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阻隔反向输入的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

阻隔反向输入的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

摘要

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主要由输入端部件1、输出端部件2、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3、锁定装置、锁定解除装置及转矩传递装置构成。因其中的输入端部件1、输出端部件2、静止侧部件3及固定侧板4采用金属板的冲压件,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功能,而且,结构紧凑、重量轻、价格低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来自输出端部2的反向输入转矩由作为锁定装置的滚珠6相对于静止侧部件3在正反两转动方向上被锁定。来自输入端部件1的正反两转动方向的输入转矩,通过作为转矩传递装置的孔1d及突起2d而传递给输出端部件2。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3744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NTN;

    申请/专利号CN02106776.7

  • 发明设计人 栗田昌弘;吉冈笃志;川合正浩;

    申请日2002-03-08

  • 分类号F16D41/06;B60R1/00;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何腾云

  • 地址 日本大阪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27: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12-06

    授权

    授权

  • 2004-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2-10-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把来自如电机等的转动驱动源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机构来完成要求动作的装置,人们希望在驱动动力源停止转动时,能够阻隔反向输入转矩从输出端机构传递给输入端。

例如,要求具备在驱动动力源停止时,能够保持输出端机构的位置不变的功能。以电动快门为例,在驱动电机的正向或反向输入转矩输入给输出端开关机构后,快门就进行开关动作,但在开关动作的过程中因不可预料的事情(如停电等)导致驱动源停止时,因快门自重,该快门下降,其下降而产生的反向转矩会反传给输入端,则有可能对输入端机构造成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具备以下功能的机构,该功能是指保持快门的位置,使来自快门的反向输入转矩不会反传给输入端。

对于由减速机对电机转数减速的机构而言,在以任何原由从输出端反向输入转矩时,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

a)作为减速机,使用了齿轮蜗杆装置时,因为该齿轮装置不可能输入

反向力而造成转动,所以蜗轮或蜗杆齿上会承受较大的载荷。特别

地巨大的推力载荷会作用到蜗杆上。因此,支持齿或蜗杆的轴承有

破损的危险,或者为了防止该破损的产生,就需要增大机构。  b)即使是使用平齿轮或斜齿轮等的减速机,在反向输入转矩过大(例

如,作用有冲击反向输入时)时,齿易受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具有以下功能的机构,该功能是既要确保作为输入端的电机能够向输出端传递输入转矩,而且,还要相对于来自输出端的反向输入转矩锁定输出端,使反向输入转矩不能传递给输入端的电机以及减速机。

近年来,很多汽车等车辆上装设了电动密封式反光镜,该电动密封式反光镜以电机为动力来驱动装在门上的反光镜,并可在朝车辆侧向张开的使用位置和折起的容纳位置之间作90°的摆动。作为电动密封式反光镜,图29示出揭示了一种公知的驱动机构(例如,特开平11-51092公报),这种驱动机构在电机41驱动该反光镜时,能够使反光镜42轻轻地转动,外力作用在反光镜42上时,借助于离合器43的作用将外力阻隔,从而把反光镜42牢固地固定住,外力不会作用到电机41上。

然而,上述公报记载的驱动机构中,因为在受外力作用,反向输入转矩作用到反光镜上时,反光镜牢牢地固定着不会转动,所以不能吸收外力,容易导致反光镜等受损。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要求既能将作为输入端的电机的输入转矩传递给为输出端的反光镜,而且,使反光镜相对于反向输入转矩能够作空转,从而阻隔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入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功能,而且,结构紧凑、重量轻、价格低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结构具备:输入转矩的输入端部件,输出转矩的输出端部件,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设置在静止侧部件和输出端部件之间的、对于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锁定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的锁定装置,设置在输入端部件上的、对于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解除由锁定装置实现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装置,设置在输入端部件和输出端部件之间的、当解除了锁定装置实施的锁定状态时,把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及静止侧部件中,至少输入端部件为金属板的塑性加工件。

这里的[锁定装置]包含由楔嵌合力,凹凸嵌合力、摩擦力、磁力、电磁力、流体压力、流体粘性阻力、微粒子介质等提供约束力的装置,但从简化构造和控制机构,动作平滑、成本的方面等考虑,优选由楔嵌合力提供转动约束力的装置。具体构成是在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之间形成楔形间隙,使配合件相对于该楔形间隙进行楔嵌合·脱离,以此来切换锁定·空转。该构成包含以下两种结构,一是把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设在输出端部件或静止侧部件上(配合件使用滚子、球等的圆形截面的元件),二是把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设在配合件上(配合件使用斜撑)。

[金属板]最好是可以通过塑性加工形成规定尺寸·形状的,其材质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钢板。而[塑性加工]如可采用冲压加工方式。

在上述构成中,当把输入转矩输入给输入端部件时,首先,由锁定解除装置解除由锁定装置所作的锁定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经转矩传递装置传递给输出端部件。另一方面,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经锁定装置被锁定在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之间。从而,得到了来自输入端的输入转矩能传递给输出端,而来自输出端的反向输入转矩不能回传给输入端的功能。由于在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以及静止侧部件中,至少把输入端部件采用金属板塑性件,与通过锻造、铸造、切削加工得到该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紧凑、量轻、低成本的目标。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把连接输入轴的连接部设在输入端部件上,且使该连接部位于离合器内部。这样,能够使离合器自身的轴向尺寸更为紧凑,还能使与转动驱动源组合时的整体轴向尺寸紧凑。该连接部更好地被设置在从输入端部件内周侧连续地向离合器内部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上,而在该连接部上设置与输入轴呈平面嵌合的至少一个平面部。通过输入轴上的平面部和连接部的平面部实现平面嵌合,输入轴和输入端部件连接成相互不能转动的状态。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把筒状输出轴与输出端部件一体地设置。因此,能够减轻输出轴的重量,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该输出轴更好的是其一端封闭。因此,提高了承受输出轴的径向载荷和扭矩的强度,防止了变形,具备了良好的耐久性。更好地,在输出轴上设置与其它的从动部件(连接输出端的机构或装置的转动部件)平面嵌合的至少一个平面部。通过使其它从动部件上的平面部和输出轴的平面部呈平面嵌合,就能够将输出轴和其它从动部件连接起来且彼此不能作相对转动。或者,也可以在输出轴上设置与其它从动部件以花健或细齿嵌合的花健部或细齿部。

