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方法

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是在防眩光LED灯的透镜沉槽内增加消光镶件,多次调整消光镶件底面与沉槽槽口之间的距离h,得到每一次调整时的光强分布曲线,将中心光强的值与未增加消光镶件中心光强的初始值相对比,半角A度处的光强度的值与半角A度处的初始值相对比,半角B度处的光强度的值与半角B度处的初始值相对比,若中心光强衰减在预设标准百分比数之内,半角A度处的光强度的值衰减在40%以上,半角B度处的光强度的衰减在50%以上,则此时消光镶件底面与沉槽槽口之间的距离h的值为最佳h值。本发明在透镜沉槽内固定设有消光镶件,与不加消光镶件的原光学系统比,无效区域的边缘眩光有明显改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926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意博高科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50666.4

  • 发明设计人 徐根达;赵合昌;张朝曙;薛海岩;

    申请日2014-10-16

  • 分类号G08G1/095(20060101);F21V13/12(20060101);F21Y10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14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曹康华

  • 地址 3111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良运街32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2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8G1/09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1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5-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G1/095 申请日:2014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交通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管理的提升,在路口的拍照监控装置越来越多,智能交通补 光灯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拍照过程中,需要较强 的光才能将场景拍摄清楚,但是强光给路边的行人以及机动车驾驶员造成刺眼 的不舒适,也就是眩光,对于单车道的补光灯的无效光产生的眩光问题,单车 道有效光学角度为14度,眩光阙角为20度,也就是是法向0度到单边10度旋 转一周这个范围的光强,20度以外就是无效光。

现有技术中的防眩光灯分为三种:

第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防眩光灯包括支架1、透镜3,支架1底部的LED 光源容置空间内设有LED光源2,透镜内部设有槽4,槽4的槽底为一平面, 没有聚光作用,因此中间光束的光对于中心光强贡献非常低,中心光强为0度 方向的光强,也就是沿LED发光面的法线7的方向,LED发光面的法线7也为 光轴;根据光学模拟软件以及实际产品测试,中间光束的光对于中心光强的贡 献比例不超过5%,影响非常小,却是边缘眩光的根本来源,因此第一种方案会 使得人们出现刺眼,使人不舒服。

第二种方案如图2所示,槽4的槽底41为改为外凸曲面,通过光路折射将 中间光束准直,避免了无效眩光的产生,该方案对于近似点光源有效,但是LED 光源本身不是点光源,发光面具有几何形状,同时该外凸曲面离LED光源较近, 无法实现把光束都控制在20度范围之内,同时该凸面会把LED的几何形状成 像出来,会出现花斑,第二种方案的透镜整体机械尺寸比较大,使得LED光源 变成近似的点光源,可以实现把中间光束控制在20度范围内,由于透镜尺寸较 大,因此相应的整灯体型体积也很大,制造成本高。

第三种方案如图3所示,在透镜外部放置一个消光栅格6,用于消除20度 以外的无效眩光,如图3可以看出,消光栅格6相对于透镜是又高又长,使整 灯高度增加非常多,体型偏大,不利于整灯的安装,且消光栅格6的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 计方法,从而使LED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不刺眼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光学软件建模出透镜,透镜的顶面为出光面,透镜的侧面为一个全反射 面或者反射面,在透镜底面上设有沉槽,该沉槽具有使光线进入到透镜的入射 侧面、入射顶面,在沉槽槽口的正中心位置处设置LED光源,同时设置透镜出 光面的大小和整灯的尺寸;

模拟LED光源发光,在沉槽内无消光镶件的情况下得到原始光强分布曲线, 并得到中心光强的初始值,在有效光区域内半角A度处光强的初始值和半角B 度处光强的初始值;

在透镜沉槽内增加消光镶件,多次调整消光镶件底面与沉槽槽口之间的距 离h,得到每一次调整时的光强分布曲线,将中心光强的值与中心光强的初始值 相对比,半角A度处的光强度的值与半角A度处的初始值相对比,半角B度处 的光强度的值与半角B度处的的初始值相对比,若中心光强衰减在预设标准百 分比数之内,半角A度处的光强度的值衰减在40%以上,半角B度处的光强度的 衰减在50%以上,则此时消光镶件底面与沉槽槽口之间的距离h的值为最佳h值。

