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包括婴幼儿的小孩穿的衣服

包括婴幼儿的小孩穿的衣服

摘要

一种用于小孩包括婴幼儿穿的衣服是由弹性针织物所织成,织物中的线是用针织机来编织的。衣服的肚子部分、裤裆部分、侧面和袖子部分的线则用不同方法来编织,以使上述每一部分有不同的伸缩性。衣服的肚子部分鼓起来,三维地包住婴儿的肚子,且比衣服的其它部分更具伸缩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064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9-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华哥尔;

    申请/专利号CN97191514.8

  • 发明设计人 H.FUJITA;H.KOMORI;

    申请日1997-10-23

  • 分类号D04B1/24;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陈文青

  • 地址 日本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21: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7-12-19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9-12

    授权

    授权

  • 1999-02-1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9-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孩,包括婴幼儿穿的衣服,具体涉及零至约两岁婴幼儿以及二至约六岁小孩作为内衣来穿的衣服。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这样结构的衣服:它可被长期使用,无需考虑由于小孩身体生长而发生的体形和身材大小的变化,并可随婴幼儿的年龄(月龄)及它们的行动变化而伸缩,且对他们柔嫩的皮肤没有刺激性。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为了防止小孩的柔嫩皮肤受刺激,小孩穿的,特别是婴幼儿穿的内衣大多数不是用针织合成纤维制成,而是用含100%纯棉的针织物制成的。

这就是说,上装如汗衫、下装如短裤和长裤以及外衣,包括上下装整体的,背心连裤式童装都是通过将100%纯棉的针织物先裁成与前身、后身和袖子相应的式样再将每块式样缝起来而制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袖子开口端、腿部下端和衣服腰部都有橡筋线紧密连接。

含100%针织纯棉的衣服包括内衣缺乏弹性且其弹性也不能作局部改变。

因此,传统的含100%针织纯棉的内衣跟不上幼婴儿以及小孩的体格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身体在很短的时间迅速生长,因此内衣的使用期很短。

与成年人和到达学龄的儿童不同,幼婴儿的体形特点是他们的肚子向前鼓出。还没有人提出适于这一特点的内衣和户外用衣服。特别是上身和下装相连的衣服如背心连裤,要求在肚子鼓出部分的衣服弹性应比其它部分要高,以适合于鼓出的肚子。但传统衣服未能做到这一点,结果该部分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这就不能很好地与身体相配合。

如上所述,幼婴儿有鼓起的肚子,且其体形特点或者说身体结构特点和动作特征按各生长阶段还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使衣服与每一生长阶段的体形特点和动作特征相适应,但是传统的衣服并没有制成与体形特点和动作特征的变化相符合。因此不能很好地与幼婴儿的身体相配合,并可能阻碍他们的活动功能。

对于第一阶段即2-4个月龄的幼儿来说,在该阶段的身体成长速度是其一生中最快的。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他们有长的躯干、短的腿和突出的肚子。其行动特点是平躺在床上或转动,弯曲和伸直他们的手和腿,并在肚子朝下平躺时移动他们的手和腿。因此,在他们的第一成长阶段中最重要的是使衣服有弹性可随他们突出肚子的大小变化而伸缩,并应使衣服能容易地穿上或脱下,因为他们一直是躺在床上的。

在第二成长阶段,即出生3至8个月时,他们身体的成长速度要比第一阶段时低,但他们的臀部比肚子要大。他们的动作特点是他们可以在床上翻转并自己坐起来,即他们有很多时间是坐着的。因此,在第二生长阶段中,重要的是衣服应制成与腰部(臀部)大小变化相适应,最好当在他们坐着和抱在母亲或其它人手中时腰部的衣服不会松开。

在第三成长阶段,即6-15个月龄时,其体形特点是身体下身部分生长,动作特点是他们变得活跃。他们能通过用手抓住一些东西而站起来,能自己站着或自己行走。即在第三成长阶段中,他们有很多时间是站着的。因此,在第三成长阶段中,重要的是衣服的侧部要能够随他们的动作而伸缩。特别是与他们体侧对应的衣服部分由于他们手和腿的向上运动而其伸缩性应成为最大。因此,重要的是与他们体侧对应的衣服部分应适合于他们的动作。

如上所述,由于0-15月龄内的幼婴儿的生长速度在其一生中是最快的,体形变化也是最大的,因此希望衣服,特别是内衣要与他们的迅速生长和每一生长阶段的动作特点相适应,使衣服不会妨碍他们的身体生长和行动。

由于学龄前小孩仍然有突出的肚子,并且非常活跃,因此衣服最好要与体形和动作特点相适应。

然而,如前所述,小孩(包括幼婴儿)穿的传统衣服并不是考虑了每一成长过程中的动作特点而设计的,因此,完全可以说,传统衣服缺乏能提高和促进他们活动能力的作用。

小孩(包括幼婴儿)所穿的衣服特别是内衣需要经常洗涤。而传统的含100%纯棉的内衣当伸展后就不会恢复原来形状,也即它们已走了样。而且,幼婴儿的皮肤只有成年人皮肤的1/3厚,因此非常易受刺激。传统内衣还有许多缝纫部分要与幼婴儿柔嫩的皮肤接触,因而刺激皮肤并使皮肤变粗糙。

发明公开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用作内衣的衣服,它能根据0-15个月龄婴儿及15个月-约6岁幼儿体形和动作的变化而可伸展;能很好地与他们的身体配合,能促进运动;又能长期使用;也不会使他们的皮肤变粗糙;且又不会走样。本发明的衣服不局限于内衣,也可用作户外衣服。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孩包括幼婴儿所穿的衣服中,整个上装、下装的前身和后身或由上下装相连组成的衣服要用弹性针织物连续制成,针织物的弹性线用针织机织来编;且衣服所需可伸展部位的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编织,以使该部位的伸缩性与衣服的其它部位不同。

