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

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由如下5对引物对组成:引物对1(序列1和序列2)、引物对2(序列3和序列4)、引物对3(序列5和序列6)、引物4(序列7和序列8)、引物对5(序列9和序列10)。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对仓储豆象进行种的鉴定,具有不受标本个体发育状态及样品完整性的影响,具有省时、高效、准确的优点。本发明可在粮食储藏部门和检疫部门广泛应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0-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 1/68 专利申请号:2014107172329 专利号:ZL2014107172329 合同备案号:X2022420000102 让与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受让人:巴东县易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名称: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 申请日:20141201 申请公布日:20150408 授权公告日:20160824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22092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41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 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

背景技术

豆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nae),分布于除南极之 外的世界各大陆,尤其以亚洲的热带区以及中美和南美的数量最多。 豆象科昆虫目前全世界记录约1400种,分属于58个属。该科昆虫大 约84%的种类取食豆科植物种子,成为栽培豆科植物的一类重要害 虫。我国储藏物中豆象科昆虫共记载有18种,其中绿豆象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aeus)、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和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innaeus)为我国主要的储藏豆类 害虫;而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和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为我国规定禁止入境的检疫性害虫。

由于豆象个体微小(约2-5mm)且种间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等原因, 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技术仅能鉴定具有明显特征形态的成虫,并要求工 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种类鉴定经验。同时,豆象能够以卵、幼虫、蛹、 成虫随寄主果实和运输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人为传播,且以卵、幼虫、 蛹等非成虫态样品为主,需将其饲养至成虫才能进行种类鉴定。因此, 传统的基于形态学特征的豆象种类鉴定技术已不能满足快速、准确鉴 定豆象种类的需求。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 豆象种类鉴定,不受豆象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对于非成虫态 的样品及形态结构不完整的成虫样品,均能从基因序列上获得准确、 可靠的鉴定信息。

但是,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同工酶电泳技术、限制性片 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 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及特异引物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态性PCR技术结果较为准确,但筛选所需限制性内切酶种类的工作 量较大。

目前,还没有一种高效、便捷鉴别不同仓储豆象种类的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 豆象的引物对及其试剂盒,从分子水平对豆象进行种类鉴定,是一种 高效、便捷的方法,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检疫处理措施具有重 要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 象的引物对,其由以下5对引物对组成,分别为引物对1~引物对5:

1)引物对1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2)引物对2由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3)引物对3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4)引物对4由序列表中序列7和序列8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5)引物对5由序列表中序列9和序列10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其中,序列1由22个核苷酸组成;序列2由22个核苷酸组成; 序列3由25个核苷酸组成;序列4由21个核苷酸组成;序列5由 22个核苷酸组成;序列6由22个核苷酸组成;序列7由19个核苷 酸组成;序列8由26个核苷酸组成;序列9由22个核苷酸组成;序 列10由22个核苷酸组成。

所述仓储豆象为如下中至少一种:豌豆象、四纹豆象、蚕豆象、 菜豆象和绿豆象。

基于上述引物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 的试剂盒,包括如下5对引物对中至少一对:

1)引物对1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2)引物对2由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3)引物对3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4)引物对4由序列表中序列7和序列8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5)引物对5由序列表中序列9和序列10所示的两条单链DNA 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盒中组成每对引物的两条单链DNA的摩尔 数相同。

所述仓储豆象为如下中至少一种:豌豆象、四纹豆象、蚕豆象、 菜豆象和绿豆象。

在所述试剂盒中,所述引物对1特异于豌豆象;所述引物对2特 异于四纹豆象;所述引物对3特异于蚕豆象;所述引物对4特异于菜 豆象;所述引物对5特异于绿豆象。

所述试剂盒还包装有:PCR反应缓冲液、DNA聚合酶和4种 dNT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仓储豆象的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以待测仓储豆象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采用权利要求1 或3所述5对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相应的扩增产物,检测PCR 扩增产物大小;

若所述引物对1扩增产物的大小为166bp,则待测仓储豆象为豌 豆象;

若所述引物对2扩增产物的大小为276bp,则待测仓储豆象为四 纹豆象;

若所述引物对3扩增产物的大小为167bp,则待测仓储豆象为蚕 豆象;

若所述引物对4扩增产物的大小为432bp,则待测仓储豆象为菜 豆象;

若所述引物对5扩增产物的大小为274bp,则待测仓储豆象为绿 豆象。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PCR扩增中,PCR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4℃。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PCR扩增中,反应体系中每对引物的两条 单链DNA的摩尔比均为1∶1。本发明中,每对引物中单条引物在各 自的PCR反应体系中的摩尔浓度均为0.4μΜ。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166bp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 中序列11;所述276bp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

所述167bp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

所述432bp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4;

所述274bp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5。

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方法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测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针对豌豆象、四纹豆象、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这 5种世界常见的仓储豆象,基于mtDNA COⅠ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 异引物,可直接鉴别以上5种仓储豆象;

2)与传统形态鉴定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形态分类学基础且 实现了对非成虫态的鉴定;

3)技术通用性强,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推 广应用;

4)操作过程简单、耗时较短、灵敏度高且较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鉴定豌豆象引物对(引物对1)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图2为用于鉴定四纹豆象引物对(引物对2)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图3为用于鉴定蚕豆象引物对(引物对3)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图4为用于鉴定菜豆象引物对(引物对4)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图5为用于鉴定绿豆象引物对(引物对5)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图6为用于鉴定豌豆象引物对(引物对1)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图7为用于鉴定四纹豆象引物对(引物对2)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图8为用于鉴定蚕豆象引物对(引物对3)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图9为用于鉴定菜豆象引物对(引物对4)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图10为用于鉴定鉴定绿豆象引物对(引物对5)的灵敏度检测 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 途径得到。

