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现场快速显现与增强方法

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现场快速显现与增强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现场快速显现与增强方法,属于法庭科学金属遗留痕迹鉴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称取10-3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于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至4:1;在室温下,对接触过铁质工具、镀锌工具的皮肤表面喷洒显色试剂0.1-1.0毫升,间隔1-5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拍照固定;还可在拍照前将该接触部位置于沸水蒸汽正上方约10-20厘米处,用水蒸气熏蒸5-20秒钟,间隔1-5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该接触部位进行拍照固定。本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印迹显出率高、最大显出时限长,可以在案件侦查、审理中证实犯罪嫌疑人与金属客体的关联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459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18897.5

  • 发明设计人 杨瑞琴;邢卓;

    申请日2015-01-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廖元秋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2: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5/117 授权公告日:20170721 终止日期:20180114 申请日:201501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7-21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5/117 申请日: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法庭科学金属遗留痕迹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人体皮肤表面铁质工具、 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的现场快速显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涉恐案件以及由矛盾激化导致的冲突案件不断增加,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带 来的巨大的损失。枪支、管制刀具等金属工具是这些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武器。但由于缺乏 有效的鉴定方法,目前只能依靠侦查措施在犯罪嫌疑人处找突破口,但若犯罪嫌疑人矢口 否认,将使案件陷入僵局。因此,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接触过这些金属工具,即认定现场 金属工具与犯罪嫌疑人的关联性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

根据埃德蒙·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若作案人的手面与金属客体有过接触,则势必 在它们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即作案人的指纹会遗留在金属客体上。与此同时,金属客体释 放出的微量金属成分也会转移到作案人的手面上。法庭科学研究人员已经对指纹进行了近 百多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作案人皮肤表面金属遗留印迹及微量金属成分的研究还处 在起步阶段。

此外,枪弹痕迹、工具痕迹检验技术是案件中金属工具的常规检验、鉴定方法。枪弹 痕迹检验的通常做法是提取案件现场的弹头、弹壳,通过检验遗留在上面的枪弹痕迹推断 发射枪种、射击距离、认定发射枪支。工具痕迹常常利用工具痕迹来推断工具种类、缩小 侦查范围并为串并案件提供依据。但是由于工具种类繁多,并且当工具与承载客体接触时, 接触的位置、角度、方向、大小随机性较强,因此利用工具痕迹推断工具种类是鉴定人员 普遍认为较为棘手的问题。总的来讲,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检验只能认定痕迹与工具之间 的关联性、初步还原案件现场,除非工具种类具有特异性,否则将不能间接地认定工具与 作案人的关联性。若能够通过侦查手段筛查出若干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在其手掌面上喷洒 显色试剂,并通过有色印迹所反映出的外观形状与细节特征,判断出工具的种类,进而确 定犯罪嫌疑人与特定工具的关联性。

对于涉枪案件而言,除了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寻找枪弹痕迹外,对射击残留物检验 (GS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它的常规程序是收集犯罪嫌疑人手上或衣物上的射击 残留物微粒,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其进行有机、无机成分分析、微粒形态、大小分析, 从而判断其是否击发过枪支。但射击残留物与手面以及衣物的结合力不强,容易造成对其 他部位的污染,导致即使在嫌疑人手上发现了射击残留物也不必然证明其击发过枪支。此 外,射击残留物检验是一项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既昂贵又费时的工作。以上情况,可以利 用显色剂对犯罪嫌疑人与枪支可能的接触部位进行检验,方法简单易行。不仅可以证明犯 罪嫌疑人与枪支的关联性,甚至还可以反映作案人作案时的持枪方式,因此,对于确定作 案人、推断案件性质、现场重建意义重大,并且作为法庭证据更有说服力。

根据物质交换原理,当嫌疑人与金属工具发生接触后,会在接触部位遗留微量金属成 分,显色试剂会与这些微量金属形成有色络合物,从而反映出金属工具的外形和细节特征。

目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L-抗坏血酸将Fe3+还原成Fe2+,然后利用显色 试剂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简称“PDT”)或2,4,6-三(2-吡啶基)-1,3,5- 三嗪(简称“TPTZ”)与Fe2+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在自然光下可观察到与皮 肤表面存在明显的颜色反差,能够分辨铁质工具的外形和细节特征。此前,本申请人根据 此原理,申请了名为《人体皮肤表面金属遗留印痕快速显现的乙醇溶液方法》(专利号 ZL201310158646.8)的发明专利。它主要是由五种亚铁离子乙醇溶液显色剂组成,显现的 印迹对比度强、成本较低、无毒。但其在铁质客体显色试剂只能与Fe2+反应,在喷洒显色 试剂之前还需喷洒还原剂L-抗坏血酸溶液将Fe3+还原成Fe2+。该方法操作步骤复杂,且还 原剂会对Fe2+与显色试剂的络合产生干扰。与此同时,虽然刑事、民事案件中铁质工具被 使用的频率最高,但还有大量的镀锌工具经常在案件中出现。此外,作案人接触金属工具 的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或接触与显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7小时,都会使印迹使印迹在一 定程度上减弱。使得上述方法的应用受到局限。因此,寻找一种皮肤表面金属遗留印迹强 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显色试剂只能显现人体皮肤表面铁质工具遗留 印迹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现场快速显现与增强方法,能够 对皮肤上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进行现场快速显现,灵敏度高、对比度强、印迹显 出率高、最大显出时限长,且具有便携性好、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易与在基层推广普 及的诸多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克服由于接触时间过短或时间间隔较长造成 的印迹强度减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10-3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醇 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于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容积比为1:1至4:1;