因为衣服是用包括弹性线的可伸缩针织物所织成,因此它的伸缩性比用传统针织方法织成的织物更高,且比用传统针织方法织成的针织物能更好地恢复原形。就这样,幼儿胸部、腹部和腰部的针织物周长均可伸长约10cm。通常,幼儿在第一和第二生长阶段以及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间可分别长高约10cm。因此,对于幼儿和婴儿来说,制成三种不同大小的衣服、各适合于三个生长阶段中之一(见图1A、1B和1C),那么对于婴儿和幼儿的整个婴幼儿期就足够了。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幼儿身高、胸围、腹围和腰围的生长比其生命中其它任何时期都要快。由于衣服在纵向和横向上可以弹性伸缩约10cm,因此它们就能与幼儿身体各相应部位适合,而不会妨碍幼儿行动功能,也不会在衣服和皮肤间形成间隙。而且,由于针织物是由弹性线组成的,故在衣服清洗后能恢复织物原形,因此其形状就能比含100%纯棉的传统衣服保持更长时间。

幼婴儿在其一生中生长最快,但其身体所有部位的生长不是均匀的,而是在各生长阶段中各个部位的生长速度各不相同的。因此,本发明的衣服是以这样的方式制成:即根据幼儿每一生长阶段中与幼儿身体生长最快部位对应的衣服部位应最具伸展性。而且,由于幼儿在每个生长阶段的行动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就应根据每个生长阶段,把衣服的所需部位做成高度可伸展的,使得衣服不会妨碍行动而只会促进行动。

此外,由于整个前身和后身是由用针织机连续织成的织物制成的,因此衣服只有少量的缝线部分,从而不会太多地刺激皮肤。因此,幼儿的皮肤不会变粗糙。

在幼儿穿的衣服中,前身肚子部分的线采用了不同的针织方法以使织物其肚子部分鼓出,来三维包围幼儿的肚子并使衣服肚子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具可伸展性。

由于与幼儿肚子部位对应部分的线用不同的方法织成,以使衣服肚子部分鼓起来三维包围幼儿的肚子,并使衣服肚子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具伸缩性,因此衣服就可与幼儿身体配合,从而使得肚子鼓起的幼儿可以穿着舒适。0-3月龄婴儿的肚子突出程度最大。因此,如果衣服肚子与其它部位的结构相同,那么对于婴儿来说衣服就太紧了,这样将使婴儿感觉不适。有上述结构的衣服就解决了这一缺点。

较佳的,针织物应含有用圆筒形针织机按圆筒状制织的弹性线,使得织物的前身和后身相互连续。这样该结构使得衣服缝线部分的数量减少,从而能使对幼儿皮肤的刺激减少到较低程度。而且,该结构有利于缝纫操作,并减少了衣服生产步骤数,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当衣服是前身开口型时,可沿轴向将圆筒形织物裁开来制成衣服。

弹性线有多层结构,是由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线和包裹在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线外的棉线所组成。针织物用多层弹性线和100%纯棉线编织成。针织物外部用的线最好由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线组成。针织物内部用的线最好由棉线组成。更具体地,可采用有多层结构的弹性线“Core Span Yarn”(注册商标)。这种“Core SpanYarn”是由斯潘德克斯线(spandex thread)和包裹在斯潘德克斯线圆周表面上的100%纯棉组成,其中斯潘德克斯线用3%(重量)聚氨基甲酸酯和97%(重量)的棉纱制成。

当线中含有弹性合成纤维时,它就是有弹性的。由于线有多层结构,结构中100%棉纱包裹在合成纤维的圆周表面上,因此棉纱与皮肤轻柔地接触。不用说,弹性线不局限于有多层结构的线,而可采用对皮肤刺激程度较小的线。

较佳的,针织物基本上用浮线组织或集圈组织的罗纹针织方法制成;织物肚子部分的线则用平针组织来编织以使肚子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比织物其它部分都更具伸展性。

由于织物肚子部分被制成圆形或椭圆形,且它的线不是用罗纹针织方法而是用平针组织法来编织的(以使肚子部分突出并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可伸展),因此该肚子部分就可根据幼儿肚子突出的程度来包裹它,使幼儿感到舒适而不感到绷紧。

采用弹性线针织物做袖子,缝合到上装或由上下装相连组成的衣服上。该袖子线用平针组织来编织以使袖子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可伸长。袖子开口端则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方法(braid over braid knitting method)织成而不需缝合。

由于袖子开口端是用强弹性线所组成,因此该袖口就可与手臂相适合而不会妨碍婴儿的行动。而且,由于袖子的线是有弹性的,并且是用平针组织法编织的,因此袖子就可随手臂运动而不会妨碍幼儿的行动功能。此外,由于袖子开口端的线是用编带针织法来编织,因此袖子的开口端无需缝合,这样对手臂的刺激程度就小。不用说,袖子的长度可按需选择。例如,可选择半袖、全袖或无袖。

至少上装和由上下装相连组成的衣服背侧上部的线是用毛圈组织织成的,这样上装的背侧上部就有较高的吸汗性能和透气性。

更具体的是:从后背中部到对应于颈部周围的上部区域之间的对应部分是由毛圈组织法用线织成。由于幼儿颈部与前身上部(与颈部周围对应)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衣服颈周上方的前身部分就不必用线通过毛圈组织法来织成,虽然那也可以用毛圈组织织成,使该部分有较高的吸汗性和透气性。

