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低电压CMOS工艺中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在低电压CMOS工艺中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在低电压CMOS工艺中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用于保护以防止瞬态电事件的设备。在一个方面中,设备包括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其包括第一p型阱区域,第二p型阱区域,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型阱区域之间的第一n型阱区域,以及围绕第一p型阱区域、第二p型阱区域和第一n型阱区域的深n型阱区域。设备还包括布置在第一p型阱区域和n型阱区域之间的第一本征n型区域以及布置在第二p型阱区域和n型阱区域之间的第二本征n型区域。设备被配置成使得第一p型阱区域作为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集电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844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19317.4

  • 发明设计人 J·A·塞尔瑟多;K·斯威特兰;

    申请日2014-05-23

  • 分类号H03K17/60;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刘倜

  • 地址 美国马萨诸塞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3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4

    授权

    授权

  • 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K17/60 申请日:2014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护电路以防止诸 如电过应力/静电释放之类的瞬态电事件的双极阻挡电压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电子系统可能暴露至具有相对短持续时间并具有快速改变的电 压和/或电流的瞬态电事件。例如,瞬态电事件可包括由于电荷突然从物体 或人向电子系统释放而产生的静电释放(ESD)或电磁接口事件。

瞬态电事件可能由于相对于较小面积的IC的过压情况和/或高程度 的功耗而损坏电子系统内的集成电路(IC)。这种高速的高功率耗散可潜 在地导致核心电路的损坏,导致栅氧击穿、结损坏、金属损坏和表面电荷 累计,以及其它损坏现象。而且,瞬态电事件可包括闩锁效应(换言之, 不经意地产生了低阻抗路径),从而扰乱IC的功能并潜在地对IC造成永 久性损伤。

发明内容

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用于保护以防止瞬态电事件的设备。在一个方面 中,布置在p型衬底上的设备包括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其包 括第一p型阱区域,第二p型阱区域,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型阱区域之间 的第一n型阱区域,以及处于第一p型阱区域、第二p型阱区域和第一n 型阱区域下方的深n型阱区域。设备还包括布置在第一p型阱区域和n型 阱区域之间的第一本征n型区域以及布置在第二p型阱区域和n型阱区域 之间的第二本征n型区域。设备被配置成使得第一p型阱区域作为双向 PNP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集电极。此外,第一本征n型区域、第一n型阱 区域和第二本征n型区域被配置成作为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的基极。 而且,第二p型阱区域被配置成作为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 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主保护装置和次保护装置的输入接口 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示意电 路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 电流电压关系的示图。

图4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截面 图。

图4B是注释有电路元件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 模拟开关的截面图。

图5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截面 图。

图5B是注释有电路元件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 模拟开关的截面图。

图5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平面 图。

图6A是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测得 的脉冲电流电压关系和相应泄漏电流的示图。

图6B是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测得的 DC扫描电流电压关系的示图。

图6C是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测得的 脉冲电流电压关系的示图。

图7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截面 图。

图7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截面 图。

图7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的截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低电压CMOS工艺制造的新兴的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IC应用的 集成电路(IC)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相对高的双向电压下工作的输入/输出接 口引脚。这种IC的应用包括例如,用于汽车信息娱乐的数字音频编译码 器平台和同步采样模数数据采集系统。这些IC通常在相对苛刻的环境下 工作并且必须符合可应用的静电释放(ESD)和抗电磁干扰(EMI)规范。 相对高的ESD和EMI免疫力是期望的,因为IC可能经历超过正常操作条 件的宽范围高电压瞬态电事件。例如,一些数字音频编译码器平台在超 过依照IEC61000-4-2标准ESD规范的8000V以及+/-12V操作电压下要 求ESD稳定性。并且,利用例如180nm以下5V混合信号CMOS工艺制 造的一些模数数据采集系统可能具有在超过+/-16.5V的双向电压范围内 工作的模拟输入。

各种技术可被用来保护IC的主电路以防止诸如ESD之类的破坏性 瞬态电事件。一些系统采用外部片外保护装置以确保核心电子系统由于 瞬态静电和电磁事件而遭到损坏。然而,由于性能、成本和空间考虑,越 来越需要保护装置与主电路(即,将被保护的电路)单片地集成。

图1图示出耦接至主电路的示例输入接口10的示意图。输入接口 10包括主保护装置14和次保护装置12。输入接口10包括输入24,其可 接收到来的瞬态ESD/EMI应力。主保护装置14可被配置成释放瞬态 ESD/EMI应力的大部分,次保护装置12可被配置成瞬态瞬态ESD/EMI的 较小部分。例如,主保护装置14可以是双向保护装置,例如NPNPN或 PNPNP双向硅控整流器(SCR)装置。这种双向保护装置可通过响应于瞬 态电事件而从高阻抗状态转换至低阻抗状态,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电平处于 安全范围内。并且,双向保护装置可分流瞬态电事件产生的电流的大部 分,从而使得主电路免遭这种事件。次保护装置12可提供保护以避免残 留应力而且可包括包括传统具有接地和电源基准的二极管上拉/下拉保护 电路。

在一个方面中,此处公开的模拟开关实施例涉及保护装置以保护主 电路以免遭诸如ESD/EMI应力事件之类的瞬态电事件,类似于图1所示 的主保护装置。由于不同应用可使用不同程度的保护,保护的各种装置 参数的可定制性是期望的,例如保护装置的触发电压、后触发保持电压、 以及最大分流电流等的可定制性。并且,由于暴露至相对高的电压,各 种装置参数的可定制性不会导致保护装置或核心装置的其它部分(例如通 过公共衬底形成的寄生器件)的不期望的击穿。

图2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示意模拟开关 电路30。高电流分流路径由配置成硅控整流器(SCR)结构的第一NPN 双极晶体管40、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实现。 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和第二NPN双极 晶体管44被布置成形成双极NPNPN SCR装置32。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 的模拟开关电路30可被配置成响应于会在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之间 引起超过具体值的电压差的外部瞬态电事件而提供通过双极NPNPN装置 32的电流分流路径。例如,第二焊盘76可以是IC的信号引脚或焊盘,而 且第一焊盘74可以是低电源引脚或焊盘,例如与低电源电压(VSS或接地) 相关的焊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焊盘76可被配置成收发器I/O焊盘。第一焊 盘74可被配置成连接至收发器电路的衬底。可通过高电流电源轨线实现 第一焊盘74和收发器电路衬底之间的连接。高电流电源轨线通常具有相 对低的电阻并且被设计成处理响应于瞬态电事件的相对大量的电流。具 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可进一步通过第一和第二Kelvin连 接70和72连接至收发器电路的衬底(处于VSS或接地)。相对于连接第 一焊盘74和收发器电路衬底的相对高的电流电源轨线连接,第一和第二 Kelvin连接70和72可以是相对高电阻的路径,其中响应于可被用来触发 相对大量电流以通过高电流电源轨线的相同瞬态电事件而通过相对少量 的电流。由于第一焊盘74和第一和第二Kelvin连接70和72都连接至收 发器电路的衬底(可处于VSS或接地),并且在均衡条件下在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和收发器电路的衬底之间不存在可预见的电 流,第一焊盘74和第一和第二Kelvin连接70和72处的电压电势大致相 同。然而,在瞬态电事件期间,由于相对大量的电流经由与第一焊盘74 连接的高电流电源轨线在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和收发 器电路的衬底之间流动,沿高电流电源轨线可能存在相对大的电压降, 这继而可导致第一焊盘74和第一和第二Kelvin连接70和72之间的电势 差。

