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改进触觉和声效的用于闭合袋子等的装置、所得袋子及制造方法

具有改进触觉和声效的用于闭合袋子等的装置、所得袋子及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闭合袋子等的装置,其包括两个互补型材构件(A、B),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互补型材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形成多重闭合件的至少两个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118),且用于附接的所述成型元件具有在其长度上分布的压平部分(300),且所述成型附接元件由至少一个各自的支撑垫(102、104)支撑,所述成型附接元件在所述支撑垫(102、104)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支撑垫待附接至支撑壁(500)上,并具有大于所述成型附接元件的总宽度(l3)的宽度(l4)。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202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S2F弗莱克西科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25505.7

  • 发明设计人 W·德拉萨尔;

    申请日2013-04-02

  • 分类号B65D33/25;

  • 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伟

  • 地址 法国埃农维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2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23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33/25 申请日:2013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袋子、囊等的闭合装置的领域。

更精确地,本发明涉及基于承载于各自的相对的支撑壁12、22上 的两个互补的型材构件10、20的闭合装置,如通过附图1和2中的非 限制性的实施例所示。

背景技术

图1和2中示出的装置的许多变体实施方案已被提出,并落入本 发明的领域内。

图1示出了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案,前述 互补型材构件由互补的阳/阴构件组成,所述阳构件包括杆14,所述杆 14与壁12成一体,并在其顶部配备有加宽的突起15,而阴构件20由 凹槽24组成,所述凹槽24具有会聚边缘,并在横截面中具有与突起 15互补的腔体。

图2表示另一变体实施方案,根据所述变体实施方案,互补型材 构件10、20由钩11和21组成。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在于提出对这种已知型材构件的改进,以在前 述装置的闭合和打开的过程中(即分别在型材构件10、20的接合和分 离的过程中)产生触觉和声音效果。

已提出不同的设置,以在前述装置的闭合和打开过程中产生这种 触觉和声音效果。

这种已知设置的例子描述于文件WO96/28063、US 5070584、EP 0446760、EP 0510797和US 5007146中。如可在附图3中看出,已知 的设置通常在于沿着两个型材构件中的一个(例如阳型材构件10,如 图3所示)产生周期性的变形或切口30,以由此限定构件10、20的各 自的接合中的一系列硬点和弱点。

由此提出的装置实际上的确允许产生某些触觉和声学效果。然而, 由于迄今提出的装置而因此获得的效果仍然有限。

发明内容

就此而言,本发明的特定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已知设置,以 增强触觉和声音效果。

所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由一种用于袋子等的闭合装置实现, 所述用于袋子等的闭合装置包括两个互补的型材构件组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两个互补的型材构件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形成多重闭合的至 少两个成型附接元件,这些成型附接元件具有在它们的长度上分布的 周期性压平,且所述成型附接元件由至少一个各自的支撑垫承载,所 述成型附接元件在所述支撑垫上一体形成,所述支撑垫设计为固定于 具有比所述成型附接元件的总宽度更大宽度的一个支撑垫上。

本申请人已确定,由于在附接元件处引发并在支撑垫处以振动模 式传播的产生放大效果的共振现象,包括1)多重闭合构件,2)周期 性压平和3)与附接元件一体形成的支撑垫的符合本发明的极特定的三 重组合产生相比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效果。

本发明也涉及配备有这种闭合装置的袋子或囊。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制造这种闭合装置或袋子的方法形式,其包括 周期性的压平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征:

-提供两个支撑垫,所述两个支撑垫分别在附接元件的任一侧上 与附接元件一体形成,

-每个垫的宽度小于成型附接元件的宽度的五倍,

-优选地,每个垫的宽度为成型附接元件的宽度的大约两倍,

-面向成型附接元件设置的支撑垫的部分具有从闭合件向外拱凸 的凸状形状,

-面向成型附接元件的支撑垫的厚度大于在成型附接元件的外部 的垫的厚度,

-闭合件以聚乙烯或聚丙烯实施,

-周期性压平的节距在2至7.5mm之间。

附图说明

当阅读如下具体描述,并参照以非限制性的例子提供的附图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显现,在附图中:

-之前描述的图1和2显示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使用的符合 现有技术的两个变体实施方案的闭合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显示了符合现有技术的具有周期性切口的闭合装置的部分 立体图,

