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法

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法,其是通过向发夹型DNA稀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单体溶液,检测发夹型DNA溶液在加入中药单体溶液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即可实现G-四链体配体的筛选,本发明充分利用G-四链体的配体可以诱导包含人端粒DNA片段的发夹探针形成G-四链体,使得发夹探针上标记的羧基荧光素(FAM)堆积在由四个G碱基组成的G四分体平面上,与G碱基靠近而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强度降低的机理,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普适性强、易于推广的优点,能够实现G-四链体配体的高通量筛选,为筛选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5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35616.7

  • 发明设计人 金燕;时志路;张琦;

    申请日2015-01-23

  • 分类号C12Q1/68;

  • 代理机构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曹宇飞

  • 地址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1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50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外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均相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 法,属于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作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合成端粒序列,以保持染 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稳定,从而使细胞永生化。研究发现,端粒酶在85%以上 的癌症细胞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并且,肿瘤细 胞分化程度与端粒酶的活性直接相关,这表明端粒酶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及快速增殖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Shay J.W.,Wright W.E.Telomerase  therapeutics for cancer:challenges and new directions[J].Nat.Rev.Drug Discov. 2006,5:577–584.),因此恶性肿瘤与端粒酶的活性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富含G的端粒DNA单链在K+、Na+等离子以及一些药物分子的存在下可 以通过G碱基之间的Hoogsteen环状氢键形成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Hupper J. L.,Balasubramanian S.Prevalence of quadruplexes in the human genome[J]. Nucleic.Acids.Res.2005,33(9):2908–2916.)。G-四链体的形成可以阻止端粒酶 对端粒DNA序列的识别,从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使肿 瘤细胞端粒缩短直至细胞停止增殖,转入细胞凋亡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发 展。因此这一发现使G-四链体成为端粒酶抑制剂作用的新靶点,对于能够诱 导形成或增强G-四链体稳定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则很有可能对癌症的治疗具有 潜在的意义。

在已报道的研究工作中,X-射线衍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核 磁共振(NMR)、圆二色性(CD)、凝胶电泳等多种分析方法被用来研究G- 四链体。但是它们存在操作复杂,费时,成本较高等不足而使其较难实现高 通量的筛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不少研究工作者试图发展不同的检测途径, 其中荧光光谱,特别是荧光共振能力转移途径,由于其优越的灵敏度以及信 号转化的多元化而成为有利的检测途径。虽然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 时常需要双标记,成本较高并且对染料有特殊的要求。鸟苷可以与多种荧光 染料例如荧光素,香豆素,芘,罗丹明等,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IET)过程,结果表现为染料的荧光被猝灭。在此过程中,这 些染料以它们的电子激发态作为电子受体,而鸟苷则扮演电子给体的作用。相 对于FRET途径,其不需要标记特异性的染料,成本低廉,操作过程简单。 目前为止,利用G碱基作为猝灭剂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检测特定蛋白、 DNA/RNA、金属离子和小分子、以及发生在寡核苷酸中点突变的检测,但是 还没有报道将其应用于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方面。

每一个筛选模型由于自身分析技术的局限性和操作影响,都会造成数据 波动误差。一般而言,系统越稳定,数据的波动性越小可靠性也越高。相反, 则系统的可靠性低,不适用高通量药物筛选。Z因子是一个用于判断筛选模型 稳定性的统计学参数,其公式为:

3SD>+3SD>|mean>-mean>|*

如果Z因子小于0.5,则说明分析条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或者该检测形式 无法得到有效的数据。如果Z因子大于等于0.5,说明系统有良好的稳定性,适 用于高通量筛选。

此本发明基于PIET用G碱基代替荧光猝灭基团,利用探针分子与药 物直接作用后发生构型转换所引起的信号变化,设计了响应快速、低成本 的高通量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并有效的来筛选抗肿瘤 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适性强、成本低、易 于推广能够实现高通量快速筛选的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 方法。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发夹型DNA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 溶液配制浓度为100μmol/L的发夹型DNA溶液,放于4℃以下保存;

(2)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将步骤(1) 的发夹型DNA溶液浓度从100μmol/L稀释成50nmol/L,取浓度为50nmol/L 的发夹型DNA溶液加入96孔板中,测定初始荧光强度值;

(3)在步骤(2)的基础上加入中药单体溶液使其在反应体系的最终浓 度为10μmol/L,测定加入中药单体溶液后的荧光强度值,若荧光强度值降低, 说明该中药单体诱导单链的发夹型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若否,则说明 该中药单体不能诱导单链的发夹型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根据荧光信号 的变化即完成G-四链体配体的筛选。

上述中药单体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黄连素、槲皮 素、大黄酚、白杨素、大豆苷元、芹菜素以及大黄酸是G-四链体配体。