再次参考图2,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电路30包括双极NPNPN SCR装置32。双极NPNPN SCR装置32包括 连接在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之间的PNP双 向双极晶体管42。第一焊盘74通过第一电阻器50和第一NPN双极晶体 管40的发射极电连接至NPNPN SCR装置32。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 包括电连接至第一焊盘74的发射极以及电连接至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 的基极的集电极。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进一步包括基极,其电连接至 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集电极/发射极(C/E)并电连接至第一电阻器 50。并且,第二焊盘76通过第二电阻器5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 发射极电连接至NPNPN装置32。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包括电连接 至第二焊盘76的发射极以及电连接至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极的集 电极。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进一步包括基极,其电连接至PNP双向 双极晶体管42的发射极/集电极(E/C)并且电连接至第二电阻器52。

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集电极/发射极(C/E)被电连接至第一NPN 双极晶体管40的基极,而且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发射极/集电极 (E/C)被电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基极。PNP双向双极晶体 管42的基极被连接至第一PNP双极晶体管40的集电极并且进一步连接至 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集电极。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还包括第一PNP双极晶体管 46,它可以是寄生PNP双极装置。第一PNP双极晶体管46包括通过第五 电阻器58连接至第一Kelvin连接70的集电极,而且包括通过第三电阻器 54和第一电阻器50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基极的发射极。第 一PNP双极晶体管46还包括与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集电极连接的 基极。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还包括第二PNP双极晶体管 48,其可以是寄生PNP双极装置。第二PNP双极晶体管48包括通过第六 电阻器60连接至第二Kelvin连接72的集电极,而且包括通过第四电阻器 56和第二电阻器52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基极的发射极。第 二PNP双极晶体管48还包括基极,其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 的集电极。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还包括第二PNP双极 晶体管48,其可以是寄生PNP双极装置。

在此参考一个实施例来描述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 的基本操作。首先讨论响应于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之间的触发电压而 触发双极NPNPN SCR装置32以引起高电流路径,随后讨论正反馈回路 的产生,正反馈回路可保持高电流路径,即使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之 间的电压落到触发值以下。

当瞬态电事件引起大于特定阈值电压的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之 间的电压差,双极NPNPN SCR装置32可被触发。NPNPN装置32可在 两种电压极性中任一极性下被触发,这是因为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和 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组合可操作作为由第一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一交 叉耦接PNPN SCR,而且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 44可的组合可操作作为由第二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叉耦接PNPN SCR包括包含PNP双向双极晶 体管42的集电极/发射极(C/E)的第一P-区域、以及包含与第一NPN双 极晶体管40的集电极连接的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极的第一N-区 域。第一交叉耦接PNPN SCR还包括第二P-区域(其包括与第一NPN双 极晶体管40的基极连接的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发射极/集电极(E/C)) 以及第二N-区域(其包括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发射极)。在一个方 面中,第二P-区域、第一P-区域和第二N-区域分别对应于第一PNPN SCR 的“栅极”、“阳极”和“阴极”。当相对于第一PNPN SCR的阴极的正电压信 号被施加至栅极时,第一PNPN SCR被打开或被“触发”。例如,这种情况 可能在瞬态电事件引起第一焊盘74上的相对于第二焊盘76的绝对值超过 负触发电压-VTR的负电压(或者,第二焊盘76上的相对于第一焊盘74的 正电压)时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开始导 通。当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开始导通时,其集电极电势被下拉,这继 而下拉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极电势。这继而导致PNP双向双极晶 体管42导通。当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开始导通时,其集电极电势被上 拉,这继而上拉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基极电势。按照这样的方式, 可能存在增强了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和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导 通状态的正反馈。

类似地,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包括第一P-区域(其包括PNP 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发射极/集电极(E/C))以及第一N-区域(其包括 与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集电极连接的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 极)。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还包括第二P-区域(其包括与第二NPN 双极晶体管44的基极连接的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集电极/发射极 (C/E))以及第二N-区域(其包括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发射极)。 当按照与上述第一PNPN SCR的连接大致类似的方式将相对于第二PNPN SCR的阴极的正电压信号施加至栅极时,第二PNPN SCR可被打开或被“触 发”。这种情况可能例如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一焊盘74上感应出相对于第二 焊盘76的绝对值超过正触发电压+VTR的正电压(或者,第二焊盘76上的 相对于第一焊盘74的负电压)时发生。

如上所述,一旦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超 过正或负触发电压+/-VTR,NPNPN装置32进入低阻抗模式。一旦低阻 抗模式被触发,其可被第一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0和44之一与PNP 双向双极晶体管42之间形成的反馈回路保持,即使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 76之间的绝对电压随后落到正或负触发电压+/-VTR以下。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或第二PNPN SCR内的反馈回路可如下操 作。第一或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0或44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大会增大PNP 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极电流,并且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集电极 电流的增大会增大第一或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0或44的基极电流。由 于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以及第一或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0和44之一 的的集电极电流馈入了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基极电流(反之亦然), 所以产生了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可由于各个双极晶体管的增益而能够再 生并且可导致NPNPN装置32进入低阻抗状态。一旦处于低阻抗状态, NPNPN装置32可保持低阻抗状态,直到响应于正负触发电压+/-VTR的正 负触发事件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焊盘74和76上的电压的绝对值落到保持电 压+/-VH以下,或者电流落到+/-IH以下,或者两者。

图3是示意I-V曲线8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在图3,沿横轴表示电 压,沿纵轴表示电流。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护装置具有I-V特征。在其它 实施方式中,此处描述的保护装置可具有不对称的I-V。例如,保护装置 可具有不同触发电压、保持电压和/或失效电压,其中示意I-V曲线80的 正负区域有不同I-V曲线。如示意I-V曲线80所示,在瞬态信号的电压V 瞬态达到正触发电压+VTR时,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可从高阻 抗状态+ZH转换至低阻抗状态+ZL。此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 关电路可分流大量电流并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ZL,只要瞬态信号电压电 平保持处于正保持电压+VH以上。通过配置保护装置成具有触发电压+VTR和保持电压+VH,保护装置可具有改进性能同时具有针对不期望激活的提 高的稳定性。

