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

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

摘要

一种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包括:一模式解复用器结构;一探测器阵列结构;一光波导结构,其输入端与模式解复用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探测器阵列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的芯片紧凑,使得器件体积减小,相对于分立器件,缩小了电互连距离,稳定性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201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84902.4

  • 申请日2014-10-27

  • 分类号H04B10/60;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任岩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31: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10/60 申请日:2014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少模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InP基单片集成少模 光通信接收器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丰 富的信息数据触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使得人们对高速全方位 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希望有更大容量更高速的的通信网络。为了不 断提升光网络的传输容量,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光时分复用技术、偏振复 用技术的产生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的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编码调制 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光调制格式,如OFDM,M-QAM等,为系统提供了更高 的频谱效率和容错能力。但随着更小的信道间隔和更高调制格式的采用, 光纤固有的非线性和放大器的ASE噪声使得系统的容量已经越来越接近香 农极限。

为了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光的模式这个新的自由度成为人们 的关注焦点。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式复用技术,利用少模光纤中有限的正交 模式作为独立的信道进行信息传输,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容量。为解决单 模光纤可以预见的“带宽瓶颈”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式。目前,基于少模 光纤的通信系统,其接收芯片主要是通过模式解复用器,将少模光纤中的 各个模式分离,然后通过模式转换器,将高阶模转化为基模,然后进行接 收或者相干探测。这种方式需要一个模式解复用器,一个模式转换器和多 个探测器共同完成。该系统复杂,以及各个器件稳定性,器件之间的插入 损耗,器件的可集成性方面的缺点,使得其距离实用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器件必须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集成度,并且在 使用中便于互联,才能使系统更加的可靠。

因此,目前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减小少模通信系统接收芯片的系统 复杂性,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实现简单,集成度高,系统稳定可靠的少模 光通信系统接收芯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 片,其是应用于少模光通信系统的单片集成接收芯片,其基于多模干涉器 (MMI)型模分复用器和探测器的集成,通过模分复用器将入射少模信号进 行模式分离后,送入探测器阵列进行探测,为后续电信号处理做准;该芯 片紧凑,使得器件体积减小,相对于分立器件,缩小了电互连距离,稳定 性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包括:

一模式解复用器结构;

一探测器阵列结构;

一光波导结构,其输入端与模式解复用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 端与探测器阵列结构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芯片紧凑,使得器件体积减小,相对于分立 器件,缩小了电互连距离,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特征,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接生长集成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非对称双波导集成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垂直单波导集成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选择区域生长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非对称双波导集成方案的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 器芯片在有源区的外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水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 器芯片,包括:

一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所述的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包括:一输入端 和多个输出端,该结构的作用是将多个模式的输入信号在模式解复用器结 构1中分离成各个模式的信号,并在输出端转换成基模输出,该结构为无 源结构,所述的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为基于平面光波导的多模干涉器 (MMI,multimode interference)结构;

一探测器阵列结构2,所述的探测器阵列结构2为PIN型光电二极管 探测器、雪崩型(APD)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单载流子(UTC)型光电二极管探 测器、量子阱结构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或基于这些器件的其他类型探测器, 该结构为有源结构,所述的探测器阵列结构2包含n组探测器,每组探测 器由1个或若干个探测器构成,每组探测器为波导型光电二极管或者倏逝 波耦合型光电二极管;

一光波导结构3,其输入端与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的输出端连接,其 输出端与探测器阵列结构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光波导结构3为S形、 弧形或两段式直波导,该结构为无源结构,所述的光波导结构3与探测器 阵列结构2和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相连接的部分是宽度线性渐变的结构, 该光波导结构3和模式解复用器结构1,与探测器阵列结构2之间的集成 方案包括:

对接生长方案,用于PIN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雪崩型光电二极管探 测器、单载流子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量子阱结构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或基 于这些器件的其他类型探测器,与光波导结构3之间的集成;

非对称双波导集成方案,用于PIN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雪崩型光电 二极管探测器、单载流子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或量子阱结构光电二极管探 测器或基于这些器件的其他类型探测器,与光波导结构3之间的集成;

垂直单波导集成方案,用于PIN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雪崩型光电二 极管探测器、单载流子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或量子阱结构光电二极管探测 器或基于这些器件的其他类型探测器,与光波导结构3之间的集成;

选择区域生长方案,用于量子阱型探测器结构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或基 于这些器件的其他类型探测器,与光波导结构3之间的集成。

其中,非对称双波导集成方案中的两支单载流子型光电二极管探测器 与光波导结构3之间的集成,其结构为:

一衬底11,该衬底11的材料为半绝缘InP;

一n-InP缓冲层12,该n-InP缓冲层12制作在衬底11上;

一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其概似Y型,包括两个分支,其制作在n-InP 缓冲层12上,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为多周期结构,每一周期为带隙波长 为1.2μm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和InP结构,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为多 横模波导,提高了光的侧向耦合效率;

