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

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

摘要

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属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小麦穗发芽是国内外小麦生产中长期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穗发芽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小麦品质,同时给联合收割带来困难。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减缓了穗发芽损失,且使用方便,用量极小,成本低廉,无毒无害,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02-22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2-28

    授权

    授权

  • 1998-10-14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8-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

穗发芽是国内外春小麦生产中长期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穗发芽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小麦品质,同时给联合收割带来困难,并导致翌年种子生活力降低。穗发芽多发生在收获期间降雨较多或相对湿度高的地区。生产上若种植了休眠期短或穗发芽敏感的品种,则更易发生穗发芽损失。

自1973年,B. Belderok提议成立国际谷物穗发芽研究组织以来,国内外禾谷类作物穗发芽研究相当活跃,二十年来研究者们从小麦遗传特性与穗发芽;环境条件(温度、水分、矿质营养)与穗发芽;种子休眠特性与穗发芽;酶活性与穗发芽;内源激素和发芽抑制物与穗发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本明确了穗部性状的影响、温度调节的机制,水分运输的途径,α-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活性与穗发芽的关系,并初步认为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是对穗发芽有重要作用的两类激素;种皮是发芽抑制物质的合成场所;左旋-色氨酸是发芽的抑制物质;颖壳中也有发芽抑制物的存在。但通过人为措施增加穗发芽抑制物质的含量,延长休眠期,减轻穗发芽损失的有效制剂,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研制出来的。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穗发芽发生的生理机制及参与因素的研究,现阶段虽不能直接合成穗发芽抑制物质,却可以根据穗发芽的现有生理机制找到一个能促进植株本身合成穗发芽抑制物质或控制穗发芽发生机制平衡的途径,达到延长籽粒休眠期和延滞籽粒穗上发芽能力,减少穗发芽损失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找到能够起这个作用的简便有效配方。

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具体配方为:100-150ppm浓度的钼酸铵水溶液20-30公斤/亩,加入0.1-0.2百分比浓度的硼酸水溶液20-30公斤/亩形成的混合液。在使用时可统一配液在春小麦开花初期喷雾,每亩喷40-60公斤。

在试验过程中,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配方是:100ppm浓度的钼酸铵水浓液30公斤/亩加/入0.2百分比浓度的硼酸水溶液20公斤/亩形成的混合液。在春小麦开花初期喷雾,每亩喷50公斤。1997年春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生态试验站试验田,以当地推广应用的高产但易发芽的小麦品种新克旱9号为材料,在开花初期采用了此最佳配方喷雾。收获期抽样分析,比对照减轻穗发芽损失15.1%,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简单有效,用量极小,且均为水溶性物质,无毒无害,长期使用无破坏生态环境之忧。

我国是小麦主产国之一,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3000万公顷左右,占农作物面积的23%。黑龙江省是全国春小麦主产区,每年播种面积1500-2000万亩左右。但由于生产上推广的品种耐或抗穗发芽能力较差,每年都有因穗发芽而造成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效的问题。本发明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穗发芽损失,并可起到改善小麦品质的作用。本发明成本低廉,简单有效,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