幼儿的汗水及其最大量约为成年人的两倍,尤其大部分汗水量是在背部上方。因此,背部上方最好用线通过毛圈组织法织成,这样背部上方就有较高的吸汗性和透气性。由于0-3或4个月龄大的婴儿总是躺在床上的,因此在夏天当天气又热又闷时,婴儿将出大量汗并变湿。因此使背部上方有较高的吸汗性和透气性是很有效的。

位于颈部周围的衣服形状要根据在幼儿身上是否容易将该衣服穿上和脱下,要根据幼儿体形如其头部大小以及幼儿的行动特征来选择。从头部往下为幼儿穿衣的衣服不适合第一生长阶段,即0-4个月龄的婴儿(见图1A),因为婴儿本身不能支撑他的颈部,且有一个很大的脑袋。因此,较佳的应使左片和右片衣服在前身上方成“V”字形相互交错来穿在婴儿颈部周围以形成较大空间。对于第二生长阶段,即约3-8月龄的婴儿(见图1B)来说,从头部往下穿在婴儿身上的衣服比前身交错型衣服更有利,因为婴儿自身可支撑其头部,并且变得活跃。但是该生长阶段的婴儿仍然有大的头部。因此肩交错型(cross shoulder type)是最佳的,因为肩交错型衣服很容易在颈部周围形成大的空间,从而将衣服在婴儿身上穿脱就很容易。

第三阶段,即约6-15个月龄的婴儿(见图1C)更加活跃,许多处于这一生长阶段的婴儿不喜欢衣服从头部往下穿。因此,较佳的是用钩扣来连接衣服的一个肩或两个肩部分。

下装或由上、下装相连组成的衣服的裤档部分是尿布包覆型的(diaper covertype)。这就是说,位于前侧和后侧的织物在前侧折叠。织物前侧和后侧的末端均有搭扣相连,且可移动地固定于搭扣上。针织物的裤档是用线通过衬纬平纹呢组织(tammy stitch)(一种浮线组织或集圈组织)织成的,使裤档有很小程度的伸缩性,以防止尿布的错位。

第一生长阶段婴儿(见图1A)穿的衣服大多数是背心连裤型衣服,即衣服是由相连的上下装组成的。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见图1B和1C)虽也可以穿上装和下装,但也常常穿背心连裤型衣服。在背心连裤型衣服中和下装中,裤档部分是尿布型的。即后身下部分向上折起,并经连接在后身和前身下端的搭扣而可活动地固定在其上方。所以裤档部分承受了尿布和尿液的重量,因此裤档部分是用线通过平纹呢组织法织成的,使它有较小程度的伸缩性,以防止裤档部分滑落。

搭扣位置要根据婴儿生长阶段而不同。即,在第二生长阶段婴儿穿的衣服上,裤档的下部向上折起的量相当大直至肚子的下端,而搭扣的位置是向上的,以使尿布能方便地更换。

考虑到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长时间脸部朝下躺在床上,因此搭扣的位置比第二生长阶段的位置要低。

由于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婴儿臀部的生长,因此下装的肚子部分和相连的衣服应当鼓起,以使肚子部分呈三维形状,且应包含用平针组织编织的线以使肚子在纵向和横向上都有可伸性。有该结构的衣服就能根据臀部的生长而与婴儿的肚子相适合。

上装的下端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织成,不需缝合。这就是说,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见图1A)可不穿背心连裤型而穿汗衫型上装(即上装下端是敞开的),这就省去了有裤档部位的背心连裤型衣服所需的揿上搭扣和解开搭扣的步骤。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以及幼儿通常穿的是上装和下装。在这种情况下,由强弹性线组成的上装下端就能够与身体配合。考虑到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和幼儿变得活跃从而使他们的身体上部容易裸露,而有上述结构的上装因能与身体配合,所以就可防止他们身体的上方裸露。而且,由于上装下端的线是用编带针织法来编织的,因此衣服有较少的缝线部分,这样对皮肤的刺激程度较小,并减少了缝纫工序数。不用说,上装下端可以折叠且对折叠部分可进行缝纫。

位于下装上端的腰部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织成不需缝合。用强弹性线织成的这种下装腰部可与婴儿的腰配合并以适当的力系在婴儿腰部。而且,由于腰部没有用橡筋,因此婴儿的腰部不会绷紧。此外,腰部是不缝纫的,因此腰部皮肤没有受到很大的刺激。可以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来编织下装的上端(即从腰部至肚子间的区域),这样就可使下装的上部作为围腰。

当下装是短裤时,其与左右大腿根部对应的部位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织成而不需缝合。

考虑到第二生长阶段的婴儿(见图1B)行动特征,该阶段婴儿穿的短裤较佳的应是针织三角裤型(brief type)。在这种情况下,与婴儿左右腿对应的开口处的线最好不用编带针织法编织,而用滚边(piping)连接。

对于第三生长阶段婴儿(见图1C)的下装来说,短裤最好是运动型的,即短裤被织成包有一层尿布包覆的形状,且运动裤的开口位于与婴儿大腿根部对应的部位。开口处的线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进行编织,以配合婴儿的大腿。由于婴儿大腿根部处的皮肤很柔弱,因此运动裤的开口不用缝纫,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当下装是长裤时,与左右腿膝盖对应的下装部分是用线通过平针组织法织成的,以使得下装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比其它部位更具可伸展性;该部位的周围部分则是用线通过浮线网眼组织法(float-mesh stitch)织成的,以使该部分有较小的可伸展性。由于与左右腿膝盖对应的下装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有较大可伸展性,因此婴儿的行动就不会有阻碍。又由于该部位的周围有较小的可伸展性,因此就可防止下装的膝盖部位变形。

当下装是长裤时,与从左右腿膝盖至下端区域相对应的下装部分是用平针组织织成的,这样下装部分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就有弹性。有上述这种结构部分的长裤就能适合腿部的运动。