在上述构成中,锁定装置具备设置在静止侧部件上的圆周面,设置在输出端部件上的、与圆周面之间在正反两个转动方向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位于凸轮面和圆周面之间的一对配合件,以及分别向楔形间隙方向推压一对配合件的弹性部件,锁定解除装置是与一对配合件中的任何一个择一地配合,朝与楔形间隙方向的反方向推压该配合件的配合要件,转矩传递装置是设置在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上的转动方向的配合要件,而且,在锁定解除装置及转矩传递装置的中立位置上、锁定解除装置的配合要件和配合件之间在转动方向上存在间隙δ1,转矩传递装置的配合要件之间在转动方向上存在间隙δ2,且两间隙δ1和δ2的关系是δ1<δ2。

在上述构成中,当向输出端部件输入某一方向的反向输入转矩时,一对配合件中的一个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楔形嵌合,把输出端部件相对于静止侧部件锁定在一个方向上,当向输出端部件输入另一方向的反向输入转矩时,一对配合件中的另一个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进行楔嵌合,把输出端部件相对于静止侧部件锁定在另一方向上。从而,输出端部件经一对配合件相对于静止侧部件被锁定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另一方面,若向输入端部件输入了输入转矩时,首先,设置在输入端部件上的作为锁定解除装置的配合要件朝着与该楔形间隙方向的反向推压一对配合件中的、在该输入转矩的方向上与楔形间隙进行楔嵌合的配合件,并使其从该楔形间隙中脱出。因此,输出端部件的锁定状态在该输入转矩的方向上被解除了。其次,在输出端部件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设置在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上的作为转矩传递装置的转动方向配合要件相互嵌合。因此,输入到输入端部件上的输入转矩以输入端部件→转矩传递装置(转动方向的配合要件)→输出端部件这样的路经传递,输出端部件转动。

通过把锁定解除装置及转矩传递装置的中立位置上的、锁定解除装置的配合要件和配合件之间的转动方向间隙δ1和转矩传递装置的配合要件间的转动方向间隙δ2按照δ1<δ2的关系设定,则能够逐渐且可靠进行由上述锁定解除装置完成的锁定解除和由转矩传递装置完成的转矩传递。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以设置在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中的一个上的凸部,和设置在另一个上的与该凸部配合的凹部构成转矩传递装置。具体地说,把作为凸部的突起设在输出端部件上,把作为凹槽的切槽或通孔设在输入端部件上。此时,可以使突起沿外径方向突出,或者沿轴向突出。另外,凸轮面也可以直接形成在输出端部件上,或者也可以把具有凸轮面的部件装在输出端部件上。配合件最好用滚子。

在上述构成中,弹性部件具备底部,和从该底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舌片,舌片位于一对配合件间,舌片的构成能够把一对配合件朝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方向推压。最好,把弹性部件做成一整环,即底部为环状,舌片沿圆周配置多个,这样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在以上的构成中,把固定侧板固定在静止侧部件上,该固定侧板采用金属板塑性加工件。此时,能够把径向支持输入轴的轴承一体地设在固定侧板上。因此,使输入轴及输入端部件的转动动作顺利且稳定,能够防止或抑制偏载荷施加到锁定装置上,进行稳定的离合器动作。该轴承也可通过配置分体的转动轴承或滑动轴承来构成,若采用上述构成,能够使构造简单,部件数量少。该轴承最好设置在从固定侧板的内周侧连续地向离合器内部方向延伸的筒状体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装置是把转动驱动源和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组合成一体的装置。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具备输入来自转动驱动源的转矩的输入端部件,输出转矩的输出端部件,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设置在静止侧部件和输出端部件之间的、对于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锁定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的锁定装置,设置在输入端部件上的、对于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解除由锁定装置实现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装置,当解除了锁定装置实施的锁定状态时,把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的转矩传递装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从转动驱动源把输入转矩输入给反向输入隔离合器的输入端部件时,首先,由锁定解除装置解除由锁定装置所作的锁定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经转矩传递装置传递给输出端部件。另一方面,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经锁定装置被锁定在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之间。从而,得到了来自输入端的输入转矩能传递给输出端,而来自输出端的反向输入转矩不能回传给输入端的功能。通过把该反向输入离合器与转动驱动源一起组合化,就能够提供避免反向输入转矩对转动驱动源产生不利影响,且可重量轻、结构紧凑、成本低的离合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

另外,即使是把①,具备:输入来自转动驱动源的转矩的输入端部件,输出转矩的输出端部件,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设置在静止侧部件和输出端部件之间的、对于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锁定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的锁定装置,设置在输入端部件上的、对于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解除由锁定装置实现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装置,当解除了锁定装置实施的锁定状态时,以及把来自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的转矩传递装置和②,由传递给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输出端部件的转矩进行规定动作的输出端机构,一体组件化后得到离合器装置(转动从动装置)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这里所谓的[转动驱动源]指能够产生转动转矩的装置,除了电机,发动机或操纵器等的手动操作部件外,还包含这些机械与减速机组合而成的总成。

由于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以及静止侧部件中,至少把输入端部件采用金属板塑性加工件,与通过锻造、铸造、切削加工得到该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紧凑、量轻、低成本的目标。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把连接转动驱动源的输出轴的连接部设在输入端部件上,且使该连接部位于离合器内部。这样,能够使反向输入离合器自身的轴向尺寸更为紧凑,还能使上述离合器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紧凑化。该连接部更好地被设置在从输入端部件内周侧连续地向离合器内部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上,另外设置与转动驱动源的输出轴呈平面嵌合的至少一个平面部。通过转动驱动源的输出轴上的平面部和连接部的平面部实现平面嵌合,输出轴和输入端部件连接成相互不能转动的状态。