作为优选,消光镶件的底面所处的平面与入射侧面相交的位置刚好为透镜 侧面有效光区域的最外侧光路的入射点。

作为优选,沉槽形状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作为优选,消光镶件的形状为圆柱体或圆台体。

作为优选,所述消光镶件顶面的大小与沉槽槽底的大小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消光镶件为一实心体。

作为优选,消光镶件为起到消光作用的塑料或金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透镜沉槽内固定设有消光镶件,与不加消光镶件的原光学系统 比,无效区域的边缘眩光有明显改善,同时中心有效区域的光强变化非常小。 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成本低、易控制、防眩 光范围大等优势。

2、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通用性好,无花斑 等光斑缺陷,中心光强影响小等优势,最重要的是肉眼不会直接观看到LED光 源以及边缘无效杂光被消除,从而根本上改善了整灯的眩光,减少了智能交通 灯对于附近行人、居民、驾驶员的光干扰,同时又几乎不影响拍照所需的光强 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防眩光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在TRACEPRO软件中发光面为1.7mm×1.7mm的LED光源的 光强分布图;

图6为实施例中在TRACEPRO软件中设置沉槽内无消光镶件的光强分布曲线 图;

图7为实施例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h为3mm的光强分布曲线图;

图8为实施例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h为3.3mm的光强分布曲线 图;

图9为实施例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h为3.5mm的光强分布曲线 图;

图10为实施例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h为3.8mm的光强分布曲线 图;

图11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h为4.5mm的光强分布曲线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将消光镶件厚度设置为0时的LED灯的发光效果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消光镶件高度1.7mm,且开设直径为1mm的中间孔,H 值为3.5mm时的发光效果图;

图14为实施例消光镶件高度6.61mm,中间孔直径为1mm,消光镶件高度为 6.61mm,H为3.5mm时的发光效果图;

图15为基于图14的基础上得到的光强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眩光LED灯,包括LED光源61、透镜62与 支架6,透镜62的顶面623为出光面,透镜62的侧面622为一个全反射面或者 反射面,在透镜62底面上设有沉槽621,该沉槽621具有使光线进入到透镜62 的入射侧面624、入射顶面625,LED光源61处在沉槽621槽口的正中心位置处, 在沉槽621的入射顶面625上固定设有消光镶件5,消光镶件5的底面51所处 的平面与入射侧面624相交的位置刚好为透镜62侧面有效光区域的最外侧光路 的入射点8。

具体的说,消光镶件5为起到消光作用的塑料或金属,如消光镶件5与透 镜62材质相同则两者可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或者消光镶件5与沉槽621的 入射顶面625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

沉槽621形状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消光镶件5的形状为圆柱体。LED光源 61的中间光线被消光镶件5挡住,因此中间光线无法射出,处在中间光线的两 侧的光线通过透镜62的侧面622反射,再通过透镜62的顶面623将光线准直 射出。

消光镶件5底面与沉槽621的槽口之间的距离h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透镜 62的侧面622分为光线有效区域S及加工余量段Y,若消光镶件5底部与LED 光源61之间的距离偏大,就会有光从加工余量段Y射出光线,具体的说就是, 光从透镜62侧面的有效区域S的边界以外的位置将光线射出或者光直接通过透 镜62的顶面直接射出,此时就会产生眩光。若消光镶件5底部与沉槽621的槽 口之间的距离h偏低,会导致沉槽621的入射侧面624的过多的光束被挡,影 响LED光照强度及中间光的光强。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调整消光镶件5底面与沉槽621的槽口之间的距离h 至最佳h值,即使得消光镶件5的底部或消光镶件5的底面所处的平面与沉槽 621的入射侧面相交的位置刚好为反射面有效区域S的最外侧光路的入射点8, 反射面有效区域S指的是光线在透镜62的入射侧面发生反射所在的有效区域, 最外侧光路的入射点8通过透镜62的侧面622反射,再通过透镜62的顶面将 光线准直射出。透镜62侧面所在有效区域S之外的区域为加工余量段Y,若有 光线从加工余量段Y射出光线,则会产生眩光问题。中间光被消光镶件5挡住, 中间光无法射出,肉眼无法直接观看到LED光源,有效解决了眩光问题。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中第一种方案相比,在沉槽的入射顶面上固定设有消光 镶件,LED光源的中间光线被消光镶件挡住,使肉眼无法直视LED光源,并且消 除了20度以外的无效杂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方案对比,本发明的LED光源61的中间光线被 消光镶件5挡住,因此中间光线无法射出,本发明的牺牲了中间光束,使其没 有光漏出,因而也就不存在花斑的问题。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中第三种方案相对比,其整体高度还与原来保持一样, 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通用性好,因此有利于整灯的安装,体积小。