左右裤脚下端最好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织成而不用缝纫。有该结构的长裤可使左右裤脚下端能够与婴儿腿的下部相适合,使婴儿容易行动而能促进婴儿腿部的运动能力。而且,裤脚下端还能够以适当的力与婴儿腿部任何部位均相配合。而当裤脚部分相对于婴儿的腿来说较长时,裤脚的下端也能以适当的力包在婴儿腿上,这样就能防止婴儿在爬行或走路时由于踩到长裤脚底部而摔倒。

上装、下装或套装也应包括内衣。由于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几乎整天躺在床上,因此婴儿穿的主要衣服是内衣。第二和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幼儿逐渐走向户外。因此,他们最好穿有颜色和花样的衣服作为户外用衣。

附图简述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描述并结合较佳实施例可清楚地阐明本发明上述和其它一些目的和特征,附图中相同部分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其中:

图1A、1B和1C所示为每一生长阶段的婴儿行动特点示意图;

图2A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汗衫的前视图,其中各部分根据不同的针织结构以不同的阴影方式分别表示;

图2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汗衫的后视图,其中各部分根据不同的针织结构以不同的阴影方式分别表示;

图3A表示图2中的汗衫的前视图,其中各部分用局部阴影分别表示;

图3B表示图2中的汗衫的后视图,其中各部分用局部阴影分别表示;

图4A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内衣从前方看的立体透视图;

图4B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内衣从后方看的立体透视图;

图5A表示第一实施例变化型的前视图;

图5B表示第一实施例变化型的后视图;

图6表示用针织线连续织成圆筒形针织物的透视示意图;

图7表示罗纹组织的示意图;

图8表示平针组织的示意图;

图9表示毛圈组织的示意图;

图10表示衬纬平纹呢组织的示意图;

图11表示纵向伸长罗纹组织的示意图;

图12表示网眼组织(mesh stitch)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衣服中所用线的示意图;

图14表示第一实施例裁成式样的视图;

图15A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内衣的前视图;

图15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内衣的后视图;

图16A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内衣从前方看的立体透视图;

图16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内衣从后方看的立体透视图;

图17A表示第二实施例变化型的前视图;

图17B表示第二实施例变化型的后视图;

图18A表示第二生长阶段婴儿所穿短裤的前视图;

图18B表示第二生长阶段婴儿所穿短裤的后视图;

图19A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内衣的前视图;

图19B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内衣的后视图;

图20A表示第三实施例型的前视图;

图20B表示第三实施例型的后视图;

图21A表示第三生长阶段婴儿所穿短裤的前视图;

图21B表示第三生长阶段婴儿所穿短裤的后视图;

图22A表示第三生长阶段婴儿所穿长裤的前视图;

图22B表示第三生长阶段婴儿所穿长裤的后视图;

图23表示第三实施例变化型长裤的前视图;

图24A表示变化型上装的前视图;

图24B表示变化型上装的后视图;

图25A、25B和25C表示有长袖的变化型上装的前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婴儿每一生长阶段中用作内衣的衣服。

图2A、2B至5A、5B按第一实施例表示了0-3月龄婴儿(如图1A所示,即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穿的内衣。

如图6所示,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内衣及其变化型是用圆筒成形针织机织成的圆筒形连续针织物1所制成。圆筒成形针织机能用不同方法进行局部针织,以形成所需的针织结构,可在每个所需部位织成有鼓出部分的三维针织物。

这就是说,在下面关于内衣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连续的圆筒形针织物1基本上是用浮线组织中的一种罗纹组织2织成的,如图7所示。但是连续圆筒形针织物1也可用集圈组织中的一种罗纹组织2织成。为使每件内衣在所需部位纵向和横向上有所需的弹性率,线可用平针组织3(图8所示)来编织,从而使所需部位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的弹性;可用毛圈组织4(图9所示)来编织,从而使所需部位有高度的吸汗性和和透气性;可用浮线组织的衬纬平纹呢组织5(图10所示)来编织,从而使所需部分有较小程度的弹性;可用浮线组织中的一种纵向上有弹性的罗纹组织7(图11所示)来编织,从而使所需部位在纵向上有很大的弹性;也可用浮线组织中的一种网眼组织8(图12所示),从而使所需部位几乎没有弹性;以及可用包括罗纹组织2的编带针织法6(织入,图7所示)。浮线组织可用集圈组织代替。每个实施例中的内衣并不包括全部上述组织2至8的所有编织结构。

如图13所示,形成编织结构所用的线包括用作内层的弹性线10和用作外层的棉线11。因为包括弹性线10,故整个织物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可伸展10cm。

对于弹性线10,可用有分层结构的弹性线,其结构包括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和包在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外的棉纱。更具体地,可采用名称为“CoreSpan Yarn(注册商标)”的弹性线10。弹性线10包括用3%(重量)的聚氨基甲酸酯和97%(重量)的棉纱制成的斯潘德克斯线和包在斯潘德克斯线周围的100%纯棉线。因此,用作内层的弹性线10被天然纤维棉纱所包覆,故只有棉纱与皮肤接触。因而皮肤受刺激的程度较低。

在表示第一生长阶段婴儿穿的背心连裤型内衣的图2A、2B至图4A、4B中,图2A和2B所示的内衣15是根据编织结构画出了全部阴影线,而图3中所示内衣15则是根据编织结构只画出其局部阴影线。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内衣也是只画局部阴影线,与图3A和3B中的内衣相同。

第一生长阶段的内衣15是前身交错型的。即,将圆筒形连续织物(图6所示)沿轴向裁剪以制成包括有后身17和有左右半边前身16的连续织物,如图14所示。图6所示不是第一生长阶段而是第二生长阶段婴儿穿的针织物,该针织物将在下面描述。