在瞬态信号的电压V瞬态达到负触发电压-VTR时,具有高双极阻挡电 压的模拟开关电路还可从高阻抗状态-ZH转换至低阻抗状态-ZL。具有高双 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可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ZL,只要负瞬态信号的 电压幅值大于负保持电压-VH的电压幅值。保护装置的双向操作可相对于 针对正负瞬态电事件使用分开结构进行保护的设计实现布局面积的减 小,从而为低电压操作实现更加规模可变的设计方案。

如图3所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可被配置成在瞬 态信号的电压V瞬态达到会对IC造成损伤的正失效电压+VF或负失效电压 -VF之一之前转换至低阻抗状态。当正常工作电压+VOP出现在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上时,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将 传导相对小的泄漏电流ILEAKAGE,从而使得静态功耗减低或最小化并且提 高IC的能效。

在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保护装置被配置成提供介于大约10 V至大约25V的范围内的正向和反向触发电压以及介于大约5V至大约 10V的范围内的正向和反向保持电压,以将核心装置上的电压幅值限制成 小于大约20V。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其它可用触发和保持电 压。

图3所示的各种参数可被调整成具有适合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 模拟开关电路的具体应用的值。可被调整的一个参数是NPNPN SCR装 置的触发电压VTR。另一方面,设计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 时的另一考虑是确保寄生器件不具有低于触发电压VTR的导通电压。例 如,再次参考图2,第一和第二PNP双极晶体管46和48与第一和第二 NPN双极晶体管40和44结合可形成第一和第二寄生PNPN SCR,如下所 述。

图2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可 包括第一寄生PNPN SCR,其响应于瞬态电事件提供交替电流路径。在图 2所示的实施例中,类似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PNPN SCR,第一寄生 PNPN SCR包括布置成硅控整流器(SCR)结构的第一PNP双极晶体管 46和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具体地,第一PNP双极晶体管46的发 射极被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基极(经由第三电阻器43和第 一电阻器50),而且第一NPN双极晶体管40的集电极被连接至第一PNP 双极晶体管46的基极。类似于上述第一和第二PNPN SCR,当第一焊盘 74和第一Kelvin连接70之间的电压差超过具体值时,第一寄生PNPN SCR 可被触发以进入再生反馈回路。例如,当第一Kelvin连接70和第一焊盘 74之间的正电压差超过第一寄生PNPN SCR的触发电压+VTR PARA,第一 寄生PNPN SCR可进入低阻抗模式,这类似于由于反馈回路而出现在双极 NPNPN装置32中的情况。一旦处于低阻抗状态,第一寄生PNPN SCR 可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直到第一Kelvin连接70和第一焊盘74之间的正 电压差落到+VH以下,或者电流落到+IH以下,或者两者情况都出现。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30可进一步 包括第二寄生PNPN SCR,其响应于瞬态电事件而提供另一交替电流路 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寄生PNPN SCR包括配置成硅控整流 器(SCR)结构的第二PNP双极晶体管44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类 似于上述第一寄生PNPN SCR。具体地,第二PNP双极晶体管48的发射 极被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基极(经由第四电阻器56和第二 电阻器52),而且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4的集电极被连接至第二PNP 双极晶体管56的基极。按照大致类似参考第一寄生PNPN SCR描述的方 法,响应于超过特定值的第二Kelvin连接72和第二焊盘76之间的正电压 差,第二寄生PNPN SCR可被触发并可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例如,当第 二Kelvin连接72和第二焊盘76之间的正电压差超过第二寄生PNPN SCR 的触发电压+VTR PARA,第二寄生PNPN SCR可进入低阻抗模式,类似于由 于反馈回路而出现在双极NPNPN装置32中的情况那样。此外,如在第 一寄生PNPN SCR中那样,一旦处于低阻抗状态,第二寄生PNPN SCR可 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直到第二Kelvin连接72和第二焊盘76之间的正电 压差落到+VH PARA之下,或者电流落到+IH PARA之下,或者两者情况都出 现。

如上所述,由于寄生PNPN SCR可如核心双极NPNPN SCR装置那 样被触发,其可有利于配置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以使得 核心NPNPN SCR装置具有比寄生PNPN SCR的触发电压值低的触发电 压。总体上,存在多种因素可控制PNPN SCR的触发电压(其继而又控制 PNPN SCR装置的触发电压)。总体上,载流子寿命比、掺杂比、以及发 射极和基极之间的扩散长度比确定了双极晶体管的增益。PNPN SCR内的 各个双极晶体管更高的增益继而又导致了更低的触发电压。例如,基极 中的更高的少数载流子寿命、基极中的更低的掺杂浓度、以及更小的物理 基极宽度可导致诸如图2中的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之类的PNP双极晶 体管的更高的增益。PNP双向双极晶体管42的更高的增益继而又可导致 了双极NPNPN装置32的第一和第二PNPN SCR的更低的触发电压。类 似地,第一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40和44的更高的增益可继而又分别 导致双极NPNPN装置32装置的第一和第二PNPN SCR的更低的触发电 压。

举例来说,用于混合信号工艺(例如用于0.18-μm节点的3.3V和5V 混合信号工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的VTR可受限于典型 结(例如N+有源区域至P-阱(PW)的结、P+有源区域至N-阱(NW) 的结、NW至PW的结、以及NW至衬底)的击穿导致的寄生击穿。这些 结实际上将VTR限制至大约8.5V至14.5V。然而,如上所述,许多新兴 应用要求更高的VTR。在下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调整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的包括VTR的各种参数。具体地,实施例涉及具有高 双极阻挡电压的核心模拟开关电路,其触发电压VTR值超过典型的击穿电 压,同时具有足够的触发电压VTR PARA以使得寄生器件不会被触发。

图4A和4B图示出根据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 拟开关100的截面图。图4A图示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 的各种阱区域,同时图4B图示出各种阱的电路表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 压的模拟开关100的一个实施例是以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 为中心(在图4A和4B的右边)镜像对称的由y方向和z方向形成的大约 平面的对称结构202。因此,由于所示实施例的对称性,以下参考装置的 一半(如图所示)描述的特征也适用于装置的另一半(未示出)。

