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特别适于安装在倾斜屋顶面中的窗

一种特别适于安装在倾斜屋顶面中的窗

摘要

一种特别适于安装在倾斜屋顶面上的窗,包括一主框架和一铰接其顶部的框架以及一个装在主框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框架提升臂(5),所述臂的一端枢接于主框架的或所述框架的侧向件,而其另一端枢接于一滑靴(6),滑靴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分别连于所述框架或主框架的相应侧件,并且它与一预应力提升弹(13)相联,因为当安装窗户时,滑靴上的第一联接件适于跟连于提升弹的第二联接件进入接合。在滑靴和提升簧之间装入一辅助弹簧(12),其预应力能根据屋顶斜度,通过人工操作调节件加以调整,以便对处于给定的窗户开启角度范围内的提升簧补充弹簧力。该辅助簧在弹簧套(11)内在处于相对于弹簧套为静止的支座(19)和沿弹簧套可移动的支座(18)之间可以调节。因此,易于开启窗户,并使它停留在一个稳定的任意开启的静止位置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73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6-1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V·卡恩·拉斯马森工业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4194447.6

  • 发明设计人 J·F·扬森;K·康尼拉普;

    申请日1994-12-09

  • 分类号E05F1/10;E04D13/035;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备麟;章社杲

  • 地址 丹麦.索堡.托巴克斯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8: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2-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5F1/10 授权公告日:20021023 终止日期:20121209 申请日:199412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02-10-23

    授权

    授权

  • 2001-12-12

    著录事项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19941209

    著录事项变更

  • 1997-02-26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6-12-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于安装在倾斜屋顶面中的窗,包括一主框架和一铰接其顶部的框架以及一个装在主框架和所术框架之间的框架提升臂,所述臂的一端枢接于主框架的或所述框架的侧向件,而其另一端枢接于一滑靴,滑靴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分别连于所述框架或主框架的相应侧件,并且它与一预应力提升簧相联,因为当在安装现场安装窗户时,滑靴上的第一联接件适于跟连于提升簧的第二联接件进入接合。

这种窗户,例如从丹麦专利公告No.157695中是公知的。其中叙述如何藉移动提升簧的作用点能根据屋顶的倾斜度改变该簧的预应力。然而,这种预应力范围由于建筑的发展是不够的,因此该申请仅限于较小角度范围内的屋顶倾斜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这样一种窗户,其窗框可方便地开启,同时在适于大角度范围内的屋顶倾斜度的整个开启角度范围能保持在任一稳定的静止位置。

为达到这一点,按照本发明,该窗户的特点在于在滑靴和提升簧之间装入一辅助弹簧,其预应力能根据屋顶斜度,通过人工操作调节件加以调整,以便在给定的窗户开启角度范围内,  自提升簧补充弹簧力。

因此,可得到这样一种弹簧偏压,当开启和关闭窗框时,它使得由使用者要添加的力易于控制,同时,该弹簧力矩按这样方法得到调整,使窗户能以任意的开启角度停留在某一稳定的静止位置上。

通过对辅助弹簧施加预应力,本发明的窗户可应用于具有在包括甚至很小角度,如20°角的角度范围内的不同屋顶倾斜度的屋顶中。在大屋顶倾斜度的情况下,无须对辅助簧施加预应力,因为提升簧已单独提供了所需要的偏置压力。

该辅助簧最好安装成压簧,装于连接杆上的处于提升簧和滑靴的导轨之间的弹簧箱套内,在相对于拉杆是静止的支座和沿弹簧套可移动的支座之间,可以调节。

由此,通过将该移动支座移动到一个使辅助簧压缩、从而被施加预应力的位置,能方便地用手工对辅助簧施加预应力。

下面参照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用带局部剖视的简略侧视图表示一种公知的窗户,该窗户正处于开启位置,带玻璃的框架从中间框架上脱开;

图2为一带局部剖视的简略侧视图,表示窗户的一个顶角;

图3~5表示窗框重量和弹簧力对一根经所有铰链的铰链轴线取距的一些力矩曲线。

图1所示的主窗框1经铰链2在顶部连于一中间框架3,框架3构成一个对带玻璃转动框架4的支承。该转动框架4经未表示出的上部关闭装置通常连于中间框架3,这样,在开启和关闭期间,铰链2用于窗框的正常操作,而其旋转功能主要用来清理玻璃的外侧。中间框架3在两侧被一端枢接于框架3的提升臂5所支撑,提升臂5的另一端框接于滑靴6,滑靴6沿纵向在上部的导轨7中可移动,导轨面对主框架或中间框架的侧面。

