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

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磷酸反应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通过将槽体的模板以及钢筋绑扎采用整体模式设置与安装,并通过预埋件、架体立杆基础处理及型钢等技术方法来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再采用一次成型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成型,进而使得磷酸反应槽的整体性较强;在槽底混凝土浇筑时,先从槽壁模板内下料,再从底板直接下料的方式,使得槽底外边缘混凝土较为均匀。槽体一次成型施工避免了施工缝,提高了槽体的密封性,降低了槽壁的渗漏率,改善了槽体的性能,使得磷酸反应槽槽体能够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标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79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开磷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41619.5

  • 申请日2014-12-30

  • 分类号C01B25/18;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谷庆红

  • 地址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37号开磷城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5-10-0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1B25/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2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B25/18 申请日:2014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反应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 应槽槽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反应槽是磷化工生产磷酸系统的设备,而常用的磷酸反应槽 均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设计的,但由于磷酸生产时,槽内料浆 温度在2小时之内升至80℃左右,槽内反应过程中有硫酸和稀磷酸等 多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腐蚀性很强,反应生成的氟气也会对槽体产 生腐蚀,搅拌浆时料浆对槽壁有较大冲击力。而由于传统的磷酸反应 槽的防腐、抗渗及槽体整体性的要求较高,故,进行防腐施工前,须 对混凝土面进行喷砂处理,提高防腐材料在槽体上的附着力。但,进 行防腐的材料往往因为槽体的混凝土的平整性和密封性较差,进而会 导致防腐材料的开裂、脱落,进而造成磷酸反应槽的质量较差;

在现有技术中,对磷酸反应槽的研究较少,但对磷酸反应槽防腐 的研究还是有所出现,如专利号为CN200910244033.X的《一种磷酸 反应槽顶板穿孔的防腐修补方法》提供了一种对磷酸反应槽进行穿孔 填补防腐材料,并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的方法,虽然该法能够有效的 将防腐材料填补在反应槽槽体顶板上,并对开孔部位进行修复,但是, 该方法依然难以保证磷酸反应槽的整体一致性,进而曹成磷酸反应槽 的质量较差,耐腐蚀性依然较弱,进而缩短了磷酸反应槽的使用寿命, 增加了磷酸反应槽制作成本和磷酸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 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能够避免留缝施工带来的平整度较 差,提高了混凝土槽体的感观,避免粉尘杂物进入缝隙导致的密封性 较差,降低了磷酸槽反应槽的渗漏机率,保证了磷酸反应槽的整体性, 避免了防腐层的脱落、开裂,提高了安全性能;延长磷酸反应槽使用 寿命,降低磷酸生产成本。

具体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按照传统的磷酸反应槽施工方法将磷酸反应槽的底梁 浇注完成,再在底梁上进行槽底模板的设置与安装,并将槽底钢筋绑 扎完成,待用;

(2)在步骤1)的基础上,采用预制钢管作为撑脚,并将撑脚安 装在水平的底板上,撑脚之间的间距为1200mm,在撑脚底端采用花 岗岩作为垫板,撑脚的长度为500mm,待撑脚设置完成后,再将脚手 架立杆直接锚套在撑脚上,作为内脚手架待用;

(3)在步骤2)的基础上,采用规格为1000mm×2000mm镜面板 作为模板,并在模板的接头处采用双面胶粘接处理,并在槽底的底板 上按照每隔小个子开设五个直径为300mm的孔洞,并采用直径为 300mm的塑料管预埋在孔洞中,塑料管的长度为500mm,并用海绵将 塑料管填实处理,待用;

(4)在步骤3)的基础上,沿着底梁周围埋设脚手管,脚手管之 间的埋设间距为300mm,脚手管的总长度为1500mm,脚手管埋设深 度为1000mm,再将钢管作为原材料与埋设的脚手管相连接搭建脚手 架,脚手架的立杆之间的间距为1000mm、脚手架的横向间距为 1200mm,再在槽体的外壁上采用型钢进行加强处理,加强处理为从 槽底向上,每增加2m设置一道加强处理,并在加强型钢的槽体外壁 与槽体内壁的交叉处用规格为M24螺栓加固,再用钢管加固在外架 上,模板工程结束后须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行严格验收,并办理签 证手续,支撑系统中的扣件扭矩应控制在45-60KN.m,待用;