图4A和4B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包括第一和第二 终端106和108之间的保护放电路径。第一终端106可以是ESD VSS连接, 第二终端可以是I/O焊盘连接。例如,第一终端106可通过高电流电源轨 线连接至VSS下的收发器电路衬底。高电流电源轨线通常具有相对低的电 阻并且被设计成响应于瞬态电事件处理相对大量的电流。具有高双极阻 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可进一步连接至VSS下的收发器电路衬底或通过第 一Kelvin连接104接地,第一Kelvin连接104可以是相对高电阻的路径, 从而响应于可触发相对大量的电流流经高电流电源轨线的相同瞬态电事 件而传递相对少量的电流。第二终端108也可通过高电流电源轨线连接至 I/O焊盘。

参见图4A,所示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包括p型衬 底(P-SUB)88和在P-SUB88中形成的深n-阱区域(DNW)90。具有高 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包括第一p型阱区域(PW)94a、第二p型 阱区域(PW)94b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型阱区域中的第一n型阱区域 (NW)92a。第一p型阱区域(PW)94a、第二p型阱区域PW94b和第 一n型阱区域(NW)92a被形成在DNW90中。第一NW92a被布置在第 一和第二PWs94a和94b之间。被隔离物99隔离的第三和第四n型有源 (N+)区域97c和97d被布置在第一NW92a中。用于防止第三和第四 N+区域97c和97d的硅化的抗蚀保护氧化物(RPO)层102被布置在第 三和第四N+区域97c和97d上方。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还包括布置在第一PW94a和第 一NW92a之间的第一本征n型区域(nt_n)96b、布置在第二PW94b和 第一NW92a之间的第二本征n型区域(nt_n)96a。在执行离子注入以形 成NW和PW区域时通过硬掩模形成第一和第二nt_n区域96b和96a, 以使得nt_n区域不接受阱注入。按照这样的方式,第一和第二nt_n区域 具有“本征掺杂”水平,类似于在第一和第二PW94a和94b以及第一NW 92a形成之前就存在的t_n区域的掺杂水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征 掺杂”水平可对应于DNW90形成之后nt_n区域的掺杂水平。通过形成 额外的隔离的本征区域,其能够限定低掺杂浓度缓冲区域,而无需CMOS 技术工艺中的额外制造处理步骤。

参见图4A和4B,第一NW92a、第一nt_n96b和第二nt_n96a被配 置成形成具有N-/N/N结构的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基极。并且,第 二PW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此外,第一 PW94a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发射极/集电极(E/C), 而且第二PW94b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集电极/发射极 (C/E)。DNW90围绕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

参见图4A,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还包括布置在第一 PW94a中的第一n型有源(N+)区域97a以及布置在第二PW94b中的第 二n型有源(N+)区域97b。第一和第三N+区域97a和97c被隔离物99 隔离,第二和第四N+区域97b和97d被隔离物99隔离。参见图4A和 4B,第一N+区域97a、第一PW94a和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一NPN 双极晶体管146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第一终端106通过第一P+区 域98a和第一电阻器150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基极,并通过 第一N+区域97a进一步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发射极。并 且,第二N+区域97b、第二PW94b和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二NPN 双极晶体管144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终端108通过第二P+区 域98b和第二电阻器152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并通 过第二N+区域97b进一步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集电极。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双向PNP双极晶体管 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形成NPNPN双向硅控整流器(SCR)。 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E/C被电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 基极,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C/E被电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 144的基极,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基极被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NPN 双极晶体管146和144的集电极。响应于感应出第一和第二终端106和108 之间的超过具体标准值的电压差的外部瞬态电事件,该结构提供了双向高 电流分流路径。NPNPN双向硅整流器的基本操作类似于图2的双极 NPNPN装置。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一和第 二终端106和108之间感应出大于具体阈值电压的电压差时,NPNPN双 向SCR操作作为交叉耦接PNPN硅控整流器(PNPN SCR)装置。即, 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以及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组合可操作作 为第一交叉耦接PNPN SCR。第一PNPN SCR包括发射极/集电极E/C, 基极、以及与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基极连接的PNP双向双极晶体 管142的集电极/发射极C/E。类似地,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二 NPN双极晶体管144的组合可操作作为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

当按照基本类似于结合图2的PNPN SCR描述的方式将相对于第二 PNPN SCR的阴极的正电压信号施加至栅极时,第一和第二交叉耦接 PNPN SCR可被打开或被“触发”。例如,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一终端106上 感应出超过触发电压VTR的相对于第二终端108的正电压(或者,第二终 端108上的相对于第一终端106的负电压)时,第一PNPN SCR可被触发。 类似地,第二PNPN SCR可被触发,例如,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二终端108 上感应出相对于第一终端106的超过触发电压VTR的正电压(或者,第一 终端106上相对于第二终端108的负电压)。

仍参见图4A和4B,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还包括第 一p型有源(P+)区域98a(其被布置在第一PW94a中并通过第一电阻 器150电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基极)以及第二p型有源(P+) 区域98b(其被布置在第二PW94b中并通过第二电阻器152电连接至第 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第一和第二P+区域98a和98b分别通 过隔离物99与第一和第二N+区域97a和97b隔开。第一电阻器150被形 成在第一PW94a中,第二电阻器152被形成在第二PW94b中。第二PW 94b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二PW94b的第一侧邻接第二本征n型 区域96a,而且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还包括布置在第二PW 94b的第二侧的第二n型阱区域(NW)92c。第一PW94a具有第一侧和 第二侧,其中第一PW94a的第二侧邻接第一本征n型区域96b,而且具有 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还包括布置在第二PW94b的第一侧的第 三n型阱区域(NW)92b。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五n型有源(N+)区域 97f被形成在第二NW92c中,第六n型有源(N+)区域97e被形成在第 三NW92b中。第三NW92b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三NW92b区 域的第二侧邻接第一PW94a,而且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 还包括布置在第三NW92b的第一侧的第三p型阱区域(PW)94c以及布 置在第三PW94c中的第三p型有源(P+)区域98c。而且,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包括插入第三NW92b和第三PW94c之间的本 征p型区域95a。在图4A中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的结构 中,DNW90沿x-方向延伸以使得DNW90的第一侧布置在第三NW92b 的第一和第二侧之间而且DNW90的第二侧布置在第二NW92c的第一和 第二侧之间。即,第二NW92c和第三NW92b仅仅部分地形成在DNW 90中。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具有配置成接收瞬态电压信号 的第一和第二终端106和108。第一终端106被连接至第一N+区域97a 而且连接至第一P+区域98a。第二终端108被连接至第二N+区域97b 而且连接至第二P+区域98b。如上所述,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 关100被配置成提供通过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双向PNP双极晶体 管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高电流分流路径,它们被配置成形 成NPNPN双向硅控整流器(SCR)。NPNPN双向SCR可在两者电压极 性中的任意一种下被触发,这是因为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一NPN 双极晶体管146的组合可操作作为配置成被第一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一交叉 耦接PNPN SCR,而且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 144的组合可操作作为配置成被第二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