实施例1特异引物对的设计

通过在GenBank中搜索查询豌豆象、四纹豆象、蚕豆象、菜豆 象和绿豆象的mtDNA COⅠ序列,用DNAMAN软件对目标种的 mtDNA CO Ⅰ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目的基因序列 人工设计特异引物,并用Oligo软件对引物进行评估,检查引物Tm 值、GC%、错配、二聚体和发夹结构等,并用GenBank中的Blast 程序检查同源序列。

设计的5对引物对如表1所示:

表1 为特异引物序列

实施例2豆象的鉴定

1、豆象DNA的提取

采用盐析法提取单头豆象的基因组DNA,包括豌豆象、四纹豆 象、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以上豆象种类均经形态特征确认。

将单头豆象用液氮处理于1.5ml离心管中研磨成粉末状,并迅速 加入300μL TNES(50mM Tris,pH7.5,400mM NaCl,20mM EDTA,0.5%SDS)和100μg/mL蛋白酶K,于37℃温浴4h;加入 85μL 5M的NaCl,剧烈震荡15s,14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 加入等体积的冰冷无水乙醇,轻混匀;14000rpm离心5min,用70% 乙醇洗一次。室温下干燥沉淀,加入适量50μL无菌水将提取的DNA 溶解。然后置于-20℃保存备用分别得到编号为1-5的豆象基因组 DNA。

2、PCR特异性扩增

分别以步骤1得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用实施例1设计的特异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 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PCR反应体系如下(25μL):10×buffer(含Mg2+)2.5μL、2.5mM dNTP 2.5μL、10μM引物(上下游引物)各1.0μL、2.5U/μL Taq酶 0.2μL、基因组DNA 1μL,ddH2O 16.8μL。

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4℃退火30s、 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10min;4℃保存。

将5μL步骤2的PCR扩增产物进行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溴化乙锭(EB)染色,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并成像分析。

结果如图1-5所示,其中,M:DNA相对分子量标准;1:豌豆 象;2:四纹豆象;3:蚕豆象;4:菜豆象;5:绿豆象;6:阴性对 照。

图1为豌豆象引物(引物对1)PCR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结果, 结果可以看出,编号为1的豌豆象得到166bp的PCR产物;经过测 序,编号为1的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6;其他豆 象没有PCR产物,说明引物对1可用于特异鉴定豌豆象。

图2为四纹豆象引物对(引物对2)PCR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结 果,结果可以看出,编号为2的四纹豆象得到276bp的PCR产物; 经过测序,编号为2的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7; 其他豆象没有PCR产物,说明引物对2可用于特异鉴定四纹豆象。

图3为蚕豆象引物对(引物对3)PCR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结果, 结果可以看出,编号为3的蚕豆象得到167bp的PCR产物;经过测 序,编号为3的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8;其他豆 象没有PCR产物,说明引物对3可用于特异鉴定蚕豆象。

图4为菜豆象引物对(引物对4)PCR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结果, 结果可以看出,编号为4的菜豆象得到432bp的PCR产物;经过测 序,编号为4的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9;其他豆 象没有PCR产物,说明引物对4可用于特异鉴定菜豆象。

图5为绿豆象引物对(引物对5)PCR特异性检测凝胶电泳结果, 结果可以看出,编号为5的绿豆象得到274bp的PCR产物;经过测 序,编号为5的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0;其他 豆象没有PCR产物,说明引物对5可用于特异鉴定绿豆象。

实施例3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检测

分别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编号为1-5的豌豆象、四纹豆象、蚕豆 象、菜豆象和绿豆象基因组DNA用蒸馏水进行系列稀释,得到5种 稀释液;5种稀释液中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50ng/μl、25ng/μl、 10ng/μl、5ng/μl、1ng/μl、0.5ng/μl、0.1ng/μl、0.05ng/μl。分别以每种 稀释液为模板(水为阴性对照),用上述5对特异性引物对分别对其 特异种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如下(25μL):10×buffer(含Mg2+)2.5μL、2.5mM dNTP 2.5μL、10μM引物(上下游引物)各1.0μL、2.5U/μL Taq酶 0.2μL、基因组DNA 1μL,ddH2O 16.8μL。

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4℃退火30s、 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10min;4℃保存。

PCR扩增结束后,取5μL PCR扩增产物进行1.2%琼脂糖凝胶电 泳检测,溴化乙锭(EB)染色,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并成像分析。

各个稀释液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见图6-10,其中,M:DNA 相对分子量标准;泳道1-8依次为稀释液1至稀释液8,对应的DNA 浓度分别为50ng/μl、25ng/μl、10ng/μl、5ng/μl、1ng/μl、0.5ng/μl、 0.1ng/μl、0.05ng/μl;泳道9为阴性对照。

图6为豌豆象引物灵敏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灵敏度为0.1ng/μl

图7为四纹豆象引物灵敏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灵敏度为 0.1ng/μl

图8为蚕豆象引物灵敏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灵敏度为0.5ng/μl

图9为菜豆象引物灵敏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灵敏度为0.5ng/μl

图10为绿豆象引物灵敏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灵敏度为 0.5ng/μl

结果可以看出,可检测到的模板浓度均可达到0.5ng/μl,有的甚 至可达到0.1ng/μl,且模板DNA浓度到达一定浓度后,目的条带亮 度不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 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 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 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