在输出轴上还能设置与输出端机构的从动部件呈平面嵌合的至少一个平面部。通过使从动部件上的平面部和输出轴的平面部呈平面嵌合,输出轴和从动部件相互连接但不能作相对转动。或者,也可以在输出轴上设置与输出端机构的从动部件呈花健或细齿状嵌合的花健或细齿。

在上述构成中,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锁定装置具备:设置在静止侧部件上的圆周面,设置在输出端部件上的、与圆周面之间在正反两个转动方向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位于凸轮面和圆周面之间的一对配合件,以及分别向楔形间隙方向推压一对配合件的弹性部件,锁定解除装置是与一对配合件中的任何一个择一地配合,朝与楔形间隙方向的反方向推压该配合件的配合要件,转矩传递装置是设置在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上的转动方向的配合要件。在锁定解除装置及转矩传递装置的中立位置上、锁定解除装置的配合要件和配合件之间在转动方向上存在间隙δ1,转矩传递装置的配合要件之间在转动方向上存在间隙δ2,且两间隙δ1和δ2的关系是δ1<δ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离合器装置是一种使从动部件在预定的至少二个规定位置间移动的装置,具有转动驱动源,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和限制装置,该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具备输入来自转动驱动源的转矩的输入端部件以及与从动部件连接的输出端部件,其一方面要把施加到输入端部件上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另一方面,要把施加到输出端部件上的反向输入转矩阻隔,避免传递给输入端部件,同时容许输出端部件空转;而限制机构分别在各规定位置上弹性限制输出端部件转动。

根据以上构成,从转动驱动源施加给输入端部件的输入转矩被传递给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输出端部件,并由该转动转矩使从动部件在至少二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的规定位置间移动。若从动部件到达各规定位置,则因为由限制装置弹性地限制输出端部件的转动,从动部件抵抗着外力保持其位置。另一方面,在外力增大,反向输入转矩超过限制装置的弹性转动限制力的程度时,输出端部件抵抗该转动限制力开始转动。这里,由于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构造是相对反向输入转矩容许输出端部件空转,因此,能够借助于输出端部件的空转使从动部件自由转动,由该自由转动来吸收作用于从动部件上的外力。因为利用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来阻隔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入端部件,所以避免了大的反向输入转矩对转动驱动源造成损伤。

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还可以具备在正反两个转动方向上与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嵌合·脱离的转矩传递部件,保持转矩传递部件的、通过相对于输入端部件的相对转动、控制转矩传递部件的嵌合·脱离的保持器,在转动方向上连接输入端部件和保持器的第一弹性部件,静止侧部件和对应于保持器相对于静止侧部件的转动、使摩擦力平滑在作用于保持器上的转动阻尼装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从转动驱动源将转矩输入给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输入端部件时,与输入端部件连接的保持器经第一弹性部件与输入端部件一起开始转动。因为随着它们的转动,在转动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平滑摩擦力作用于保持器上,所以保持器受到转动阻尼,相对于输入端部件作相对转动,造成转动变慢(此时,第一弹性部件作弹性变形)。在保持器造成转动变慢的状态下,因为转矩传递部件与输入端部件和输出端部件的双方嵌合,所以输入到输入端部件上的转矩经转矩传递部件传递给输出端部件。

另一方面,相对于从输出端部件输入的转矩(反向输入转矩),由于转动阻尼装置的平滑摩擦力没有作用在保持器上,因此,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下,保持器居中。这样,在保持器居中的状态下,转矩传递部件相对于输入端部件及输出端部件的双方成非嵌合状态,而可自转,因此能够使输出端部件空转。

以上的动作通过在输入端部件和输出端部件之间形成楔形间隙,使作为转矩传递部件的配合件与该楔形间隙呈楔嵌合,或者脱离而实现的。该构成包含把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设在输出端部件或输入端部件上的构成(配合件使用滚子、球等的圆形断面的),和把形成楔形间隙的凸轮面设在配合件上的构成(配合件使用斜撑等)。

限制装置具备设置在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的任何一个部件上的凹状配合部和设在另一部件上的凸状配合部,把静止侧的配合部配置在转动侧的配合部的转动轨迹上,分别在各规定位置上使凹状配合部和凸状配合部弹性地嵌合,来限制输出端部件的转动。

在该构成中,若由施加到输入端部件上的转矩使输出端部件转动时,因凸状配合部和凹状配合部到达相对位置上,两者在圆周方向弹性嵌合,因此,能够限制输出端部件以后的转动。另一方面,超过限制装置的转动限制力的大反向输入转矩施加到输出端部件上时,凹状配合部和凸状配合部的凹凸嵌合被解除,输出端部件空转。

该构成通过把如凹状配合部设在静止侧部件,把凸状配合部经第二弹性部件设在输出端部件上而具体化。此时,凹状配合部和凸状配合部因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相互嵌合。如果一个超过由该弹性力产生的转矩反力的反向输入转矩作用于输出端部件上,则可使输出端部件空转。

如果使输出端部件和静止侧部件在轴向相对,把凹状配合部和凸状配合部配设在该相对部处,则能够把限制装置内装在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内,从而使装置整体紧凑化。

在使用电机为转动驱动源时,在凹状配合部和凸状配合部嵌合时(不仅是刚刚嵌合后,也包含刚刚嵌合前),电机的驱动电流增大。从而,如果检测出该驱动电流增大而停止电机,则能够不用传感器,可把从动部件正确地停止在各规定位置上。

转动阻尼装置具有与保持器及静止侧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在圆周方向嵌合,相对于另一部件滑动的滑动部件。例如,滑动部件在与保持器在圆周方向嵌合的状态下相对于静止侧部件滑动。

从动部件可使用如车辆反光镜。此时,二个规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是指把反光镜向车辆侧面张开的使用位置,另一位置是把反光镜折叠起来容纳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纵断面图(图2的B-B断面图,图1b是连接部的横断面图,图1c是输出轴的X方向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横断面图(图1a的A-A断面图)。