左右袖子18是由圆筒形针织物所构成,该针织物则是分别由圆筒形针织机用针织线编织而成。袖子18的边缘缝到前身16和后身17形成的套袖-肩部位。然后在婴儿颈部周围部位的边缘(由于前身16的左右半边相互交错,因此这部分呈“V”字型),在前身16右半边和左半边的边缘,在与婴儿腿部上端对应部分的边缘以及在形成尿布包覆用的前片和后片的下端都形成滚边。搭扣20安在形成尿布覆用的前片和后片下端。结带21安在前身16的右半边和左半边上,当两者向前交错时可用来将两者相互连接。

在背心连裤型内衣15中,与肚子对应的椭圆形部分15a用平针组织3编织,使这部分(15a)在纵横方向上有很大弹性,并向前鼓出。与裤档(可通过搭扣20来解开和合上)对应部分15b的线是用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的,使这部分15b有较小的弹性。与从脊骨上部至颈部区域对应的部分15c的线是用毛圈组织4来编织的,使这部分15c有高度的吸汗性和透气性。前身16和后身17其余部分的线则是用罗纹组织2来编织的。如上所述,形成前身16和后身17的连续针织物共采用了四种组织,即罗纹组织2、平针组织3、毛圈组织4和平纹呢组织5来织成。

袖子18是半长的,以使婴儿的手臂裸露,它是用线通过平针组织3所织成,使袖子18与腹部15a一样在纵横方向上都有弹性。袖口18a是用编带针织法6所织成,不需缝合到袖子18上。它是用强弹性线10织成的(见图13),使其能与手臂外围相配合。

婴儿的腿大约呈“M”形。因此,与左右腿开口末端对应的部分22就应织成这样的形状以使婴儿能侧向将腿伸出并能方便地弯曲和伸直。

在适用于第一生长阶段婴儿的有上述结构的背心连裤型内衣15中(见图2和4),肚子部分15a是向前鼓出的,是用平针组织3所织成,使得肚子部分15a有很好的弹性(因为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肚子向前鼓出的程度比其它任何生长阶段的都要高)。这样,肚子部分15a就能包住向前鼓出的肚子并与肚子相配合。将肚子压紧是不利的,因为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是靠腹部呼吸作用来呼吸空气的,而有第一实施例中结构的肚子部分15a就可防止肚子受压迫。

考虑到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会大量出汗(特别是在其背部上方),且因总是躺在床上,所以身体就会变湿,因此有高度吸汗性和透气性的部分15c的线是用平针组织来编织。这样就可大量吸收婴儿的汗水,从而防止了婴儿变湿。而且还应考虑到尿布、尿布包和尿液对裤档部分15b施加了负荷,而由于如上所述,裤档部分15b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所织成以使裤档部分15b有较小程度的弹性,因此就可防止裤档部分15b的伸长或错位。

另外,由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线包括弹性线,因此它比用传统针织方法织成的织物更能伸长。前身16和后身17的其余部分则用线通过罗纹组织2织成以使线在纵横方向上能伸长约10cm。就这样,由于弹性线和三维编织物的可伸展性,尽管婴儿迅速生长,但是内衣仍能继续使用。

由于内衣15是向前交错型的,因此就可以很容易地穿在躺在床上且不能支撑其自身头部的婴儿身上并很容易将其脱下。而且,由于结带21与内衣15的前面部分相连接,因此可防止婴儿的肚子和身体其它部分裸露。

婴儿在一天内要吐出牛奶或母乳并排泄稀的排泄物数次,因此内衣15很快就会弄脏而需要经常换洗。由于内衣15是由含弹性线10的织物组成的,因此可在清洗后恢复原形。这样就能长期维持内衣15的形状。

考虑到婴儿的皮肤是柔嫩的,经不起刺激,因此内衣15是由相连的前身16和后身17组成以减少缝纫数量,这样就不会对婴儿有很大刺激。此外,为了防止婴儿受过多的刺激,内衣15的内侧是由含被棉线包裹的多层结构弹性线10组成,内衣15的外侧则由棉线11组成使得只有棉线与婴儿的皮肤接触。

图5表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型。图中所示的上身用内衣15不是背心连裤型的,其延伸至低于裤档部分的下部被裁去以使下端23敞开。该上身用内衣15的下端23是折叠缝纫的,但也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来加工而不用缝纫。

变化型内衣15与第一实施例的内衣不同之处还在于前者在其后身17围绕颈部的部分不是用毛圈组织4织成的。原因如下:由于前者内衣15的下端是敞开的,因此空气在前者的内衣15中比在后者的内衣15中更能透过。前者其它部分的结构则与后者相同,因此前者其它部分的功能也与后者相同。因此,这里就省略了对前者内衣15其它部分的描述。不用说,前者围绕后身17的颈部部分也可用毛圈组织4织成。

下面参照图15A和15B至图18A和18B,对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第二实施例是关于第二生长阶段即约3-8个月龄的婴儿穿的内衣。如上所述,第二生长阶段婴儿的体形特点是臀部明显长大。而且婴儿也变得活跃。例如,婴儿可在床上翻转并自己坐起来。因此,第二生长阶段婴儿穿的衣服的侧面应根据婴儿的动作即婴儿在床上翻转或举手动作而有弹性,另外内衣的背部和裤档也应在婴儿坐着的时候要求有弹性。而且,由于婴儿在床上翻转,因此需要防止婴儿的肚子和其它部位裸露。

