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防止光晕的电子束屏蔽板的阴极射线管

带防止光晕的电子束屏蔽板的阴极射线管

摘要

一种可过扫描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即使用于黑暗的房间等情况下,也能防止光晕的产生。其电子束屏蔽板具有巧妙的形状,使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的路径E,或使其从电子束路径向后延伸,从而防止电子束撞击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防止电子束在前端表面的反射,从而防止光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15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10-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索尼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7101893.6

  • 发明设计人 牧田实;

    申请日1997-02-07

  • 分类号H01J29/06;

  • 代理机构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李晓舒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5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5-04-13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3-10-22

    授权

    授权

  • 1999-04-28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10-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该阴极射线管用于过扫描时能防止光晕。

如图1所示,彩色阴极射线管中,在管壳2的面板3的内表面上形成荧光屏4。面对荧光屏4设置有称为孔栅或荫罩的选色极系统10。用偏转系统6偏转从置于管壳2的颈部2a中的电子枪5发射出的电子束E,使其扫描荧光屏4。

图2是展示阴极射线管中选色机构的顶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阴极射线管用作广播电台等中的电视监示器时,有时过扫描地使用阴极射线管,即使电子束E扫描由选色极系统10的最远端窄缝所限定的正常有效区的外部。当过扫描地使用阴极射线管时,过扫描电子束在选色极系统的框架11处不规则地偏转。当不规则偏转的电子到达荧光屏4时引起框架光晕。为此,广播电台等用的电视监示器中,在框架11与电子束的偏转中心DC之间设置有由金属制成的长而薄的电子束屏蔽板12,该屏蔽板12附着于内电子束屏蔽板13上,使电子束不会碰撞框架11。通常该电子束屏蔽板12用铁或不锈钢制成厚约0.2mm,当加高电压时它吸收电子,或将电子反射到电子枪侧,因而框架11与电子束隔开,防止了由于不规则反射造成的光晕。

可是,根据广播台应用电视监示器的情况,有时是在黑暗的房间里处于低电流状态。用这种方法时,可看到轻度产生的光晕。因此,希望能抑制这种光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过扫描的阴极射线管,即使用于黑暗的房间等情况下,该阴极射线管也能防止光晕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下述阴极射线管。

(1)一种能使电子束扫描于有效屏的外部的阴极射线管,所述阴极射线管具有设置于选色极系统的框架与电子束的偏转中心之间的电子束屏蔽板,以便使电子束扫描于有效屏的外部时,防止电子束撞击框架,其特征在于,形成电子束屏蔽板,使在屏内侧的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的路径,或从电子束路径向后延伸。

(2)如(1)中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电子束屏蔽板具有有弯折向选色极系统侧的前端部分,和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路径的前端表面。

(3)如(1)中所述的阴极射线管,使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形成为锥面。

(4)如(1)中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形成其电子束屏蔽板,使其前端部分弯折向选色极系统侧,并使其前端面形成为锥面。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发现:由于电子束屏蔽板有一定的厚度,其前端表面以倾斜状态面向电子束的发射方向,在该前端表面不规则地反射电子束,反射的电子轰击荧光屏侧,由于这一事实,在过扫描时就引起光晕。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具有巧妙成形的电子束屏蔽板,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路径,或从电子束路径向后延伸,因而防止了电子束撞击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和电子束在前端表面的反射,从而能防止光晕。

将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部分弯折向选色极系统侧,使前端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路径,或使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为锥面,可以形成这种方式的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和特征,其中:

图1是阴极射线管一般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阴极射线管的选色机构的平面图;

图3是用常规电子束反射板说明光晕的产生的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选色机构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子束反射板一例的前端部分的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子束反射板另一例的视图;和

图7是本发明的电子束反射板的再一例的视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4是本发明阴极射线管中选色机构的平面图。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与图1所示的常规阴极射线管相同,只是电子束屏蔽板1不同,因此图4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中相同的结构部件。