图3是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静止侧部件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转矩传递装置(输入端部件的切槽部和输出端部件的突起)的周边的放大纵断面图。

图5是示出另一例的转矩传递装置(输入端部件的切槽部和输出端部件的突起)的周边的放大纵断面图。

图6a是弹性部件的正视图,图6b是从外周侧看的图,图6c是把舌片装在一对滚子间的状态下放大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作用的局部放大横断面图(中立位置)。

图8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作用的局部放大横断面图(锁定解除时)。

图9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作用的局部放大横断面图(转矩传递时)。

图10a是第二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纵断面图(图11的B-B断面图,图10b是连接部的横断面图,图10c是输出轴的X方向视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横断面图(图10a的A-A断面图)。

图12是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静止侧部件的透视图。

图13另一例的输入端部件、输出端部件、静止侧部件的透视图。

图14是离合器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5的B-B断面图)。

图15是示出上述离合器装置的横断面图(图14的A-A断面图)。

图16概要示出由电机、减速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以及输出端机构的转动驱动系统的图。

图17概要示出由电机、减速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以及输出端机构的转动驱动系统的图。

图18是离合器装置的断面图。

图19是离合器装置的断面图,图20中的B-B断面图。

图20是离合器装置的断面图,图19中的A-A断面图。

图21a是从该图b的A方向看到的输入外圈的正视图,图21b是同图a中的B-B断面图。

图22是示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动作(中立状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23a是保持器的断面图,图23b是其平面图,图23c是其图a中的C-C断面图,图23d是该图a中的D方向看到的正视图。

图24a是定位弹簧的断面图,图24b是其平面图。

图25是示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动作(滑动弹簧)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26是示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动作(转矩传递状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27a示出凹状配合部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7b是同图a的A-A断面图。

图28a示出凹状配合部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7b是同图a的A-A断面图。

图29是示出电动密封式反光镜一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根据附图说明离合器(锁定型)的实施例,该离合器相对于反向转矩通过锁定输出端部件来阻隔该转矩向输入端的逆传。

图1及图2示出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构成。该实施例的离合器由以下的主要部件构成,这此主要部件包括输入转矩的输入端部件1,输出转矩的输出端部件2,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3,固定在静止侧部件3上的固定侧板4,后述的锁定装置,锁定解除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输入端部件1,输出端部件2,静止侧部件3以及固定侧板4是金属板,例如钢板的冲压件(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

如图1及图3所示,输入端部件1主要由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a,从凸缘部1a的内周面处朝轴向一侧(离合器内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筒状体1b,从凸缘部1a的外周面处沿轴向同一侧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例如八个)立柱1c,贯通地形成在凸缘部1a上的多个(例如八个)通孔1d构成。

立柱1c和通孔1d分别沿圆周等间隔布置。立柱1c的位置和通孔1d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错开,本例中通孔1d位于沿圆周方向上相邻立柱1c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沿圆周方向相邻立柱1c间的空间构成朝轴向一侧张开的凹槽1e,在各凹槽1e内分别配置后述的一对滚子6。

筒状体1b位于离合器内部,其前端部分稍稍有点收缩,并构成连接部1f。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f的内圆周面加工成多边形,例如,加工成四边形(图1b),由四边形各边形成四个平面1f1。连接部1f与图未示出的输入轴(电机、带减速机的电机的输出轴等)的连接端啮合。输入轴的连接端的外周构成与该连接部1f的内周相对应的多边形状,例如,四边形,由四边形各边形成四个平面。通过将形成在输入轴的连接端上的各平面和连接中1f的各平面部1f1相互以平面嵌合,则输入轴和输入端部件1相互连接但不能作相对转动。另外,连接部1f不仅是内圆周,而且其壁部整体也可以加工成多边形,如四边形。也可以把输入轴的连接端和连接部1f加工成以1个平面彼此或者180度相对位置上的二个平面彼此呈平面嵌合状。

输出端部件2主要由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2a,从凸缘部2a的内周面处朝轴向一侧连续地延伸的筒状输出轴2b,从凸缘部2a的外周面处沿轴向另一侧连续地延伸的大直径筒部2c,从大直径筒部2c的一端朝轴向突出的多个(例如八个)突起部2d构成。

在输出轴2b的轴端部分上设置了例如一个平面部2b1,该轴端部连接到图未示出的输出端机构或装置的从动部件上。通过轴端部的平面部2b1和上述从动部件上形成的平面部平面嵌合,输出轴2b和上述从动部件相互连接而不作相对转动。在180度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二个平面部2b1,或者将轴端部加工呈多边形,轴端部和上述从动部件呈多个平面彼此以平面嵌合的构成也可以。输出轴2b的轴端由底部2b2封住。

大直径筒部2c制成多边形,例如正八边形,各边的外周分别成为凸轮面2c1。从而,大直径筒部2c的外周上沿圆周等间隔配置了八个凸轮面2c1。

如图4放大所示,分别将输出端部件2的各突起部2d在转动方向上具有间隙地(图7所示转动方向的间隙δ2)插入到输入端部件1的各通孔1d内。如图5所示,也可以对各通孔1d内缘翻边加工,形成凸台1d1。因此,能够使突起部2d和通孔1d在转动方向上可靠地嵌合。

静止侧部件3主要由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3a,从凸缘部3a的内周面处朝轴向一侧连续地延伸的筒状体3b,从凸缘部3a的外周面处沿轴向另一侧连续地延伸的大直径筒3c,从大直径筒3c的一端朝直径外侧突出的锷部3d构成。

凸缘部3a装着在输出端部件2的凸缘部2a的外侧面上,筒状体3b成为轴承(滑动轴承),用于沿半径方向可转动地支承输出端部件2的输出轴2b的外周。

大直径筒3c的内周上设置了圆周面3c1,该圆周面3c1与输出端部件2的凸轮面2c1相对半径方向在正反两转动方向上形成了楔形间隙。

在锷部3d上沿圆周等间隔形成了多个(例如四个)矩形状切槽3d1,和多个(例如四个)圆弧状切槽3d2。切槽3d1与后述的固定侧板4的连接筋4c配合。切槽3d2是为了避免与安装在固定侧板4的托座4b上的安装螺栓干扰而设置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侧板4主要由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4a,从凸缘部4a的外周面处朝直径外侧方向突出的多个(例如四个)托座4b,从凸缘部4a的外周朝轴向一侧突出的多个(例如四个)连接筋4c,从凸缘部4a的内周沿轴向同一侧(离合器内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筒状体4d构成。