图15至18所示的内衣就是出于上述几点来构成的。这就是说,第二实施例的内衣15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衣15不同,它不是向前交错型的,而是从婴儿头部往下穿在婴儿身上的。因此,可采用图6所示圆筒形连续针织物来用作前身16和与前身相连接的后身17。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袖子18被缝到前身16以及后身17的上端开口边缘处。

图15A、15B、16A和16B所示的内衣25与图2中所示的相同,是背心连裤型的。图17A和17B中所示第二实施例变化型的上身内衣在其下端23处是开口的,这与图5所示的相同。图18A和18B所示为婴儿身上穿的短裤,与图17A和17B所示的上身内衣结合使用而作为下身内衣。

与第一实施例的内衣15相同,在图15和16所示的背心连裤型内衣25中,与婴儿肚子对应的椭圆形部分25a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因此25a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弹性并且向前鼓起。与裤档对应的部分25b(可通过搭扣20来解开和合上)是用线通过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织成的,因此这部分25b有较小的弹性。与从脊骨上方到颈部区域对应的部分25c则是用线通过毛圈组织4织成的,因此部分25c有高度的吸汗性和透气性。

内衣2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衣15的不同之处在于内衣25的左侧和右侧的线是用纵向可伸缩的罗纹组织7织成的,它可使侧面25d在纵向上能大大伸长。同肚子部分25a一样,与臀部相对应部位25e(位于后身17的其余部分,大致呈圆形分布)的线也是用平针组织3来编织的,以使该部分25e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弹性并向后鼓出。大致为菱形的部分25f(位于背部中央和腰部后侧的中央)的线则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以使部分25f有较小程度的弹性。

前身16和后身17其余部分的线是用罗纹组织2来编织。形成前身16和后身17整体相连的针织物共由五种组织形成,即罗纹组织2、平针组织3、毛圈组织4、衬纬平纹呢组织5和在纵向上可伸缩的罗纹组织7。

袖子是半长的,以使手臂裸露在外,且与第一实施例的内衣15一样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袖口18a的线则是用编带针织法6来编织,不需缝合到袖子18上。袖口18a是用强弹性线来编织,使其能与手臂外围相配合。

内衣25的颈周对应部分是肩交错型的,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穿在相对身体而言有较大头部的婴儿身上并容易将它脱下。采用滚边19与颈部周围部分的上缘相连。

在内衣25中对应于尿布包覆型裤档部分,将其后身17的折叠部分17a的末端通过搭扣20连接到前身16的下端(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靠近肚子部分15a处)。

有上述结构的内衣25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衣15相同,其左侧和右侧是用纵向可伸缩的罗纹组织7织成的,这样左右侧能大大地伸长。因此,当婴儿举起手、在床上翻转或坐着时,内衣25的左右侧就不会没有弹性,而是会随婴儿的动作而伸缩。

臀部部分25e的线是用平针组织3来编织的,以使臀部部分25e在纵横方向上有很大的弹性并向后鼓出。因此可随臀部的形状而呈现弹性。所以,当婴儿坐着的时候,内衣25的背部和裤档两部分都是有弹性的。

而且,由于位于内衣25后身腰部中央的菱形部分25f的线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的,因此可防止内衣25的后侧变松,故能与婴儿身体配合而使婴儿容易行动。由于内衣25的后侧不会变松,第二生长阶段的婴儿就能通过头颈来支撑其头部,并且很容易被母亲或其它人抱在手中。

图17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型。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型一样,该内衣15的最下端23被裁去以使下端23敞开。图17中内衣25的下端23是折叠缝纫的,但也可用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来对下端23加工。变化型内衣25与第二实施例原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后身17背部上方的线不用毛圈组织来编织。该内衣25其它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则与后者即原型相同。因此,这里就省略了对前者其它部分的描述。

也可用图18A和18B中所示的短裤26来作为图1C中所示第三生长阶段婴儿和六岁以下幼儿的下装。

短裤26是针织三角裤型的,裤档到腰部有足够长度能将婴儿肚子的下部包住,这样短裤26就可容易地穿在尿布和尿布包覆之外。

短裤26是用圆筒形织物所制成,而圆筒形织物则是用线通过圆筒形针连续织机织成的,所用的线包括用作内层的弹性线和用作外层的棉线。在短裤26的裤档部分,将后身17的中下段折叠至前身16,并缝在前身16的中部下端。与婴儿肚子对应的部分26a用平针组织3织成,以使该肚子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的弹性并向前鼓出。与婴儿臀部对应的部分26e也用平针组织3织成以使该臀部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弹性并向后鼓出。位于短裤26后侧腰部中央的近似呈菱形部分26f的线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与婴儿裤档对应部分26b的线同样也是用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的。

短裤26位于腰部上端的26h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不用缝合,以使腰部分能够以合适的力与婴儿的腰部相配合以防止短裤26滑落。为防止婴儿的肚子着凉,可通过编带针织法6使织成的腰部加宽而作为围腰。也可用编带针织法6以外的其它针织方法来织成该上端26h。

下面参照图19A和19B至图23来描述第三实施例的内衣。该例的内衣用于第三生长阶段即约6个月至约15个月龄的婴儿。这一生长阶段婴儿的体形特征是他们的臀部进一步长大和腿变直。这一阶段的婴儿变得活跃起来。这就是说,在该期间内婴儿爬行距离更长,婴儿可通过抓住某些东西站起来并能自己行走。因此,要求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穿的衣服应有防止婴儿由于在爬行和行走时踩在裤脚底部而摔倒的结构;应使得衣服的侧面能随婴儿各种不同的动作而具有弹性;能维持衣服形状;并使得母亲或其它人能迅速将衣服穿在婴儿身上和迅速将其脱下。