一种防眩光LED灯的设计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采用TRACEPRO软件进行模拟,将本发明一种防眩光LED灯的结构导入到软 件中,设置LED光源发光面定义为1.7mm×1.7mm,整灯尺寸为φ20.8mm× 13.2mm;LED光源自身的光强曲线如图5所示。

通过TRACEPRO软件整灯模拟光学系统:如图6所示,设置无消光镶件得到 原始光强分布曲线,得到0度中心光强的初始值为3000cd,半角12度处光强的 初始值为200cd,半角14度处光强的初始值为100cd。

如图7所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并得到h值为3mm的光强分 布曲线图,中心光强的值为2580cd,为初始值的86%,半角12度处的光强为 100cd,为初始值的5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50%,半角14度处的光 强为40cd,为初始值的6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60%;

如图8所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并得到h值为3.3mm的光强 分布曲线图,中心光强的值为2580cd,为初始值的96.7%,半角12度处的光强 为100cd,为初始值的5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50%,半角14度处的 光强为40cd,为初始值的6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60%;

如图9所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并得到h值为3.5mm的光强 分布曲线图,中心光强的值为2950cd,为初始值的98.3%,半角12度处的光强 为100cd,为初始值的5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50%,半角14度处的 光强为40cd,为初始值的6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60%;

如图10所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并得到h值为3.8mm的光强 分布曲线图,中心光强的值为2900cd,为初始值的98.7%,半角12度处的光强 为100cd,为初始值的5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50%,半角14度处的 光强为40cd,为初始值的60%,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60%;

如图11所示,TRACEPRO软件中增加消光镶件,并得到h值为4.5mm的光强 分布曲线图,中心光强的值为2970cd,为初始值的98.8%,半角12度处的光强 为148cd,为初始值的74%,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26%,半角14度处的 光强为52cd,为初始值的52%,该方向的眩光较初始值衰减了48%;

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得出,H在3.3-3.8之间比较合适。中心光强衰减在 5%之内,而在12度,14度方向的眩光分别衰减了50%和60%。

H值过低,例如3mm,中心光强衰减达到了14%。

H值过高,例如4.5mm,12度.14度方向的眩光只分别衰减了26%和48%,效 果不如H值在3.3-3.8之间。

为证明本发明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再进行消光镶件中间开孔的理论模拟:

由于消光镶件是将中间的光全部吸收,因此从常识认为不仅将20度以外的 杂光消除,同时也将20度以内的有效光也吸收,如果中间开个孔,只让20度 以内的光通过,20度以外的光消除,是否会更好?

现在做如下系统理论分析:

LED光源发光面定义1.7*1.7mm,那么对角线为2.4mm,所以按2.4mmLED光 源直径来计算:

方案一,如图12所示,中间挖一个点(点的直径近似为0),消光镶件厚度 近似为0;在H值为3.5mm时,中间光对应的光束角为38度,超过20度。

方案二,如图13所示,将消光镶件5高度提高到1.7mm,消光镶件5中间 开设通透的中间孔52,中间孔52的直径为1mm,H值为3.5mm,如图可知,中间 最大光束角依然有36度,超过20度。

方案三,如图14所示,中间孔52直径为1mm,消光镶件高度为6.61mm,H 为3.5mm,最大光束角为20度,无20度以外的光,然后在tracepro软件中模 拟这部分光的贡献,得到如图15所示的光强曲线图,在图15中,中心光强(也 就是0度方向的光强,也就是LED发光面的法向方向),中心光强I0=15.3cd, 初始值为3000,15.3/3000=0.5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该结构制造难度大, 工艺性较本发明的结构复杂,不利于批量生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 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 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