凸缘部4a装着在输入端部件1的凸缘部1a的外侧面上。四个托座4b沿圆周等间隔形成,并分别地形成通孔4b1。图未示出的安装螺栓插入该通孔4b1内。

四个连接筋4c沿圆周等间隔形成,分别具有分成二叉的一对爪4c1(参照图2)。把连接筋4c嵌入到静止侧部件3的切槽3d1内,将一对爪4c1沿圆周方向上相反的方向弯折,紧联在静止侧部件3的锷部3d上。因此,静止侧部件3和固定侧板4在轴向及转动方向上相互间不能移动。

筒状体4d插入输入端部件1的筒状体1b的内周侧,构成轴承部(滑动轴承),用于径向支承图未示出的输入轴的外周,该输入轴可转动。

如图2所示,在输出端部件2的各凸轮面2c1和静止侧部件3的圆周面3c1之间分别配置了作为配合件的一对(例如总数为八对)滚珠6,这些滚珠6容纳在输入端部件1的立柱1c之间的凹槽1e内。后述的弹性部件7的舌片7b插在一对滚珠6之间,朝着两滚珠彼此分离的方向推压滚珠6。由凸轮面2c1、圆周面3c1、一对滚珠6以及弹性部件7的舌片7b构成锁定装置,由位于一对滚珠6的圆周方向两侧上的输入端部件1的立柱1c(配合要件)构成锁定解除装置,由输入端部件1通孔1d和插入该通孔内的输出端部件2的突起2d构成转矩传递装置。另外,输出端部件2的外周和静止侧部件3的内周之间的空间,特别在凸轮面2c1和圆周面3c1之间封入如润滑油脂等。

如图6所示,弹性部件7具备基板部7a和从基板部7a向轴向一侧延伸的舌片7b。弹性部件7加工成一体的环状,在环状基板7a上,成对舌片7b沿圆周以等间隔配置多对。弹性部件7是金属板,例如弹簧钢板的冲压件。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7a的外周为正八边形,在基板7a的外周各边上分别设置一对舌片7b。一对舌片7b贴着基板7a的外周各边并呈弯曲状,分别经立起部7c连接基板7a。如图6(c)所示,一对舌片7b插装在一对滚珠6之间,将一对滚珠6朝着使它们彼此分离的方向弹性推压。

如图7的放大图所示,在中立位置上,一对滚珠6受弹性部件7的舌片7b的推压而具有朝相互分离方向运动的趋势,恰好分别与凸轮面2c1和圆周面3c1之间形成的正反两转动方向的楔形间隙嵌合。此时,在输入端部件1的各立柱1c和各滚珠6之间分别存在转动方向间隙δ1。而在输出端部件2的突起2d和输入端部件1的通孔1d之间在正反两转动方向上也分别存在转动方向间隙δ2。转动方向间隙δ1和δ2的关系是δ1<δ2。转动方向间隙δ1的大小可以为如0~0.4mm(以离合器的轴心为中心的0~1.5°),而转动方向间隙δ2的大小可以是如0.4~0.8mm(以离合器的轴心为中心的1.8~3.7°)范围。

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例如,若顺时针方向的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2,则逆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后方)的滚珠6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嵌合,输出端部件2相对于静止侧部件3被锁定于顺时针方向上。若逆时针方向的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部件2,则顺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后方)的滚珠6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嵌合,输出端部件2相对于静止侧部件3被锁定于逆时针方向上。从而,来自输出端部件2的反向输入转矩在滚珠6作用下被锁定在正反两个方向上。

图8示出输入转矩(同图中顺时针方向)输入给输入端部件1后,输入端部件1在本图中朝顺时针方向开始转动的初始状态。因为设定转动方向间隙δ1<δ2,所以,首先,输入端部件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后方)的立柱1c与该方向(转动方向后方)的滚珠接合,该滚珠6顶着舌片7b的弹性力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前方)推压。因此,逆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后方)的滚珠6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中脱出,解除了输出端部件2的锁定状态(另外,顺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前方)的滚珠6与该方向的楔形间隙不接合)。从而,输出端部件2可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输入端部件1再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9所示,输入端部件1的通孔1d的壁面与输出端部件2的突起2d在顺时针方向上接合。因此,来自输入端部件1的顺时针方向的输入转矩经通孔1d和突起2d的配合部分传递给了输出端部件2,输出端部件2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在逆时针方向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入端部件1时,在与上述相反的动作下,输出端部件2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来自输入端部件1的正反两个转动方向的输入转矩经过作为转矩传递装置的通孔1d及突起2d而被传递给输出端部件2,输出端部件2可朝正反两个转动方向转动。另外,若来自输入端部件1的输入转矩消失,则滚珠6及输入端部件1在舌片7b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回复到图7所示的中立位置。

图10~图1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作为转矩传递装置采用切槽21d和直径外向的突起22d的嵌合构造。如图12所示,切槽21d形成在输入端部件1的凸缘部1a的外周侧上。切槽21d有多个(例如八个),沿圆周等间隔配置。立柱1c的底端1c1沿圆周方向慢慢变大,切槽21d位于沿圆周相邻的底端1c1之间。朝径外的突起22d经轴向的底端22d1与输出端部件2的大直径部2c的一端连接,具有多个(例如八个),沿圆周等间隔配置。输出端部件2的各突起22d分别与各切槽21d适配,两者间在转动方向上有间隙δ2(参照图7)。