图19至23所示的内衣是根据上述观点来构造的。因此,它具有与图15至17所示第二生长阶段婴儿穿的内衣相同的结构。这就是说,第三实施例的内衣15不是身前交错型,而是从头部往下穿在孩子身上的。用连续编织的圆筒形织物(图6所示)作为前身16和后身17,故前身和后身就不用相互缝合。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一样,袖子18则是缝合在前身16和后身17上的。

图19和图19B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内衣,与图15所示的一样,是背心连裤型的。图20和图20B所示的内衣则与图5和图17所示的一样,是下端敞开的上装。图21A和21B所示为运动型短裤,即一种能与图20A和20B所示上装一起组合使用的下身内衣。图22A,22B和图23则为长裤。

图19A和19B所示背心连裤型内衣3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内衣在许多部位是一样的。更具体地说,与婴儿肚子对应的椭圆形部分30a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以使肚子部分30a在纵横方向上有弹性并向前鼓出。与婴儿裤档对应的能通过搭扣20来解开和合上的部分30b则是用线通过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织成的,以使裤档部分30b有较小的弹性。与脊骨上部至颈部区域对应的部分30c是用线通过毛圈组织4来织成的,以使该部分30c有高度的吸汗性和透气性。此外,内衣30左右侧30d的线是用纵向可伸缩的罗纹组织7来编织,该罗纹组织7能使左右侧30d在纵向上可伸长。与肚子部分30a一样,与臀部对应部分30e(从后身17的其余部分中分出,大致呈圆形)的线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以使臀部部分30e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很大的弹性并向后鼓出。位于内衣30后背中央和后侧腰部的近似菱形部分30f的线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以使菱形部分30f有较小的弹性。前身16和后身17中其余部分的线则是用罗纹组织2来编织的。形成连续的前身16和后身17的织物共用五种组织,即罗纹组织2、平针组织3、毛圈组织4、平纹呢组织5和纵向可伸缩的罗纹组织7来织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内衣15一样,袖子18是半长的,以使婴儿的手臂裸露,且袖子是用线通过平针组织3所织成的。袖口18a的线则是用编带针织法6来编织的,故不用缝到袖子18上。由于袖口18a是用强弹性线10所织成,因此就能与手臂外周相配合。

第三实施例的内衣30与第二实施例的内衣25不同之处在于对应颈部周围一个肩膀的部位处连接有钩扣,以使内衣30可迅速穿在婴儿身上以及将其脱下,而不象从头上往下穿那样。这就是说,可形成一个圆的颈领。前身16和后身17在颈周至肩部的区域内不用缝合,但颈周可用揿纽31来解开和扣上。钩扣也可连接在两个肩膀上。

由于该生长阶段的婴儿经常是脸朝下躺在床上的,因此内衣30后身17的折叠部分17a应放置在低于第二实施例中内衣25折叠部分17a的位置(见图15),这样内衣30的折叠部分17a可通过揿纽20固定在前身16上。使揿纽20安放在低于第二实施例的位置就可防止婴儿脸朝下躺在床上时内衣30的肚子部分松开,这就能提高婴儿的运动能力。

有上述结构的内衣30有与第二实施例的内衣25相同的功能,它很容易穿在婴儿身上以及脱下,因为肩部的钩扣是与颈周相连的。而且,考虑到第三生长阶段的婴儿腰部显著长大,因而使内衣30的肚子部分向前鼓出,臀部向后鼓出,衣服两侧的线则用纵向可伸展的罗纹组织7来编织。因此,该内衣30就能够随婴儿肚子部分和臀部部分的大小变化而有伸缩弹性。

图20A和20B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变化型。与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型相同(见图17),内衣30的下端是开口的,只是颈部周围连接有肩钩扣。因此,这里就可省略对内衣30这种变化型的描述。与颈周对应的内衣30的背部上部分不用毛圈组织4织成。但是,不用说,如用毛圈组织4来编织颈周内衣30的背部上部分也是有利的。

图21A和21B所示的短裤35也可用作第二生长阶段婴儿(图1B所示)和六岁以下幼儿穿的下装。

短裤35的形式包有尿布包覆,并在与婴儿大腿根部对应处具有开口的端部36。该端部36的线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来编织,使其能与婴儿大腿根部相配合。如图21所示,该部分36位于前身16上,这样当婴儿坐着、爬行和行走时,其大腿就可向前移动。因为该部分36位于与婴儿大腿根部对应之处,所以不采用缝纫,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短裤35是用圆筒形针织机连续织成的圆筒形织物制成的,所用的线包括用作内层的弹性线和用作外层的棉线。在短裤35的裤档部分,将后身17的中部下端折叠至前身16,并缝合到前身16的中部下端上。左右侧部分36的线则在形成连续的针织物时用编带针织法6来编织,而位于婴儿腰部的短裤35上端的线则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来编织的,故短裤35的腰部就不需缝纫。用该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腰部能以适当的力与婴儿的腰部配合以防止短裤35的滑落。为防止婴儿肚子着凉,又可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加宽的腰部来作为围腰。而且,与婴儿肚子对应的部分35a和与婴儿臀部对应的部分36e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使肚子部分35a和臀部部分36e在纵向和横向都有很大的伸缩性,并且分别向前和向后鼓出。与婴儿裤档对应的部分36b以及位于短裤35后侧腰部中央的近似菱形部分36f的线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的,以防止短裤35的后侧松开。短裤35的其余部分则是用罗纹组织2织成的。

由于腰部和对应于腿上端的部分36是用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不用缝纫,因此这些部分可与婴儿的身体配合而不会刺激婴儿的皮肤。因此,不论在任何坐、爬、站和走时都能保持短裤35的形状。