(5)在步骤4)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进行分区浇筑处理,并采 用DN200PVC作为导管对磷酸反应槽的槽底和槽壁进行浇筑处理,具 体的浇筑工序为,先浇筑浇筑反应槽的槽底,后浇筑反应槽的槽壁, 在浇筑反应槽底板混凝土时,先从槽壁下料。槽壁混凝土浇筑时每浇 筑完成600mm,则将导管提升一次,每次提升为600mm,并且在槽壁 上每隔2000mm的高度设置一个浇筑点,反应槽内部沿着纵向和横向 方向上每隔2000mm各设置一个浇筑点,并且在进行槽壁浇筑时,采 用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为300-400mm;在进行门洞两侧浇筑时, 采用振动棒进行振动操作,振动棒振动间距为门洞的距离为≥300mm, 并且在门洞两侧进行同时振捣,并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槽壁模板 内未初凝的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2000mm,分层浇筑的混凝土面的平 整度±200mm,待浇筑完成后,对槽体进行自然养护处理,待养护达 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0%时,将模板拆除,即可完成磷酸反应槽槽体 的施工。

所述的混凝土为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坍落度 180-200mm、扩散度≥650mm、2h坍落度损≤30mm,室外自然环境下 初凝时间为6-8h。

所述的作为撑脚的预制钢管的管径为32mm。

所述的M24螺栓的长度为7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通过将槽体的模板以及钢筋绑扎采用整体模式设置与安装,并通 过预埋件、架体立杆基础处理及型钢等技术方法来提高模板支撑系统 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再采用一次成型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成型,进 而使得磷酸反应槽的整体性较强;在槽底混凝土浇筑时,先从槽壁模 板内下料,再从底板直接下料的方式,使得槽底外边缘混凝土较为均 匀。槽体一次成型施工避免了施工缝,提高了槽体的密封性,降低了 槽壁的渗漏率,改善了槽体的性能,使得磷酸反应槽槽体能够达到清 水混凝土的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 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

一种钢筋混凝土磷酸反应槽槽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按照传统的磷酸反应槽施工方法将磷酸反应槽的底梁 浇注完成,再在底梁上进行槽底模板的设置与安装,并将槽底钢筋绑 扎完成,待用;

(2)在步骤1)的基础上,采用预制钢管作为撑脚,并将撑脚安 装在水平的底板上,撑脚之间的间距为1200mm,在撑脚底端采用花 岗岩作为垫板,撑脚的长度为500mm,待撑脚设置完成后,再将脚手 架立杆直接锚套在撑脚上,作为内脚手架待用;

(3)在步骤2)的基础上,采用规格为1000mm×2000mm镜面板 作为模板,并在模板的接头处采用双面胶粘接处理,并在槽底的底板 上按照每隔小个子开设五个直径为300mm的孔洞,并采用直径为 300mm的塑料管预埋在孔洞中,塑料管的长度为500mm,并用海绵将 塑料管填实处理,待用;

(4)在步骤3)的基础上,沿着底梁周围埋设脚手管,脚手管之 间的埋设间距为300mm,脚手管的总长度为1500mm,脚手管埋设深 度为1000mm,再将钢管作为原材料与埋设的脚手管相连接搭建脚手 架,脚手架的立杆之间的间距为1000mm、脚手架的横向间距为 1200mm,再在槽体的外壁上采用型钢进行加强处理,加强处理为从 槽底向上,每增加2m设置一道加强处理,并在加强型钢的槽体外壁 与槽体内壁的交叉处用规格为M24螺栓加固,再用钢管加固在外架 上,模板工程结束后须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行严格验收,并办理签 证手续,支撑系统中的扣件扭矩应控制在45-60KN.m,待用;

(5)在步骤4)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进行分区浇筑处理,并采 用DN200PVC作为导管对磷酸反应槽的槽底和槽壁进行浇筑处理,具 体的浇筑工序为,先浇筑浇筑反应槽的槽底,后浇筑反应槽的槽壁, 在浇筑反应槽底板混凝土时,先从槽壁下料。槽壁混凝土浇筑时每浇 筑完成600mm,则将导管提升一次,每次提升为600mm,并且在槽壁 上每隔2000mm的高度设置一个浇筑点,反应槽内部沿着纵向和横向 方向上每隔2000mm各设置一个浇筑点,并且在进行槽壁浇筑时,采 用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为300-400mm;在进行门洞两侧浇筑时, 采用振动棒进行振动操作,振动棒振动间距为门洞的距离为≥300mm, 并且在门洞两侧进行同时振捣,并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槽壁模板 内未初凝的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2000mm,分层浇筑的混凝土面的平 整度±200mm,待浇筑完成后,对槽体进行自然养护处理,待养护达 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0%时,将模板拆除,即可完成磷酸反应槽槽体 的施工。

混凝土为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坍落度180-200mm、 扩散度≥650mm、2h坍落度损≤30mm,室外自然环境下初凝时间为 6-8h。

作为撑脚的预制钢管的管径为32mm。

M24螺栓的长度为700mm。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上述仅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 述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