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调节幅材导向的辊的装置

用于调节幅材导向的辊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一个平面(12)里调节幅材导向的辊(13)的装置,该装置的机构和连接元件都是抗污染的。在此装置里,辊(13)设有一个设计成空心轴(16)的轴,空心轴(16)至少轴向固定在一个机架壁(20;31)上,并向着平面(12)可运动地支承住,在空心轴(16)里装有至少一个驱动装置(23;24),该装置使至少一个在空心轴(16)里导向的滑动元件(25;26)轴向运动,其中滑动元件(25;26)的这种轴向运动(44;49)可以通过支承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旋转点(29;34)上的和滑动元件(25;26)上的一个曲柄(27;30)在曲柄(27;30)围绕旋转点(29;30)旋转(45;50)时转换成空心轴(16)在平面(12)里的调节运动(46;5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339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3101291.4

  • 发明设计人 J·贝梅尔;U·赛弗特;

    申请日2003-01-27

  • 分类号B65H23/26;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民军;赵辛

  • 地址 联邦德国奥芬巴赫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52: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5H23/26 授权公告日:20070404 终止日期:20130127 申请日:200301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8-12-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301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7-04-04

    授权

    授权

  • 2005-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08-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个平面里调节幅材导向的辊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就已知,借助于从外面布置在辊上的位于折迭装置(Falzapparates)的操纵侧和驱动侧上的调节装置在一个水平平面里来调节幅材导向的辊,尤其是导入辊或者带材导向辊。位于驱动侧的调节装置只是从驱动侧进行操纵,而位于操纵侧的调节装置只是从操纵侧进行操纵。这类具有调节装置的辊见专业书籍“报纸和插图印刷图案”(“Atlasdes Zeitungs-und Illustrationsdruckes”),Polygraph出版有限公司,法兰克福,1960,第66页,图81。

此外也已经知道,在操纵侧和驱动侧都设有调节装置的这些辊的调节是从一侧起,例如从操纵侧起进行的。驱动侧调节装置的操纵元件布置在操纵侧上,其中该操纵元件与驱动侧的调节装置通过传递调节运动的机构和连接元件而连接。其缺点在于,这些机构和连接元件布置在辊旁边,因而受到污染,例如源于灰尘或碎纸屑的污染。另外一个缺点是:由于这些机构和连接元件布置在辊旁边,就必需要有附加的保护,其中维护作业所需的可接近性也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提出一种用于在一个平面里调定幅材导向的辊的装置,这种装置的机构和连接元件不受污染,而且布置紧凑,其中可接近性不受限制。

该项任务由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来解决完成。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见从属权利要求。

一个重大的优点在于:用于执行调节运动的机构和驱动装置设置在一个设计成空心轴的辊轴里。这些因而位于该辊中的机构和驱动装置因此同时就防止了机械损伤的污染,其中维护作业所需的可接近性不受限制。此外,重要的是调节装置的操作可以从一侧或者以从两侧,就是操纵侧和驱动侧进行。

此外具有按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调节的装置的辊具有紧凑的构造,因而这类辊也可以随后运去安装在已出售给用户的机器里。这类辊也可以不很费钱地代替在印刷机里至今仍不可调节的辊,因为按本发明的辊的外形尺寸没有或者没有明显的改变。

附图说明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解释。所示示意图为:

图1是具有折迭漏斗和折迭机构的一个折迭装置,其中该折迭机构具有布置在折迭漏斗尖端旁边的导入辊;

图2是按图1所示一个折迭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处于基本位置上的一个幅材导向的辊,它具有布置在中空轴里用手可以操作的用于调节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的驱动装置;

图4是按图3所示的辊在其位置上单侧地在操纵侧调节;