图22A和22B中所示长裤38的左右腿部分39的末端低于膝盖。长裤38从膝盖至其下端的部分是用平针组织3织成的,使该部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弹性。左右腿部分39的下端则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因此不要缝合。与短裤35一样,与婴儿肚子对应的部分38a以及与婴儿臀部对应的部分38e也是用平针组织3所织成,以使肚子部分38a和臀部部分38e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弹性,并且分别向前和向后鼓出。短裤35后侧腰部中央38f处的线是用衬纬平纹呢组织5来编织以形成近似的菱形。位于婴儿腰部的长裤38上端是用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故不需缝合。为防止婴儿肚子着凉,又可以通过编带针织法6来使织成的腰部加宽以作为围腰。短裤35其余部分的线是用毛圈组织2来编织的。

长裤38从左右腿膝盖部分39至其下端部分是用平针组织织成以使左右腿部39在纵向和横向上有弹性,因此可随婴儿的腿部动作而能弹性伸缩。左右腿部39的下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以使腿部39的下端与婴儿腿的下部相配合,从而使得婴儿移动方便,促进其双腿的行动功能。而且,腿部39的下端能以适当的力与婴儿腿部的任何部位配合。又当腿部39较长于婴儿的腿时,39的下端与婴儿的腿部仍能紧密配合,从而防止了婴儿在爬行或行走时由于踩到裤脚底部而摔倒。也可用编带针织法6以外的针织方法来织成腿部39的下端。

图23所示为长裤38的变化型。与长裤38的其它部分一样,变化型长裤的左右腿部分39用罗纹组织2织成。该变化型长裤38与第三实施例中的长裤不同之处在于与膝盖对应的圆面部分38g的线是用平针组织3编织的,以使该部分38g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有弹性,而且位于该部分38g周围的线是用网眼组织8(浮线组织的一种)织成的,以防止其圆周有较大程度的伸长。该变化型长裤其它部分的结构则与图21所示长裤的其它部分结构相同。因此,这里就省略了对来编长裤其它部分的描述。

由于有圆形膝盖部分38g,婴儿就可弯曲和伸直其膝部,因为膝盖部分38g的线是用平针组织3来编织的。又由于位于38g圆周部分的线是用网眼组织8编织的,这样就可防止膝盖自圆形部分38g突出,因而能长时间保持腿部39的形状。

图24A和24B所示的内衣40是约15个月至约6岁大的幼儿(即肚子鼓出的小孩)穿的上装。图24A和24B所示内衣与图20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大的圆形颈部,且其敞开的下端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以使其下端能与婴儿身体相配合。至于其它部分的结构则与图20所示内衣的其它部分相同。因此,这里就可省略对前者其它部分的描述。肚子部分用平针组织3织成以使这部分比其它部分更有弹性,由于在约6岁大时的肚子不会象以前那样鼓起,因此就不必使内衣的肚子部分也鼓出来。

通常,甚至15个月龄或更大的婴儿可以穿背心连裤型内衣,直至他们不必使用尿布为止。因此,最好采用其上有圆形颈部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心连裤型内衣(图19所示)。

图25A、25B和25C中所示的内衣42有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不同的长袖41。内衣42中包含由连续圆形编带线通过平针组织3织成的部分,袖带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针织法6织成的。

将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半长袖子除去可以形成没有袖子的内衣。

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内衣也可作为外衣。可对它们上色。可将设计图案如条纹加在其上,它们就能用作户外用衣。

工业实用性

从以上描述明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用于小孩(包括婴儿和幼儿)穿的衣服因是用含有弹性线的针织物制成的,在婴儿胸部、肚子和腰部周围的针织物可伸展约10cm,所以衣服就能使用相当长的时间。由于衣服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可伸展约10cm,因此它们就能与婴儿身体各部位互相配合,既不会妨碍婴儿的动作,也不会在衣服和皮肤间形成空隙。

另外,由于针织物是用弹性线构成的,因此针织物衣服在洗后仍能恢复原形,从而可使其比常规含100%纯棉的衣服形状维持更长的时间。

此外,由于衣服是用由圆筒形针织机织成的连续圆筒形针织物制成的,因此针织的衣服有较少的缝纫部分,从而不会对皮肤产生很多刺激。而且由于弹性线是多层结构,用棉线包在合成线之外,因此只有棉线与皮肤接触,从而能使对皮肤刺激的程度很小。

为样,在形成连续圆筒形针织物时,需要伸缩部分的线要用所需的组织法来编织,以使该部分有伸缩性,而在不希望伸缩的部分则要有较小程度的伸缩性,使衣服能适合每一生长阶段婴儿的身体结构特点和其动作特点。因此,对于婴儿身体来说,衣服就不会太松或太紧,从而提高了婴儿的行动能力。

由于与肚子对应部分的线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编织,以使肚子部分隆起来三维包裹婴儿的肚子,并使衣服的肚子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具伸缩性,因此衣服就能与婴儿相适,使有鼓起肚子的婴儿能穿着舒适。如将婴儿的肚子压紧那是不利的,因为第一生长阶段的婴儿是靠其腹部呼吸作用来呼吸的。本发明的衣服解决了该问题。

袖口、长裤裤脚和衣服的腰部不是用橡筋而是用强弹性线通过编带法织成的,且这些部分的线不用缝合。因此,这些部分就可与婴儿的手、腿和腰部之间以适当的力相配合,从而使婴儿能容易地移动身体、手和腿,即使在婴儿非常活跃的动作后也能防止衣服变形。

背部上方的线是用毛圈组织来编织的,以使背部上方有较高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该结构的有利点是可防止0-3或4个月龄的几乎整天躺在床上的婴儿变湿。

尽管本发明结合了较佳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已经充分描述,但是应当注意到各种对于该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变动和改进,这些变动和改进应被理解包括在后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发明范围之内(除非它们脱离了该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