输入端部件1上也可设置图13所示的切槽21d’来代替切槽21d。例如这样的话,与图12所示的形状相比,由于不必要对输入端部件1的凸缘部1a作切削加工,因此,可以简化制造步骤。作为转矩传递装置,也可使输入端部件1上的切槽和输出端部件2上的轴向突起以转动方向有间隙δ2(参照图7)配合。其它方面以第一实施例为准,此处省略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了以下功能,即使来自输入端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而来自输出端的反向输入转矩被锁定,不回传给输入端,且,紧凑、量轻、价低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

图14及图15示出使用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锁定型)的离合器装置的整体构成。该离合器装置是把电机M,减速机R,以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组件化后的组合式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发生驱动转矩的转动驱动装置的功能,其中由电机M产生的转矩经减速机R减速后,从减速机R的输出轴R1经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输入到输出端机构O(参照图17及图18)。如果说到上述汽车的反光镜驱动装置,则为驱动对象的反光镜(门镜等)相当于输出端机构O。

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主要由接受减速机R输出的转矩的输入端部件1,输出转矩的输出端部件2,限制转动的静止侧部件3,固定在静止侧部件3上的固定侧板4,后述的锁定装置,锁定解除装置和转矩传递装置构成。

减速机R的输出端R1插入到输入端部件1的连接部1f内周。输出轴R1的前端外周加工成与连接部1f的内周相对应的多边形,例如四边形,由四边形的各边形成四个平面部。形成在输出轴R1上的各平面部和连接部1f的各平面部1f1经彼此嵌合后,输出轴R1和输入端部件1两者相互连接但不能作相对转动。

输出端部件2的输出轴2b连接到输出端机构O的从动部件(图中省略)上。对于本实施例,虽然示出了把输出轴2b的轴端部加工成圆筒面的情况,但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样,把该轴端加工出一个或多个平面2b1。把插入固定侧板4的通孔4b1内的安装螺栓安装到减速机R侧的部件(支架,外壳等)上,就可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直接固定到减速机R上。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固定到减速机R上的手段不限于使用螺栓,可作任意的选择。也可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固定到市场上有售的作为电机M和减速机R套件的带减速机的电机上。

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除此以外的构成及作用以图1~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为标准,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在以上的说明中,如图16所示,在由电机M的转矩驱动输出端机构O的转动驱动系统中,虽然示出了把电机M、减速机R以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做成组件后的离合器装置(用虚线示出组件部分),如图17所示,也可以把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从减速机R中分离出来,与输出端机构O一起构成组件,构成接受转矩而动作的离合器装置。此时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的构造具备根据图1~图15为基础说明的离合器装置的构造。在此情况下,输入端部件1的连接部1f与从减速机R的输出端伸出的传动轴10连接,输出端部件2的输出轴2b连接输出端机构O的输入端(从动部件)。

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不限于汽车的反光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在各种机构或装置上使用。例如,改变角度的摆动装置(床、座位、机器人的关节部等),改变直线方向的升降装置(升降梯、快门、千斤顶、汽车的窗玻璃等),开关装置(门、快门、车顶气窗、电动滑门等),转动装置(电动动力操纵装置、汽车链轮齿、电动椅子、电动自行车、四轮驱动的后轮[球弹簧的]等)。具体地说,例如,工作机构或控制装置的进给丝杆,由圆头螺栓驱动的监护床或家族用升降梯的进给丝杆等中,通过在这些丝杆和电机之间配置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相对于来自螺丝(相当于输出端机构O的从动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输出端部件2被锁定,防止了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电机侧。

对于电驱动器等的工具,如果在电机和卡盘之间配置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则相对于从卡盘施加的反向输入转矩,因为输出端部件被锁定,所以电动拧紧螺丝后,再用手进一步拧紧(转动本体),则能够提高该工具的机械性能。

对于汽车用的电动椅或电动窗,也可以在电机和椅子(或窗户)之间配置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在这些机构中,减速机使用的是蜗杆和蜗轮机构,多数情况下这种构造不会使来自椅或窗的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电机侧,但因为蜗轮和蜗杆的转矩传递效率极低,必须增大电机的容量,这是一个缺点。为此,如果使用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则由于能够防止来自椅子的反向输入转矩回传,因此,可以使用传递效率高的平齿轮等来代替蜗轮和蜗杆作为减速机,并实现电机容量的小型化。

也可把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配置在X射线检查装置的C臂的转动驱动部上。C臂是设置X射线照射器和受光器的C字状部件,检查中,使C臂绕被拍摄体转动,在任意位置上进行拍摄。通过把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配置在该臂和电机之间,就可以抑制C臂摇摆,提高拍摄精度。

例如,对于摩托车(バイク),手推车,牵引车等的车辆,在行驶中不平路面对操纵杆施加回弹力。此时,如果在操纵轴和车轴之间配置上述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则能够抑制加弹力,提高操纵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因为把由电机和减速机构成的转动驱动源和离合器(或者离合器和输出端机构)成组件化,所以能够提高结构紧凑重量轻的离合器装置。由于该离合器装置具有把输入端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出端,锁定来自输出端的反向输入转矩不传递给输入端的功能,因此,即使产生反向输入转矩,也不会在转动驱动源内产生转动。从而,能够避免过大的反向输入转矩对减速机和电机产生严重影响,还可以成为非常适合于利用反向输入转矩使输出端机构的位置变动的装置。

下面,说明使用离合器(自由型)的离合器装置,其中该离合器对于反向输入转矩,是使输出端部件空转,来阻隔该转矩向输入端传递的。

图18示出该种离合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该离合器装置由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限制部件20,以及作为转动驱动源的电机M构成。电机M输出的转矩经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传递给作为从动部件的反光镜30,使反光镜30以转动轴P为中心朝正反方向作摇摆。限制部件20把反光镜30保持在预定容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上。

如图19及图20所示,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具备作为输入端部件的输入外圈11,作为输出端部件的输出内圈12,作为转矩传递部件的滚轮13,保持滚轮13的保持器14,定位保持器14位置的并作为第一弹性部件的中央环形弹簧15,作为静止侧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侧板16a、16b,以及相对于保持器14的转动,对保持器作用平滑摩擦阻力的作为提供转动阻力装置的滑动弹簧17。电机M输出的输入转矩被传递给输入外圈11上,并经滚子13从输出内圈12输出。如图1所示,反光镜30的转动轴连接到输出内圈12。

