,例如与无机酸形成的那些,如盐酸盐、氢溴酸盐、硼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硫酸氢盐和磷酸氢盐,以及与有机酸形成的那些,如柠檬酸盐、苯甲酸盐、抗坏血酸盐、甲基硫酸盐、萘-2-磺酸盐、苦味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丙二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乙酸盐、酒石酸盐、甲磺酸盐、甲苯磺酸盐、羟乙磺酸盐、α-酮戊二酸盐、α-甘油磷酸盐和葡萄糖-1-磷酸盐。

本发明化合物通常可经局部、口服、舌下或透皮给药,优选局部和口服给药。在根据本发明方法治疗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中,给药的活性成分的量取决于治疗的疾病的特性和严重性以及病人的体重。优选活性成分在药物制剂中的浓度为0.1-10%,更优选为0.2-6%(重量)。单位剂量通常每天给药一或多次。每人的总剂量在10-10000mg/每天之间变化,有利地为50-5000mg/天,例如100-2000mg/天,

本发明药物可根据待治疗的微生态失调症状的不同而制备成不同剂型,例如:当用于口腔不适如口臭、易于口腔感染的症状时可制备成口含片、舌下片、口香糖、含嗽剂、喷雾剂等(喷雾剂配方举例:N-乙酰-D-氨基葡萄糖0.5%,薄荷0.01%)当用于身体大面积除臭、腋下不适如粘液感或腋臭时可制备成局部用喷雾剂、洗剂、水剂、乳剂、霜剂、膏剂;(其中,喷雾剂配方举例:N-乙酰-D-氨基葡萄糖1%,苯甲酸钠0.3%,乙醇10%)当用于泌尿生殖道清洁度低、感染源不明的症状时还可制成栓剂,亦可使用上述局部用制剂。

片剂形式的固体组合物通过将主要活性成分与药物赋形剂混合,如与明胶、淀粉、乳糖、硬脂酸镁、滑石、阿拉伯树胶等。片剂可被涂覆有蔗糖或其它适宜的物质,或处理它们以具有持续和延迟的作用以及连续释放预定量的活性成分。

局部用药形式的本发明组合物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将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药物载体和添加剂混合,如水、聚乙二醇、甘油、凡士林、黄原胶、醇类等溶解剂、润滑剂、粘合剂、防腐剂、稳定剂等等,从而制备成溶液、乳液、混悬液、粘性胶体、霜、膏等,可用于局部涂抹或局部清洗,还可以加入抛射剂从而制成气雾剂形式用于局部或全身喷洒。

使用栓剂进行泌尿生殖道给药,其中栓剂用在泌尿生殖道温度下熔化的粘合剂制成,例如可可油或聚乙二醇。

虽无意拘于任何理论,但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式(I)化合物治疗皮肤粘膜微生态失调的功效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细胞再分布来实现的。细胞再分布指机体组织细胞或微生物细胞的位置不断更替,胞内生物大分子的节律性凝-溶状态的更替。N-乙酰-D-氨基葡萄糖通过调节不同层次的细胞再分布发挥其特殊的功效。宏观细胞位置的更替表现波动生长特征。N-乙酰-D-氨基葡萄糖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及微生物细胞波动生长的正常进行,使微生物不能在局部定植。在微生态学功效上,主要扶持正常菌群生长,而不采用补充生态、菌群方法,避免了补充菌群存在着定植条件的适应性问题。在促进皮肤粘膜组织修复方面,其对炎症、感染、渗出具有控制效果,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人体皮肤粘膜无刺激、损伤作用。这是本产品独有的特色。可广泛适用于控制症状,以及从根本问题上进行治疗。

以下试验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化合物(式(I)化合物)的促波特性、低毒性和治疗皮肤粘膜微生态失调中的有效性。

一、式(I)化合物的促波试验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样品:式(I)化合物纯品。

1.2.实验材料:

菌种:奇异变形杆菌(应符合如下生化反应特征:动力(+)、尿素酶(+)、乳糖(-)、葡萄糖(+)、H2S(-)、苯丙氨酸脱氨酶(+)。

培养基:改良LB培养基(组成成份为:1%胰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1%氯化钠、0.1%葡萄糖、0.002%TTC、pH7.2-7.4)。