参见图4B,除了核心NPNPN双向SCR装置,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 的模拟开关100可包括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当存在寄生PNP双极晶 体管148时,第三P+区域98c、第三PW94c和P-SUB88被配置成形成 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发射极。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发射极 被配置成通过形成在P-SUB88和第四PW94d中的第四电阻器156连接至 Vss下的Kelvin连接104。并且,深n型阱90和第二PW94b被配置成形 成寄生PNP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

如上所述,例如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二终端108上感应出相对于第一 终端106的正电压,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的核心NPNPN 双向SCR装置可被触发。并且,寄生PNPN SCR可提供响应于瞬态电事 件的交替电流路径。在图4B的实施例中,寄生PNPN SCR包括寄生PNP 双极晶体管148和布置成硅控整流器(SCR)结构的第二NPN双极晶体管 144。具体地,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器154连 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并且,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 的集电极被连接至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基极。类似于上述第一和第 二PNPN SCR,例如,当第二终端108以及Vss下的第一Kelvin连接104 之间的电压差超过寄生PNPN SCR的触发电压+VTR PARA时(这可导致寄生 PNPN SCR以进入低阻抗模式,类似于双极NPNPN的情况),第一寄生 PNPN SCR可被触发以进入再生反馈回路。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集 电极电流的增大会增大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电流,而且第二 NPN双极晶体管144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大会增大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 的基极电流。一旦处于低阻抗状态,寄生PNPN SCR可保持处于低阻抗状 态,直到第二终端108和Kelvin连接104之间的正电压差落到+VH PARA以 下,或者电流落到+IH PARA以下,或者两者情况都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本征n型和本征p型区域或两者的横向 宽度或掺杂浓度,可实现定制核心NPNPN SCR装置的触发电压+/-VTR同 时使得寄生PNPN SCR的+/-VTR PARA具有足够的冗余。参见图4A和4B, 本征p型区域95a、第一本征n型区域96b和第二本征n型区域96a具有 第一、第二和第三宽度d1、d2和d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宽度 d1-d3中的每一个可小于大约5μm。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宽度 d1-d3中的每一个可介于大约0.5μm和大约2μm之间,例如大约1μm。

并且,图4A和4B的本征p型区域95a、第一本征n型区域96b和 第二本征n型区域96a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本征掺杂浓度。在一个实施 例中,每个第一掺杂浓度可介于大约1x1013cm-3和大约1x1015cm-3之 间,例如大约5x1014cm-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本征掺杂 浓度中的每一个可介于大约1x1014cm-3和大约1x1015cm-3之间之间,例 如大约6x1014cm-3

并且,各种P+区域和N+区域具有处于大约1x1020cm-3至大约 8x1020cm-3的范围的峰值掺杂浓度,例如,大约2x1020cm-3。并且,各 种PW和NW具有处于大约1.5x1016cm-3至大约7.5x1016cm-3的范围内 的峰值掺杂浓度,例如,大约5.0x1016cm-3。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峰值 掺杂浓度和深度的各种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确定其它适 合的掺杂浓度。

图5A-5C图示出涉及具有高VTR值同时防止寄生器件被触发的具有 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电路的其它实施例。图5C是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平面图。图5A和5B图示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 的模拟开关200的沿图5C所示的截面5A-5A的截面图。

图5A图示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各种阱区域的 物理表示,图5B图示出标记有各种电路元件的各种阱区域的电路表示。 当在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表面垂直的y方向上看时,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是以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200为中心(图5A和5B的右边)的由y方向和z方向形成的大约对称的 平面。因此,由于所示实施例的对称性,以下参考装置的一半(如图所 示)描述的特征也适用于装置的另一半(未示出)。

图5A和5B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包括第一(PG) 和第二(SIG)终端206和208之间的保护放电路径。第一终端206可以 是通过第一n型有源(N+)区域97a和第一p型有源(P+)区域98a连接 至VSS下的收发器电路衬底的高电流电源轨线。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 拟开关200可在第四p型有源(P+)区域98d通过第一Kelvin连接进一步 连接至VSS下的收发器电路的衬底或接地。第二终端208可以是高电流电 源轨线,其被配置成通过第二n型有源(N+)区域97b和第二p型有源(P+) 区域98b接收正高电压瞬态信号。

参见图5A,所示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包括p型衬 底(P-SUB)88和形成在P-SUB88内的深n-阱区域(DNW)90。具有高 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包括第一p型阱区域(PW)94a、第二p型 阱区域(PW)94b以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型阱区域之间的第一n型阱区 域(NW)92a。第一p型阱区域(PW)94a、第二p型阱区域PW94b和 第一n型阱区域(NW)92a被形成在DNW90中。第一NW92a被布置在 第一和第二PW94a和94b之间。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布置在第一PW94a和第 一NW92a之间的第一本征n型区域(nt_n)210c以及布置在第二PW94b 和第一NW92a之间的第二本征n型区域(nt_n)210b。通过在执行注入 以形成NW和PW区域时涂覆硬掩模以使得nt_n区域不受到阱注入,可 以形成第一和第二nt_n区域。按照这样的方式,第一和第二nt_n区域具 有与形成第一和第二PW94a和94b以及第一NW92a之前nt_n区域的 掺杂水平类似的“本征掺杂”水平。在所示实施例中,“本征掺杂”水平对 应于形成DNW90之后的nt_n区域的掺杂水平。

参见图5A和5B,第一NW92a、第一nt_n96b和第二nt_n96a被 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基极。并且,第二PW94b被配置 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此外,第一PW94a被配置 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发射极/集电极(E/C),第二PW94b 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集电极/发射极(C/E)。在该结 构中,DNW90围绕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

参见图5A,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还包括布置在第一PW 94a中的第一n型有源(N+)区域97a以及布置在第二PW94b中的第二n 型有源(N+)区域97b。第一和第二N+区域97a和97b被隔离物99隔 开。第一N+区域97a与第一P+区域98a隔开,第二N+区域97b和第 二P+区域98b每个都由隔离物99隔开。参见图5A和5B,第一N+区 域97a、第一PW94a和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 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第一终端206通过第一P+区域98a和第一电 阻器150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基极,而且还通过第一N+区 域97a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发射极。并且,第二N+区域 97b、第二PW94b和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 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终端208通过第二P+区域98b和第二电阻 器152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而且通过第二N+区域 97b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集电极。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双向PNP双极晶体管 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被配置成形成NPNPN双向硅控整流器 (SCR)。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E/C被电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 体管146的基极,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C/E被电连接至第二NPN双 极晶体管144的基极,双向PNP双极晶体管142的基极被电连接至第一和 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6和144的集电极。该结构在第一和第二终端106 和108之间感应出超过具体标准值的电压差的外部瞬态电事件而提供了双 向高电流分流路径。NPNPN双向硅整流器的基本操作和结构类似于之前 结合图4A和4B描述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100。