本发明的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筛选G-四链体配体的方法,其是利用G- 四链体的配体可以诱导包含人端粒DNA片段的发夹探针形成G-四链体,使 得发夹探针上标记的羧基荧光素(FAM)堆积在由四个G碱基组成的G四分 体平面上,与G碱基靠近而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强度降低,通过检测 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即可实现G-四链体配体的筛选。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已 经成功合成或发现的一些能够与G-四链体作用的化合物,然而关于天然化合 物与G-四链体作用的报道却较少。中药单体是天然化合物的提取物,具有来 源广泛易得、生物活性强、毒副作用低和很多都具有平面芳环结构等特点。 基于上述途径,本发明对部分中药单体进行了筛选,并且所筛选出的是G-四 链体配体的中药单体的确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响 应快速、普适性强、易于推广的优点,能够实现G-四链体配体的高通量筛选, 而且其成本较低,方法可靠,所用试剂廉价,为筛选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抗 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夹型DNA与10μmol/L的大黄素(Emodin)作用前后的荧光光 谱对比图。

图2为发夹型DNA与10μmol/L的苦参碱(Matrine)作用前后的荧光光 谱对比图。

图3为不同中药单体作用于发夹型DNA后荧光信号变化的柱状图,F0代表单独发夹型DNA的信号,F代表加入中药单体后的荧光信号。

图4为96孔板的体系波动性对比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荧光信号的平 均值以及平均值±3标准偏差SD。

图5为四个96孔板的Z因子分析图。

图6为发夹型DNA与大黄素(Emodin)作用的圆二色光谱图。

图7为发夹型DNA与和苦参碱(Matrine)作用的圆二色光谱图。

图8为利用MTT细胞凋亡实验考察不同浓度大黄素对细胞的抑制率;

图9对应(A)结果的利用MTT细胞凋亡实验得到的颜色变化照片。

图10用相同浓度的大黄素、白杨素、槲皮素、大豆苷元、大黄酚以及苦 参碱分别对细胞的抑制情况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实施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 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情形。

实施例1

以大黄素、苦参碱为中药单体,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IET)筛选G-四 链体配体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发夹型DNA(F-hpDNA,F-hpDNA的序列为5'-FAM(羧基荧光 素)-TAGCCCTTAGGGTTAGGGTTAGGGTTAGGGCTA-3’)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配制浓度为100μmol/L的发夹型 DNA溶液,放于4℃冰箱中过夜;

(2)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将步骤(1) 的发夹型DNA溶液浓度从100μmol/L稀释成50nmol/L,取400μL浓度为 50nmol/L的发夹型DNA溶液加入96孔板的16个孔中,用荧光分光光度计 测定各个孔内的初始荧光强度值I0

(3)向步骤(2)的8个孔中再加入1μL 4mmol/L大黄素溶液,使其在 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10μmol/L,测定加入大黄素溶液后的荧光强度值I1, 向另外的8个孔中加入1μL 4mmol/L苦参碱溶液,使其在反应体系中的最终 浓度为10μmol/L,测定加入苦参碱溶液后的荧光强度值I2,结果参见图1和 图2,I0>I1,I0≈I2,添加了大黄素溶液之后的荧光强度降低,添加苦参碱溶液 后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变化,由此说明大黄素能够诱导单链的发夹型DNA形 成G-四链体结构,属于G-四链体配体,而苦参碱对体系信号基本没影响,不 属于G-四链体配体,同时也说明本发明的筛选方法结果可靠、准确。

实施例2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IET)筛选芹菜素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发夹型DNA(F-hpDNA,F-hpDNA的序列为5'-FAM(羧基荧光 素)-TAGCCCTTAGGGTTAGGGTTAGGGTTAGGGCTA-3’)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配制浓度为100μmol/L的发夹型 DNA溶液,放于-20℃冰箱中保存;

(2)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将步骤(1) 的发夹型DNA溶液浓度从100μmol/L稀释成50nmol/L,取200μL浓度为 50nmol/L的发夹型DNA溶液加入96孔板的8个孔中,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 定各个孔内的初始荧光强度值I0

(3)向步骤(2)的8个孔中再加入1μL 4mmol/L芹菜素溶液,使其在 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10μmol/L,测定加入芹菜素溶液后的荧光强度值I1, 结果I0>I1,添加了芹菜素溶液之后的荧光强度降低,由此说明芹菜素能够诱 导单链的发夹型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属于G-四链体配体。

上述实施例1、2中在步骤(1)所配制的浓度为100μmol/L的发夹型DNA 溶液可以在4℃以下、-80℃以上的任意温度保存,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温 度条件,在步骤(3)中还可以加芦荟大黄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黄连素、 槲皮素、大黄酚、白杨素、大豆苷元或大黄酸来作为中药单体按照实施例1 的方法进行筛选试验。

