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广播网作通讯通道的农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

用广播网作通讯通道的农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属于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由中央监控器、中继转接器和用户监控终端,以及连接三者的通讯通道组成。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利用有线广播网作通讯通道。本发明为面广量大的农村电网提供了一种适用的监控系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5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1-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大栋;

    申请/专利号CN90100044.2

  • 发明设计人 徐大栋;

    申请日1990-01-10

  • 分类号H02J13/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105号边门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1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1998-03-04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8-01-14

    地址不详通知 收件人:吴栋材 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 申请日:19900110

    地址不详通知

  • 1997-09-10

    地址不详通知 收件人:徐大栋 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 申请日:19900110

    地址不详通知

  • 1993-08-18

    授权

    授权

  • 1991-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有线广播网为通讯通道的农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属于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

农村(乡、镇)电网面广量大,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适用的农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

本发明的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由中央监控装置、中继转接装置和用户监控终端,以及连接三者的通讯通道组成,本发明的关键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讯通道,采用的是农村有线广播网。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用广播网作通讯通道的乡村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它由设在电力站的中央监控器Ⅰ、设在广播站(BS)的中继转接器Ⅱ、设在分散的乡村电力用户处的用户监控终端Ⅲ,以及连接中央监控器和中继转接器的通讯线,连接中继转接器与用户监控终端的广播网等组成。中央监控器、中继转接器及用户控制终端均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控制装置,相互通过广播线进行串行载波通讯,广播线路两端都有LC阻波器,使载波与广播机及广播负荷隔离;用户监控终端装有用于监测被监控电力线电力负荷的电流互感器,以及控制电力线通断的继电开关。

本监控系统实现电力负荷监控的工作原理是:用户监控终端通过电流互感器随时监测电力线的电力负荷;并根据中央监控器的指令,将讯号传给中央监控器,中央监控器将监测值与预定值进行比较,若已超过负荷指标,侧发指令通知该监控终端,切断电力开关。中央监控器与用户监控终端的通讯,经过中继转接器转接,中继转接器接受中央监控器的指令,接通所需用户终端,因此,一个中央监控器可以控制多个用户监控终端。

图2是本系统工作的流程图。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系统的中央监控器、中继转接器、用户监控终端均是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装置。图3、图4、图5分别是它们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中央监控器的结构框图,它由8031单片机,接在8031串行输出口的可控振荡器1,发送放大器2,接在8031串行输入口的接收放大器3,解调器4,以及显示控制盘5组成。

图4是中继转接器的结构框图。它由8031单片机,类似中央监控器的串行通讯接口,以及一个开关矩阵6构成,开关矩阵输出接各个广播支线。

图5是用户监控终端。它由8031单片机、类似中央监控器的串行通讯接口、电流互感器7,与电流互感器配套的整流放大器A,电压-频率转换器V/F,以及继电控制开关8构成。

本实施例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可控制32条支线,每条线可识别8个,共32×8=256个用户监控终端。

本实施系统的命令结构如下:

中央监控器命令:识别码  地址  命令

中继器应答讯号:识别码  地址核对

用户终端应答讯号:识别码  地址核对  负荷  开关状态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系统为基本系统,按需要不同,监控对象可扩充,并可加设数据处理装置。

本发明为面广量大的农村电网提供了一种适用的监控系统,特别是利用了在农村已经基本普及的有线广播网作通讯通道,解决了作为监控系统关键的通讯通道的问题,与专门设计通讯通道并提供相应的设备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力负荷的监控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变为可行,对于合理分配和使用电力资源,节约能源意义十分重大,特别适用于中国及发展中国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