具体地,按照与在图4A和4B中描述的方式基本类似的方式,当瞬 态电事件在第一和第二终端206和208之间感应出超过具体阈值电压的电 压差时,NPNPN双向SCR操作作为交叉耦接PNPN硅控整流器(PNPN  SCR)装置。如结合图4A和4B描述的那样,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 和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组合可操作作为第一交叉耦接PNPN SCR, 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组合可操作作为 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并且,按照与结合图4A和4B中的PNPN SCR 描述的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当相对于第二PNPN SCR的阴极的正电压信 号被施加至栅极时,第一和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可被打开或被“触 发”。

仍参见图5A和5B,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第 一p型有源(P+)区域98a(其被布置在第一PW94a中并且通过第一电 阻器150电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的基极)以及第二p型有源 (P+)区域98b(其被布置在第二PW94b中并且通过第二电阻器152电 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第一和第二P+区域98a和 98b分别通过隔离物99与第一和第二N+区域97a和97b隔开。第一电阻 器150被形成在第一PW94a中,第二电阻器152被形成在第二PW94b 中。第二PW94b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二PW94b的第一侧邻接 第二本征n型区域96a,而且具有高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布置 在第二PW94b的第二侧的第二n型阱区域(NW)92c。第五本征n型区 域(nt_n)210a被插入第二PW94b和第二NW92c之间。第一PW94a具 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PW94a的第二侧邻接第一本征n型区域 210c,而且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布置在第二PW 94b的第一侧的第三n型阱区域(NW)92b。第三本征n型区域(nt_n) 210d被插入第一PW94a和第三NW92b之间。第三NW92b具有第一侧 和第二侧,其中第三NW92b区域的第二侧邻接第一PW94a,而且具有 高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布置在第三NW92b的第一侧的第三p 型阱区域(PW)94c。第三PW94c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三PW 94c的第二侧邻接第三NW92b,而且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 还包括布置在第三PW94c的第一侧的第四n型阱区域(NW)92d。第八 n型有源N+区域97g被布置在第四NW92d中,第四本征n型区域(nt_n) 210e被插入第三PW94c和第四NW92d之间。第四NW92d具有第一侧 和第二侧,其中第四NW92d的第二侧邻接第三PW94c,而且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布置在第四NW92d的第一侧的第四p型 阱区域(PW)94d。本征p型区域(nt_p)212a被插入第四NW92d和第 四PW94d之间。

在图5A和5B中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结构中, DNW90在x-方向上延伸以使得DNW90的第一侧被布置在第一和第四 NW92d的第二侧之间,DNW90的第二侧被布置在处在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相反一半上的第八NW92d’(未示出)的第一和第 二侧之间。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具有被配置成接收瞬态电压信 号的第一和第二终端106和108。第一终端206被连接至第一N+区域97a 并被连接至第一P+区域98a。第二终端208被连接至第二N+区域97b 并被连接至第二P+区域98b。如上所述,具有高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200被配置成提供通过第一NPN双极晶体管146、双向PNP双极晶体管 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它们被配置成形成NPNPN双向硅控整 流器(SCR))的高电流分流路径。NPNPN双向SCR可在两者电压极性 中的任意一种下被触发,这是因为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一NPN 双极晶体管146的组合可操作作为配置成被第一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一交叉 耦接PNPN SCR,PNP双向双极晶体管142和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 的组合可操作作为配置成被第二电压极性触发的第二交叉耦接PNPN  SCR。

参见图5B,除了核心NPNPN双向SCR装置,具有高阻挡电压的模 拟开关200可包括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当存在寄生PNP双极晶体管 148时,第四P+区域98d、第四PW94d以及处于第四PW94d下方并与 DNW90邻接的P-SUB88被配置成形成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发射 极。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发射极被配置成通过在P-SUB88和第四 PW94d中形成的第四电阻器156连接至第四P+区域处的Kelvin连接。 并且,深n型阱90和第二PW94b被配置成形成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 的基极和集电极。

如上所述,例如当瞬态电事件在第二终端208上感应出相对于第一 终端206的正电压上,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核心NPNPN 双向SCR装置可被触发。并且,寄生PNPN SCR可响应于瞬态电事件而 提供交替电流路径。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寄生PNPN SCR包括布置 成硅控整流器(SCR)结构的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和第二NPN双极 晶体管144。具体地,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器 154连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基极。并且,第二NPN双极晶体 管144的集电极被连接至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基极。类似于上述第 一和第二PNPN SCR,例如,当第二终端208和第四P+区域98d处的第 一Kelvin连接之间的电压差超过寄生PNPN SCR的触发电压+V TR寄生时 (这可导致寄生PNPN SCR进入低阻抗模式,类似于双极NPNPN中发生 的情况那样),第一寄生PNPN SCR可被触发以进入再生反馈回路。寄生 PNP双极晶体管148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大会增大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 的基极电流,而且第二NPN双极晶体管144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大会增大 寄生PNP双极晶体管148的基极电流。一旦处于低阻抗状态,寄生PNPN  SCR可保持处于低阻抗状态,直到第二终端208和第四P+区域94d处的 Kelvin连接之间的正电压差落到+VH PARA以下,或者电流落到+IH PARA以 下,或者两者情况都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本征n型和本征p型区域或两者的横向 宽度或掺杂浓度,可以实现核心NPNPN SCR装置的触发电压+/-VTR的定 制同时具有足够的冗余以防止寄生PNPN SCR的+/-VTR PARA。参见图5A 和5B,本征p型区域212a、第一本征n型区域210c、第二本征n型区域 210b、第三本征n型区域210d、第四本征n型区域210e和第五本征n型 区域210a分别具有第六、第三、第二、第四、第五和第一宽度d6,d3,d2, d4,d5和d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六宽度d1-d6的每个可小于大约5 μm。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六宽度d1-d6的每个可介于大约0.5μm和 大约2μm之间,例如大约1μm。

并且,图5A和5B的本征p型区域212a、第一本征n型区域210c、 第二本征n型区域210b、第三本征n型区域210d、第四本征n型区域210e 和第五本征n型区域210a具有第一至第六本征掺杂浓度。在一个实施例 中,每个第六本征掺杂浓度可介于大约1x1013cm-3和大约1x1015cm-3之 间,例如大约5x1014cm-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 第五本征掺杂浓度的每个可介于大约1x1014cm-3和大约1x1015cm-3之 间,例如大约6x1014cm-3