-图4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第一变体实施方案的闭合装置的示意 性横截面团,

-图5显示了相同闭合装置的部分立体图,其更精确地示出了符 合本发明的周期性压平,

-图6显示了在闭合位置(即两个附接构件组件被组装的位置) 中的图4示出的闭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7、8、9和10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闭合装置的四个变体的横 截面图,

-图11显示了示于图5中并显示了周期性压平的闭合装置的平面 图,

-图12和13以闭合装置的横截面视图示意性地显示了能够用于 制造符合本发明的闭合装置的工具的两个变体实施方案,

-图14和15示意性地示出了由于使用闭合装置而增强的触觉和 声学效果,所述闭合装置包括面向成型附接元件的拱凸支撑垫的一部 分,且

-图16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袋子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更精确地 显示了用于所述袋子的多重闭合件的部分放大图,强调闭合件通过支 撑垫附接至袋子的膜。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4中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闭合装置,其包括由两个平行支撑 垫100、200组成的两个互补构件A和B,所述两个平行支撑垫100、 200分别承载两个互补型材构件组件110、210中的一者。

如上所述,两个互补型材构件组件110、210中的每一个包括形成 多重闭合件的至少两个成型附接元件。

更精确地,根据图4中示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两个组件110、 210为对称的,且各自包括四个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和118; 212、214、216和218。根据所述图4,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 和118;212、214、216和218中的每一个由如同箭头一样成形的成型 构件组成,所述成型构件沿着整个闭合件具有连续不断的部段。实际 上,这些成型附接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杆(例如113),所述杆通常与 垫100或200正交,并与垫100或200一体设置,在所述杆与垫100 或200相对的自由端处设置有扩大头(例如115)。扩大头115可相对 于与垫100或200正交的杆113的正中面为对称的,或者相对于所述 正中面为不对称的。有利地,朝向支撑垫100或200取向的扩大头115 的小平面远离杆113至少略微朝向各自的支撑垫会聚,从而形成底切, 所述底切增强了分别设置在两个垫100和200上的成型构件112、114、 116和118;212、214、216和218的相互附接。

更精确地,根据图4所示的特定实施方案,4个成型附接元件112、 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分布成两个构件的两组:分别 为一方面的112和114,另一方面的116和118;一方面的212和214, 另一方面的216和218。在这两组(一方面的112和114,另一方面的 116和118)之间存在间隙l1,所述间隙l1大于同一组的两个成型附接 元件(112和114)之间存在的间隙l2。如可在图6中看出,和第一垫 100成一体的第一组成型附接元件112、114设计为与和第二垫200成 一体的第一组成型附接元件212、214配合,而和第一垫100成一体的 第二组成型附接元件116、118设计为与和第二垫200成一体的成型附 接元件216、218配合。为此,同一组的两个成型附接元件(例如112 和114)之间的间隙l2设计为允许插入相对的附接型材构件(例如214), 并同时允许所述相对的附接型材构件随后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如果 在垫100和200之间施加足够的拔出力)而抽出。

以非限制性的例子的方式,同一组的两个成型附接元件(例如112 和114)之间的间隙l2可为大约1mm,而两组成型附接元件之间的间 隙l1可为大约3至4mm。

成型附接元件的总宽度l3或横向尺寸(其对应于分离最外部的杆 的外表面的距离)可因此为大约6mm。

作为一个变体,两个附接型材构件组件110和210可为不对称的。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成型附接元件沿着整个闭合件为 周期性压平的。

如将在下文详细解释,两个互补型材构件110、210的压平产生在 闭合件的构件A和B的接合和分离过程中的一系列硬点和弱点。

压平的节距优选为2至7.5mm之间,例如大约2.5mm。

在图5中,压平以附图标记300示意性显示。

这种周期性压平的制造将在下文描述。

此外,也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 和118;212、214、216和218由一体形成的支撑垫100、200承载, 所述支撑垫100、200的宽度大于成型附接元件的总宽度l3。

更精确地,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两个支撑垫片段102、104和202、 204因此设置于成型附接元件的任一侧上,且各自具有小于成型附接元 件的总宽度l3的五倍的宽度l4。

