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λ核酸外切酶活性测定方法

一种λ核酸外切酶活性测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λ核酸外切酶活性测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一条链的5'端磷酸化的双链DNA,然后以该双链DNA为底物在λ核酸外切酶存在下在反应体系中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定反应体系中单链DNA或双链DNA的相对量,并由该检测结果推导出λ核酸外切酶的活性程度。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无放射性污染,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2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02144.7

  • 发明设计人 徐晓昱;

    申请日2014-09-28

  • 分类号G01N21/64(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43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素琴

  •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双拜巷78号D座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9: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N21/6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6-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N21/6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1-25

    授权

    授权

  • 2015-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1/64 申请日:2014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λ核酸外切酶活性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λ核酸外切酶由λ噬菌体核酸外切酶基因编码。λ核酸外切酶作用于双链DNA,沿5′→3′方向逐步切去5′单核苷酸,最适底物是5′磷酸化的双链DNA。

λ核酸外切酶是基因工程技术中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可用于制备单链DNA模板。标准的测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即首先合成一条5’末端带32P标记dATP的双链DNA。λ核酸外切酶活性可将[32P]-dATP切除。再经过TCA沉淀、whatman滤纸过滤,通过测定酸可溶性物质中放射性的含量,计算λ核酸外切酶活性。这种方法易产生放射性污染,且步骤多、周期长,难以实现高通量、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非放射性的λ核酸外切酶测活方法。本发明原理如图1所示。

具体来说,本发明采用的是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λ核酸外切酶活性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一条链的5'端磷酸化的双链线性DNA,然后以该双链线性DNA为底物在λ核酸外切酶存在下在反应体系中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定反应体系中单链DNA或双链DNA的相对量,并由该检测结果推导出λ核酸外切酶的活性程度。

优选地,双链DNA或单链DNA的相对量是利用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法测得的,并且双链DNA或单链DNA的相对量是以荧光强度表示的。更优选,所采用的荧光染料是双链DNA特异性荧光染料。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采用的染料是成熟的商用双链DNA特异性荧光染料,例如picogreen染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采用的双链线性DNA模板是以λDNA为底物,在正向和反向引物的存在下通过PCR扩增获得的线性双链DNA,以便于建立标准的检测体系,其中所用的正向和反向引物中的一者的5’端具有磷酸化基团。在一个相应的实施方案中,所用正向引物为5’-aataacgtcggcaactttgg-3’,反向引物为5’-gttacgccaccagtcatcct-3’。

本发明的优点:

1. 无放射性污染;

2. 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无需TCA沉淀、洗涤、干燥、洗脱步骤;可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活性测定。

3. 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0 mU的λ核酸外切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通过本发明方法测定活性获得荧光活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非放射性的λ核酸外切酶测活方法。本发明原理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λ核酸外切酶可以将一端磷酸化的双链DNA降解为单链DNA,双链DNA可被双链特异性的picogreen染料结合,产生荧光;而picogreen染料不能结合单链DNA,从而不能产生荧光。λ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单链DNA产物的量成正比,因此其活性就可以用Picogreen荧光强度来进行测定。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测定方法涉及以下方面:

1. 磷酸化双链DNA的制备

引物F(5’磷酸化修饰):5’-aataacgtcggcaactttgg-3’;

引物R:5’-gttacgccaccagtcatcct-3’;

PCR模板:λ DNA

PCR反应:

组分体积DDW至50μl10x Taq缓冲液5dNTP (10 mM)1μl引物F (10 μM)2μl引物R (10 μM)2μlλ DNA10 ngTaq酶1 U

PCR产物用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的方式纯化。纯化的PCR产物用A260测定浓度。

3. λ核酸外切酶反应:

组分体积DDW至50μl10 x λ外切酶缓冲液5磷酸化PCR产物100 ngλ核酸外切酶1 mU-1024 mU

温度时间37℃30分钟4℃保持

4. picogreen荧光检测:

向反应产物中加入0.5 μl picogreen染料(invitrogen P11495);用荧光酶标仪检测,激发波长为480 nm,发射波长为520 nm。

5. 标准曲线绘制及待测样品酶活计算:

标准品活力单位(U)的log值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用GraphPad Prism5做非线性回归曲线。根据待测样品荧光强度,软件即可自动回算出待测样品的酶活(U/μl)。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荧光法测定λ核酸外切酶活性方法的建立

1. 磷酸化双链DNA的制备

引物F(5’磷酸化修饰):5’-aataacgtcggcaactttgg-3’;

引物R:5’-gttacgccaccagtcatcct-3’;

PCR模板:λ DNA

PCR反应:

组分体积DDW至50μl10x Taq缓冲液5dNTP (10 mM)1μl引物F (10 μM)2μl引物R (10 μM)2μlλ DNA10 ngTaq酶1 U

PCR产物用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的方式纯化。纯化的PCR产物用A260测定浓度。

3. λ核酸外切酶反应:

组分体积DDW至50μl10x λ外切酶缓冲液5磷酸化PCR产物100 ngλ 核酸外切酶0-1024 mU

温度时间37℃30分钟4℃保持

4. picogreen荧光检测:

向反应产物中加入0.5 μl picogreen染料(invitrogen P11495);用荧光酶标仪检测,激发波长为480 nm,发射波长为520 nm。检测结果如下表:

λ核酸外切酶酶量 (mU)荧光数值1024211.512217.256210.128222.64286.32416.16578.8697.4831.2957.11003.01109

这一结果表明,磷酸化的双链DNA可被λ核酸外切酶降解,且降解程度呈现剂量依赖性。

以λ核酸外切酶活性单位(mU)的log值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用GraphPad Prism5做非线性回归曲线。我们发现这些数据点可以很好地拟合出一条倒S型曲线,如图2所示。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曲线的半最大效应浓度 (EC50),我们发现,EC50值在多次实验间保持稳定:

实验EC50 (mU)111.75212.04311.66411.37

平均值 (U)11.71标准差SD (U)0.24变异系数 CV (%)2.04

因此,这一EC50值可作为本方法的活性定义。即在实施例1的反应体系中,使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一半的λ核酸外切酶酶量定义为1个荧光法单位(Fluoresence Unit, FU);1 FU=11.71 mU。

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