并且,各种P+区域和N+区域具有处于大约1x1020cm-3至大约 8x1020cm-3的范围内的峰值掺杂浓度,例如,大约2x1020cm-3。并且, 各种PW和NW具有处于大约1.5x1016cm-3至大约7.5x1016cm-3的范围 内的峰值掺杂浓度,例如,大约5.0x1016cm-3。虽然各种范围的峰值掺 杂浓度和深度已经描述如上,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确定其它 适当的掺杂浓度。

图5C图示出图5A和5B所示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平面图像。如上所述,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 开关200是大约镜像对称的对称平面202。图5A和5B示出了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左边部分的截面5A-5A的截面图,图5C图示 出对称平面202两侧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清楚起见, 仅仅阱区域和本征区域被示出来。

在图5C的对称平面202的左侧,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200包括形成在x-方向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垂直段的第五nt_n210a和 第二nt_n210b。第五nt_n210a和第二nt_n210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被在 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水平段连接。按照这样的方式,第一水平段、 第五nt_n210a、第二水平段和第二nt_n210b连续地连接以形成第一矩形 环222,当沿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表面垂直的z-方向 上看时第一矩形环222围绕第二PW94b。并且,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 模拟开关200的左侧还包括第一nt_n210c和第三nt_n210d,它们形成了 在x-方向上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垂直段。第一nt_n210c和第三nt_n 210d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被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和第四水平段连接。按 照这样的方式,第三水平段、第一nt_n210c、第四水平段和第三nt_n210d 连续地连接以形成第二矩形环224,当沿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 关200的表面垂直的z-方向看时第二矩形环224围绕第一PW94a。

在图5C中对称平面202的的右侧,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200包括第十nt_n210a’和第七nt_n210b’,它们形成了在x-方向上从第一 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垂直段。第十nt_n210a’和第七nt_n210b’的第一端和第 二端被在x-方向延伸的第五和第六水平段连接。按照这样的方式,第五水 平段、第十nt_n210a’、第六水平段和第七nt_n210b’连续地连接以形成第 三矩形环226,当从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表面相垂直 的z-方向看时第三矩形环226围绕第六PW94a’。并且,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右侧还包括第六nt_n210c’和第八nt_n210d’,它们 形成在x-方向上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垂直段。第六nt_n210c’和第八 nt_n210d’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被在上x-方向上延伸的第七和第八水平段连 接。按照这样的方式,第七水平段、第六nt_n210c、第八水平段和第八 nt_n210d’连续地连接以形成第四矩形环228,当从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 压的模拟开关200的表面相垂直的z-方向看时第四矩形环228围绕第五 PW94b’。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围绕第一至第四环222, 224,226和228的第一矩形区域230。除了第一至第四环222,224,226 和228以及第一、第二、第六和第五PW94a,94b,94a’和94b’所覆盖的 区域之外,第一矩形区域230包围的剩余区域形成了n-阱,由此第五NW 92c被布置在第二和第三环224和226之间,第一NW92a被布置在第一 和第二环222和224之间,而且第五NW92a’被布置在第三和第四环226 和228之间。并且,第三和第六n-阱区域92b和92b’被布置成邻接第三和 第八nt_n210d和210d’。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由第四本征n型区域 210e形成的第五环。第四n型区域210的内边缘与第一矩形区域230之间 所夹的区域形成了第三p-阱区域94c形成的p型阱的连续环。具有高双极 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还包括本征p型区域212a形成的第六环。本征p 型区域212a的内边缘与第四本征n型区域210e的外边缘之间所夹的区域 形成了第四NW92d所形成的n-阱的连续环。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 开关200还包括围绕本征p型区域212a的第四PW94d。

如结合图5A和5B的截面图所描述的那样,第一(PG)终端206a (未示出)电连接至包围在第一环222内的第一PW94a。虽然出于清楚的 原因而未示出,但是第三(PG)终端206a’电连接至包围在第四环228内 的第六PW94a’。并且,第二(SIG)终端208a(未示出)电连接至包围 在第二环224内的第二PW94b。虽然出于清楚的原因而未示出,但是第 四终端208a’电连接至包围在第三环226内的第五PW94b’。并且,第二 和第四终端208a和208a’可连接至形成单个SIG终端。

图6A图示出图5A-5C所示的根据一个实例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 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测试实验结果。具体地,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 至第五nt_n宽度d1–d5和nt_p宽度d6大约为1μm。在本实施例中,具 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被设计成满足4kV人体模型(HBM) 的要求。测量结构包括第一终端206以及第四PW94d处的Kelvin连接, 它们在Vss彼此连接。下方的x轴表示施加在第一和第二终端206和208 之间的传输线脉冲(TLP)电压,y轴表示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压而在第一 和第二终端206和208上测得的TLP电流。上方的x轴表示泄漏电压(该 示例中为+/-20V)下测得的泄漏电流。

正脉冲I-V部分252a和负脉冲I-V部分252b表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 压的模拟开关200在相反极性下的TLP电流-电压(I-V)特征。具体地, TLP I-V特征表示采用100ns脉冲宽度和2ns上升时间的准静态TLP扫 描。正脉冲I-V部分252a表示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的相对于第一终端 206的正电压应力的TLP I-V特征。负脉冲I-V部分252b表示响应于第二 终端208上的相对于第一终端206的负电压应力的TLP I-V特征。在该示 例中,对于正负脉冲I-V扫描,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被配 置成分别在大约+/-22V的+/VTR下触发。并且,一旦触发,所示的具有高 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具有两者极性的大约8V的保持电压+/-VH

正泄漏I-V部分256a和负泄漏I-V部分256b表示在y轴上的TLP 电流表示的相应TLP脉冲之后测得的+/-20V下测得的泄漏电流。具有增 大的TLP脉冲电压的相对不变的泄漏电流水平表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 的模拟开关200未被TLP脉冲的高电压/电流所损害。如所示,泄漏电流 保持稳定并且在产生正负脉冲I-V部分252a和252b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 200pA以下,这表明装置稳健性至少高达+/-4.5A。

正寄生脉冲I-V部分254a和负寄生脉冲I-V部分254b表示相反极性 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寄生双极脉冲电流-电压(I-V) 特征。寄生脉冲I-V特征表示采用100ns脉冲宽度和2ns上升时间的准静 态TLP扫描。正寄生脉冲I-V部分254a表示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相对 于连接至衬底电势Vss的Kelvin连接的正电压应力的脉冲I-V特征。负寄 生脉冲I-V部分254b表示响应于负电压应力on第一终端206上相对于连 接至衬底电势Vss的Kelvin连接的脉冲I-V特征。在本示例中,负寄生脉 冲I-V部分254a和254b,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示出了通过寄 生双极的高电阻传导以及寄生PNPN SCR装置的VTR PARA是超过+/-22V 的+/-VTR的阱,其不会不利地影响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 稳健性。