更精确地也优选地,每个垫片段102、104和202、204的宽度l4 为大约成型附接元件的宽度l3的两倍。

在检查图4时也应注意到,优选地,面向成型附接元件的支撑垫 的厚度l5大于在成型附接元件的外部的垫的厚度l6。

因此,面向成型附接元件的支撑垫的厚度l5可为在成型附接元件 的外部的垫的厚度l6的大约两倍。

闭合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材料,优选聚烯烃基材料实施。有利地, 这些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如前所述,本申请人已确定符合本发明的并且包括1)多重闭合构 件112、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2)周期性压平300 和3)与附接元件112、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一体 形成的支撑垫100、200的极特定的前述三重组合产生相比于现有技术 改进的效果,这是由于在附接元件112、114、116和118;212、214、 216和218处引发,并在支撑垫100、200处通过面向附接元件112、 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设置的垫的厚的基底以振动的 模式传播的共振现象,所述共振现象产生放大效果。

符合本发明的闭合件实际上的确允许产生比使用符合现有技术的 常规闭合件所获得的声音效果更大的声音效果。

应注意,位于成型附接元件的外部的型材构件部段102、104、202 和204可在它们的内表面或它们的外表面上包括有利于闭合件操纵的 肋101、201。

互补闭合型材构件110和210在周期性压平之前在它们的长度上 显示恒定的横截面。它们优选通过挤出制得。

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的几 何形状可为许多实施方案的主体。

这些变体中的某些示于附图7至10。

图7的实施方案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最外部的成 型附接元件112、118和212、218不如同箭头一样成形,而是如同钩 子一样朝向闭合件的中心成凹形而成形。

图8的实施方案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另一箭头形 附接构件119、219设置于每个闭合构件的中心,使得每个闭合构件因 此包括在宽度上均匀分布的5个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9、116和 118;212、214、219、216和218,最外部构件为钩形,其他构件为箭 头形。

图9的实施方案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与图8可相 比,另一箭头形附接构件119、219设置于每个闭合构件的中心,使得 每个闭合构件包括在宽度上均匀分布的5个箭头形成型附接元件112、 114、119、116和118;212、214、219、216和218。

图10所示的实施方案与前述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面向成型附接 元件112、114、116和118;212、214、216和218设置的支撑腹板的 部分150具有朝向闭合件外部凸出的拱凸形状。向外凸出的支撑腹板 的中心部分150的拱凸几何形状通常伴随着相反地向外凹进的垫本身 102、104和202、204的相邻过渡部分,如在图14和15中可以看到 的。在图14和15中,中心向外凸出的拱凸部分表示为Co,而向外凹 进的垫的相邻部分表示为Ca。在这些凹进部分Ca外部的垫102、104 和202、204的片段为总体平直的。

支撑垫的所述拱凸几何形状有可能增强在闭合件的打开过程中 (在某一程度上在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触觉和声学效果得自所述凸 面加工的效果示意性地示于图14和15中。

在这些图14和15中已显示了沿着闭合件的基底部分150的周期 性压平300的位置。当检查图14和15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 在意图打开的过程中(即分离两个闭合构件A和B),支撑垫的基底 150(甚至对于垫的凹进部分Ca)的几何形状从在闭合件的大部分长度 上的拱凸部分和在仍然接合的成型附接元件的最后的压平部分300n处 的总体直线部分改变。当原来直线的且原来在构件A与B之间接合的 所述压平部分300n在构件A与B之间的拉动的影响下释放时,位于 区域300n处的闭合件的中心部分150突然再次变得凸出(相反,位于 区域300n处,且与凹进部分Ca重合的垫的部分突然再次变得凹进), 而接着的压平部分300n+1变成直线,并且在在闭合件的长度上也是如 此,因此贡献触觉和声学效果。

根据符合本发明的又一变体,有可能组合图4和7至10所示的不 同实施方案,闭合件的构件A可符合这些实施方案中的任一者,而相 同闭合件的另一构件B符合另一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括两个闭合型材构件110、210的闭合装置 与袋子分开制得,然后例如通过热焊接施用和结合至构成袋子的膜500 上。

本申请人已观察到,由此在支撑垫100、200的表面与袋子的膜500 的接触面之间限定的界面有可能约束在支撑垫100、200内在打开过程 中由周期性压平所产生的振动,或者至少约束这些振动在膜500内的 传播,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强了触觉和声学效果。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互补型材构件110、210沿着闭合 件的整个长度周期性压平,压平节距为2至7.5mm之间,例如大约2.5 mm。

压平方式可为各个实施方案的主题。

图5和11示出了在成型附接元件112、114、116和118;212、214、 216和218的顶部上获得的并覆盖型材构件的整个宽度l7(垂直于它们 的长度方向考虑)的压平区域300。