以下,为便于说明,把图19的图面右侧称为一端侧,把图面左侧称为另端侧。

在输入外圈11的一端侧外周上形成齿11b。如图19所示,因齿11b与安装在电机M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5啮合而构成减速机构R。减速机构R不限于图示的构成,可以采用任意的构成。齿11b除了直接形成在由淬火钢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输入外圈11的外周上外,还可以形成在另外部件上,并把它固定到输入外圈11的外周上。此时,可以考虑例如,用树脂制齿11b,用淬火钢等金属材料制输入外圈11,用压入、凹凸嵌合或者插入成形等手段构成一体。

如图21所示,在输入外圈11的一端部内周上形成了向内径侧突出的锷部11c。在该锷部11c的圆周方向一个部位上形成横跨其轴向全长的切槽11d。

如图19及图20所示,输出内圈12配置在输入外圈11的内径侧。该输出内圈12具备对着输入外圈11的内周面的圆筒体12a和朝轴向延伸的轴部12b。本实施例中,圆筒体12a的外周呈圆筒状面。

如图22所示,输入外圈11的内周面上,在与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的外周面之间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多个(与滚子13的数量相同)凸轮面11a,凸轮面11a构成对称于正反两转动方向慢慢缩小的楔形间隙s1。楔形间隙s1为如下的一个间隙,在圆周方向中央c1比滚子13的直径大,并从圆周方向中央c1向正反两个转动方向对称地缩小。当滚子13位于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c1位置上时,滚子13可在楔形间隙s1内自由地转动。

保持器14为圆筒状,沿圆周方向等间隔有多个承窝14a,把滚子13置于承窝内的状态下,被配置在输入外圈11的内周和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外周之间。如图23所示,在保持器14的轴向一侧端面上形成了容纳定位环形弹簧15的轴向切槽14b,在轴向它端侧上形成朝圆周方向延伸的切槽14c。在图示例中,切槽14b、14c在半径方向上呈180°对称位置上,保持器14的轴向它端侧也从输入外圈11的它端侧的端面突出,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切槽14c形成在该突出部分上。

如图24所示,定位环形弹簧15是由弯折成U形的板弹簧构成的。该定位环形弹簧15如图19及图20所示,预先把输入外圈11的切槽11d和保持器14的切槽14b的圆周方向的相位吻合,再使U形两端的张缩方向朝着圆周方向,且让U形底部15a位于深处,然后,与两切槽11d、14b嵌合。该定位环形弹簧15具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在转动方向上弹性连接保持器14和输入外圈11,二是确定保持器14相对于输入外圈11的位置(定位作用),以便于容纳在保持器14的承窝14a内的滚子13位于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c1处。图22示出由定位弹簧15定位保持器14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保持器14的承窝14a的圆周方向中心和输入外圈11的凸轮面11a的圆周方向中心一致,滚子13位于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c1处。

第一侧板16a及第二侧板16b是属于静止系统的部件(非转动部件),用金属板冲压件或树脂成形品形成。如图19所示,在两侧板16a、16b之间容纳了离合器各构成要件(输入外圈11、输出内圈12、滚子13、保持器14、定位弹簧15、滑动弹簧17)的状态下,用螺栓等固定装置将它们连接成一体。

在第一侧板16a上形成了筒体16a1和承受部16a2,筒体16a1内部容纳保持器14的他端部及滑动弹簧17,承受部16a2是从筒体16a1的他端部向内径侧延伸的部件。承受部16a2在轴向对着输出内圈12的筒体12a端面,承受部16a2的内侧面压在筒体12a的端面上。在第二侧板16b上形成了内部容纳输入外圈11的筒体16b1和配置在其内部的支持部16b2。输出内圈12的轴12b插入支持部16b2的内周,该支持部16b2支承轴12b沿径向转动,从而起到了轴承(滑动轴承)的作用。第二侧板16b的圆筒体16b1的局部被切掉,在该切除部分上,输入外圈11的齿11b与图1所示的驱动齿轮5啮合。

滑动弹簧17是相对于第一侧板16a滑动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用有端环状弹簧材料形成。如图25所示,该滑动弹簧17具备滑动的环状部17a和使滑动部17a的两端向内侧弯折的配合部17b、17c。滑动部17a稍向内收缩后被压入第一侧板16a的圆筒体16a1内,弹性地与圆筒体16a1内周面紧密接触。配合部17b、17c无论如何插入保持器他端侧的圆周方向的切槽14c内,配合部17b、17c之间的圆周方向的距离比切槽14c的圆周方向长度短。

下面,说明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的动作。

在转矩输入到输入外圈11前的初期状态,如图22所示,保持器14受定位弹簧15作用而被定位。从而,容纳在保持器14的承窝14a内的滚子13位于输入外圈11的凸轮面11a和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间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c1上。

当图中顺时针方向的转矩从电机M输入到输入外圈11上时,借助定位弹簧15连接输入外圈11的保持器14与输入外圈11一起开始转动。当保持器14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如图25所示,分界保持器14的切槽14c的转动方向后侧的端面14d成为与滑动弹簧17的转动方向后侧的配合部17c接触的状态。

当输入外圈11再转动时,在保持器14的端面14d与滑动弹簧17的配合部17c嵌合的状态下,滑动弹簧17就会跟动。此时,滑动弹簧17在第一侧板16a的圆筒体16a1内作滑动,从静止侧承受光滑的摩擦阻力。此时的光滑摩擦阻力经配合部17c传递到保持器14,成为保持器14的转动阻力。因此,如果预先设定因滑动部17的光滑摩擦阻力引起的保持器14的转动阻力(转矩)大于定位弹簧15的弹性力(弹簧转矩),定位弹簧15就会弹性变形,因此变形,保持器14相对于输入外圈11的转动变慢。

