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汽油内燃发动机

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汽油内燃发动机

摘要

一种可应用于机动车,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发动机。由壳体1,汽缸3、7,大摇臂6、9,转子39,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轮24,外轮25,气道14、23,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中,四角凸轮式滑道28,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4、10分别由内轮24和外轮25组成,支撑轮4或10通过轮座与大摇臂6或9钢性连接,并滑动固定在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大摇臂6或9,一端通过摇臂连杆轴29或另一支摇臂连杆轴(图上未画出)分别与汽缸3或7的活塞相接,汽缸3和7与转子39为一体结构,转子39内为分别与汽缸进气口和排气口相通的两条通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6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春才;

    申请/专利号CN95112071.9

  • 发明设计人 张春才;

    申请日1995-10-23

  • 分类号F02B53/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23200 辽宁省彰武县玻璃厂设备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5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3-12-1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12-12

    授权

    授权

  • 1997-07-3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种可应用于机动车,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发动机。

以前广泛应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是曲轴连杆式发动机,汽缸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后,通过曲轴连杆机构输送给机动车的传动部分,推动机动车运行。

以前的发动机虽然有比较好地完成推动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特点,存在着动力输出反应迟缓在同样燃油的情况下,输出的动力比小,需专门的润滑系统、结构复杂等缺憾。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利用转子直推原理,设计一种全新结构的发动机,使其不仅可以代替以前发动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动力大等特点。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图1是主视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主视内结构剖视图;图3是侧视剖视图;图4是侧视内结构图;图5是四角凸轮式滑道轨迹形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外壳,2火花塞拆卸口,3汽缸,4支撑轮,5电子高压线图,6大摇臂,7汽缸,8进气道,9大摇臂,10支撑轮,11电子高压线图,12排气凸面,13进气凹面,14气道,15气门,16气门塞,17活塞连杆,18排气凸面,19进气凸面,20活塞连杆,21气门塞,22气门,23气道,24内轮,25外轮,26排气道,27动力输出轴套,28四角凸轮式滑道,29摇臂连杆轴,30摇臂固定架,31摇臂,32固定轴,33高压线,34气门压板,35弹簧,36高压帽,37 38摇臂固定架,39转子,40连杆大头,41排气口,42排气口,43高压线,44内轮,45外轮,46气门压板47弹簧。

如图所示,本发明是由壳体1,汽缸3、7,大摇臂6、9,转子39,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轮24,外轮25,气道14、23,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中,四角凸轮式滑道28,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4、10分别由内轮24和外轮25组成,支撑轮4或10通过轮座与大摇臂6或9钢性连接,并滑动固定在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大摇臂6或9,一端通过摇臂连杆轴29或另一支摇臂连杆轴(图上未画出)分别与汽缸3或7的活塞相接,汽缸3和7与转子39为一体结构,转子39内为分别与汽缸进气口和排气口相通的两条通道,壳体1内相距180°在两个不同的几何平面上分别设置两组排气凸面和进气凸面,电子点火系统相距180°常规配置在转子1上与进、排气凸面相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本发明的转子与汽缸、摇臂、点火系统等为钢性组合,同体运行,同时支撑轮与大摇臂固接后又滑动连接在壳1内的四角凸轮式滑道内,就使得转子运动时,汽缸随转子作圆周运动,大摇臂按四角凸轮式滑道的曲线作时而转动,时面圆切线滑动,当大摇臂沿切线滑动时,汽缸活塞得以完成上行动作,当大摇臂沿滑道圆角做转动时,活塞得以做下行动作,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四冲程汽缸180°两套配置,滑道采用四角凸轮式滑道,故本发明每个冲程可运行45°角,每周完成二次作功冲程。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转子1被起动旋转后,雾化程度理想的气体以离心旋转的形式通过进气道8进入气道,并分两路分别进入两个汽缸3和7,摇臂在沿四角凸轮式滑道运行的支撑轮的作用下,代动活塞进行高频次上下振动,活塞则在缸套内进行往复运动、缸套随转子做圆周运动、摇臂沿凸轮轨迹运行,形成同体运行,又各行其线的运动转迹,摇臂支点在活塞运行的压力下,由于不能沿圆心点向外做放射性活动,当活塞接受高压燃气推动时,即产生反做用力,使缸套向缸头方向转动,最终使摇臂推动转子形成可输出的纽距力,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并具有结构简单、整体紧凑、节省燃油、输出功率大、运行平稳、维修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汽油内燃发动机,对发动机而言可谓之一次革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实施例

现结合附图举实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做进一步明确的说明。

如图示,实施例采用“飞碟”形状,进气道8和排气道26设在碟心位置;四角凸轮式滑道28设在进气道8的内侧凸出的圆型盆腔内;转子39为型,内有两个相互隔离分别与汽缸3和7气门相通的气道14和23,进气道8与排气道26与转子39呈90°凸出状,分别与外壳1的进气道口和排气道口动配合;汽缸3和7与转子39为一体结构,钢性连接,气门15、22与进气道8相通,排气口41、42与排气道26相通,活塞连杆17 20通过摇臂连杆轴29及另一支图上未画出的相同结构轴与大摇臂9和6相接,电子高压点火线圈5、11设置在转子39主体的两个顶端,并通过高压线33和43分别与高压帽36及另一侧图上未画出的高压帽相接;气门塞16,气门15和气门塞21,气门22常规配置在气缸3、7的气门处,两组支撑轮分别由内轮24,外轮25和内轮14,外轮45组合而成,各自一端,分别与大摇臂6或9钢性可旋转式连接,另一端牢固地嵌装在壳体1内侧的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并可平滑、零活地运动;气门弹簧35和气门压板34及气门弹簧47和气门压板46配套平行设置在转子39的最大外圆侧,另一组两套气门装置配置在转子39的另一侧相同位置外壳1内侧与气门装置相对应处,在不同的平面上设置两组排气凸面18、进气凸面19和排气凸面12、进气凸面13,外壳的外侧设一火花塞拆卸口。

本发明实施例用传统材料制成,其尺寸如下:外壳1的内直径为266mm平均厚度为5mm,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长凸轮直径为108mm,短凸轮直径为100mm;外长凸轮直径为164mm,短凸轮直径为156mm;滑道深24mm,排气道26内直径23mm,外直径40mm;汽缸总高84mm;排气道26内直径23mm,汽缸3、7,直径47mm,图外直径56mm;活塞直径47mm,高41mm;活塞连杆长47mm,摇臂连杆轴29长57mm,直径10mm;大摇臂6,9长150mm,连接活塞连杆20一端距支撑轮70mm,支撑轮中心距大摇臂中心20mm;转子39为状,主体高160mm,外直径40mm,内直径20mm,顶端横处长80mm,内直径15mm,外直径30mm,气门压板34、46距转子39横梁处39mm,电子高压线圈设置在转子39主体顶端,并通过高压线33、43与汽缸内点火器相连;排气凸面和进气凸面距180°相对配置,平面距外壳内径最高点为6mm,火花塞拆卸口在外壳外面相对火花塞处,高4mm,直径为6m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