现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通过检测不同的药物(即大黄素、苦参碱、 秋水仙碱、芹菜素、芦荟大黄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黄连素、槲皮素、大 黄酚、白杨素、大豆苷元和大黄酸)加入前后,发夹型DNA(F-hpDNA)的 PIET(光诱导电子转移)效率变化,来识别G-四链体配体。PIET效率用F/F0来表示,其中F和F0分别表示存在和不存在药物的情况下FAM荧光素的荧 光强度,实验结果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此实验条件下,苦参碱和秋水仙碱的信号变化幅 度在5%以内,不属于G-四链体配体,其它11种中药单体都可引起信号的明 显变化,变化幅度均在10%以上为G-四链体配体,也由此表明该方法可以用 于抗肿瘤药物的有效筛选。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筛选方法的可靠性,发明人通过下述方法对体 系的波动性进行了考察验证,具体如下:

(1)同一孔板的孔与孔之间的波动性

在96孔板中选取30个孔分别加入400μL 50nmol/L的发夹型DNA溶液,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初始荧光强度值,然后分别加入10μmol/L的大 黄素溶液,再次测定各个孔添加大黄素之后相应的荧光强度值,考察体系波 动性,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单独的发夹型DNA(F-hpDNA)以及加入大黄素后荧 光信号的变异系数即标准差为2.5%,平均值之比为2.8%,由此说明同一孔 板的孔与孔之间的波动较小,可以用来相互比较。

(2)Z因子考察

将4个96孔板分别同上述(1)中操作,分别考察Z因子,实验结果见 图5。

由图5可以看出,4个孔板的Z因子均大于0.5,并且得到其平均值为0.75, 由此可以判断每个孔板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数据,说明体 系可以用于高通量的筛选G-四链体配体。

为了验证本发明发夹型DNA(简称F-hpDNA)的有益效果,发明人用实 施例1的发夹型DNA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各种试验情况如下:

(1)圆二色谱(CD)实验

取4μL 100μmol·L-1F-hpDNA于离心管中,分别取0.5μL、2.5μL、5μL 4mmol/L的大黄素(Emodin)溶液,用20mmol/L 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 烷-盐酸缓冲溶液稀释至200μL,使F-hpDNA的最终浓度为2μmol/L,大黄 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以苦参碱做负对照 实验,其最终浓度同样分别为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用宽度为 1mm的石英比色皿,以100nm/min的扫描速度,在200~320nm的范围内扫 描圆二色光谱,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6和图7,曲线a代表 单独的F-hpDNA,曲线b-d代表加入不同浓度药物的结果。

从图6可以看出,当加入大黄素时峰位置发生了偏移,当其浓度为100μM 时,可以看到在260nM左右有一个负峰,在290nM左右有一个正峰,说明 大黄素可以诱导F-hpDNA形成反平行四链体,从图7可以看出,苦参碱则对 F-hpDNA的峰基本没有影响,说明苦参碱不是G-四链体配体。

(2)MTT细胞增殖实验的测定

MTT分析法以活细胞代谢物还原剂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噻唑蓝为基础。MTT为黄色化合 物,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可作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链,在琥珀 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的作用下,生成蓝色(或蓝紫色)不溶于水的甲臜结晶, 甲臜结晶的生成量仅与活细胞数目成正比(死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消失,不 能将MTT还原)。还原生成的甲臜结晶可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溶解, 利用酶标仪测定490nm处的光密度OD值,以反映出活细胞数目。首先将Hela 细胞以每孔10000的细胞个数接种在96孔板的每个孔中,当加入不同浓度的药 物作用36h后,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加入20μL MTT(5mg/mL) 作用4h后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即可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见图8和9; 当加入浓度均为50μmol/L的白杨素、大豆苷元、大黄酚、大黄素以及苦参碱 分别对HeLa细胞抑制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0所示。

由图8可知,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可以看到细胞的生长明显得到抑制, 当其浓度为35.8μM时,HeLa细胞仅有50%的存活率,当其浓度进一步增加, 细胞的存活率进一步降低;图9对应的甲臜结晶颜色的变化,由于随着药物浓 度的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细胞产生的琥珀酸脱氢酶量也逐渐减少, 对应甲臜结晶颜色就越浅,从图9可以看出,甲臜结晶颜色逐渐变浅,结果基 本和图8相一致。

由图10可知,除了苦参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基本无影响,不是G-四链体 配体,而其它药物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这些结果和荧光结 果是一致的,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且表明所筛选出来的G-四链体配体 可以作为端粒酶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杀死癌细胞,达到治愈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