图2表示该窗户的一个顶角,是从侧向看的。在面向提升臂5的侧边,滑靴6具有一钩形凹口8,用以跟连接件9接合。连接件9为U形,并以这样方式安装在其安装位置上:U形分叉配置在滑靴6的两侧,在该U形分叉之间的横销9a能和凹口8啮合。拉杆10的上端穿过连接件9底部中的孔,其头端10a支承于所述底部。在远离铰链2的下部,导轨7有一底端7a,后者牢固地连于弹簧套11的顶端11a,弹簧套11有一U形横截面,引导一辅助弹簧12。弹簧套11的底端11b构成提升簧13顶端的支承,后者在其底端14有一个带螺母16的套管15。朝拉杆上端向上拧螺母16,可向提升簧13施加预应力到所需的数值。

在靠近顶端11a的壁上,弹簧套11有一凹口17a,用以支承一移动支座18。在凹口17a下面,在弹簧套11的壁上,有许多连续的凹口17b,它们也适于支承移动支座18。辅助簧12的底端顶靠在相对于弹簧套11是静止的支座19上,因而借助于将移动支座18自凹口17a上移动到凹口17b中的一个上,便能对其施加预应力到某一希望的数值,于是弹簧12便在支座18和19之间被压缩。

在图3中,分别表示了窗框和弹簧的力矩曲线,这些围绕经铰链2的铰链轴线的力矩是安装在具有45°倾斜角的屋顶内窗框开度的函数。曲线A表示窗框重量绕铰链轴线的力矩,其中,正如所预料的,力矩的最大值是在45°开度,也就是说,在窗框处于一水平位置的时候。曲线B表示在开启窗框时的实际弹簧力矩,其中该力矩相当于这些弹簧经提升臂5作用于窗框。这一力矩取决于弹簧12和13的预应力以及窗框的开度。在所示的曲线中,这一力矩仅产生于提升簧13的预应力,而辅助簧12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该可移动支座18处于凹口17a中的中间位置,这一位置是这样设置的,在窗框开启期间,辅助簧12决不变形。使用者为开启窗框所需外加的力,其力矩相当于曲线A和B的差值。从该图中可清楚看出,在大至大约3°范围内,弹簧能单独开启窗框,因为曲线B在该角度范围内高于曲线A。曲线C表示在关闭窗框时的实际弹簧力矩,该力矩取决于和开启期间力矩相同的因素。由于在关闭窗户时须克服弹簧力和摩擦力,该力矩大于上述力矩,因此,为关闭而外加的力矩相当于曲线C和A之间的差值。以上清楚看出,在曲线A处于曲线B和C之间的这一角度范围内,有可能将窗户置于稳定的静止位置上。

图4表示安装于具有20°倾斜度屋顶内的窗户的类似的力矩曲线。在该图中,曲线D表示窗框重量的力矩,而曲线B′相当于图3中的曲线B,  以及曲线C′相当于图3中的曲线C。正如图3中弹簧力矩由提升簧13单独提供那样,在此情况下,由于支座18安置在凹口17a内,辅助簧12也不起。作用由于在窗户开启点上窗框重量矩大于45°屋顶倾斜度的情况,弹簧13须被施加预应力到一较高值,因此,为易于开启窗户,便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实际弹簧力矩。从该图中清楚看出,在开启期间的弹簧力矩,即曲线B′,在某一给定的开启角度,在本案中约为21°,将高于窗框重量的力矩,这会导致窗框在继续开启移动期间自行开启。在窗户关闭期间,弹簧力矩,即曲线C′,在某一给定角度,在本案中约为6°,将低于窗框重量的力矩,并且在此角度范围内,窗户会自行关闭。这意味着窗框只能配置在小角度范围内的一个稳定的静止位置,在此情况下,该角度范围为6°至21°。

图5表示一些适于20°倾斜屋顶的和图3和图4相应的曲线,然而,其辅助簧12是被施加预应力的,因为支座18已被移到凹口17b中的一个起作用位置。同时,提升簧13被施加预应力到大致相同于45°倾斜屋顶状况中的数值。当开启窗户时的实际弹簧力矩由曲线B″和B′表示。曲线B″表示辅助簧12和提升簧13的总弹簧力矩。预应力已用这样的方法加以调整,在窗户开启点,使总的弹簧力矩平衡窗框重量力矩。在开启期间,提升簧13和辅助簧12相配合直到某一给定的开启角度,在此情况下约为27°,它取决于辅助簧12的预加应力。在此开启角度,辅助簧12并不变化,因而不再对总的弹簧力矩产生影响,由于这一原因,正如从曲线B′清楚看出的,提升簧13在从该开启角直到窗户完全开启的角度范围内单独工作。与此类同,曲线C″和C′说明窗户关闭期间总的弹簧力矩。在自窗户全开位置到支座18再次接触辅助簧12这一角度范围内,仅需对提升簧13施加预应力,其实际弹簧矩由曲线C表示。超过该点,辅助簧12受压缩,并承载预应力,形成合力矩曲线C″。

由于提升簧和辅助簧之间的配合,可以将窗框以任意开启角度安置在稳定的静止位置,因为在开启期间框重的力矩恒大于实际弹簧力矩,而在关闭期间恒小于该弹簧力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