1.3.实验方法:

在LB平板中心点种奇异变形杆菌,37℃培养9小时,开始出现不断向外扩展间隔3小时的同心环,以此作为对照;在LB平板中加入终浓度为0.5%式(I)化合物同法点种奇异变形杆菌,37℃培养,结果不但形成每隔3小时出现的同心环,而且与对照相比,可见在每条环上有许多细小的波动也表现出来。

2.实验结果及评价:

本实验采用生物波动模型,用以研究式(I)化合物的促波作用,结果可见式(I)化合物不仅可以使细菌细胞表现正常的生物波特征,而且使这种波动表现出更加微细的波动方式,使波动周期缩短,表明式(I)化合物对生物波动有促进作用,这种促波作用可参与调节体内细胞再分布作用,是式(I)化合物防治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剂的作用基础。

二、式(I)化合物的毒理试验包括:

1.急性毒性试验: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最大极限量给药试验;

2.Ames试验;

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4.鼠精子畸性试验;

5.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6.慢性致死试验;

7.亚慢性毒性(90天喂养)试验;

8.传统致畸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式(I)化合物急性毒性试验剂量超过2g/kg,是人注射剂量的300倍,仍未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在长期毒性试验中,最高剂量已达到1g/kg,经四周试验观察,未出现中毒反应;在生殖试验中,从常规剂量7mg/kg喂小鼠,经三次传代,证明式(I)化合物对小鼠受孕妊娠、分娩、哺乳及仔鼠发育均无影响。证明式(I)化合物属无毒物质。

三、抗细菌定植作用的试验

选用绿脓杆菌进行式(I)化合物抗定植试验。采用原位定植、定性、定量测定技术对预服了绿脓杆菌菌液并经不同浓度式(I)化合物治疗的实验动物的肠粘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式(I)化合物浓度的提高,抗绿脓杆菌定植能力相应提高。

四.临床试验

选择具有微生态失调症状的患者56名,包括常有口腔不适如口臭、易于口腔感染临床又无法查到致病菌的患者20名;腋下不适常有粘液感或臭味患者20名;妇科泌尿生殖道清洁度低而不能查到感染病原的患者16名;分别以1%N-乙酰-D-氨基葡萄糖水溶液含漱或局部喷洒,每天2次,使用7天,通过菌群检测判断用药后微生态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87.8%,结果如下:

N-乙酰-D-氨基葡萄糖调节皮肤粘膜微生态效果观察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口腔不适        20        8       10       2         90腋下皮肤粘液感  10        7       3        0         100腋臭            10        5       3        2         80妇科泌尿生殖道  16        7       6        3         81.3微生态失衡N-乙酰-D-氨基葡萄糖调节皮肤粘膜微生态菌群检测结果(各类细菌检出率)

部位调治前菌群状况调治后菌群状况口腔(以唾液菌群代表)变形链球菌(23)唾液链球菌(40)奈瑟氏菌(50)类白喉棒状杆菌(18)类杆菌(60)螺旋体(12)变形链球菌(7)唾液链球菌(90)奈瑟氏菌(95)类白喉棒状杆菌(8)类杆菌(30)螺旋体(0)腋窝皮肤葡萄球菌(20)需氧棒形菌(18)糖秕孢子菌(24)臭粘杆菌(40)葡萄球菌(36)需氧棒形菌(12)糠秕孢子菌(15)臭粘杆菌(9)妇女泌尿生殖道表皮葡萄球菌(38)乳酸杆菌(18)大肠杆菌(29)表皮葡萄球菌(35)乳酸杆菌(60)大肠杆菌(10)

表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显示作为微生态调节剂使用前后,口腔、腋窝皮肤、妇女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原籍菌增多,过路菌减少,局部微生态得到改善。

本发明开辟了N-乙酰-D-氨基葡萄糖不同于其已知应用的新的医药用途,扩大了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开发价值。以其为活性物质用于制备各种形式的制剂,用于皮肤粘膜微生态平衡调节,具有配制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的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