优选地,两个构件A和B具有相同节距的相同压平。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周期性压平可分别在闭合件的 每个单独构件A和B上完成。因此,图12显示了使用肋条辊400和 简单支撑辊420压平成型附接元件,所述肋条辊400包括具有用于周 期性压平300的所期望节距的外围突出部410,在闭合装置的一侧(优 选在附接元件的侧面)上挤压;所述简单支撑辊420位于相对侧上, 即优选位于支撑垫的外表面上。辊400和支撑辊420通过任何适当的 装置围绕各自的旋转轴线402、422旋转引导或驱动,所述各自的旋转 轴线402、422彼此平行并平行于支撑垫,并垂直于闭合件的移动方向。

作为一个变体,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当这些构件A 和B接合时,周期性压平可同时在闭合件的构件A和B上完成。因此, 图13显示了使用分别位于闭合件的两侧上的两个肋条辊400、430同 时压平两个构件A和B的成型附接元件,所述两个肋条辊400、430 具有用于周期性压平300的所期望节距的外围突出部410、434。辊400、 430通过任何适当的装置围绕各自的旋转轴线402、432旋转引导或驱 动,所述各自的旋转轴线402、422彼此平行并平行于支撑垫,并垂直 于闭合件的移动方向。由于完成的压平300完美互补(因为所述压平 300在两个型材构件为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完成),因此本发明的该变体 有可能获得两个互补型材构件110、210的显著周期性变形,并同时仍 然确保它们接合和分离的能力。

设置于用于完成压平的辊上的肋有利地具有总体拱凸形状,以避 免剪切压平的型材构件的材料,并避免在压平过程中去除所述型材构 件中的物质。因此,设置于辊上的肋设计为形成具有连续变化的曲率 的波浪形状的压平部分,如例如在图5中看出。本申请人已确定,该 设置有可能获得一种闭合件,所述闭合件在闭合状态下具有相对于流 体(气体或液体)的密封性质,所述密封性质大于符合现有技术的闭 合件的那些密封性质。

辊400、430均优选为同步的,使得它们各自的突出部同时挤压在 型材构件110、210上以使它们变平。

在图11中观察到,周期性压平在横跨长度方向的宽度上产生附接 元件的周期性扩口。

如图13所示,当周期性压平在构件A和B的组装位置中根据本 发明完成时,确保了成型附接元件的横截面尽管就增宽方面发生了变 形,但仍保持完美匹配、一定程度地互补,并对于闭合(即对于接合) 和打开(即分离)均可相容。

应注意,在两个压平部分300之间具有恒定横截面的闭合片段的 存在以及因此两个压平部分300之间这些片段的接合的容易性有可能 通过使用者的手指之间简单滑动而使得在恒定横截面片段处获得的接 合朝向变形的压平部分300延伸。

由于本发明而获得的触觉和声音效果的增强特别地源自将振动传 递至支撑垫,并同时将所述振动约束在所述支撑垫内。

实际上,本发明人已观察到,当类似的周期性压平直接在构成袋 子的膜500上一体形成的闭合型材构件上完成时,声音和触觉效果显 著减弱。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优选进行压平,从而在型材构件的宽度l7的 方向上获得增大,所述增大等于初始宽度l7的至少5%,优选大于所述 宽度l7的10%。

可以加热压平辊400、430和支撑辊420(如果有的话),以增强 通过压平闭合型材构件而产生的变形,并确保它们保持在它们的周期 性压平位置中。

然而,如果材料允许,可在环境温度下使用简单的辊400、430完 成压平。

根据又一变体,可在环境温度下使用辊,但在“经软化的”闭合 件(即直接在挤出之后通过热挤出而变形的闭合件)上操作而完成周 期性压平。

图16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袋子。图16中可见在闭合装置的长度 上分布的一系列压平部分。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已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符合本 发明的精神的任意变体。

本申请人也已发现,本发明有可能获得相比于现有技术显著流体 密封的闭合装置。除了前述特征之外,特别地当压平部分的高度小于 型材构件的总高度时,甚至更精确地当压平部分的高度小于扩大头115 的高度时,获得良好的密封。实际上,型材构件的杆113由此得以保 护。被接合的面对的型材构件的压平头之间有保证的配合,与多个杆 (在袋子的闭合位置为了从袋子的内部进入外部必须绕过所述多个 杆)结合形成了有效的迷宫,该有效的迷宫构成对包含于袋子中的流 体的有效密封,不管所述流体是气体或液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