图5是按图3所示的辊在其位置上两侧地,也就是在操纵侧和在驱动侧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一个折迭装置1,它包括有一个折迭漏斗(Falztrichter)2和折迭机构(Falzmittel)3,该折迭机构继续处理经折迭漏斗2拉出的带材4。带材4包括一层或者多层,而且继续处理带材4的折迭机构3是例如导入辊、拉伸装置、剪切装置和折迭装置。在折迭漏斗尖端5旁边布置有二个导入辊6;7,它们例如借助于布置在它们上面的以及最好是从操作侧SI用手可以操作和操纵的操作机构8;9;10;11,可以在一个平面12里,最好是在一个水平布置的平面里进行调节(见图2)。布置在共同平面12里的导入辊6;7可以借助于操作机构8;9;10;11相互平行或倾斜布置地在这个最好是在水平方向上布置的平面12里调节。导入辊6;7在平面12里相互平行地调节,以便使导入辊6;7例如适应于由它们所导出的带材4的幅材强度或数量。导入辊6;7相互倾斜地在平面12里调节,以便使经折迭漏斗2拉出的带材4的所谓的带材走向或幅材走向最佳。

图3表示了一个辊13,尤其是一个已经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导入辊6’;7’,它由一个借助于轴承元件14;15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空心轴16上的辊套17组成。空心轴16轴向固定并对平面12或平行于平面12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轴承元件18里,该轴承元件布置在一个机架壁20上的一个支座19里。另一种未详细示出的方案是,中空轴16直接轴向固定在机架壁20里并且对平面12可转动地支承住。机架壁20是例如驱动侧SII的机架壁。平面12是例如一个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的平面。

用于轴向固定并用于在平面12里运动,例如水平运动的轴承元件18是例如一个在一个位于平面12里或者平行于平面12布置的槽21里导向的销钉22,其中销钉22布置在中空轴16上。轴承元件18也可以是另外一种结构的导向机构或轴承机构,它一方面可以实现轴向固定,同时也可以使空心轴16在平面12里或者平行于平面12运动。

在空心轴16的内部支承有驱动装置23;24和滑动元件25;26。滑动元件25;26轴向可滑动地在空心轴16里支承和导向。驱动装置23;24轴向固定地支承住。滑动元件25与驱动装置23相连接,而滑动元件26则与驱动装置24相连接。在滑动元件25和机架壁20之间设有一个曲柄27。曲柄27在滑动元件25上支承在一个旋转点28里,而在机架壁20上或者支座19上则支承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旋转点29里。曲柄30布置在滑动元件26和一个机架壁31之间。曲柄30在滑动元件26上支承在一个旋转点32里,而在机架壁31处或一个布置在机架壁31上的支座33处则支承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旋转点34里。机架壁31是例如操纵侧SI的机架壁。

驱动装置23是例如一个通过空心轴16的端部伸入的丝杠35,在该丝杠和端部设有用手可以操作的操作机构36;37。驱动装置24是例如一种蜗杆传动39,在其由空心轴16伸出的端部上布置有一个用手可以操作的操作机构38。机架壁20;31具有孔40;41,操作机构36至38穿过这些孔。操作机构36;37;38设计成例如手轮、手摇把、旋钮或具有位置指示的旋钮。驱动装置23;24或丝杠35和蜗杆传动39相互同轴地布置在空心轴16里。另外一种方案是:驱动装置23;24(来详细示出)也可以相互并排地布置在空心轴16里。

驱动装置23、在空心轴16里支承和导向的滑动元件25、与滑动元件25相连并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旋转点29上连接的曲柄27。以及轴承元件18都表示了驱动侧SII的一种调节装置100。

驱动装置24、在空心轴16里支承和导向的滑动元件26、与滑动元件26相连并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旋转点34上连接的曲柄30以及轴承元件18都示出了操纵侧SI的一种调节装置200。

图4表示借助于操纵侧SI的调节装置200在平面12里对辊13进行调节。借助于操作机构38使蜗杆传动39旋转。通过一个螺纹42与一个布置在滑动元件26里的螺纹43处于啮合的蜗杆传动39通过其旋转而使螺纹43在螺纹42上经过一段距离,并因而强迫滑动元件26在轴向方向上滑动44。滑动元件26的轴向滑动44使曲柄30围绕位置固定的旋转点34旋转45。因为曲柄30通过滑动元件26支承在辊13的空心轴16里,故空心轴16因而还有辊13由于它们轴向固定的以及在平面12里或者向着平面12可以运动的轴承借助于支承元件18在平面12里产生调节运动46。因而例如一个调节运动46就可以在一个沿水平方向伸展的平面12里进行。