图4中,框架11附着于称为荫罩或孔栅的选色极系统10上。内磁屏蔽(IMS)13通过标准温度补偿板(STC板)14附着于该框架上。弹簧15通过弹簧固定器16附着于框架11上,弹簧15用于将选色机构附着于图1所示的荧光屏4上。并且,沿阴极射线管的垂直方向设置有长而薄的矩形电子束屏蔽极1,并使它夹在内磁屏蔽13与标准温度补偿板14之间。电子电子束屏蔽板1的前端侧凸向选色极系统10的中心轴C侧,并防止电子束E撞击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框架11。

图4所示的电子束路径E从偏转中心DC到达选色极系统的最远端窄缝ES(荧光屏的端部,即相应于有效屏区的端部)。通常,阴极射线管用于该点以内的区域(称为欠扫描),但在广播电台等用的电视监示器中,使电子束扫描该点以外的部分(称为过扫描)。当使电子束扫过图4所示电子束路径E的正常全扫描半角α的偏转角时,电子束碰撞到加有高电压的电子束屏蔽板1,该电子束屏蔽板1固定在框架的前表面侧(偏转中心侧)。该电子束被反射向与图1所示荧光屏4不同的方向或被吸收。由此,防止了电子束撞击框架11和因不规则反射所致的对荧光屏的光晕。

如图3所示,将电子束屏蔽板12设置成垂直于中心轴C。这种状态下,由于板有一定的厚度,当该板的前端表面12a沿电子束发射方向取向时,电子束撞击到该前端表面12a并被反射向荧光屏4。这是光晕的成因。

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电子束屏蔽板1的形状做得很巧妙。图5示出其前端侧的放大图。该电子束屏蔽板1的前端部分被弯折向选色极系统侧,使其前端表面1a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的路径E。由此,电子束不再撞击该前端表面1a,撞击电子束屏蔽板1的电子被反射向偏转中心侧或被电子束屏蔽板1吸收。因此,没有反射向荧光屏4的电子。由此,即使在黑暗的房间、小电流状态下使用阴极射线管,也不会引起光晕。

当电子束的路径E达到电子束屏蔽板1的边缘时,图5所示电子束屏蔽板1的弯折角θ最好基本上与偏转角α相同,以使前端表面1a基本上平行于电子束的路径,当然弯折角θ可在约5°的范围内改变。若弯折角小于该值,前端表面1a将沿电子束的发射方向取向,电子束将撞击前端表面1a,使电子反射向荧光屏4,引起光晕。另一方面,若弯折角大于该值,则有可能使弯折表面1b反射的电子达到荧光屏4。并且,从前端表面容易定位的观点来看,最好使弯折部位尽可能地靠近边缘。

具有图5所示给定形状的电子束屏蔽板的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和具有图3所示改进前的电子束屏蔽板12的阴极射线管被用于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的过扫描量(从屏幕的有效屏边缘到非有效屏的偏转量)下在荧光屏4上出现光晕的安全裕度。

图2所示常规阴极射线管中,在约3~4mm引起光晕(在电子束屏蔽板的前端表面发生反射时的状态),但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中,在约15mm才引起光晕(电子束碰撞内磁屏蔽板时的状态)。广播电台用的监示器通常使用105~107%的过扫描。例如20英寸的管中,有在一侧为约10mm的过扫描,因此证明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能够保证足够的裕量。

此外,图6所示的电子束屏蔽板1A是与常规电子束屏蔽板相似的平板,但是通过将前端表面制成为锥面,使前端表面从电子束路径向后延伸,而使电子束不能撞击该表面。考虑到电子束反射板等的取向,可适当地选择该锥面的角度。至于将前端表面形成为锥面的方法,用公知的蚀刻法就可以形成。

此外,图7所示的电子束反射板1B中,由于弯折了前端部,并在前端表面形成锥面,即使弯折角度稍偏离图5所示的α或电子束屏蔽板产生装配误差,由于前端表面的锥面增加了裕度,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电子束碰撞前端表面。

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巧妙地形成电子束屏蔽板,因而能可靠地防止过扫描时光晕的产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