一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层14,其制作在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Y型 的两个分支的末端上,其自下而上包括三种材料结构:InP材料、1.2Q材 料(带隙波长为1.2μm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1.4Q材料(带隙波长为1.4 μm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其中1.2Q(带隙波长为1.2μm的四元化合物 InGaAsP)和1.4Q(带隙波长为1.4μm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为n型掺杂。 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层14使光从低折射率逐渐耦合到高折射率层,实 现了光从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到探测器的吸收层17之间的过渡传播,其 包括的三种材料起到了折射率渐变的作用,减小了折射率突变带来的反射 损耗,同时该层中存在的附加模式耦合到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和探测器 的吸收层17中并产生拍频干涉效应,导致光场在无源波导和吸收层中呈 周期振荡的分布,使得光的吸收更均匀、更快。

一探测器的载流子收集层15,其制作在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层14 上面的一侧,其为非掺杂的InP材料,所述的非掺杂的InP材料厚度为 300-500nm,光生电子向该结构中扩散,形成电子电流;

一折射率与带隙匹配层16,其制作在探测器的载流子收集层15上, 其包括两种折射率不同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材料,折射率与带隙匹配层 16减小了折射率突变带来的反射损耗,同时该层中存在的附加模式耦合到 探测器的吸收层17中并产生拍频干涉效应,导致光场在无源波导和有源 区中呈周期振荡的分布,折射率与带隙匹配层16同时该层实现了与探测 器的吸收层17的带隙匹配;

一探测器的吸收层17,其制作在折射率与带隙匹配层16上,其为 InGaAs材料,掺杂浓度渐变或均一,掺杂类型为p型,掺杂浓度范围为1 ×1017cm-3到1×1018cm-3,探测器的吸收层17厚度为300-500nm,同时 保证了探测器的高饱和特性、高速特性与高响应度特性;

一盖层18,其制作在探测器的吸收层17上,其为p型掺杂的InP, 其掺杂浓度为1×1019cm-3,其为电子的扩散阻挡层,阻挡光生电子向阳 极扩散,使电子只向探测器的载流子收集层15中扩散形成单行载流子, 保证了探测器的高速特性;

一接触层19,其制作在盖层18上,其为InGaAs或者1.2Q(带隙波长 为1.2μm的四元化合物InGaAsP)材料,其为p型掺杂;

一n型金属电极20,其制作在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14上的另一侧, 其为AuGeNi和Au材料;

一p型金属电极21,其制作在接触层19上,其为AuZn或TiAu材料。

一以上结构共同构成了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的外延 结构;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利用了非对称双波导集 成技术单片集成了模式解复用器与高速单载流子探测器,该结构包括高速 单载流子探测器(UTC)区22、波导间光抽运区23、连接作用的光波导区 24、模式解复用区25、输入光波导区26。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中的高速单载流子探测器 (UTC)区22,为有源区,宽度为3-4μm,长度为40-60μm,其包含权利 要求8中所述的探测器的载流子收集层15,折射率与带隙匹配层16,探 测器的吸收层17,盖层18,接触层19,n型金属电极20,p型金属电极 21。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中的波导间光抽运区23, 为无源波导层结构,实现了光从无源波导层结构到有源结构的抽运,其包 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底11,n-InP缓冲层12,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 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层14。其中有源与无源的耦合波导层14为锥形或 梯形,其宽度为线性渐变,沿着光传播方向由窄变宽,最窄处为0.8-1.2 μm,最宽处为1.8-2.2μm;其中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分为两部分,沿着 光传播方向是一段短的矩形多模耦合波导,提高光的耦合效率,在短的多 模波导之后沿着光传播方向为宽度线性渐变结构,渐变趋势与有源无源的 耦合波导层结构4相同。波导间光抽运区23引入无源波导,避免入射光 直接照射到有源区,从而减小了有源波导端面的峰值吸收引起的饱和,且 通过模式拍频效应,使光的吸收更加均匀。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中的连接作用的光波导区 24,为无源波导层结构,其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底11,n-InP缓冲层 12,倏逝波耦合波导层13。连接作用的光波导区24中包含两支S型波导, 连接模式解复用区25的输出端与波导间光抽运区23,其中两支S型波导 使两束光在传播一定距离后空间上发生了分离,避免了光在被探测时串 扰。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中的模式解复用区25,为 无源波导层结构,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底11,n-InP缓冲层12,倏逝 波耦合波导层13,其包含一个输入端和若干个输出端,其中入射端为基模 和高阶模的输入,输出端为分别的基模和高阶模,完成了对混合模式的解 复用功能,为光传输后端的信号探测做准备。

一该InP基单片集成少模光通信接收器芯片中的输入光波导区26,为 无源波导层结构,其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底11,n-InP缓冲层12,倏 逝波耦合波导层13,输入光波导区26包含两个部分:线性楔形波导区, 直波导区。楔形波导区的宽度渐变,有利于提高光纤的耦合效率,长度为 100-300μm,直波导区为宽度不变与模式解复用区25相连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