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针对心肺脑低氧损害的关键环节,采用以抗氧化酶类氧自由基拮抗剂为先导,以β-受体激动剂和P2受体激动剂相互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与苯烷基胺类钙拮抗剂配伍,促使复方中各组分药效相加,毒副反应拮抗,总药效胜于复方中各单体。复方不仅可(1)降低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增加心输出量,(2)保持体循环压、心率稳定,增强心肌收缩力,(3)降低低氧/复氧后脑耗氧量(CMCO2),而且能促使大脑皮层电兴奋恢复,具有防御低氧/复氧脑损害的新潜力,为心肺脑复苏用药提供了新配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93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3-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93112302.X

  • 发明设计人 方琰;

    申请日1993-01-01

  • 分类号A61K37/50;

  • 代理机构31116 上海医科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吴桂琴

  •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23: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2-20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A61K31/135 授权公告日:20000209 期满终止日期:20130104 申请日:199301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02-05-2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199301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0-02-09

    授权

    授权

  • 1993-12-15

    公开

    公开

  • 1993-08-2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氧是引发心肺脑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肺脑低氧损害的防御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低氧时心肺脑血管β受体、P2受体活性下降,氧自由基生成引发内膜损害及细胞内钙内流增加,是导致心肺脑损害的关键。针对上述关键环节,国内外曾有研究采用单一药物如:异搏啶,或异丙肾上腺素,或超氧化物歧化酶治疗心肺脑低氧损害,均药效不佳,其毒性反应大于药效。经查新检索,未见有关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的复方制剂文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且药效高的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的复方制剂。

本发明采用生物系统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和正交优选法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经低氧动物模型实验,获得防御心肺脑低氧损害的复方。本复方以抗氧化酶类氧自由基拮抗剂为先导,与β-受体激动剂和P2受体激动剂相互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与苯烷剂胺类钙拮抗剂配伍,促使复方中各组份药效相加,毒副反应拮抗。本发明复方的组份由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i),三磷酸腺苷(adennosine>

本发明复方采用下列各组份药物浓度时,可显著降低低氧引起的特异性肺动脉压升高,改善低氧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保护低氧时皮层神经传导兴奋性,清除低氧引起的氧自由基生成,并且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升高,同时对体循环压、心肌收缩力、心律及呼吸功能无显著抑制。

本发明复方各组份最佳药物浓度范围如下:(每百毫升含毫克数)

异搏啶(Verapamil) 8×10-5%至4.0%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i) 6×10-6%至3×10-2%

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2.0×10-4%至6.0×10-1%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phate) 10×10-3%至5×10-1%

实施例: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药典规范配制如下药液:

1.制备盐酸异搏啶溶液2.5毫克/5毫升

2.制备含2毫克/100毫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

3.制备含2毫克/2毫升超氧化物岐化酶的磷酸钠缓冲液

4.制备含20毫克/3.3毫升三磷酸腺苷的磷酸钠缓冲液

5.分别取最佳浓度范围内的各组份溶质数,常温下均匀混合后,加0.5M(容积克分子浓度)磷酸钠溶液缓冲至100毫升,置-20℃保存备用。

取26只新西兰纯种兔,雌雄各半,体重2.5±0.2公斤,麻醉诱导后,标准低氧气体(90%N2+5%CO2+5%O2)经呼吸机的混合气体吸入端吸入5分钟,使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维持在3.5%至5.0%之间。按正交设计评价各组份对兔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随机安排常氧、低氧、复氧对照/用药,静注上述保存备用复方,了解用药最佳时机、最佳配方、各组分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复方中各组份互为影响;低氧前预注上述复方,总药效优于复方中各单体,无毒副作用,并且使低氧/复氧后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提前恢复,P2潜伏期、N2P1峰值显著大于对照值。上述复方不仅可降低低氧/复氧后脑耗氧量(CMRO2),而且能促进大脑皮层电兴奋恢复,具有防御性脑低氧/复氧脑损害的治疗新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复方清除氧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图谱

1:g:氧自由基特征信号=2.0068

2:gn:氧自由基特征信号=2.0923

表1.低氧时复方对心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表2.低氧时复方和复方各组份对心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表3.复方和复方各组份清除氧自由基的效应

表4.复方对低氧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表5.复方和复方各组份对低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变化量  ↓:降低  ↑:升高

A:异搏啶

B:异丙肾上腺素

C:超氧化物岐化酶

D:三磷酸腺苷

ABCD:复方

MPAP:平均肺动脉压

HR:心率

MAP:平均动脉压

AUC:心力环面积

PaLv:肺泡压

Compl:肺顺应性

EtCO2:呼出二氧化碳浓度

PCWP:肺毛细血管嵌压

CI:心指数

E:自由基清除率

ID: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数

表1.

100%O210%O210%O2+Mixture

Palv.  11.4±3.61  10.8±3.74  10.8±2.96

(cmH2O)

Compl.  16.8±3.42  17.3±3.67  17.7±3.63

(ml/cmH2O)

Etco2(%)>

HR(bpm)  239±64.3  234±28.74  236±29.99

MPAP(kPa) 1.74±0.5 3.2±0.7**2.0±0.5**

PCWP(kPa)  0.4±0.5  0.7±0.5  0.7±0.7

CI 4.39±1.94 3.61±1.18**5.06±1.48**

(L/min/M2)

AUC  49071  49426.7  50400

MAP(kPa)  10.6±2.0  11.4±2.8  10.2±2.8

**P<0.01

表2.

表3.

A  B  C  D  ABCD

E 3.1*10-40.50>*

*P<0.05

表4.

A  B  C  D  ABCD

ID 1.52 2.636 2.636 2.636 9.166**

**P<0.01

表5.

A  B  C  D  ABCD

MS:

P2(ms)>**

N1P1(v)>**

N1P2(v)>**

**P<0.0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