由于保持器14的转动变慢,如图26所示,由承窝14a保持的滚子13成为啮合输入外圈11的凸轮面11a和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的外周面间的楔形间隙s1的状态。因此,输入到输入外圈11上的转矩经滚子13传递给输出内圈12。在逆时针转矩输入到输入外圈11上时,输出内圈12以与上述相反的动作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输入外圈11停止时,因定位弹簧15的复原力作用,滚子13从楔形间隙s1中脱出,被定位在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c1。在作用于滚子13上的啮合力(残留转矩)增大,输入外圈11停止后,滚子13仍与楔形间隙s1啮合时,通过向输入外圈11施加逆时针方向(与输入转矩的方向相反)的转矩(通过使输入外圈11反转),就能够使滚子13从楔形间隙s1处脱出。

另一方面,在从反光镜30向输出内圈12施加了反向输入转矩时,由于滑动弹簧17的光滑摩擦阻力不会产生,因此,在定位弹簧15的作用下,保持器14保持在定位状态(参照图22)下。在该定位状态下,因为滚子13位于楔形间隙s1的圆周方向中央,所以滚子13可自由转动。从上可知,使输出内圈12空转,可阻隔反向输入转矩传递给输入端。

限制装置20由于静止侧部件或输出内圈12中的任何一个上的凹状配合部21和另一个上的凸状配合部22弹簧嵌合,因此能够将反光镜30保持在容纳位置以及使用位置上。

在图19中,示例性表示了分别在作为静止侧部件的第一侧板16a的承受部16a2上形成凹状配合部21、在与之相对的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上形成凸状配合部22。凹状配合部21例如通过塌陷第一侧板16a的承受部16a2的内侧面来形成,其形成位置是圆周方向错位90°等间隔的四处(参照图27a)。凸状配合部22例如用钢球形成,经螺旋弹簧类的第二弹簧部件24容纳在输出内圈12的圆筒体12a端面上的轴向孔23内。在本实施例中,凸状配合部22与凹状配合部21一样形成在圆周方向上错位90°等间隔的四处。凸状配合部22受到弹性部件24的弹力作用长期压在承受部16a2的端面上,各凹状配合部21被配置在该凸状配合部22的转动轨迹上。从而,凸状配合部22随着输出内圈12的转动在承受部16a2的内侧面上滑动或转动,因面朝凹状配合部21突出,会弹性地与凹状配合部21配合。

根据以上构成,在反光镜30从容纳位置打开到使用位置时,或者从使用位置闭合到容纳位置时,反光镜30基本上将转动90°,因为凹状配合部21和凸状配合部22弹性嵌合,所以能够将反光镜30保持在各处位置上。因为反光镜30连接到如上所述那样使输出内圈12相对于反向输入转矩空转的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C,所以即使车体振动或行驶中的风压使反光镜30转动,而导致其错位,因本发明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具有上述限制装置20,所以能够抵消外力,将反光镜30确实地固定在各规定位置上。

当在电机M的驱动中凹状配合部21和凸状配合部22相对时,凸状配合部22落入到凹状配合部21内,因两嵌合转动角得到确定,此时,因为受转矩增大影响,电机M的驱动电流增大,因检测到电流增大,然后,检测反光镜30到达容纳位置或使用位置,并根据该信号,可使电机停止。从而,能够提供不必另外设置具有传感器的转动角检测机构,就能够检测出转动角,且构造紧凑,成本低的电动存储式反光镜。

在反光镜30接触到步行者或障碍物后,如超过第二弹性部件24的弹簧滑动转矩那样大的反向输入转矩作用到输出内圈12上时,凸状配合部22越出凹状配合部21的台阶从凹状配合部21中脱出。脱出后,输出内圈12空转,并吸收外力,因此,能够避免反光镜30损伤。此时,由于反向输入转矩不会传递给电机M和减速机构R等上,因此,能够防止这些机构受损。

除了如上所述,使内侧面局部塌陷来形成凹状配合部21外,还可以如图27所示,以在内侧面上形成环状突起26a的方式来构成凹状配合部21。此时,由于电机电流值的增大在两配合部21、22嵌合前开始,通过在电流值超过峰值后开始减少的时刻使电机停止,就能够确实地使两配合部21、22配合。图28示出通过与凸状配合部21的转动方向垂直地形成二列直线状突起26b来构成凹状配合部21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把凹状配合部21设在为静止侧的第一侧板16a上,把凸状配合部22设在为转动侧的输出内圈12上,但也可与此相反,把凹状配合部21设在转动侧部件(例如输出内圈12)上,把凸状配合部22设在静止侧部件(例如第一侧板16a)上。虽然凹状配合部21及凸状配合部22都形成了四个,但若任何一方是相隔90°的两个,则另一方至少在一个部位上形成就可以了。

对于以上的说明,示例性地说明了从动部件是汽车的电动密封式反光镜,但如果是可以在二个以上位置对从动部件进行定位,则可以将任意部件作为从动部件使用。例如,可以考虑在二个位置间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装置(门、快门、车顶气窗、电动滑门)。定位从动部件的限定位置不限于二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时,凹状配合部21和凸状配合部22的配合场所也相应于定位位置作必要的增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利用反向输入阻隔离合器,能够将来自转动驱动源的输入转矩传递给从动部件,另一方面,可将施加到输出端部件上的反向输入转矩避免传递给输入端部件。从而,输入端(电机、减速机等)不会受来自输出端部件的反向输入转矩而作反向驱动,能够避免这些部件的损伤。这样的反向输入转矩较小时,能够将从动部件保持在规定位置上,而在反向输入转矩较大时,使输出端部件空转,吸收外力施加的冲击,因此,也能够避免反光镜等从动部件的损伤。

此外,实际上把上述公报(特开平11-51092号)记载的机构使用在电动密封式反光镜上时,需要以下的控制,即先检测反光镜的转动角,检测到反光镜到达使用位置或容纳位置后,使电机停止。因此,需要另外设置检测转动角的传感器和处理该传感器的信号的控制系统,导致构造复杂,而本发明利用限制装置的弹性力来完成这些工作,因此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