图4描述的过程表示出了一个倾斜地在平面12里调节的一个辊13;6’,其目的是在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那样与第二个辊7’共同作用,使通过折迭漏斗2拉出的带材4的所谓带材运行或幅材走向达到最佳。另外也可以用一个这样倾斜地在平面12里可以调节的辊13使一个缠绕住辊13的轨道的幅材走向最佳。

图5类似于图4,表示了辊13在平面12里既借助于操纵侧SI的调节装置200,又借助于驱动侧SII的调节装置100的调节。与图4所描述的类似,辊13借助于操纵侧SI的调节装置200进行调节。

借助于操作机构36;37使丝杠35转动,其中通过螺纹47与一个布置在滑动元件25里的螺纹48处于啮合作用的丝杠35通过这种转动而强迫螺纹48在螺纹47上经过一段距离,并因而使滑动元件25在轴向方向上实现滑动49。轴向滑动49使曲柄27围绕位置固定的旋转点29旋转50。由于曲柄27通过滑动元件25支承在辊13的空心轴16里,因而借助于轴承元件18轴向固定并在平面12里或向着平面12可运动地支承住的空心轴16由这种这样设计的轴承18制约,而曲柄30的转动50强制实现了在平面12方向上的调节运动51。通过空心轴16在平面12方向上的调节运动51就在平面12的方向上调节了辊13。

轴向滑动49使曲柄30围绕位置固定的旋转点34旋转50。由于曲柄30通过滑动元件25与辊13的空心轴16间接相连,而且空心轴16借助于轴承元件18虽然在轴向方向上固定住了,但在平面12里或者向着平面12仍可转动地支承住,因此曲柄30的旋转运动,此处即曲柄30的旋转50转换成辊13在平面12的方向上的运动运动,此处就是空心轴16的,而且因此也是辊13的调节运动51。

在上述实施例中,轴向运动49使曲柄30围绕位置固定的旋转点34旋转50。由于曲柄30通过滑动元件25与辊13的空心轴16间接相连,而且空心轴16借助于轴承元件18虽然被轴向固定,但仍可水平转动地支承住,因此曲柄30的旋转运动,此处就是曲柄30的旋转50转换成辊1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运动,此处就是空心轴16的,而且因此也是辊13的调节运动51。

图5所叙述的过程一方面表示了借助于二个调节装置100;200倾斜地,也就是成夹角地,在平面12里进行调节的辊13;6’,以便例如象图1和图2所示那样,与第二个辊13;7’共同作用,使经过折迭漏斗2拉出的带材4的所谓带材运行或者幅材走向达到最佳。此外,也可以用一种这样倾斜的,也就是成夹角地在平面12里可以调节的辊13使一个缠绕辊13的幅材的幅材走向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在图5中所描述的用于调节一个辊13;6’的过程可以这样来设计,从而使辊13;6’借助于调节装置100;200在平面12里平行地调节,以便将辊13带入一个在平面12里平行于起始位置的一个新位置。此外在图5中所描述的用于调节一个辊13;6’的过程可以这样来设计,从而使辊13;6’的过程可以这样来设计,从而使辊13;6’向着另外的辊13;7’在平面12里平行地调节,以便使辊13;6’;7’,例如象在图1和图2所表示的那样,适应于通过这些辊导引的带材4的幅材强度和数量。

本发明不应仅仅局限于在导入辊6;7处使用。用于发明的装置可以在其位置上水平地或者在一个平面里对每个辊13,尤其是幅材导向的辊进行调节。1       折迭装置              30    曲柄2       折迭漏斗              31    机架壁3       折迭机构              32    旋转点4       带材                  33    支座5       折迭漏斗尖端          34    旋转点6;6’      导入辊                35    丝杠7;7’      导入辊                36    操作机构8       操作机构              37    操作机构9       操作机构              38    操作机构10      操作机构              39    蜗杆传动11      操作机构              40    孔12      平面                  41    孔13      辊                    42    螺纹14      轴承元件              43    螺纹15      轴承元件              44    滑动16      空心轴                45    旋转17      辊套                  46    调节运动18      轴承元件              47    螺纹19      支座                  48    螺纹20      机架壁                49    滑动21      槽                    50    旋转22      销钉                  51    调节运动23      驱动装置              100   调节装置24      驱动装置              200   调节装置25      滑动元件              SI    操纵侧26      滑动元件              SII   驱动侧27      曲柄28      旋转点29      旋转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