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步骤:A、选取高山卵叶韭鳞茎盘为外植体;B、用灭菌的手术刀将鳞茎盘剥离至直径0.3~0.5cm按极性方向竖插于诱导培养基中;C、光照恒温培养,长出丛芽;D、将丛芽切割成数个小丛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E、继代培养过程中的健壮小苗转生根培养基中,待长出根时开瓶炼苗,清洗后移栽到基质中,保温保湿,组培苗成活后移栽。获得的卵叶韭遗传稳定性好,繁殖占用空间小,繁殖速度快,一年一个鳞茎盘可繁殖上百万棵卵叶韭苗。有效解决卵叶韭种植中优质卵叶韭种苗的供应问题。所建立的生产体系稳定、周期较短,能满足规模化种植种苗需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利用高山卵叶韭鳞茎盘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成份对卵叶韭的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卵叶韭(Allium ovali folium Hand.-Mzt.),又名鹿耳韭,在湖北长阳五峰等地俗称“天蒜”,四川汉源等地俗称“山片”,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的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2100m的地区,多生于阴湿山坡及沟边林下。卵叶韭营养价值高,菜质柔嫩鲜美,口味辛香,又因其生长环境为原生态,为有机蔬菜,当地百姓采食嫩叶。卵叶韭全草是一味中药,性味辛,温,有散瘀,镇痛,祛风,止血等药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等。

卵叶韭居群自然条件下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地上部分逐年更新,而每个更新芽生活的全过程在正常条件下为3年。第1年奠基腋芽原基,第2年分化形成更新芽,第3年3月下旬萌发出土,5~6月抽墓消苗,7~8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完成生活史。卵叶韭植株开花结实正常,但因种子休眠期在半年左右,所以实生苗占居群中的比例极少。由于卵叶韭天然无害、营养价值高、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些村民受利益驱使,频繁地采挖也使得本来有限的卵叶韭野生资源正逐渐减少。由于种苗制约,目前还无人工大规模种植的相关报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但可以快速繁殖,而且可以提供大量优质无病种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卵叶韭野生资源大量采挖,而自然状态下以无性繁殖为主的特征,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供高山卵叶韭种苗快速繁殖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卵叶韭种苗问题,为卵叶韭的人工规模化种植提供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卵叶韭鳞茎盘清洗后,剥除最外一层鳞茎,消毒;

2)剥除卵叶韭鳞茎盘至直径为0.3~0.5cm,以此鳞茎盘直接按极性方向竖插于配制好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 1.5~2.5mg/L+NAA 0.15~0.25mg/L+琼脂4000~6000mg/L+白糖25000~35000mg/L;

3)光照培养,温度为18~22℃,光强1500~2000Lx,每天光照10~12h,培养30~60d,长出丛芽;

4)将丛芽切割成数个0.4cm~0.6cm小丛芽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0.5~1.5mg/L+NAA 0.15~0.25mg/L+琼脂4000~6000mg/L+白糖25000~35000mg/L;以后每隔25~35d继代1次,继代培养过程中将苗高3~5cm的小苗转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NAA 0.05~0.15mg/L+琼脂4000~6000mg/L+白糖30000~60000mg/L;

5)卵叶韭试管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30~40d,待长3~5条根时开瓶炼苗5~7d,将瓶内苗取出,将组培苗移栽到基质进行常规培养。

以上所述的方法,具体的,步骤1)为取4~5月上旬卵叶韭植株消苗后,未形成花葶前,健康、饱满鳞茎盘,剥净灰褐色至黑褐色网状鳞茎盘外皮和根,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4~6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剥除最外一层鳞茎,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4~6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浸泡10~30s,用0.1%重量比升汞溶液消毒3~5min,无菌水冲3~5次;

步骤2)为无菌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用灭菌的手术刀剥除卵叶韭鳞茎盘至直径为0.3~0.5cm,按极性方向竖插于配制好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2.0mg/L+NAA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步骤4)中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1.0mg/L+NAA 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NAA 0.1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步骤5)为卵叶韭试管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30~40d,待长3~5条根时开瓶炼苗5~7d,将瓶内苗取出,用0.003%~0.005%重量比NAA溶液浸苗根基部10~15min,将组培苗移栽到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2/1/1,体积比)中,浇足定根水,盖上小拱棚膜保温保湿,前期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80~90%,7~15d后揭膜,逐步延长揭膜时间,直至不覆膜,每隔2~3周浇施0.1%~0.3%重量比尿素和0.1%~0.3%重量比KH2PO4或稀薄粪水,注意进行病虫害防治,组培苗成活率达95%以上,将成活苗移栽。

所述的MS培养基的成份(单位:mg/L):