图6B示出了室温下测得的图5A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 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低电流DC电流-电压特征。x轴表示施加在第一 和第二终端206和208之间的电压,y轴表示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压而在第 一和第二终端206和208上测得的绝对电流。正扫描部分260b表示了具 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相对于第一终 端206的正电压应力的电流–电压特征。负扫描部分260a表示了具有高双 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的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相对于第一终端206 的负电压应力的电流–电压特征。如针对正负扫描两者的低绝对电流值 (<1nA)所示,双向装置200的核心NPNPN双向SCR装置的+/VTR没 有超过+/-20V。类似地,低绝对电流值表明寄生PNPN SCR装置的VTRPARA没有超过+/-20V。

图6C示出了图6C所示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设计用于大于10000V HBM应力电流处理能力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在室温下 测得的准静态脉冲电流-电压特征(TLP)。x轴表示施加在第一和第二终 端206和208之间的脉冲电压,y轴表示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压而在第一和 第二终端206和208测得的绝对电流。在该测量结构中,第一终端206和 第四PW94d处的Kelvin连接在Vss彼此连接。正脉冲I-V部分262b表 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相对于第一 终端206的正电压应力的TLP特征。负脉冲I-V部分262a表示具有高双 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响应于第二终端208上相对于第一终端206的 负电压应力的TLP特征。对于正负扫描,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 关200被配置成在大约+/-24V的+/VTR下触发。并且,正负扫描的对称性 表明寄生PNPN SCR装置的VTR PARA没有超过+/-25V。Upon触发,具有 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200具有两种极性下的大约5V的保持电压 +/-VH

图7A至7C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 关。除了本征n型和本征p型区域,有源区域在各种位置的布置也可得到 诸如VTR之类的器件参数的其它定制性。在图7A至7C,处于简洁的目的 而未示出诸如隔离物区域之类的一些细节。

图7A至7C分别图示出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 和330。每个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和330包括p型 衬底(P-SUB)88和形成在P-SUB88中的深n-阱区域(DNW)90。具有 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和330包括第一p型阱区域(PW) 94a、第二p型阱区域(PW)94b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型阱区域之间的 第一n型阱区域(NW)92a。第一p型阱区域(PW)94a、第二p型阱区 域PW94b和第一n型阱区域(NW)92a被形成在DNW90中。第一NW 92a布置在第一和第二PWs94a和94b之间。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和330还包括处于第一 PW94a和第一NW92a之间的第一本征n型区域(nt_n)302a以及处于第 二PW94b和第一NW92a之间的第二本征n型区域(nt_n)302b。nt_n区 域由类似的方法形成并且具有类似的掺杂水平,如上结合图5A所述。

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和330包括第一NW 92a,第一nt_n96b和第二nt_n96a,其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 管的基极。并且,第二PW94b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 极/发射极。此外,第一PW94a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发射 极/集电极(E/C),第二PW94b被配置成形成双向PNP双极晶体管的集 电极/发射极(C/E)。DNW90围绕双向PNP双极晶体管。同样类似于图 5A和5B,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和330还包括布置 在第一PW94a中的第一n型有源(N+)区域97a以及布置在第二PW94b 中的第二n型有源(N+)区域97b。第一N+区域97a、第一PW94a和 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一NPN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第一终端VL通过第一P+区域98a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的基极而 且还通过第一N+区域97a连接至第一NPN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并且, 第二N+区域97b、第二PW94b和DNW90被配置成形成第二NPN双极 晶体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终端VH通过第二P+区域98b连 接至第二NPN双极晶体管的基极而且还通过第二N+区域97b连接至第 二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320 和330进一步包括分别与第一PW94a和第二PW94b邻接的第三和第四 本征n型区域(nt_n)302c和302d。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 320和330进一步包括分别与第四和第三本征n型区域302d和302c邻接 的第二和第三n型阱区域NW92c和92b,由此第三nt_n302c插入第二 NW92b和第一PW94a,而且第四nt_n302d插入第二PW94b和第三NW 92c。

图7B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20类似于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310,不同之处在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20 还包括第三n型有源(N+)区域304a(其部分地形成在第一PW94a中而 且部分地形成在第一nt_n302a中)和第四n型有源(N+)区域304b(其 部分地形成在第二PW94b中而且部分地形成在第二nt_n302b中)。

图7C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30类似于具有高双极阻挡 电压的模拟开关310,不同之处在于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30 还包括第三p型有源(P+)区域306a(其部分地形成在第一PW94a中 而且部分地形成在第一nt_n302a中)和第四p型有源(P+)区域306b(其 部分地形成在第二PW94b而且部分地形成在第二nt_n302b中)。

根据实施例,图7B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20的结构的 触发电压VTR电平可低于图7A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的 结构以及图7C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30。图7C的具有高双 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30的结构的触发电压VTR电平可高于图7B的具 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20但是低于图7C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 的模拟开关330的结构。图7A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10的 结构的触发电压VTR电平可高于图7B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 320的结构而且高于图7C的具有高双极阻挡电压的模拟开关330的结构。

采用上述保护方案的装置可实施在各种电子装置和接口应用中。电 子装置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的部分、电子 测试设备、高稳健性工业等。电子装置的示例还可包括光网或其它通信网 络的电路。消费电子产品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电话、手持计算机、 个人数字助理(PDA)、汽车、车辆引擎管理控制器、传输控制器、安全 带控制器、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摄像录像机、相机、数码相机、便携 存储芯片、扫描器、多功能外围设备等。而且,电子装置可包括未完工的 产品。包括用于工业、医疗和汽车应用的产品。

前述说明以及权利要求可表示被“连接”或“耦接”在一起的元素或特 征。就此处的使用而言,除非相反地明确说明,否则“连接”指的是一个元 素/特征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元素/特征,并且并非必须是机械的。类似 地,除非相反地明确说明,否则“耦接”指的是一个元素/特征直接或间接耦 接至另一元素/特征,并且并非必须是机械的。因此,虽然附图所示的各种 方案描绘了元素和组件的示例配置,但是其它的插入元素、装置、特征或 组件可出现在实际实施例中(假设所示电路的功能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虽然已经针对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其它实施例,包括不提供前述所有特征和优势的实施 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上述各种实施例可组合以提供进一 步的实施例。而且,一个实施例中示出的具体特征也可并入其它实施例。 从而,本发明的范围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