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属于代用燃料调和剂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调和剂的组分为:有机酸、浓氨水、乙醇胺、司盘S80、吐温T80、脂肪醇、二甲氧基甲烷、2—乙基己基硝酸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环戊二烯合铁、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苯丙三氮唑、金属盐、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纳米氧化硅;其制备方法是常温状态下,将以上物料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本调和剂。将掺水调和剂和水及脂肪醇同时掺入柴油,就得到了节能环保柴油,其清亮透明,长时间存放不分层,而且长时间使用,能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126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翁志强;翁权;何境华;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76758.X

  • 发明设计人 翁志强;何境华;翁权;

    申请日2014-10-24

  • 分类号C10L1/04;C10L1/10;C10L1/188;C10L1/12;C10L1/22;C10L1/182;C10L1/23;C10L1/183;C10L1/16;C10L1/224;C10L1/233;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筑南正街60号三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3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0L1/04 申请日:2014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具体涉及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属于代用燃料调和剂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是世界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充分表明:能源的增长速度与GDP同步增长,呈正相关。战后50~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与充足的廉价能源供给密切相关,为此,能源供给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当人类第一次开启能源这座大门时,文明的脚步就随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把金钥匙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由于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过量开采,能源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加大。由此可以断定,在未来生活中,节能减排这个话题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节能减排最终会成为一个永久的话题被人们所认识和对待。有资料显示,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只够用50年,煤炭最多用100年。就可采储量而言,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的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在2030年后耗尽,能源短缺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形势极其严峻,节能降耗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要务。

柴油掺水被国际燃料协会定为当今世界三大节能减排措施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近10年来重点扶持发展的项目。该项技术是将水与油两种互不相容的物体通过调和剂令水以分散的珠状均匀地悬浮在油中,柴油掺水、掺醇为油包水型,具备裂解效应,裂解的氧为燃烧增加更多的氧气助燃;且带水燃烧产生微爆效应,水气化时产生比自身大数千倍体积的蒸汽时,再度雾化,从而更充分燃烧;同时产生水蒸气效应,水蒸气与未能燃烧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大量放热。该项技术更重要的是环保和节能效果,水代替了部分燃料,故而具有巨大的节能环保意义。

现有技术已达到油包水及外观与原柴油一样, 但不足之处是稳定性不好,存放时间短、易分层、易变质。

中国发明“一种低碳节能纳米燃油掺水调和剂”,申请号201110270184.X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纳米燃油掺水调和剂的制成方法,但是加入调和剂剂量大,成本高,掺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现有乳化柴油技术不足:剂量大,成本高,掺水少,存放时间短、易分层、易变质等问题,提供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及节能环保柴油,本发明的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能解决以上的问题,而且制备简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有机酸30~70%、浓氨水1~18%、乙醇胺1~16%、司盘S80 1~16%、吐温T80 1~16%、脂肪醇1~16%、二甲氧基甲烷1~16%、2—乙基已基硝酸酯0.1~6%、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6%、二环戊二烯合铁0.1~6%、二甲基乙酰胺0.1~6%、乙二醇0.1~6%、苯丙三氮唑0.1~6%、金属盐0.1~6%、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6%、纳米氧化硅0.1~6%;所述的有机酸为脂肪酸或油酸;所述的脂肪醇为乙醇或丙醇;所述的金属盐为环烷酸铁或硝酸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脂肪酸或油酸30~70%、浓氨水1~18%、乙醇胺1~16%、司盘S80 1~16%、吐温T80 1~16%、脂肪醇1~16%、二甲氧基甲烷1~16%、2—乙基已基硝酸酯0.1~6%、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6%、二环戊二烯合铁0.1~6%、二甲基乙酰胺0.1~6%、乙二醇0.1~6%、苯丙三氮唑0.1~6%、金属盐0.1~6%、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6%、纳米氧化硅0.1~6%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

柴油35~88%、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3~13%、水6~39%、脂肪醇1~3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掺水调和剂使光解水和热解水的催化剂合力使用,催化效果明显提高。所选用的水裂解催化剂可使水裂解时所吸收的热量小于氢和氧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因此有利于提高燃烧热值。本发明突破了现有微乳化柴油技术,加剂量小,同时清亮透明,长时间存放不分层,长时间使用,能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述组分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脂肪酸30%、浓氨水18%、乙醇胺1%、司盘S80 16%、吐温T80 1%、脂肪醇16%、二甲氧基甲烷1%、2—乙基已基硝酸酯0.3%、2,6二叔丁基对甲酚1%、二环戊二烯合铁0.2%、二甲基乙酰胺1%、乙二醇2%、苯丙三氮唑1%、环烷酸铁2%、二叔丁基过氧化物1%、纳米氧化硅1%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油酸70%、浓氨水1%、乙醇胺1%、司盘S80 1%、吐温T80 1%、脂肪醇1%、二甲氧基甲烷1%、2—乙基已基硝酸酯0.5%、2,6二叔丁基对甲酚3%、二环戊二烯合铁0.3%、二甲基乙酰胺3%、乙二醇3%、苯丙三氮唑0.9%、硝酸钡2%、二叔丁基过氧化物2%、纳米氧化硅0.7%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脂肪酸50%、浓氨水9.1%、乙醇胺8%、司盘S80 8%、吐温T80  8%、脂肪醇8%、二甲氧基甲烷8%、2—乙基已基硝酸酯0.4%、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二环戊二烯合铁0.4%、二甲基乙酰胺0.1%、乙二醇0.1%、苯丙三氮唑0.8%、环烷酸铁0.1%、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纳米氧化硅0.9%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实施例4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油酸40%、浓氨水3%、乙醇胺3%、司盘S80 3%、吐温T80 3%、脂肪醇3%、二甲氧基甲烷3%、2—乙基已基硝酸酯0.6%、2,6二叔丁基对甲酚2%、二环戊二烯合铁0.5%、二甲基乙酰胺5%、乙二醇5%、苯丙三氮唑0.3%、硝酸钡3%、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5%、纳米氧化硅0.8%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实施例5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

在常温的状态下,将脂肪酸60%、浓氨水1%、乙醇胺1%、司盘S80 2%、吐温T80 1%、脂肪醇2%、二甲氧基甲烷1%、2—乙基已基硝酸酯1%、2,6二叔丁基对甲酚3%、二环戊二烯合铁0.6%、二甲基乙酰胺3%、乙二醇4%、苯丙三氮唑3%、环烷酸铁3%、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6%、纳米氧化硅0.7%放入搅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调和剂成品。

实施例6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组分制成:

柴油35%、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13%、水39%、乙醇13%。

实施例7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组分制成:

柴油50%、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10%、自来水16%、丙醇24%。

实施例8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组分制成:

柴油60%、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8%、自来水16%、乙醇16%。

实施例9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组分制成:

柴油70%、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6%、水12%、丙醇12%。

实施例10

一种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节能环保柴油,由以下组分制成:

柴油85%、掺水柴油燃烧调和剂3%、自来水6%、乙醇6%。

本发明的产品,经机械工业油品检验评定中心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1 产品的各项测试情况表

表2百公里油耗对比试验结果

表3输出功率对比试验结果

表4排气污染度对比试验结果

序号检测项目柴油节能环保柴油平均变化率1不透光度N,%72.411.8-83.7%2光吸收系数k,1/m3.050.30-90.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