本发明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应用卵叶韭4~5月份鳞茎盘为外植体,此时鳞茎盘饱满,鳞茎盘直接分化成丛苗率很高达到95%以上;利用鳞茎盘最里面一层为外植体,使外植体污染率为0。且本发明用鳞茎盘为外植体,直接分化成丛芽,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省去了从愈伤组织阶段进入分化阶段的培养时间30-40天,同时免去了分化培养基的筛选过程。本发明外植体直接形成分化组织,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为卵叶韭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一种遗传稳定性好、繁殖占用空间小、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低廉的育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卵叶韭种植中的优质卵叶韭种苗供应问题。该方法培养基中用白糖代替蔗糖、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使成本有效降低,不受季节限制。25~35d的繁殖系数达到6~10倍,一年一个鳞茎盘可繁殖百万棵以上卵叶韭种苗,繁殖速度快。以一个鳞茎盘40d继代一次,每次的繁殖倍数为8计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试剂,如未特别说明,均为市售;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案。

实施例1: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其步骤是:

1、取4~5月上旬卵叶韭植株消苗后,未形成花葶前,健康、饱满鳞茎盘,剥净灰褐色至黑褐色网状鳞茎外皮和根,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4min或5min或6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剥除最外一层鳞茎,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4min或5min或6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浸泡10s或15s或20s或25s或30s,用0.1%重量比升汞溶液消毒3min或4min或5min,无菌水冲3次或4次或5次;

2、无菌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用灭菌的手术刀剥除卵叶韭鳞茎盘至直径为0.3cm或0.4cm或0.5cm,按极性方向竖插于配制好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2.0mg/L+NAA 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3、光照培养,温度为18℃或19℃或20℃或21℃或22℃,光强1500Lx或1800Lx或2000Lx,每天光照10h或11h或12h,培养30d或40d或50d或60d,长出丛芽;

4、将丛芽切割成数个0.4cm或0.5cm或0.6cm小丛芽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1.0mg/L+NAA 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以后每隔25d或30d或35d继代1次,继代培养过程中将苗高3cm或4cm或5cm的小苗转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NAA 0.1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5、卵叶韭试管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30d或35d或40d,待长3条或4条或5条根时开瓶炼苗5d或6d或7d,将瓶内苗取出,用0.004%重量比NAA溶液浸苗根基部10min或12min或15min,将组培苗移栽到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2/1/1,体积比)中,浇足定根水,盖上小拱棚膜保温保湿,前期温度保持在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0℃,湿度80%或85%或90%以上,7d或9d或11d或13d或15d后揭膜,第一天中午揭膜时间为1h或2h,后逐渐延长揭膜时间,直至不覆膜,揭膜期间平均温度保持15℃~20℃,湿度保持80%~90%,每隔2~3周浇施0.2%尿素和0.1%KH2PO4或稀薄粪水,保证棚内生长期肥水管理条件相一致,注意进行病虫害防治,组培苗成活率达95%以上,繁殖系数是6-10,鳞茎盘直接分化成丛苗率95%以上,外植体污染率是0。

实施例2:

高山卵叶韭快速繁殖方法,其步骤是:

1、取4~5月上旬卵叶韭植株消苗后,未形成花葶前,健康、饱满鳞茎盘,剥净灰褐色至黑褐色网状鳞茎外皮和根,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5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剥除最外一层鳞茎,用1%质量比洗衣粉水浸泡5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浸泡30s,用0.1%重量比升汞溶液消毒4min,无菌水冲5次;

2、无菌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用灭菌的手术刀剥除卵叶韭鳞茎盘至直径为0.3cm或0.4cm或0.5cm,按极性方向竖插于配制好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2.0mg/L+NAA 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3、光照培养,温度为20℃,光强1800Lx,每天光照10h,培养30d,长出丛芽;

4、将丛芽切割成数个0.5cm小丛芽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6-BA1.0mg/L+NAA 0.2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以后每隔30d继代1次,继代培养过程中将苗高4cm或5cm的小苗转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NAA 0.1mg/L+琼脂5000mg/L+白糖30000mg/L;

5、卵叶韭试管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30d,待长3条或4条或5条根时开瓶炼苗6d,将瓶内苗取出,用0.004%重量比NAA溶液浸苗根基部部12min,将组培苗移栽到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2/1/1,体积比)中,浇足定根水,用量以湿遍苗床基质为度,盖上小拱棚膜保温保湿,前期温度保持在18℃,湿度85%,7d后揭膜,第一天中午揭膜时间为2h,后逐渐延长揭膜时间,直至不覆膜。在整个揭膜过程中,苗床湿度保持在85%,平均温度保持18℃~20℃。每隔2~3周浇施0.2%尿素和0.1%KH2PO4,保证棚内生长期肥水管理条件相一致,注意进行病虫害防治,组培苗成活率达98%,繁殖倍数为10,鳞茎盘直接分化成丛苗率98%,污染率是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