2)在室温下,对接触过铁质工具、镀锌工具的皮肤表面,直接喷洒显色试剂0.1-1.0 毫升;

3)间隔1-5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该接触部位进行拍照固定。

该方法还可对该印迹增强,具体包括:在所述步骤2)完成后,还将该接触部位皮肤 表面置于沸水蒸气正上方约10-20厘米处,用水蒸气熏蒸5-20秒钟后再转步骤3)。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优点是:

1)该方法开发了普适性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显色试剂,能够对 皮肤上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进行现场快速显现,灵敏度高、对比度强、印迹显出 率高、最大显出时限长。

2)本发明所使用的方法是现场喷洒法,无需实验室大型仪器,便携性好、操作简单、 使用成本低、易与在基层推广普及。

3)该显色试剂系偶氮类化合物,对皮肤无刺激性,而且采用水-乙醇混合溶液作为溶 剂,安全无毒。

4)该方法既可以通过手枪机身和金属工具的外观形状及细节特征等进行种属认定, 为侦查提供方向,也可以通过其上的破损、缺口等特异性较强的特征进行同一认定,为审 判提供证据。

5)该方法可以增强皮肤表面金属遗留印迹的强度,提高皮肤表面金属工具遗留印迹 的最大显出时限、减小最低检测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中显现铁质工具——54式半自动手枪在手面上遗留印 迹的效果图,其中a、b、c分别是54式半自动手枪、手握54式半自动手枪以及3mg/ml的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显现效果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中显现镀锌管在手面上遗留印迹的效果图,其中a、b、 c分别为镀锌管、手握镀锌管以及2mg/ml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 显现效果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3中显现铁质秤砣在手面上遗留印迹的效果图,其中a、 b、c、d分别为铁质秤砣、手握铁质秤砣、1mg/ml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 基酚试剂显现效果图、水蒸气熏蒸增强后铁质秤砣遗留印迹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铁质工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现场快速显现与增强方法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方法既可以显现皮肤表面铁质工具遗留印迹又可以显现皮肤表面镀锌工具 遗留印迹的普适性方法以及遗留印迹的增强方法,能够同时灵敏地显现皮肤表面铁质工 具、镀锌工具遗留印迹并增强遗留印迹的强度,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10-3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醇 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于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容积比为1:1到4:1;

2)在室温下,对接触过铁质工具、镀锌工具的皮肤表面,用喷壶直接喷洒显色试剂 0.1-1.0毫升;

3)间隔1-5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该接触部位进行拍照固定。

该方法还可对该印迹增强,具体包括:在所述步骤2)完成后,还将该接触部位置于 沸水蒸气正上方约10-20厘米处,用水蒸气熏蒸5-20秒钟后再转步骤3)。下面结合实施 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采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显现手面皮肤上的54式 半自动手枪遗留印迹

(11)称取3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 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在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

(22)对接触过54式半自动手枪3分钟的皮肤表面,用喷壶喷洒2-(5-溴-2-吡啶偶 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0.5毫升。

(33)间隔5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接触部位拍照固定。

图1为实施例1中显现铁质工具——54式半自动手枪在手面上遗留印迹的效果,其中 a、b、c分别是54式半自动手枪、手握54式半自动手枪以及3mg/ml的2-(5-溴-2-吡啶 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显现效果。

实施例2:采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显现手面皮肤上的镀锌 管遗留印迹

(11)称取2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 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在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3:1。

(22)对接触过镀锌管3分钟的皮肤表面,用喷壶喷洒2-(5-溴-2-吡啶偶氮)-5- 二乙氨基酚试剂0.1毫升。

(33)间隔2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接触部位进行拍照固定。

图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中显现镀锌管在手面上遗留印迹的效果,其中a、b、 c分别为镀锌管、手握镀锌管以及2mg/ml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 显现效果。

实施例3:采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试剂显现手面皮肤上的铁质秤 砣遗留印迹

(11)称取10毫克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溶于10毫升无水乙 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置在喷壶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4:1。

(22)对接触过铁质秤砣1分钟的皮肤表面,用喷壶直接喷洒2-(5-溴-2-吡啶偶氮) -5-二乙氨基酚试剂1毫升;再将该接触部位置于沸水壶正上方约15厘米处,用水蒸气熏 蒸5-20秒钟;

(33)间隔1分钟后,在自然光条件下对该接触部位进行拍照固定。

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3中显现铁质秤砣在手面上遗留印迹的效果,其中a、b、 c、d分别为铁质秤砣、手握铁质秤砣、1mg/ml的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 试剂显现效果、水蒸气熏蒸增强后铁质秤砣遗留印迹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